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经济系统按范围不同划分为哪些

经济系统按范围不同划分为哪些

发布时间:2022-09-17 22:39:06

经济学分为那几种学

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人类经济活动的内容愈来愈复杂、丰富,专业化程度愈来愈细密;同时,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经济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联系,也愈来愈紧密。适应这种情况,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也愈来愈扩展。一方面,从带有高度概括性的理论经济学中不断分化出带有应用性的和独立的部门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等分支学科;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经济学科内部各个分支相互交叉的学科以及经济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以至自然科学学科之间彼此联结的边缘学科。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学研究的深化,对分析的精确性的要求愈来愈高,出现了研究经济数量的分析和计量方法的学科;为了总结历史经验,为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系统的历史依据,出现了各种经济史的学科;为了追溯和总结经济理论本身的发展演变,出现了经济思想史的学科。这样,就在社会科学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门类分支繁多的经济学科体系。
关于现代经济学的学科分类,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各自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经济学科的发展状况,各有自己的门类划分。综合两类国家的经济学科发展现状,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门类:
理论经济学 论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各个经济学科提供基础理论。
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理论经济学通常称为一般经济理论,它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两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视野,以经济活动总过程为对象,考察国民收入、物价水平等总量的决定和波动。其中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波动(经济周期)理论又是宏观经济学的两个独立分支。另外,与经济增长理论密切联系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现在也已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单位即生产者(厂商)、消费者(居民)的经济行为,包括供求价格平衡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在不同市场类型下厂商成本分析与产量、价格决定理论、生产要素收入决定即分配理论等。此外,福利经济学等也已成为理论经济学的独立分支。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学,即政治经济学,如前所述,是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的,包括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原始公社、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垄断前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但生产关系是不能与生产力脱节的,中国近年来一些经济学家为了重视发展生产力,认为应建立一门以社会生产力为研究对象的生产力经济学,但尚在研究探索之中。
经济史 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发展演变的具体过程及其特殊规律,为总结历史经验和预见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提供依据,也为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经济思想、学说、政策提供历史背景。经济史按地域范围划分,有国别经济史(如中国经济史、英国经济史等),地区经济史(如欧洲经济史、拉丁美洲经济史等),世界经济史(以世界为整体,研究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按部门或专业来区分,有农业发展史、工业发展史、银行发展史等;按历史分期,有古代经济史、近代经济史、现代经济史之分。关于世界经济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实际上属于现代经济史范围(这部分内容见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经济网络全书》)。经济史如同理论经济学一样,要受研究者的阶级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
经济思想史 或称经济学说史。它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经济观点、经济思想、经济学说及其产生的经济政治背景、所起的影响、所占的历史地位,以及各个人物、各个学派之间的承袭、更替、对立的关系等。作为一门评价和分析各个时期各个阶级各个学派的经济思想、经济学说的学科,它显然也要受到研究者的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制约。经济思想史一般包括作为经济学前史的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产生、发展、演变,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产生、发展等几个主要部分。按国别划分,这个学科也可分为中国经济思想史、英国经济思想史、美国经济思想史等。
经济数量的分析、计量方法 包括数理经济学、经济数学、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等学科。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出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比较注重各种经济现象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自19世纪70年代起,就有一些经济学家应用数学推导经济理论,建立数理经济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数理经济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广泛应用现代数学方法建立了各种静态的、动态的、微观的、宏观的经济模型。与之相联系的一个分支是经济数学,它侧重阐述现代经济分析中运用的各种数学方法,这实际上属于应用数学范围。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建立较早的学科,是统计方法在经济数值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30年代初,一些经济学家进一步把经济理论、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三者结合起来,建立经济计量学,用以建立计量模型,估算参数,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复杂的数量关系,验证经济理论,进行经济预测,规划有关政策。结合质的分析,适当运用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对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进行量的分析,可以增强各类经济学科的精确性,增强制订政策和计划的科学性。现在,这类有关经济数量分析、计量方法的学科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已受到重视并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应用经济学 主要指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性,或对非经济活动领域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而建立的各个经济学科。它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个分支:
①以国民经济个别部门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建筑经济学、运输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等。
②以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而带有一定综合性的专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计划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财政学、货币学、银行学等等。
③以地区性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城市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地区规划、生产力布局)等等。
④以国际间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国际经济学及其分支: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国际投资学等等。
⑤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企业管理、企业财务、会计学、市场(销售)学等等。
⑥与非经济学科交叉联结的边缘经济学科,如与人口学相交叉的人口经济学;与教育学相交叉的教育经济学;与法学相交叉的经济法学;与医药卫生学相交叉的卫生经济学;与生态学相交叉的生态经济学或环境经济学;与社会学相交叉的社会经济学;与自然地理学相交叉的经济地理学、国土经济学、资源经济学;与技术学相交叉的技术经济学等等。这些边缘经济学科主要研究这些非经济领域发展变化的经济含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中找出它们的规律性。
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无论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扩展、不断充实的。应用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实践,离不开理论经济学的指导,但它们的发展反过来又丰富了理论经济学的内容,起着指导实践的作用。

