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诺贝尔奖各大奖项名称是什么获得者的奖金是多少钱呢
诺贝尔奖是一个非常权威的奖项。得到它的人都是精英。他们在享受荣誉感的同时会得到很多奖品。诺贝尔奖多少钱?奖金是多少?
诺贝尔奖是由瑞典着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家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于1895年创立的。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有领域中最重要的奖项。诺贝尔奖于1901年首次颁发,包括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五个奖项。1968年,在瑞典国家银行成立300周年之际,瑞典国家银行向诺贝尔基金捐赠了大量资金,并增设了“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瑞典国家银行经济科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曾称之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❷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名单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12日17时许正式揭晓,由两位来自美国的经济学家Paul R. Milgrom和Robert B获得,获奖理由为“对拍卖理论的改进和发明了新拍卖形式”。
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R. Milgrom),1948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早年求学于斯坦福大学,获得统计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在斯坦福求学时,米尔格罗姆师从“博弈论四人帮”之一的威尔逊(Robert Wilson)教授,并在其指导下完成了关于拍卖的博士论文。
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B. Wilson),经济学家。
诺贝尔经济学奖,全称应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
历届获奖名单如下:
1、1969年简·丁伯根(荷兰)
拉格纳·弗里希(挪威)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拉格纳·弗里希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简·丁伯根是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
2、1970年保罗·安·萨默尔森(美国)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3、1971年西蒙·库兹列茨(美国)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4、1972年约翰·希克斯(英国)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美国)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5、1973年华西里·列昂惕夫(前苏联)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6、1974年弗·冯·哈耶克(澳大利亚)
纲纳·缪达尔(瑞典)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7、1975年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前苏联)创立了享誉全球的线形规划要点;
佳林·库普曼斯(美国)将数理统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
8、197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
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
9、1977年戈特哈德·贝蒂·俄林(瑞典)、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英国)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
10、1978年赫泊特·亚·西蒙(美国)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见解。
11、1979年威廉·阿瑟·刘易斯(美国)
西奥多·舒尔茨(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12、1980年劳伦斯·罗·克莱因(美国)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
13、1981年詹姆士·托宾(美国)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
14、1982年乔治·斯蒂格勒(美国)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
15、1983年罗拉尔·德布鲁(美国)概括了帕累拖最优理论,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
38、2006年,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费尔普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对当时盛行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提出了挑战。
39、2007年,美国经济学家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他们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做出了贡献。
40、2008年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整合了此前经济学界在国际贸易和地理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在自由贸易、全球化以及推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动因方面形成了一套理论。
41、2009年 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威廉森。奥斯特罗姆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的分析”获奖,威廉森则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司边界问题的分析”获奖。
42、2010年 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戴蒙德和戴尔·莫滕森,以及具有英国和塞浦路斯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这三名经济学家凭借对“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理论的进一步分析,摘得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桂冠。
43、2011年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克里斯托弗·西姆斯以及纽约大学的托马斯·萨金特。“经济危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政策危机,所以需要研究政策变量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44、2012年,美国经济学家埃尔文·罗斯(Alvin Roth)与罗伊德·沙普利(Lloyd Shapley)因“稳定分配及市场设计实践理论”获得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5、2013年,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芝加哥大学教授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J·席勒因在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和行为经济学运行方面的开拓性工作活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6、2014年,2014年“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当地时间10月13日下午揭晓,让·梯若尔(Jean Tirole)教授获奖。
