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浙江台州穷吗
当然不穷!
台州,中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圈16大城市之一。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摇篮 ,中国民营经济发源地。台州全市民营经济比重占GDP比重达97% ,台州私营经济又被经济学界称为“温台模式”。
台州固然比不上温州福州等沿海城市,但是比起中西部,那最起码是个中等以上的城市。环境在台州来说是相当的不好,这是跟内地不能比的!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
‘贰’ 现台州的经济情况怎么样
我是台州人,这是一份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一些内容。
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我市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相当不错,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415.12亿元,比2009年增长13.1%,增幅跑赢全省(11.8%),创近3年历史新高。人均GDP达到41582元,比上一年增长12.3%,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已达6143美元。而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08年世界各国人均GDP排名,这一数字相当于南非、阿根廷人均水平。
市统计局副局长曹桂芝介绍,由于2010年天气适宜,我市农业受台风等因素影响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5.56亿元,较2009年增幅4.7%,“这是一个增幅比较大的数据。”
在工业生产领域,2010年我市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754.49亿元,比2009年增长21.2%。
另外,2010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房地产市场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6.08亿元,比2009年增长28.8%。
在消费领域,2010年我市虽然物价上涨指数较高,居民消费价格(CPI)比2009年上涨4.6%,高于全省水平(3.8%),其中食品价格涨幅较大,上涨9%。但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却不低,全年总额为960.45亿元,较2009年增长18%。
‘叁’ 浙江台州市的经济发展在浙江省内有什么成绩
台州,台州是浙江东部沿海城市的重要城市之一,不但如此,它在宁波城市圈的地位也不容小觑。他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近几年台州的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如今,它致力于更完善的产业格局,并采取措施让民营企业进入到发展高质量轨道。不仅如此,台州今年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很多,致力于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相辅相成,第三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以上这些"进步"推动者台州走到了现在,让我们看到属于它的一席之地,你认为它会是最后的赢家吗?从这三座城市的发展优势来看,每个城市都有它的闪光点和特色,并且在2018年它们的GDP都相差无几,所以这三座城市你觉得谁会成为第三大城市呢?
‘肆’ 浙江台州经济情况
台州经济情况简介 1、台州概述 台州市(台,音tāi),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上海经济区的南翼,市中心处北纬28度,东经122度。北邻宁波、绍兴,南连温州,是中国黄金海岸线上一个新兴的组合式港口城市,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摇篮,中国重要工业生产出口基地。全市陆地面积9413平方千米,浅海面积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97万,其中市区人口144万。台州市现辖椒江、黄岩、路桥3个市辖区,以及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个县,代管临海、温岭2个县级市。台州是中国着名的渔区、水果之乡,华东重要能源基地,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武术、围棋之乡,中国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境内有甬台温铁路,浙东航空支线,沈海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台金高速公路,融入浙江四小时交通圈。 2,台州经济状况 台州是股份制经济的发源地,是中国当前两大经济模式之一的“温台模式”的创始者。其中,台州民营经济的比重占了台州经济总量的97%以上,高于同省的 宁波70%,绍兴96%的比重水平。高程度的私有化也促使台州拥有了雄厚的民间资本和发达的金融放贷业。台州虽然是个新兴的城市,名气不大,但起点高,发展迅猛。台州的人均收入水平超过杭州、宁波、上海、北京,跻身浙江省人均收入第二,全国人均收入前十名的位置,成为了继杭州、宁波、温州后的浙江又一大城市 。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15.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1%,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幅排名全省第三位,创近三年新高;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1582元,比上年增长12.3%,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已达6143美元。台州的人均收入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位居第一,台州城镇居民轿车拥有量全国第一。, 2.1基础工业 主要有电力能源、汽摩配件、医药化工、家用电器、塑料模具、服装机械、水泵阀门、工艺美术、新兴材料、鞋帽服装等产业。 2.2.制造业基地 中国微型家用轿车之都,中国摩托车之都,中国医药之都,中国缝纫机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塑料制品之都,中国工艺礼品之都,中国阀门之都,中国罐头食品之都。 2.3.渔业
‘伍’ 浙江台州怎么样
摘要 您好,台州经济发展良好,在浙江省内排第六。
‘陆’ 浙江台州是不是很穷
不穷
台州,中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圈16大城市之一。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摇篮,中国民营经济发源地。台州全市民营经济比重占GDP比重达97%,台州私营经济又被经济学界称为“温台模式”。
台州固然比不上温州福州等沿海城市,但是比起中西部,那最起码是个中等以上的城市。环境在台州来说是相当的不好,这是跟内地不能比的!