② 什么是经济结构,包括什么

经济结构是指企业所在地区的生产力布局情况。不同的经济结构类型关系到企业财务活动的发展程度、范围、投资方向、资金来源和盈利水平等。资源环境是关系企业发展的资源条件。

经济结构是指经济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包括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

经济结构是一个由许多系统构成的多层次、多因素的复合体,有多重含义:

(1)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来考察,则主要通过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成分的比重和构成来表现。

(2)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组成和构造考察,则包括产业结构(如一、二、三次产业的构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构成等)、分配结构(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及其内部的结构等)、交换结构(如价格结构、进出口结构等)、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等。

(3)从所包含的范围来考察,则可分为国民经济总体结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以及企业结构等。

(4)从不同角度进行专门研究的需要来考察,又可分为经济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能源结构、材料结构,等等......。

(2)经济系统按范围不同划分为哪些扩展阅读:

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 第一次经济结构调整:

1979—1984年由于从1958年起到1978年,中国经济建设除了1961—1965年的调整时期以外,许多年份都犯了盲目追求“生产高速度、建设大规模”的错误。

2. 第二次经济结构调整:

1988—1991年1988年9月,中国政府提出了治理整顿、全面深入改革的方针,在大力治理通货膨胀的基础上,着力调整经济结构。

3.第三次经济结构调整:

1997年以后1993年下半年以后,为了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中国政府加强了宏观调控,利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抑制需求膨胀,同时继续推进了价格体制、流通体制和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改革。

参考资料:网络-经济结构

③ 社会系统 经济系统 军事系统是按什么来划分

资金层面,规模层面,主要矛盾来划分

④ 我想要知道”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的演变”政府认可的有哪些,划分的方式,时间

从建国至今,我国经济区域划分的演变过程可以从20个方面加以概括。

1.沿海与内地的划分。毛泽东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沿海和内地区域划分,这种划分方法在“一五”到“五五”计划时期国家处理区域经济关系时基本上被采用。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中,也沿用这种划分方法。目前我国有些学者在研究区域经济关系时,仍采用这种称谓。

2.六大经济协作区的划分。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沿海和内地工业布局严重不均,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为缩小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有利于我国区域经济目标的实现,中央将全国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大经济区域。

3.三线地区的划分。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我国与苏联关系恶化,加之西方国家加强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国家为了备战和加强国防建设,按照各省、市、区的战略位置,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地区,一线地区包括新、蒙、黑、辽、吉、津、鲁、苏、沪、浙、闽、粤等省区;三线地区包括川、黔、陕、甘、青、宁、桂、鄂、晋等省;其余地区为二线地区。

4.十大经济协作区的划分。1970年,全国计划会议将全国划分为西南、西北、中原、华北、华东、东北、华南、闽赣、山东和新疆十大经济协作区。

5.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划分。1985年,刘再兴“依据全国生产力总体布局态势,结合区内近似性和区间差异性的基本原则,把全国划分为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区、西南区和西北区八大综合经济区。

6.六大经济区的划分。1986年,陈栋生从横向经济联合角度,把全国划分为东北区、黄河流域区、长江流域区、南方区、新疆区和西藏区六大经济区,这种划分标志着对经济地带的划分进入了区域经济研究的时代。

