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经济过度繁荣采取什么政策

经济过度繁荣采取什么政策

发布时间:2022-09-20 05:17:38

1. 当各行各业十分繁荣景气的情况下,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当国家经济进入繁荣期的时代,政府和央行往往为了防止经济过热而采取消极的政策。
在货币政策上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具体手段往往就是央行会提高准备金率、出售央行票据等行为。
在财政政策上,会采取消极的政策。具体手段往往就是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收之类的行为。

2. 在经济萧条和经济繁荣时怎样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两大政策基调即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由于当前经济中的主要问题是总需求不足,而财政政策在拉动需求方面明显比货币政策更为直接、有效,所以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财政政策寄予了更高期望,也做了更为细致的部署。
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1万亿的赤字规模上调,是有史以来幅度最大的一次,而按3.6%以上安排,则显示出政策还有一定弹性。特别国债规模略低于市场预期,应主要是考虑到银行和居民的承受能力,体现出财政纪律的约束。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考虑到当前财政收入压力较大,节流就更为重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特别是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历史上中央本级支出同比负增长只在2016年2月出现过,今年前4月同比仅增长0.1%,转负只是时间问题。
强化阶段性减税降费。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同样体现出稳企业保就业的导向。
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除了国家层面的资金安排,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也是重要的资金来源。
“要通过政府作为带动和激发社会资本跟进,从而形成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机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22日在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表示。
“随着国外疫情持续扩散蔓延,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必须立足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稳定经济增长。”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当前,推动线上新型消费发展,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对提振经济动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当经济过热时,国家宏观调控应采取什么措施

当经济过热时,应采取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等紧缩财政的方针;或者紧缩信贷、减少货币供给量;而当经济疲软时,则应采取减少税收、增加政府支出等松动财政的方针;或者松动信贷、增加货币供给量。
拓展资料
一、国家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
1、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主要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进行调节经济,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2、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主要方法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是一种间接手段,但是是主要手段;
3、行政手段,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有直接性、权威性、无偿性、和速效性等特点。重要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可以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共同富裕的实现。
二、对宏观调控的理解
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一方面国家要把市场能够解决的经济问题交给市场去处理,包括供求关系、物价变化等,都需要通过市场来调节,以保证正常的市场运行;另一方面,由于市场自身的缺陷性,政府必须采取适当的手段加以干预,来弥补其缺陷和不足。
三、宏观调控的特点
1、从根本目的上来说,国家宏观调控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全社会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以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从而保证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平稳健康的运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保证收入分配的公正和平等。
2、从调控的社会经济基础来讲,它不能取代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是在市场机制发挥良好作用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可以说,国家宏观调控是在市场机制成为整个社会资源基本的配置作用的基础上进行调控。垄断的出现势必会对市场机制有所影响,这就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垄断行为进行处理,以保证市场机制的健康发展,保护公平竞争。
3、从调控的范围来看,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都被市场的经济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对市场运行的间接影响,以达到对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控制。同时,将国家、集体以及个人的物质利益相协调,使局部利益和集体利益都得到了兼顾,将市场范围内的经济关系联系起来,相互作用,协调各方利益不受损害。
4、从调控的对象上看,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通过对总需求、国民收入、物价水平等经济变量的控制,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作用于市场机制,以对经济总量的控制,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从而达到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5、从调控的过程上来说,为达到预期目标的宏观调控应该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作用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宏观调控具有动态性。

4. 在一国经济过度繁荣时,最有可能采取以下哪种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模式有双紧、双松、松紧、中性;
扩张的财政政策搭配扩张的货币政策适用于社会生产力大量闲置,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
紧缩的财政政策搭配紧缩的货币政策适用于经济过热,需求过度膨胀,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
中性的财政政策搭配中性的货币政策适用于没有通胀,经济结构较为合理,正常发展的情况;
紧缩的货币政策搭配宽松的财政政策适用于社会闲置资源已经得到有效利用,但是经济结构不合理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
宽松的货币政策搭配紧缩的财政政策适用于经济结构基本合理,但是社会闲置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

