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是什么
目前提出要打造“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地区有东部的东北地区和海峡经济区、中部的华中金三角地区、西部的成渝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
❷ 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哪里
“第四极”崛起中的障碍 成渝地区和武汉地区,虽然有上面提到的种种建设新的经济增长极的优势,但仍然需要克服以下四大障碍,否则难以真正形成“第四极”。 第一,经济实力仍然需要继续跨越式发展。虽然成都、武汉、重庆在地区生产总值上领先中西部其他重要城市较多,但和经济总量早已超过1万亿的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相比,差距仍很明显。需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当前这种经济增长势头,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才有形成的可能性。 第二,区域内部的有效合作、资源优化配置亟须加强。已经成熟的三大经济圈中,区域内部的合作与资源配置得到非常有效率的安排。珠三角地区由于同在一个省内,各市之间的合作、交流一直比较频繁,前段时间甚至一度有声音提出要将广州周边的中小城市整合到一起,建设“大广州市”。环渤海地区的整合情况也非常理想,京、津二市间的合作已经形成了传统,去年河北省也曾提出整合北京周边县市、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的理念。 这种紧密的区域内合作模式在成渝地区和武汉地区几乎是难以想象的。成都和重庆,长期同属四川省,两者经济实力、历史地位都较为接近,使两座城市间存在“谁都不服谁”的“瑜亮情结”。重庆人一直以来对于四川省的资源较多分配给成都而心怀芥蒂,而成都则对自己“下辖”、当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重庆,突然成为“高自己半级”的直辖市而难以接受。这还只是表面上的不和谐,深层次里,由于国家资源的有限,同样将自己定位为“西部老大”的这两座城市之间,在争夺国家战略资源方面,一直有“暗中角力”的现象。因此,成渝城市圈的建设,不能简单做加法,应注意区域内部关系的理顺,否则很容易在内耗之下出现“一加一小于二”的结果。 武汉的发展,遇到的则是与之恰恰相反的问题。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需要该区域内部具备多个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如长三角的沪宁杭,珠三角的广深二市,环渤海的京津。但武汉在湖北省内甚至在整个中部地区,经济首位度过高,周边城市的经济实力差距较大,难以对武汉的发展起到补充作用,导致其常有“拔剑四顾心茫然”之感,区域内部的合作无从谈起。正在建设的武汉城市圈,被定位为“1+8”模式,但由于总量上的巨大差异,不免给人以“1拖8”的观感。即便将视野扩展至整个中部地区,周边省市的经济总量相对也较低。更关键的是,中部地区内部,合作的意识非常淡薄。山西将自己定位为环渤海地区的“腹地”,安徽倾向于背靠长三角地区发展,河南则着力于省内合作、建设“中原城市群”。这就让位于“中部之中”的武汉,在发展经济时缺乏外部助力,也使得武汉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点”,难以扩展成“面”,进而形成“经济圈”。好在武汉市的领导已经注意到这个制约因素,并开始着手给这个困局“解套”。2012年以来,曾经在理论界讨论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概念,在有关城市的推动下,开始走向现实。赣湘鄂三省主要领导晤面、就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进行磋商,并将草拟报告提交国务院审批,以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这个“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设想,是以武汉、长沙、南昌这三个地理位置相对接近的省会城市为主体,整合其他中小城市,建设跨省城市圈。这一构想如能实现,确实有可能形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但需要整合好三省内部的资源配置,并解决好省域合作问题。 第三,需要更新观念。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视野,沿海地区由于长期以来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人们的思维模式比较开放。与之相比,内陆地区人们的思维则尚显保守,这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武汉、成都等地航空港的扩容,对外交往更加便利,这一现状有得到改善的可能性。 第四,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三角地区,与高地区生产总值相对应,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而在中西部地区,即便是在成都、武汉等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居民生活水平仍然相对较低,这可以从上述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工资标准看出。因此,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的同时,也要着力改善民生问题、提高居民幸福指数,而且要避免经济增长带来房价畸高、物价高涨等问题。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中西部地区成长出引领经济增长的“第四极”;而解决好上述问题,方能推动充满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真正出现在神州大地!