7.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或地区的划分。1987年,国家“七五”计划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区域按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或地区的划分方法,东部包括辽、京、冀、津、鲁、苏、沪、闽、浙、粤、桂、琼12个省市区,中部包括蒙、晋、吉、黑、皖、赣、豫、鄂、湘9个省区,西部包括川、黔、颠、藏、陕、甘、青、宁、新、渝10个省市区。“七五”以来国家基本上是依照这种划分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的。在之后的全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家仍采用这种划分方法。

8.九大经济区的划分。1990年,杨树珍在考虑我国地区差异、人口、民族等因素,中心城市及其经济吸引范围,以及沿海港口城市、内陆边贸中心在地区经济协作中的作用,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西北区、内蒙古区、新疆区和西藏九大经济区。

9.九大城市经济区的划分。1991年,顾朝林根据全国城市综合实力和地区的特点提出了东北沈阳城市经济区、华北京津城市经济区、西北西安城市经济区、华东上海城市经济区、华中武汉城市经济区、西南重庆城市经济区、东南沿海广州城市经济区、西北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区和青藏高原拉萨九大城市经济区。

10.七大流域经济区的划分。1992年,徐逢贤等人提出将我国划分为七大流域经济区,分别为:长江流域经济区(以沪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皖、赣、鄂、湘为龙身,川为龙尾);黄河流域经济区(以环渤海经济区为龙头,鲁、辽为两翼,带动冀、晋、蒙、豫、陕等省);西北五省经济联合开发区(陕、甘、青、宁、新);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区(珠江流域各省及琼,辐射至桂、滇、黔等);闽南三角地带经济区(闽南部一带);东北经济区(东北三省);澜沧江流域经济区(西南五省)。

11.十大经济区的划分。1992年,杨吾扬从动态的角度把我国划分为十大经济区,分别是:东北区(辽、吉、黑、内蒙古的东四盟);京津区(京、津、冀);晋陕区;山东区(鲁);上海区(沪、苏、浙、徽、赣);中南区(豫、鄂、湘);四川区(川);东南区(闽、粤、台、琼);西南区(桂、云、贵);大西区(甘、宁、青、新、藏)。

12.七大经济区的划分。1992年,邹家华考虑到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7个跨省(市)的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并在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纲要中得到系统阐述。七大经济区分别为: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东北地区;中部五省地区;西北地区。

13.沿海、沿边地区与内陆腹地三大经济带划分。1993年,魏后凯指出,应当依据沿边、沿江和内陆省会城市相继开放的新情况和新变化,把全国划分为沿海、沿边和内陆腹地三大经济带,可依据三大经济带的划分制定全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明确各地方的发展方向。

14.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划分。1994年,谷书堂教授等按地理的同质性和各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代替三大经济带或大经济区的划分新方法,即把全国划分为核心区与边缘区。所谓核心区,是指北京、天津、上海三市与辽宁省,其余为边缘区。其中,沿海地区的另外8省区为边缘区1,中部地区的9省区为边缘区2,西部地区的9省区为边缘区3。

15.九大都市圈划分。1996年,王建以我国经济力量较强的大城市为中心,把全国划分为九大都市圈,包括沈大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济青都市圈、大上海都市圈、珠江三角洲、吉黑都市圈、湘鄂赣都市圈、长江中下游都市圈和成渝都市圈。

16.八大社会经济区域的划分。2003年,李善同、侯永志依据空间上相互毗邻、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等九大原则,把中国大陆划分为8大经济区域,包括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和大西北地区。

17.“十一五”四个层级区域的划分。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从国土空间角度出发将我国大陆区域划分为四个层级,第一个层级将我国大陆区域划分为四大板块;第二个层级将这四大板块划分为若干跨省区的经济综合区,即八大综合区: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第三个层级将跨省区的经济综合区划分为若干标准区域;第四个层级将跨地市的标准区域划分为若干基本空间单位。

18.“三大块”经济区域的划分。2005年,孙红玲等以缩小经济差距、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以东部沿海地区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为经济中心,以广大中西部地区为经济腹地,构建经济中心带经济腹地的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新经济区域。

19.“蝴蝶模型”经济区域划分。2007年,李忠民等为实现统筹区域发展的目标,依据资源禀赋和区位理论,遵循同质性与集聚性原则相结合的区域划分方法,构建出经济区划的“蝴蝶模型”,其中,以泛珠三角经济区、大东北经济区为左右前翅,泛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为左右后翅,新亚欧大陆桥中国经济区为蝴蝶躯干的中国经济新区划。

