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孔子现在经济怎么样

孔子现在经济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09-20 12:28:52

❶ 孔子思想对当今社会有哪些影响

孔子思想对当今社会在政治方面和教育方面有影响。

1、政治方面:孔子思想对现代世界道德的建构有重要意义。

孔子充满仁爱精神的“忠恕”之道应当是当今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中心价值。孔子主张的“和而不同”应当是克服“西方中心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实现文化多元存在、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共同繁荣的基本法则。

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世界政治思想最低共识,用孔子一样对他人充满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其他的国家和民族,可以实现“有道”的大同社会。

当今国际社会,强国侵略弱国的现象加剧,经济危机也频频发生,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整个世界孕育在隐藏的不安定中。而孔子思想中理想化的道德体系建构和对个人的道德要求,恰恰适合于当下的社会语境,这一点也得到了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认同。

2、教育方面:孔子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重大影响。

众所周知,孔子非常重视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重视实践、学仕结合等。其中的一些观点今天看来更显卓越。在兴起于西方的现代教育中,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最重要的内容。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从政”是孔教的任务,即“学而优则仕”。因此在孔子教育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教育体制均以培养安邦治国之人材为目的。

孔子被后世奉为“万世师表”,实在于其思想体系中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其适用性的长远。时至今日,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很多内容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

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2、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4、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❷ 孔子的影响有哪些

孔子的影响有:

1、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2、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其影响。

3、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孔子:

孔子(孔夫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❸ 孔子在国内外的地位及影响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公元一世纪,孔子文化南下越南,东渡日本。早在明朝初年,朝鲜就创设成均馆于汉城,祭孔于文庙,促进了文化、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孔子现在经济怎么样扩展阅读

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是人类古文化中唯一从未中断、延续至今的一种文化。它覆盖面积广,形成了幅员辽阔、人口繁密的泱泱大国。明中叶以前,中国的经济、科技、文教的发展水平都居世界前列,在不少方面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不靠政府政治背景,仍能远播海外,以伟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道、和谐、中庸之道,幅射到周边国家,形成了广大的儒教文化圈。这充分说明了孔子思想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❹ 孔子所处时代经济变化特点

春秋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重利轻义的社会风气。而且人们拜金主义盛行。春秋时期,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新贵族与国君、奴隶主贵族之间的夺权斗争中,大大提高了“民”的社会地位;殷商以来逐步确立的宗法体制以及上下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面临土崩瓦解,“人道”与“天道”溶为一体的神学思想体系受到冲击;一些先进的思想家、政治家,在总结和借鉴尧舜时代以及夏、商、周时期提出的“民惟邦本”的道德论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社会化人文主义思想的新的道德论说, 逐步形成思潮而勃然兴起,为孔子仁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民”的地位变化,“天道”、“人道”分离, 社会化的人文主义思潮兴起,就是孔子仁学的文化背景。

❺ 孔子的经济状况如何

他青少年时代的生活艰苦,当仓库管理员、畜牧管理员时,收入仍然菲薄。以后作家臣,实际是做人家的文书或秘书。这个阶段没有关于他经济收入的任何资料,我们无从查考,类似一般的工薪阶层,估计好不了多少。

孔子四十岁左右开始办学,向学生收点学费。大部分学生是平民,有的相当贫穷,交一束肉干就可以收录,应该说学费不高。“文化大革命”时批判孔子,骂他收学费而不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我向这位批判者说:

你忘了一个重要事实——孔子和他一家人得吃饭,饿死了,中国开天辟地的平民学校就没有了。孔子是当时的知识分子,他必须以自己的脑力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来维持一家人的生存,但他不去追求富贵。他向学生讲: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第三十二章)(孔子说:君子谋求的是实行大道,不谋求衣食。耕田嘛,免不了饿肚子;读书嘛,可以拿俸禄。但君子忧虑的是道能不能实行,不忧虑贫贱。)“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是孔子奉行的原则,“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能够甘于清贫。

孔子做大夫时,年俸是六千石粮食,有马车、几件皮袄,伙食也讲究一些,生活条件有所提高。他又代理宰相,稳稳当当干下去,会有相当积蓄。但“君子谋道不谋食”,就辞职扔了这个“金饭碗”。

