㈠ 东北全面振兴面临哪些困难与挑战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辽宁老工业基地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仍然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不够,偏资源型、传统型、重化工型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变化,新兴产业发展偏慢;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结构单一地区(城市)转型面临较多困难,社会保障和民生压力较大;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基层地方党委和政府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适应引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若干意见》中指出,这些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㈡ 东北发展落后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就是重工业转型难的宿命。东北是一个新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基地,一开始那里是水美地肥的场所,那也是新中国的宠儿,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的升级改造,东北的重工业升级改造的代价就非常的高,而且,重工业的发展,还是有一段时间是盈利的,所以,很多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不愿意升级改造,不愿意投入那么多的资金,所以就导致了东北的发展相对滞后,也造成了东北的落后。
东北,是我的老家,我出来的原因是因为我们那里的污染比较严重,我还是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回老家的,觉得要是东北能够将环境治理好了,我还是愿意回到东北老家的,希望东北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㈢ 东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东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第一,经济结构单一,增长方式欠缺。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方式不同于全国发达省份。东北地区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加工,以及以装备和能源为主的重工业构成了经济增长的基础,但是单一产业结构必然造成产品的有限性和附加值的局限性,结构简单致使产业竞争能力下降。
第二,人口数量下降,人才需求迫切。现在,东北地区劳动力数量下降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引发关注度较高,但这并不是核心要素,劳动密集型产业才是问题所在。
在现有劳动力规模的情况下,应发掘劳动力的生产创造潜力,并借此机会摒弃传统的负担重的产业,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这时对劳动力的要求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因此与其侧重于对出生率的关注,还不如重视现有人才的使用。
第三,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与创造。独辟蹊径式的发展并不适合局部地区的长期增长。战略性的调整需要产业基础作为支撑,实现“再工业化”将是东北再振兴的核心选择。发展不能离开世界和中国的大环境。
新常态下,东北继续成为中国重工业的一面旗帜,需要迎合世界工厂的需求。以德国为榜样进行智能化改造,更适合东北重工业的发展。
㈣ 东北经济为什么不行
一是产业落后。东北原本就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对第二产业的依赖程度很高。辽宁、吉林、黑龙江2015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5.49%,49.82%及31.81%,前两地区远高于40.93%的全国水平。2015年东三省第三产业GDP贡献率分别为46.19%,38.83%,50.73%,均值显着低于50.19%的全国平均水平。太过依赖过去的家底,让东北转型困难。
近几年,东北经济一直是媒体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东北经济衰落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有外媒甚至认为东北经济衰落是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最大的阻力。东北经济衰落的原因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东北经济发展现状
从最宏观的层面,就是看GDP。2013年以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GDP增速严重下滑,连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全国31个省份GDP增速排名中,辽宁以3%的增速位列倒数第一,吉林、黑龙江以6.50%,5.70%分别位列倒数第四和第三。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那是东北经济最为辉煌的时代,东三省GDP一度占据中国GDP总量的18%以上(1958年左右),但到了现在,其占比已经下跌到了9%以下。
东北经济为何会衰落
有专家总结了东北经济衰落的原因,一是产业落后。东北原本就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对第二产业的依赖程度很高。辽宁、吉林、黑龙江2015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5.49%,49.82%及31.81%,前两地区远高于40.93%的全国水平。2015年东三省第三产业GDP贡献率分别为46.19%,38.83%,50.73%,均值显着低于50.19%的全国平均水平。太过依赖过去的家底,让东北在转型上困难重重。
东北经济总量多少
二是资源枯竭。大庆油田产量逐年下降,可采储量已经告急;黑龙江省的鸡西、鹤岗、双鸭山和七台河这四大煤炭基地以及辽宁省的阜新、抚顺、本溪、北票等城市中,已有相当一部分矿井由于资源已开采殆尽而被迫关闭。同时,资源储量的迅速下降和资源的低效利用导致东北产业效益滑坡,财力严重不足,缺乏发展后劲。
三是人口大量流出。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东北地区人口净迁出数量达到219万人,相当于2000年的5倍,更严重的是,个别省份已连续几年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2015年三省自然增长率分别-0.42%、0.34%,-0.60%。
东北营商环境不佳,一是缺乏契约精神,尤其是政府层面,一些之前谈好的项目,有支持条款的,可能会变卦;而是政府效率相比东南沿海要低,企业办理业务流程很长,服务质量很差;三是劳动者的观念,相比东南沿海地区,东北劳动者的思维要滞后不少(前面已经说到,东北人才大量外流,高素质的人才匮乏)。
㈤ 东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首先,失衡的经济和产业结构,是导致东北经济难以转身的主要原因。其二,僵化的体制和机制,是导致东北经济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第三,落后的观念和思维,滞后,是制约东北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东北引进投资难度很大的主要原因。第四,流失的人才和劳动力,是东北经济趋势下降的主要原因。
随着环境承载压力的不断加大,东北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了。更重要的,东北赖以生存的行业,又恰恰是在新的经济状态下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自然,东北经济就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具有活力了,东北企业也就会越过越艰难了。