5. 一旦出现经济发展过热可以采取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应该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提高再贴现率、提高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都属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入证券、降低存款准备金,则属于宽松的货币政策。
经济过热指市场供给发展的速度与市场需求发展速度不成比例。资本因为虚假需求导致的供给增加是市场经济过热的根本原因。当资本增长速度超过市场实际所需要的周期量后,在一定周期阶段内就出现相应的市场资源短缺与一定资源的过剩同时出现的矛盾现象。在一定时期其会表现经济高速发展与物价指数的双高现象。
依据经济学的定义看,实际增长率超过了潜在增长率叫经济过热,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经济要素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由此引发物价指数的全面持续上涨
搞好经济运行调节。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多次及时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取消或降低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这些宏观调控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连续五年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没有出现大的起落

6. 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社会总需求明显大于社会总供给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所应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是

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社会总需求明显大于社会总供给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所应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等手段,减少或抑制社会总需求,最终达到社会总供需的平衡。
根据金融危机中的经济现状分析,扩大内需、保增长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因此宏观经济政策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及措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措施如下:
第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降低市场利息,从而加大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第公开市场业务。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进有价证券来投放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它使中央银行可以主动、灵活、及时地调节和控制基础货币总量。
第降低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再贴现率来扩大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降低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他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缓和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发展经济,抑制通货紧缩。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及措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出口补贴等措施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帮助出口企业降低成本。
措施如下
第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允许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金在销项税额中抵扣,相应调整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及其征收率,完善并落实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大力支持出口增长。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内需。
第加大政府转移性支出。由于政府支出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大必然相应地增加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这种政府的投资,在乘数的作用下,会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从而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
第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政府为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这是政府一种变相的投资,降低出口企业的成本。

7. 列出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应使用怎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具体分析

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则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减少货币供给;将导致LM曲线左移,利率升高,均衡产出降低,总需求水平下降,经济增速变平。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减少经济建设支出,来抑制需求。

8. 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什么财政政策A

政府应当采取双紧的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能有效抑制投资需求进而抑制总需求,紧缩的货币政策能提高利率,减少投资,从而起到冷却经济的作用
一,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
二,"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为着维护其超经济的剥削关系。当其统治者处于上升时期时,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财政政策。但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财政政策会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段话指的是剥削阶级国家怎么使用财政政策。
三,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财政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或者说,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四,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财政政策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
五,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有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政府支出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政府购买,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劳务上的花费--购买坦克、修建道路、支付法官的薪水、等等,其次是政府转移支付,以提高某些群体(如老人或失业者)的收入。税收是财政政策的另一种形式,它通过两种途径影响整体经济。
六,首先,税收影响人们的收入。此外,税收还能影响物品和生产要素,因而也能影响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式。

阅读全文

与经济过度繁荣采取什么政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事业编怎么搞事业 浏览:770
街拍美女的微博有什么用 浏览:92
男生爱情里怎么成熟 浏览:618
什么叫幸福模样 浏览:303
鸡和羊的爱情如何 浏览:238
和鼎健康座椅艾灸仪多少钱 浏览:378
家庭经济困难要怎么写居委会证明 浏览:874
石首晚上哪里美女多 浏览:423
领导干部事业编制怎么改革 浏览:629
lol中路美女英雄有哪些 浏览:392
什么是爱情故事理论 浏览:881
婚姻调解去哪里找 浏览:288
事业单位升副科要多久 浏览:328
南桥哪里可以补办健康证 浏览:84
杭州健康通预约时间怎么看 浏览:421
什么叫喇叭裤背后的故事 浏览:501
哪里要用到健康证 浏览:405
安徽事业单位笔试一般多少分 浏览:855
盐城婚姻要多少财礼啊 浏览:630
社会经济政治是什么 浏览: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