基本信息
台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浙江中部沿海,东濒东海,北靠绍兴市、宁波市,南邻温州市,西与金华市和丽水市毗邻,依山面海,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北山脉连绵;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控制,炎热多雨,为亚热带气候特征。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天气温凉,具亚热带气候特征,境内公路交通以沈海高速公路等构成主要公路网。
台州是江南水乡,水穿城过。历史上台州“河网密布、港汊交纵”,水乡风韵不亚于苏杭,有“走遍苏杭、不如温黄”之说。
台州素以佛宗道源享誉海内外,是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祥地。天台山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和合文化”。台州是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缩影,是山、海、水和谐的生态福地。
‘柒’ 台州真的富裕 吗
台州富裕,但是也要看人,每个地方都有富人也有穷人,不能一概而论。
2018年,台州市实现生产总值4874.67亿元,2019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台州有着2263.55亿元,增速6.74%,排名省内第六名。
(7)台州现在经济如何扩展阅读:
台州市位于浙江中部沿海,地处全国海岸带中段。陆地范围介于东经120°17′~121°56′、北纬28°01′~29°20′之间,东西长172.8公里,南北宽147.8公里。
截至2019年,台州市行政区辖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代管临海、温岭、玉环3个县级市和天台、仙居、三门3个县,分设61个镇、24个乡、44个街道,共4645个村委会、198个社区和137个居委会。台州市政府驻地椒江区白云山南路233号。
‘捌’ 浙江台州经济情况
台州经济情况简介 1、台州概述 台州市(台,音tāi),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上海经济区的南翼,市中心处北纬28度,东经122度。北邻宁波、绍兴,南连温州,是中国黄金海岸线上一个新兴的组合式港口城市,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摇篮,中国重要工业生产出口基地。全市陆地面积9413平方千米,浅海面积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97万,其中市区人口144万。台州市现辖椒江、黄岩、路桥3个市辖区,以及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个县,代管临海、温岭2个县级市。台州是中国着名的渔区、水果之乡,华东重要能源基地,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武术、围棋之乡,中国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境内有甬台温铁路,浙东航空支线,沈海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台金高速公路,融入浙江四小时交通圈。 2,台州经济状况 台州是股份制经济的发源地,是中国当前两大经济模式之一的“温台模式”的创始者。其中,台州民营经济的比重占了台州经济总量的97%以上,高于同省的 宁波70%,绍兴96%的比重水平。高程度的私有化也促使台州拥有了雄厚的民间资本和发达的金融放贷业。台州虽然是个新兴的城市,名气不大,但起点高,发展迅猛。台州的人均收入水平超过杭州、宁波、上海、北京,跻身浙江省人均收入第二,全国人均收入前十名的位置,成为了继杭州、宁波、温州后的浙江又一大城市 。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15.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1%,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幅排名全省第三位,创近三年新高;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1582元,比上年增长12.3%,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已达6143美元。台州的人均收入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位居第一,台州城镇居民轿车拥有量全国第一。, 2.1基础工业 主要有电力能源、汽摩配件、医药化工、家用电器、塑料模具、服装机械、水泵阀门、工艺美术、新兴材料、鞋帽服装等产业。 2.2.制造业基地 中国微型家用轿车之都,中国摩托车之都,中国医药之都,中国缝纫机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塑料制品之都,中国工艺礼品之都,中国阀门之都,中国罐头食品之都。 2.3.渔业
‘玖’ 台州的经济怎么样.