47、2015年,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因研究消费、贫困和福利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8、2016年,美国经济学家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本特·霍姆斯特罗姆(Bengt Holmstrom)因其对契约理论(contract theory)做出的贡献荣获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9、2017年,美国经济学家理乍得-塞勒(Richard Thaler)因其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贡献,荣获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50、2018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因分别将气候变化和整合技术创新纳入长期的宏观经济分析而获得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51、2019年,美国经济学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基金会国际经济学教授阿比吉特·班纳吉、法国经济学家,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贫困行动实验室(J-PAL)联合创始人艾丝特·杜芙若和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现任哈佛大学发展社团盖茨教授迈克尔·克雷默因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❸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有谁
1、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时为中国国籍,后加入美国国籍,2017年恢复中国国籍。
2、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获奖时杨振宁为美国国籍)。
3、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的突出贡献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诺贝尔奖(瑞典语:Nobelpriset,挪威语:Nobelprisen)诺贝尔奖是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并由诺贝尔基金会管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产及诺贝尔奖的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则是由瑞典中央银行于1968年设立的,以表扬在经济方面作出贡献的人士。
每个奖项都由不同的委员会负责颁发:化学奖、物理学奖和经济学奖经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文学奖经由瑞典学院颁发,生理及医学奖经由卡罗琳学院颁发,和平奖经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发。
每名诺贝尔奖得主都会获得奖章、证书和奖金。1901年,首名诺贝尔奖得主获得了150,782瑞典克朗,这笔奖金在2007年12月已相等于7,731,004瑞典克朗。10,000,000瑞典克朗。
❹ 在经济学方面有什么权威的奖项
这种东西网上一搜就能搜出来。摘自:MBA 智库“经济学家”条目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属于诺贝尔遗嘱中所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而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该银行的300周年庆典)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
二、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约翰·贝茨·克拉克奖(John Bates Clark Medal)俗称“小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美国经济学会评选的,是经济学界除诺贝尔经济学奖外的另一项重要殊荣。
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由美国经济协会于1947 年在美国经济协会创始人、协会第三任会长、着名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1847—1938)诞辰100周年之际所设立的。目的在于纪念约翰·贝茨·克拉克提出的边际生产力理论与生产耗竭理论、和研究出根植于边际效用的需求理论。这个奖项1947年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入选的基本资格为在美国大学任教、40岁以下的学者。
三、亚当·斯密奖全美商业经济学协会亚当·斯密奖(The Adam Smith Award of NABE),是由全美商业经济学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usiness Economics,NABE)于1982年设立颁发。该奖项的评选是基于经济学家在经济领域的领导力及其提供的理念知识在工作政策上的实用性。每个获奖者将在全美商业经济学协会年会上发表一篇演讲。演讲稿将一些商业经济刊物上发表。
四、大卫·威尔兹经济学奖哈佛大学设立的“大卫·威尔兹经济学奖”(David A. Wells Prize in Economics)
五、我国的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中国近30年的经济发展已形成了有别于西方市场经济体系的独特的中国市场经济模式,为经济理论的提炼与创新积累了许多新的素材,中国的“故事”已经吸引了不少西方学者的关注,因而构建这样一个平台,也为中国经济学界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机。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应运而生。该奖项的前身为“黄达-蒙代尔优秀博士论文奖”,由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罗伯特·A·蒙代尔(Robert.A Mundell)教授和我国着名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黄达教授共同冠名,2002年12月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创设。每两年评选一次,逢单年颁奖,迄今已颁发三届,有15位青年学者获奖。为了进一步扩大该奖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评选结果更加公开公正透明,2005年该奖项正式更名为“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Mundell-Huang Prize)。
设立“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的宗旨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经济学科研究;搭建中国经济学特别是财政金融学科领域博士培养的国际交流平台;倡导兼容并蓄、学贯中西、严谨求实的学术品格;激励更多的杰出青年学者为新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聪明才智。为了实现这一宗旨,体现奖项的严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设定了严格的标准与评选程序。要求参评论文的选题立足学科前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能够反映该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在本学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或接近乃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运用国际通行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索研究,有新的研究视角和独到见解,并在相应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了保证该奖项的权威性,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聘请国内权威专家组成专门的评选委员会。