20.“五大”经济区域的划分。2009年,马庆林鞍照区域内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要求,采用外部扰动一致性标准划分经济区域,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5个经济区域,分别为北方经济区、长江流域经济区、东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

⑤ 什么是地缘经济地域系统

1、地缘经济或称“区域经济”、“地区经济”,依照地理对经济归类。它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它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地缘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区域的范围指独立政治实体内部经济圈,经济圈下面划分为城市群(都市群),国际区域经济组织框架下的合作等。
2、“地缘经济”有以下基本内容:(1)国际关系中经济发展和经济量的时空关系、分布状况及其运行机制和运行轨迹。(2)世界经济现象与地理关系、地缘区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3)地理现象、地缘关系对国际社会经济文化的互动作用和影响。(4)为当代各国国际战略、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为经济、文化开发、设计、规划提供全方位的理论依据。

⑥ 按照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经济规律可以区分为哪些类型

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存在并在一切社会形态中发挥作用的规律是普遍规律。比如,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节约劳动时间。
②在某些社会形态中存在并发挥作用的规律是普遍规律,如价值规律。
③只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存在和发挥作用的规律是特殊规律,如剩余价值规律、按资本分配规律、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规律和按劳分配规律。
拓展资料:
经济法也叫“经济法”。它是社会和经济现象之间普遍的、必要的和不可避免的联系。它显示了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的本质。包括生产力运动规律、生产关系运动规律,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 经济法从属于自然法。
按照其历史时期的长短,可分为:
(1)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发挥作用的共同经济规律。它们是经济运动过程的共同本质在所有人类社会经济形态中的体现。例如,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本质规律。
(2)在某些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同经济规律是经济运动过程的共同本质在某些社会经济形态中的体现,如价值规律。
(3)在特定社会经济形态中发挥作用的经济规律,是经济运动过程的特殊本质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的体现,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
(4)在一定社会形态的一定阶段起作用的独特的经济规律。例如,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第一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经济现象。在社会经济现象的各种联系中,既有偶然的联系,也有客观的规律性联系。 客观规律性的联系对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就是经济法。经济规律的作用具有必然性。经济学家将这种必然性描述为“强行为自己开辟一条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92页)。在同样的经济条件下,经济规律将继续再现。

⑦ 经济学分为哪几类

经济学分为:

一、科学经济学

科学经济学 反映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科学经济学用科学方法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

在科学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

二、演化经济学

演化经济学 研究经济演化发展过程的经济学。对称经济学揭示人类经济活动从本质到现象的展开,所以对称经济学也是一种演化经济学。人类经济活动本身就是从本质到现象的展开,作为对称经济学的演化经济学是科学的演化经济学。

三、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规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经济学。严格意义上,经济学就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要求用主客体的对称分析代替纯客体的线性分析,用五维空间分析代替平面二维分析,用复杂系统论分析代替还原论分析。

四、精准经济学

精准经济学 通过认识经济深层本质、把握经济深层发展规律、建立经济深层对称结构,建构精准经济模式,准确预测经济发展趋向、精准达到预期经济目标、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

五、新常态经济学

新常态经济学新常态经济是对称态经济,新常态经济学就是对称经济学。新常态经济与GDP经济是不同的经济形态,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的对称经济学或新常态经济学与以一般均衡论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GDP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

六、转型经济学

转型经济学 以转型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基础上的经济学范式转换的经济学。转型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属于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旧范式框架中不可能有真正的转型经济学,只有在对称经济学范式框架中才有真正的转型经济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学

⑧ 国民经济包括哪些领域

我国国家统计局明确将国民经济划分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

第三产业:其他 。

我国推出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标准GB/T4754-2002,行业门类20个,行业大类95个,行业中类396个,行业小类913个。

按照该分类,运输业和商业虽然不直接创造物质产品,但担负着把产品由生产地点转移到消费地点,和把商品分配给消费者的生产活动。

是生产过程的继续,物质产品经过流通和分配过程,追加了运输业和商业的价值,增加了原有产品的价值。因而也包括在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之内。