东北以国有企业为主,即便在其他地区、尤其是沿海开放地区国有企业已经很少很少的情况下,东北仍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而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很难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东北重点存在两个方面的观念陈旧和思维落后。
一是广大工人仍然对国有企业抱有幻想,存在依赖,不愿推进改革;二是广大干部缺乏创新精神、改革意识,不能象其他地方一样与市场经济紧紧相拥。尤其是干部队伍的观念陈旧,是最根本的原因。
由于经济发展不好,员工收入难以增长,不仅无法吸引到人才,而且人才外流现象十分严重。不只是人才,劳动力流失也十分严重,大量劳动力流到其他地方,甚至流到了一直为东北人所看不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㈥ 东北全面振兴面临哪些困难与挑战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东北振兴战略正式实施。2009年,国务院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从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2003年到2012年的10年间,东北三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12.7%。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年均增速分别为12.8%、13.8%和11.7%,而同期全国平均增速为10.7%。三省GDP都跨过万亿元门槛,辽宁更是连跨万亿、2万亿两道关口,直逼3万亿元大关。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2年,辽、吉、黑三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3223、20208、17760元,分别是2003年的3.2、2.9和2.7倍;辽、吉、黑三省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9384、8598和8604元,分别是2003年3.2、3.4和3.4倍。三省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民营经济比重逐年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壮大。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三省工业的比重都超过20%,成为工业领域的重要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业迅猛发展,成为新的重要支柱产业。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让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国有企业改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棚户区改造等各项工作令人瞩目。然而,专家认为,东北振兴实施十余年后的今天,东北地区面临新的挑战,出现经济增长再度乏力、结构调整不尽如人意、市场化程度不够、各项改革突破不多等问题,亟待在下一轮东北振兴中逐一破解。与之前十年里大部分年份相比,2013年起,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减速。2013年,辽、吉、黑三省在全国31个省份的GDP增速排行中全都位于后10名。今年上半年,三省经济增长的颓势不改,辽宁、吉林今年上半年GDP增速环比均又下降了0.2个百分点,黑龙江的GDP同比增速仍在5%以下。经济增长乏力是由于过去主要靠投资驱动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中投资贡献率偏大,以三省中经济表现最好的辽宁为例,这一比率超过70%。而消费和出口的拉动作用则难以望其项背。2012年,东北三省进出口贸易额仅占全国的4.3%,不及广东的1/5。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国的5.9%,明显偏低。10余年来,东北的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缩小地区差异工作有所进展,但仍任重道远。近年来,尽管辽吉黑三省都大力发展服务业,但10年来东北地区一、二、三产业比重基本未变,服务业比重不升反降。 和东南沿海相比,东北三省的民营经济仍旧不够发达,三省中民营经济比重最高的辽宁省也不过占到67%。 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协同机制不顺畅,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重工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缺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慢、体量小,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意识差等等,也妨碍东北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此外,东北地区的投资环境仍不理想,具体体现在法制环境差、信用基础薄弱、市场化程度远远不够等。
㈦ 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受阻,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其阻力有哪
要想发现有活力的东北经济!就得从基本思想上解决问题!不是地缘地貌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如果不把毒瘤彻底连根拔掉!新的社会都受到传染!社会风气一代传一代。怎么可能彻底改变未来?
㈧ 东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东北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1、失衡的经济和产业结构,是导致东北经济难以转身的主要原因,也是东北经济不断落后的根本原因。
2、僵化的体制和机制,是导致东北经济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东北以国有企业为主,即便在其他地区、尤其是沿海开放地区国有企业已经很少很少的情况下,东北仍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而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很难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3、落后的观念和思维,滞后,是制约东北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东北引进投资难度很大的主要原因。东北重点存在两个方面的观念陈旧和思维落后。
4、流失的人才和劳动力,是东北经济趋势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经济发展不好,员工收入难以增长,不仅无法吸引到人才,而且人才外流现象十分严重。
5、恶化的投资环境和服务理念,是东北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
㈨ 东北地区发展面临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国企重工多体制僵化,市场化不足,经济活力低发展前景不好。
重工业没与科技充分结合,附加值低,利润低。
东北靠钢铁石油资源,依赖严重,这么多年,资源储备减少,资源枯竭。
由于东北地区发展前景和经济低迷,大量年轻人流失,尤其是高素质劳动力。人才外流恶化状况。
东北地理位置不尽人意,背靠俄罗斯广大寒冷的西部地区,俄罗斯人口百分之九十在欧洲一侧。东部的朝鲜封闭,无法作为贸易通道。
东北生长期短,但是因此农作物质量也高所以这个也就是如果你只问缺点就是这个,但是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缺点。
解决办法就是区域经理协调发现,完善交通,促进交流,向海发展促进外贸,体制改革激发经济活力,同时制定优惠政策留住人才,促进科技经济结合提高产品附加值,不要做原料生产者,比如钢铁,可以造成飞机船之类的,或者研究更好的金属材料满足某些作业要求。发展自己的区域文化,形成旅游景点或者区域效应,比如一提起某个地方大家对他的某种产业赞不绝口,这就是效应和文化。减轻对资源的依赖性。激活市场,和其他区域合作互惠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