六、我国的中国经济学奖中国经济学奖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授予个人、对个人长期成就进行奖励的经济学奖项,其宗旨在于通过奖励在经济理论、政策及研究方法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国学者。 该奖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学的“诺贝尔奖”,是中国目前规格最高的经济学奖项。
中国经济学奖设立背景:中国经济学奖是由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共同发起设立。
其宗旨在于通过奖励在经济理论、政策及研究方法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国学者,促进中国经济理论研究的繁荣和政策制定水平提高,普及经济领域基础知识,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贡献。</dt></dt>
❺ 中国有谁获得诺贝尔奖
1、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时为中国国籍,后加入美国国籍,2017年恢复中国国籍。
2、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获奖时杨振宁为美国国籍)。
3、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的突出贡献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诺贝尔奖简介
诺贝尔奖(瑞典语:Nobelpriset,挪威语:Nobelprisen)诺贝尔奖是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并由诺贝尔基金会管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产及诺贝尔奖的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则是由瑞典中央银行于1968年设立的,以表扬在经济方面作出贡献的人士。
每个奖项都由不同的委员会负责颁发:化学奖、物理学奖和经济学奖经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文学奖经由瑞典学院颁发,生理及医学奖经由卡罗琳学院颁发,和平奖经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发。
每名诺贝尔奖得主都会获得奖章、证书和奖金。1901年,首名诺贝尔奖得主获得了150,782瑞典克朗,这笔奖金在2007年12月已相等于7,731,004瑞典克朗。10,000,000瑞典克朗。
❻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1969-1980
拉格纳·弗里希 ( 1969) ▪ 简·丁伯根 ( 1969) ▪ 保罗·萨缪尔森 ( 1970) ▪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 ( 1971) ▪ 约翰·希克斯 ( 1972) ▪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 1972) ▪ 华西里·列昂惕夫 ( 1973) ▪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 1974)
▪ 纲纳·缪达尔 ( 1974) ▪ 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 ( 1975) ▪ 佳林·库普曼斯 ( 1975) ▪ 米尔顿·弗里德曼 ( 1976) ▪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 ( 1977) ▪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 ( 1977) ▪ 赫伯特·西蒙 ( 1978) ▪ 威廉·阿瑟·刘易斯 ( 1979) ▪ 西奥多·舒尔茨 ( 1979) ▪ 劳伦斯·克莱因 ( 1980)
1981-1999
詹姆斯·托宾 ( 1981) ▪ 乔治·斯蒂格勒 ( 1982) ▪ 罗拉尔·德布鲁 ( 1983) ▪ 理乍得·约翰·斯通 ( 1984) ▪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 1985) ▪ 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 ( 1986) ▪ 罗伯特·索洛 ( 1987)
莫里斯·阿莱斯 ( 1988) ▪ 特里夫·哈维默 ( 1989) ▪ 默顿·米勒 ( 1990) ▪ 哈里·马科维茨 ( 1990) ▪ 威廉·夏普 ( 1990) ▪ 罗纳德·科斯 ( 1991) ▪ 加里·贝克尔 ( 1992) ▪ 道格拉斯·诺斯 ( 1993) ▪ 罗伯特·福格尔 ( 1993)
2000-2012
约翰·福布斯·纳什 ( 1994) ▪ 约翰·海萨尼 ( 1994) ▪ 莱因哈德·泽尔腾 ( 1994) ▪ 小罗伯特·卢卡斯 ( 1995) ▪ 詹姆斯·莫里斯 ( 1996) ▪ 威廉·维克瑞 ( 1996) ▪ 罗伯特·默顿 ( 1997) ▪ 迈伦·斯科尔斯 ( 1997) ▪ 阿马蒂亚·森 ( 1998) ▪ 罗伯特·蒙代尔 ( 1999)
詹姆斯·赫克曼 ( 2000) ▪ 丹尼尔·麦克法登 ( 2000) ▪ 乔治·阿克尔洛夫 ( 2001) ▪ 迈克尔·斯宾塞 ( 2001) ▪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 2001) ▪ 丹尼尔·卡纳曼 ( 2002) ▪ 弗农·史密斯 ( 2002) ▪ 克莱夫·格兰杰 ( 2003) ▪ 罗伯特·恩格尔 ( 2003) ▪ 芬恩·基德兰德 ( 2004)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 2004) ▪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 ( 2005) ▪ 罗伯特·约翰·奥曼 ( 2005) ▪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 2006) ▪ 埃里克·马斯金 ( 2007) ▪ 罗杰·迈尔森 ( 2007) ▪ 莱昂尼德·赫维奇 ( 2007) 保罗·克鲁格曼 ( 2008) ▪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 2009)
奥利弗·E·威廉姆森 ( 2009) ▪ 戴尔·莫滕森 ( 2010) ▪ 彼得·戴蒙德 ( 2010) ▪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 2010) ▪ 托马斯·萨金特 ( 2011) ▪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 ( 2011) ▪ 埃尔文·罗斯 ( 2012) ▪ 罗伊德·沙普利 ( 2012)
❼ 诺贝尔奖是什么奖是我国颁布的,别国没有还是世界型的。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着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生于瑞典的一个工程师家庭。先后迁居俄、德、法、意大利等国,一边从事发明研究,一边致力于创办炸药、化工、钢铁企业。他冒着生命危险,发明了安全炸药、无烟炸药、雷管等。 他一生中完成了350多项发明,建立了几十家企业。为了发展科学事业,他在1895年立下最后遗嘱,以自己900多万美元的遗产,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
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贡献者。
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该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的奖金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其范围约从11000英镑(31000美元)到30000英镑(72000美元)。奖金的面值,由于通货膨胀,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约为3万多美元,60年代为7.5万美元,80年代达22万多美元。金质奖章约重半镑,内含黄金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于1500人至1800人之间,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夜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空运来,这意味着对知识的尊重。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物理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