年来,台州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目标,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全力推进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业绩。
国民经济指标
2004年,台州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实力稳步增强,经济综合实力跻身于浙江省中上水平。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173.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7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686.0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391.1亿元,增长16.4%。
2004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1177元,比上年增长13.0%。全市财政总收入126.67亿元(按退税机制改革前口径统计,下同),增长1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6亿元,增长18.8%。财政总收入居浙江省第四位。200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1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8%,其中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1元,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居第二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0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
金融运行形势良好。年末全市各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64.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0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城乡居民消费能进一步增强,其中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突破万元。全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9亿元,增长15.5%。
农业
台州兼得山海之利,民勤物阜。台州是浙江粮食的主要产地;是中国第一个水稻亩产超千斤、2千斤的地方;是中国的主要渔区和水果之乡。
2004年,农村经济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4.12亿元,同比增长3.8%;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563亿元,同比增长13.0%,效益型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良好,蔬菜、水果、油料、花卉等非粮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121.57千公顷。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为57.2∶42.8。
建设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至2004年底,台州有千亩以上种植业规模化基地213个,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基本形成。全市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71个,134万亩,其中,通过省级认定186个,65.5万亩。台州主要农产品绿色标准覆盖率达到42%。全市共有15个农产品获中国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有55个农产品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新认证全国无公害农产品86个,新认证浙江绿色农产品55个。
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增长。台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试点单位。至2004年底已建成379家合作社,其中28家被列为国家或省级示范性合作社,入社社员达4万多户,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返还社员利润近3亿元。台州市全市已组建了生猪、奶业、家禽、西兰花、农机、柑橘、杨梅、西瓜、茶叶、种业等十大农业产业协会。
打造绿色台州。进一步加快了平原绿化各沿海防护林建设步伐,2004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4430公顷,封山育林面积232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2.2%。
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2004年农产品自营出口额为3.78亿元,同比增长47.6%。共签订了29个投资农业协议项目,境外投资总额3262.1美元,人民币2.4亿元。
水果。台州是中国着名的果品基地,是浙江省最大的果品基地之一。黄岩蜜橘历史悠久,名闻遐迩,有早橘、早熟无核橘、本地早等近200个品种。本地早和宫内伊予柑两个品种多次获得金奖。近年来,临海无核蜜橘后来居上,注册品牌不断产生,宫川蜜柑2000年被中国流通协会评为金奖产品。玉环柚(文旦)为世界四大名柚之一,已连续8次在中国柚类评比中夺冠。另外,杨梅、高橙、枇杷等水果也量大质优,素负盛名。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本地早、东魁杨梅等9个品牌水果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4年浙江农业博览会上,有71个产品获浙江优质农产品金奖。“九峰”牌黄岩蜜桔本地早、“天顶”牌仙居碧绿茶、“玉麟”牌温岭西瓜等3个农产品获浙江省“十大最受市民喜爱的农产品”、有4只品牌西瓜获浙江省“十大优质西瓜”品牌、有3只柑橘获浙江省“十大名牌柑橘”。
台州盛产绿茶,名茶有:天台山云雾茶,临海蟠毫、羊岩勾青,仙居云峰茶,黄岩龙乾春。
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04年台州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61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2.3%。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131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全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有220家,比上年增加6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57.73亿元。钱江、吉利、飞跃、东港等9家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继续加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57.61亿元,增长29.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5.9%。
五大主导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63.93亿元,其中:
汽摩及配件行业--213.75亿元↑增长37.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3%。
家用电器行业--195.22亿元↑增长31.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9%。
医药化工行业--161.30亿元↑增长21.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2.3%。
塑料模具行业--109.02亿元↑增长26.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3%。
服装机械行业--84.63亿元↑增长23.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5%。
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2004年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440.79亿元,增长26.1%,销售产值的比重达34.7%。
市场建设
台州是浙江省商贸发达地区,多层次、多方位、多功能的市场网络体系,是台州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至2004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44个,年成交总额635亿元,其中生产资料市场99个,消费品市场445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72个,超10亿元的9个。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浙江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黄岩柑桔果品批发市场名列全国百强集贸市场、省十大工业品市场和十大农副产品市场,产品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很快,2004年,生产资料类市场成交额152.68亿元,同比增长43.7%,其中旧机械设备市场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旧机械设备现货调剂市场。
‘拾’ 台州经济如何
台州经济状况GDP并不高,但人民总体生活水平较高,消费也较高
台州市的战略定位:
n 台州市在未来5到10年的战略定位是建立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和现代化港口城市。
n 在未来更长时期内,台州的战略定位则是“三城一基地”,即国际机电城、山水型生态城、现代化港口大城市和中国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
n 台州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方向是“四位一体”,即港口、制造、物流和城市四位一体的城市经济。
台州市的发展目标:
n “两翻番”。台州的人均GDP在过去十几年内基本上是每六年翻一番,今后还是争取6年翻一番。2004年人均GDP为2500美元,争取在2010年达到5000美元,在2016年达到10000美元。
n “三提高”。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在2010年达到50%以上,在2015年达到60%以上,到2015年跻身于浙江省一级城市行列);社会和谐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年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80%以上,2015年达到90%以上)。
我们认为,目前台州所作的战略规划在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的描述上已经相当清晰,但是在给出相应的实现目标的手段方面却不充分。
要实现人均GDP每六年翻一番的目标,人均GDP就必须年均增长12%以上。要在未来十余年内保持人均GDP如此高速度的增长,并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虽然从1978年到2004年,台州市人均GDP年均增速达到20%(图1),但是随着收入基数的扩大,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已经明显减缓。从1997年到 2004年的八年间,人均GDP增速低于12%的就有四年,这八年期间的年均增速也仅为11%。与之相对比的是,这八年间全国人均GDP的年均增速为8%, 而浙江省人均GDP的年均增速为12%。因此,要落实人均GDP持续快速增长的战略目标,就必须确保有各方面充足的资源作为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