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亳州蒙城发展趋势
2008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88.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分行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87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24.44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33.16亿元,增长12.0%。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4.9:27.6:37.5,与上年相比二产业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6747元,比上年增加870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0%,其中食品类上涨12.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6.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3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 0.5%。在食品类中,干豆类及豆制品、油脂和水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分别上涨31.9%、24.6%和 20.4 %,粮食价格上涨1.8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5.0%,其中食品类上涨12.9 %、燃料类上涨13.2%、饮料及烟酒类上涨7.7%、服装及鞋帽类下降4.4%。
‘贰’ 亳州的县城哪个经济好哪个发达富裕
按照GDP的排名的话,第一涡阳247亿,第二蒙城240亿,第三利辛县192亿。富裕发达怎么说呢都是半斤八两,都是一个地区的有什么好比较呢。总的来说亳州商业发达又是全球最大中医药城,前景不错。2016年亳州地区GDP增速11%是安徽第一,亳州即将成为苏鲁豫皖中心城市正在加速崛起。
‘叁’ 安徽省蒙城县的经济在全国范围内排名
因为全国县域较多,全国性的排名媒体上没有公布过,你可以参考蒙城县在安徽省内的经济排名,比如2015年GDP排名。蒙城县2015年GDP总值216.7亿元,在安徽省内排名第18名。经济算是不发达地区,如果在全国排名,会在中下等的位置。
‘肆’ 亳州的经济
亳州在历史上手工业比较发达,唐、宋以来,手工业门类逐渐齐全。至明、清,作坊、匠铺已遍及城乡。主要有酿造、粮油加工、织染、修理、金银加工、纸扎、制毡、制笔、制炮、制作家具和农具等。亳州土绢早在唐代即闻名于世,进贡皇室。
1984年,工业企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1986年,工业产值又猛增到近2.7亿元,有20多个工业品种获国优、部优和省优称号。
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90亿元,同比增长10%;全部财政收入103.5亿元、增长21.6%,地方财政收入64.4亿元、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540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亿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7530元,增长15%;节能减排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1949年,耕地面积为2710352亩,占全境总面积的86%。其中失耕荒地80万亩,当年总播种面积为3937049亩,复种指数为145.3%。1958年,共种植水稻20万亩。
1970年,全县只有耕地202.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地由1949年的4.2亩降至2.6亩。1976年,耕地面积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1.28%。
2012年,亳州全年全市粮食总产88.5亿斤,比上年增加4亿斤,增长4.7%。其中,夏粮总产61.5亿斤,增长6.4%,实现连续9年增产。小麦亩产突破500公斤,实现了“小麦亩产千斤市”目标。养殖业生产基本平稳。全市生猪存栏141.4万头,增长2.6%;出栏287.2万头,增长5.2%;肉类产量30万吨,增长5.2%,其中猪肉22.5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0.6万吨,增长6.8%;奶产量1.4万吨,增长8%;水产品产量4.8万吨,增长4.4%。 亳州近现代工业源于传统手工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当地已能制造陶等器皿。三国时期的酿酒,唐代的绢织,宋代的绉纱以及明清时期的减酒、酱胡芹、万寿绸、毛毡等亳产手工产品,在全国享有盛誉。清宣统元年(1909),同茂顺蛋厂建立,成为亳州现代工业的发端。
1986年,全部工业总产值为26977万元,其中国营工业产值710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7012元;县属集体工业企业产值8764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050元。固定资产原值分别为国营工业6283万元,集体工业3726万元,乡办工业2291万元,村办工业142万元。全市50多个工业行业,生产各种产品千余种,创造出一批名特优产品。古井贡酒三次蝉联国家金牌,古井特液、低度曹操贡酒分获金樽奖和银樽奖,另有部优、省优产品20种。
2012年,亳州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0亿元,增长18.2%,增幅比全省高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分行业看,在我市30个大类行业中,26个行业实现增长,多数支柱行业增速较快。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增长25%,食品制造业增长36.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5.3%,医药制造业增长16.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7.0%,汽车制造业增长17.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2.7%。在重点监测的工业产品中绝大多数产品产量呈增长态势,其中原煤144万吨,同比增长28.0%;白酒(折65度)10.7万千升,增长16.4%;人造板75万立方米,增长29.3%;水泥248万吨,增长53.2%。
亳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亳州经济开发区是1993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56平方公里。2000年地级亳州市成立时,开发区完成6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任务,成为亳州市新市区,已整体移交给谯城区。
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是2012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重点经济开发区。 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模式,实行财税独立、封闭管理的运营体制。
安徽谯城经济开发区:谯城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4月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园区,位于亳州市区西部,东临京九铁路、济广高速、许泗高速,105国道、311国道穿境而过。
安徽涡阳经济开发区:涡阳县工业园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亳州市涡阳县,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6年,面积28.2平方公里,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亿元。
安徽蒙城经济开发区:蒙城经济开发区前身是蒙城牛群经济园区,2001年3月份由市政府批准设立,规划建设面积7.4平方公里。2001年7月份动工建设了中国牛群商贸城,占地400亩,总投资2亿元。
安徽利辛经济开发区:利辛工业园于2003年5月19日经亳州市政府批准设立,园区位于县城西北部3公里处,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200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调整为1.2平方公里。
‘伍’ 亳州有一座小县城,地区生产总值383.6亿,为什么是庄子故里呢
亳州市安徽省的一座下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的西北部,其北部与河南省的商丘市相连,西部与河南省周口市毗邻,南部为阜阳市,东部为淮北和蚌端口市。亳州是一座比较年轻的地级市,它是在2000年5月份的时候正式被批准设立的省辖市,全市总面积为8374平方千米,下辖着1个区和3个县城。2019年亳州市境内的户籍人口大约在663万人左右。
蒙城县是我国道家思想创始人庄子的故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关的旅游景点便有庄子祠、梦蝶楼、庄子草堂、庄子养生园以及逍遥池等地,小有名气。庄子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我国的“楹联之乡”,安徽省“硬笔书法之乡”等。
‘陆’ 安徽省亳州的经济实力怎么样
.综合经济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经济总量达400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亿元,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00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0元。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粮食总产333万吨,增长49.6%,为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涡阳、蒙城两县被评为全国种粮大县。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订单农业面积分别增长17.2%和15.3%。3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通过省级认定,10个无公害果菜产品通过国家认证,7个农产品获省名牌称号。畜牧养殖业由散养向集中规模饲养转变。新增劳务输出17万多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24元,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88亿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3.14 %。工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17.3%。全市民营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83.4亿元、增加值50.4亿元。通信业快速发展,数字化通信网络初步建成,有线电视全面普及,数字电视开始启动。电子政务、企业上网工程继续推进,信息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编辑本段]六、人文环境亳州是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公元前1060年,称焦;公元前528年,楚平王改焦为谯;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28年)始称亳州。早在东汉时,谅即为豫州刺史治所,始为重镇。魏文帝代汉,资是魏“五都”之一。唐开元中,亳为天下十望州府之一。宋朝时,亳为集庆军节度使治所。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为直隶州。由此可见,历史上的亳州早就是一个政治、军事重镇了。
‘柒’ 本人现居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蒙城县是安徽省北部中心城市,整个经济不是太好,在全国估计在中等水平吧。
县级城市中等水平,皖北县级城市中上等水平。经济一般,基本无工业,主要支柱农业。有一点皖北重型卡车销售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