❸ 中国经济增长是哪四级
第一极是深圳,第二极是上海浦东,第三极是天津滨海新区,第四极是广西北部湾经济特区。
❹ 中国经济的第四极是什么
答,第四极是指经济实力名次位于前三个经济圈之后的一个区域。
第一级:珠江三角洲(经济核心城市为香港,广州、深圳、澳门是经济副中心城市)
第二级:长江三角洲(经济核心城市为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是经济副中心城市)
第三级:京津冀(经济核心城市为北京,天津是经济副中心城市)
第四级:四川盆地(经济核心城市为成都,重庆是经济副中心城市)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第四级:四川盆地(经济核心城市为成都,重庆是经济副中心城市)
❺ 谁是中国经济的第四个增长极
近日,由辽宁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12第四届中国经济前沿论坛”在北京举行。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打造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与会学者就此话题发表精彩演讲。然而,对于谁是未来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并未形成共识。 据介绍,所谓增长极理论是指那些通过解释地区的发展过程,说明在增长中的都市中心引起周围地区经济增长的各种假说。学界一般认为我国东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区,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经济区以及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湾经济区仍然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 在区域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沿海经济优先发展战略是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如今东部的出口导向型模式明显受阻,房地产业对东部经济的贡献也大幅下降,东部地区经济增速已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的内陆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正在蓬勃兴起。其中一些重点发展地区,甚至已经成为局部区域的发展龙头。如何在前三大增长极的基础上,打造第四增长极,既是一个区域性的问题,又是一个宏观的问题。各个区域的官员、学者都在预测自己心目中的未来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在此次研讨会上,学者们分别从中国区域经济政策、金融创新的区域差异、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竞争力的区域差异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特征等多视角、多层面、多侧面剖析了东北、西北、中部和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与机会,探讨中国经济未来“第四增长极”的选择与发展。 学者们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未来10年中国经济增长需要新的增长极。要因势利导,努力创新体制机制。在打破区域限制的基础上,推动区域良性互动,促进资源配置和要素配置向中西部倾斜,从而打造支撑中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的第四增长极,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东北、西北、中部、西南地区各有优势,但要真正成为引领未来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还需针对各自省情、区情脚踏实地的打造。
❻ 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到底是哪里
…:中国省,曲毕有闲
❼ 中国经济增长第四级在哪
“第四极”崛起中的障碍\x0d成渝地区和武汉地区,虽然有上面提到的种种建设新的经济增长极的优势,但仍然需要克服以下四大障碍,否则难以真正形成“第四极”.\x0d第一,经济实力仍然需要继续跨越式发展.虽然成都、武汉、重庆在地区生产总值上领先中西部其他重要城市较多,但和经济总量早已超过1万亿的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相比,差距仍很明显.需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当前这种经济增长势头,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才有形成的可能性.\x0d第二,区域内部的有效合作、资源优化配置亟须加强.已经成熟的三大经济圈中,区域内部的合作与资源配置得到非常有效率的安排.珠三角地区由于同在一个省内,各市之间的合作、交流一直比较频繁,前段时间甚至一度有声音提出要将广州周边的中小城市整合到一起,建设“大广州市”.环渤海地区的整合情况也非常理想,京、津二市间的合作已经形成了传统,去年河北省也曾提出整合北京周边县市、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的理念.\x0d这种紧密的区域内合作模式在成渝地区和武汉地区几乎是难以想象的.成都和重庆,长期同属四川省,两者经济实力、历史地位都较为接近,使两座城市间存在“谁都不服谁”的“瑜亮情结”.重庆人一直以来对于四川省的资源较多分配给成都而心怀芥蒂,而成都则对自己“下辖”、当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重庆,突然成为“高自己半级”的直辖市而难以接受.这还只是表面上的不和谐,深层次里,由于国家资源的有限,同样将自己定位为“西部老大”的这两座城市之间,在争夺国家战略资源方面,一直有“暗中角力”的现象.因此,成渝城市圈的建设,不能简单做加法,应注意区域内部关系的理顺,否则很容易在内耗之下出现“一加一小于二”的结果.\x0d武汉的发展,遇到的则是与之恰恰相反的问题.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需要该区域内部具备多个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如长三角的沪宁杭,珠三角的广深二市,环渤海的京津.但武汉在湖北省内甚至在整个中部地区,经济首位度过高,周边城市的经济实力差距较大,难以对武汉的发展起到补充作用,导致其常有“拔剑四顾心茫然”之感,区域内部的合作无从谈起.正在建设的武汉城市圈,被定位为“1+8”模式,但由于总量上的巨大差异,不免给人以“1拖8”的观感.即便将视野扩展至整个中部地区,周边省市的经济总量相对也较低.更关键的是,中部地区内部,合作的意识非常淡薄.山西将自己定位为环渤海地区的“腹地”,安徽倾向于背靠长三角地区发展,河南则着力于省内合作、建设“中原城市群”.这就让位于“中部之中”的武汉,在发展经济时缺乏外部助力,也使得武汉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点”,难以扩展成“面”,进而形成“经济圈”.好在武汉市的领导已经注意到这个制约因素,并开始着手给这个困局“解套”.2012年以来,曾经在理论界讨论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概念,在有关城市的推动下,开始走向现实.赣湘鄂三省主要领导晤面、就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进行磋商,并将草拟报告提交国务院审批,以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这个“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设想,是以武汉、长沙、南昌这三个地理位置相对接近的省会城市为主体,整合其他中小城市,建设跨省城市圈.这一构想如能实现,确实有可能形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但需要整合好三省内部的资源配置,并解决好省域合作问题.\x0d第三,需要更新观念.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视野,沿海地区由于长期以来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人们的思维模式比较开放.与之相比,内陆地区人们的思维则尚显保守,这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武汉、成都等地航空港的扩容,对外交往更加便利,这一现状有得到改善的可能性.\x0d第四,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三角地区,与高地区生产总值相对应,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而在中西部地区,即便是在成都、武汉等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居民生活水平仍然相对较低,这可以从上述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工资标准看出.因此,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的同时,也要着力改善民生问题、提高居民幸福指数,而且要避免经济增长带来房价畸高、物价高涨等问题.\x0d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中西部地区成长出引领经济增长的“第四极”;而解决好上述问题,方能推动充满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真正出现在神州大地!
❽ 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到底是哪里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已经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
第四级都在争夺这个口号,但是没有定论。存在争议
目前提出要打造“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地区有东部的东北地区和海峡经济区、中部的华中金三角地区、西部的成渝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