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双循环经济
下面将会介绍一下双循环经济具体是指的什么?双循环经济是先实现构建“从上游到下游”完整的内需体系,同时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由于冲击叠加中美贸易战影响,国内很多靠吃外国订单的企业面临倒闭,货物滞留,只有通过“内循环”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资金链流通,实现经济独立运转。
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人才的回流,从研发、生产、销售、运营、流通等相关领域的人才层出不穷,足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内循环体系,而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要么只有市场,要么只有技术,远远不及国内的生产力,从而增大国内产品的向外流通。从投资发展机会的角度看,随着企业未来四大动脉的逐步进行渗透,中国社会经济的“双循环”格局也将深刻改变全球金融市场。展望未来,两条主脉指向“稳定”将导致“低”,两条主脉指向“深远”将加强“高”。在提供超额收益率的同时,它与其他全球资产的波动保持低相关性。因此,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和金融将表现出稀缺的配置价值,这有望吸引国际资本的长期流入。
‘贰’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模式有哪些
现代循环经济一共有四种发展模式,分别是工业园区模式、杜邦模式、循环型社会模式、回收再利用体系。
‘叁’ 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英语:circular economy)是一种再生系统,借由减缓、封闭与缩小物质与能量循环,使得资源的投入与废弃、排放达成减量化的目标。循环经济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好比说是一个未来真正可永续发展、零浪费,并可与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所拥有的资源共生的想法。
循环经济所想象的未来是所制造生产的每个产品都经过精心设计,并可用于多个循环来使用,不同的材料与生产制造的循环皆经过仔细考量搭配,如此一来,一个制程的输出始终可成为另一个制程的输入。
在循环经济中,将是零排放、零废弃,所生产出的副产品或受损坏的产品或不再想用的货物并不会被看作是“废物”,而是可成为新的生产周期的原材料和素材。
(3)循环经济体系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循环经济所涵盖的范围涵括有形及无形的产品、理念、模式及行为,包括产品、基础设施、设备和服务。这个概念适用于所有行业,包括“技术”资源(金属、矿物及石化资源)和“生物”资源(食物、纤维、木材等)。
由于石化工业遍及人类生活周遭,对人类生产模式有决定性的影响,许多思想领导者主张从化石燃料做起,将产业模式转向使用循环可再生的能源,并强调多样性、具有弹性,以及系统永续的特征。
在各界广泛的讨论中,循环经济的实践范畴并也包括货币和金融体系,透过广义的生产体系,达成人类经济资源利用的全面翻转。另有些思想先驱者已经开始呼吁,建议对经济表现的衡量工具进行改造[7],增加循环生产模式在衡量体系中的权重。
‘肆’ 循环经济的循环体系包括那些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设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中央已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笔者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我们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必须确立和坚持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传统经济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消费—废物”的单向流动的直线式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中,人们的生产活动大量消耗不可再生的资源、能源,同时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而循环经济则遵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规律反复进行反馈式循环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
从循环经济的内涵来分析,国外经济理论界一般把它划分为三个层面,即:微观层面,主要侧重于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坚持低消耗、高利用和“零污染物”排放的生产模式;中观层面,是指在企业之间推行的循环经济,侧重于在一个区域内的企业之间通过废弃物交换建立生产产业链,在这个模式中,把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另一家企业的投入或原料,如发电厂以炼油厂的废气为燃料,发电厂煤炭燃料的副产品可用于生产水泥和铺路等;宏观层面,侧重于社会层面上实施循环经济,是针对人类生活消费后排放的循环经济。
依笔者之见,作为一个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关键要抓好中观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首先,要办好本地(或本区域)内的工业园区,将工业园区办成生态工业园,使工业园区内的各企业之间形成高效率的闭环生产系统,即:一家工厂产生的废弃物将是另一家工厂的生产原料,使园区内的企业之间建立起互为依存的生产网络,达到节约资源和零污染排放的目的。使工业园区内的生产项目形成生态产业链。其次,应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建立一个集中回收和处理废弃物的现代化企业,把废弃物转化为再生原料供给其它企业使用。再次,应鼓励发展当地节水、节能并以再生原料为生产原料的企业。同时,坚决关闭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将传统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
当前,为发展循环经济,笔者建议:一是将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落实到各级政府正在编制的“十一五”规划中,使“十一五”规划成为指导当地循环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二是制定出配套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三是大力发展绿色技术,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措施;四是大力倡导人们厉行节约,减少消费,减少污染,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伍’ 什么是“四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
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12月份的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的报告。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肯定成绩,客观分析形势,提出中肯建议并指出,从评估情况看,纲要确定的大多数指标达到预期进度要求,实施情况总体上是好的。 但反映经济结构的4个指标中,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就业、研发经费等3个指标没有达到预期进度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 总量等两个主要约束性指标与规划目标差距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产业结构仍以工业为主导,需求结构仍以出口和投资为主 导,资源环境压力加重、扩大就业难度加大、消费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
‘陆’ 完善园区循环经济体系是什么意思
2012年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详细明确了各行各业构建循环经济的具体要求。如:在工业领域要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清洁生产、源头减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农业中,要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服务业则要充分发挥其在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循环消费理念、转变消费模式方面的作用,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在建设领域,则要求完善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推行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行动。(参考新闻)
循环经济园区规划原则
1、坚持全面贯彻3R、减量化优先的原则。
2、坚持统筹规划、优化布局的原则。
3、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原则。
4、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并重的原则。
5、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原则。
园区的循环经济体系主要包括制度保障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内核建设和模式探索四大部分。
1、政府主导下的制度保障体系。市场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激励机制,政府充分发挥引导和协调职能。
2、吸收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技术保障体系。产学研相结合,加大科技投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建立长效保障体系。
3、多层次联动推进循环经济内核建设。产业链的合理完善,企业内部循环、企业间循环、产业内部循环、产业间循环、区域内部循环、区域间循环、区域社会消费层面的循环等。
4、生态经济系统协同进化的循环经济模式。按生态经济原理组织、布局和规划,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形成生态工农业循环体系。将工农业生产过程和资源环境循环过程连接起来,形成资源-工农业-环境大循环。(参考中科院科技文献)
‘柒’ 列举循环经济包括什么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如用清洁可持续的太阳能、风能代替一次性消耗的煤电石油等能源消耗,废旧物回收利用等都属于循环经济;
‘捌’ 循环经济有哪几种类型
循环经济是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的经济活动总称。从应用范围来分,可以有区域循环经济、园区循环经济、企业循环经济和生活(消费)循环经济。从生产消费过程来看,可以分为开采型循环经济,注重资源有效开采、废弃尾矿利用;生产型循环经济,注重原料能源节约、清洁生产、过程节能、污染物过程控制;资源综合利用型循环经济,重点在于以解决废弃物综合利用问题和建立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消费型循环经济是最高层次的循环经济,是指消费者直觉地约束自我消费行为,从人类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引导全社会对资源和环境问题共同负责。
‘玖’ 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
而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它要求人文文化、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
(9)循环经济体系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循环经济意义:
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资源禀赋较差,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2、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水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环境问题严重。大力发展循环经
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
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4、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传统的高消耗的增长方式,向自然过度索取,导致生态退化、自然灾害增多、环境污染严重,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要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工业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