其他如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公用事业、生活服务、旅游等行业则划为非物质生产部门。

(8)经济系统按范围不同划分为哪些扩展阅读:

根据我国的规定,国民经济评价的指标主要有经济内部收益和经济净现值或经济净现值率。项目初选时,也可采用投资净效益率等静态指标。

1、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内部收益率是反映对国民经济贡献的相对指标。它是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的经济净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2、经济净现值(ENPV)和经济净现值率(ENPVR)。经济净现值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贡献的绝对指标。它是用社会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建设起点(建设初期)的现值之和。

当经济净现值大于零时,表示国家为拟建项目付出代价后,除可得到符合社会折现率的补偿外,还可以得到以现值计算的超额社会盈余。经济净现值率是反映项目单位投资为国民经济所作净贡献的相对指标,它是经济净现值与投资现值之比。

经济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应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在选择方案时,应选择经济净现值大的方案;当各方案投资额不同时,需用经济净现值率来衡量。

3、投资净效益率。投资净效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内,其年净效益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是反映项目投产后单位投资对国民经济所作的净贡献的指标。对在生产期内各年的净效益变化幅度较大的项目,应计算生产期年平均净效益与总投资的比率。

⑨ 识别三种类型的经济系统。这三种经济体系有何不同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一是经济运行的机制不同.计划经济是无所不包的国家计划,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即价格供求竞争
利率等。
二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前者主要是行政手段,后者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三是调节经济的方式不同.前者是国家直接调控企业,后者是国家调控
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四是所有制结构不同.前者的所有制结构单一,后者所有制结构多元。
五是利益分配不同.前着平均主义严重,后者注重效率。

⑩ 社群经济的分类

社群经济是指互联网时代,一群有共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用户抱成团。发生群蜂效应,在一起互动、交流、协作、感染,对产品品牌本身产生反哺的价值关系。
这种建立在产品与粉丝群体之间的情感信任+价值反哺,共同作用形成的自运转、自循环的范围经济系统。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不再是单纯功能上的连接,消费者开始在依附着在产品功能之上的诸如口碑、文化、逼格、魅力人格等灵魂性的东西,从而建立情感上的无缝信任。社群经济主要分为三大类:
购物群——产品型社群
什么是产品型社群?定义一个东西其实有很多角度,狭义地讲,产品型社群就是给群主卖货的,而且卖货是有策划、有预谋的。往大了讲,就是用产品的优秀特质吸引用户,通过互联网把—部分喜欢企业品牌文化、热爱产品的忠实用户跟产品连接起来,建立一个以产品为核心社群,用户直接对话产品。
交友群——兴趣爱好型群
兴趣爱好型社群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以玩会友。一群人因为相同兴趣爱好通过互联网聚集起来形成社群。由于个性兴趣的多元化,兴趣爰好型社群琳琅满目,各不相同。而且这些社群的情感性非常强,主要是靠相互之间的情感建立高强度连接,群成员爰聊天、爰分享,活跃积。
学习群——知识付费型群
从字面理解,知识付费就是将教育、知识作为商品出售,从中获取商业价值的—种经济模式这类社群以优质内容为核心,然后对社群成炅提供价值输出服务,然后从中获取利益。

阅读全文

与经济系统按范围不同划分为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样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 浏览:533
交通拥堵带来哪些经济损失 浏览:219
什么星座最配对婚姻 浏览:836
lv爱情鸟什么价格 浏览:489
惠州幸福家园是什么时候建的 浏览:353
听故事的单词怎么读 浏览:792
新华20年健康险多少提成 浏览:403
茂名需多久才能追上惠州的经济 浏览:92
婚姻中应该如何避免出轨 浏览:151
十年丧偶式婚姻怎么办 浏览:809
港澳台幼儿如何申请八闽健康码 浏览:883
浦东幸福小镇多少钱 浏览:956
求事业转运去哪个庙 浏览:353
属虎人与属兔人婚姻如何 浏览:53
乡镇事业编管理十级怎么晋升九级 浏览:891
九月十一属牛婚姻如何 浏览:561
韩国甜甜的爱情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697
为什么爱情那么伤抖音 浏览:402
小店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367
什么早餐结构最健康 浏览: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