孔子带学生周游列国,生活消费全由接待国供应。他在卫国住的时间最长,先后两次共五年。卫国的接待标准最高,一年供给两千石粮食,够孔子一行人的用度了。但卫国始终不采纳孔子的治国之道,孔子就走了。

曹、郑、宋等国不接待,他到陈国住了三年。虽然陈国的供给不如卫国,孔子一行人总算有人管吃饭。

孔子从陈国去楚国,陈、蔡两国大夫怕楚国重用孔子而不利两国,派徒役在途中将孔子一行包围,断粮七天,弟子们饿得下不了床。幸亏楚昭王派兵来迎,才解除困危。这是孔子生活最窘困的时期。

楚昭王打算重用孔子,要封给他七百里土地。楚昭王打算给他的土地,面积比一些小国的国土大得多,但条件是孔子必须做听命于他的臣,不能自行其是,担心孔子会自主自立。孔子“谋道不谋食”,便不去楚国,不要那七百里土地。

晚年的孔子名声大,门徒多,而且有的做了官,发了财,会照顾老师。这时,已经有学生代孔子管家,可以证明生活条件还不差。不过他毕竟只是一位有名望的教师、学者,生活无虞,却并无财富。

说孔子没有财富,有一件事可以证明:孔子心爱的学生颜回病故,颜回的父亲请求孔子卖掉马车来厚葬这位弟子。竟然要卖马来筹措丧葬费,可见孔子没有积蓄。马车是当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没有马,年老的孔子怎么出门呢?(这里有问号)孔子做官时,原思是孔子家的主管,孔子给他工作报酬是小米九百(原文无量名,是斗是升是石,有争议),原思推辞不受。《论语》记事: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雍也》第五章)(原思担任孔子的家宰,孔子给小米九百作俸禄。原思推辞不受,孔子说:“别推辞,你去给你的邻里乡亲吧。”)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雍也》第四章)(公西赤出使齐国,冉有替他母亲向孔子请求资助。孔子说:“给一釜。”请再增加一点,孔子说:“给一庾。”冉有给她五秉。孔子曰:“公西赤到齐国去,乘肥马,衣轻裘。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君子救济危急而不给富者添富。”(注:子华即公西赤。釜、庾、秉,皆当时容量单位。六斗四升为一釜,二斗四升为一庾,十六斗为一秉。冉子实际上给了八十斗。))前一章说,应该支付给别人的报酬,一定要支付,不因别人谦辞而收回。不该属于自己的财物决不占有。后一章中的容量究竟是多少,是孔子家中之粮还是公粮,一直有争论。我认为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孔子处理这些经济问题的原则:应该救急而不必添富。后世把这句话形象化,也成为成语:应雪中送炭,不锦上添花。

孔子在日常生活中既是平凡的,又是不平凡的。他的不平凡,主要是他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❻ 孔子去周游各国,主要靠什么最为经济来源呢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人,其中有贤人七十二。我们所学习的《论语》就是在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所以孔子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教学和弟子的供奉,在古代,因为大部分想上私塾受教育的多为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没什么钱财去交学费,所以交的都是些米和肉等,这样至少也不会让孔子饿死。

阅读全文

与孔子现在经济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事业编怎么搞事业 浏览:770
街拍美女的微博有什么用 浏览:92
男生爱情里怎么成熟 浏览:618
什么叫幸福模样 浏览:303
鸡和羊的爱情如何 浏览:238
和鼎健康座椅艾灸仪多少钱 浏览:378
家庭经济困难要怎么写居委会证明 浏览:874
石首晚上哪里美女多 浏览:423
领导干部事业编制怎么改革 浏览:629
lol中路美女英雄有哪些 浏览:392
什么是爱情故事理论 浏览:881
婚姻调解去哪里找 浏览:288
事业单位升副科要多久 浏览:328
南桥哪里可以补办健康证 浏览:84
杭州健康通预约时间怎么看 浏览:421
什么叫喇叭裤背后的故事 浏览:501
哪里要用到健康证 浏览:405
安徽事业单位笔试一般多少分 浏览:855
盐城婚姻要多少财礼啊 浏览:630
社会经济政治是什么 浏览: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