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考研经济学类院校排名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学。1932年独立建校,时为国内唯一的国立商科类本科高校。1985年,学校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由财政部划归教育部领导,现由教育部、财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财经大学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
优势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理论经济学
二、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优势学科: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应用经济学
三、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学校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优势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
四、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始创于1952年,是一所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全国知名高水平多科性大学。学校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重庆市政府管理为主,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重点支持高校。
优势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五、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199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合并,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并入组建而成。
优势学科: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六、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优势学科:统计学、产业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政学、法学七、浙江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艺、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高校。被誉为浙江财税干部的“黄埔军校”、会计师的摇篮、金融家的沃土、企业家的殿堂。
优势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
八、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优势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统计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九、东北财经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以“培育卓越财经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是一所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大学。
优势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公共管理
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优势学科:应用经济学、法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理论经济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② 哪个学校的经济学研究生专业好
中国人民大学
人大经济学专业排名第一,虽然各专业录取标准比较,但如果你的实力可以达到380分,还是可以考虑人大。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专业课阅卷比较严格,但从实际录取标准看,360分到370分进入复试是比较有把握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对想要在武汉发展的同学而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性价比要于武汉大学,能考上的几率会比较大。
东北财经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虽然是非211院校,但对于学经济的同学而言,由于以后大部分从事与财经相关的工作,东北财经在财经专业领域中的实力还是很强的,尤其在东北,缺少专业财经院校的情况下,东北财经就显得一枝秀。所以我认为东北财经是所有非211院校中值得报考的院校。而且其各类财经类专业招收人数都很多,实际录取标准在360分左右,就业也很不错。
暨南大学
广东地区中山大学报考难度很大,所以大家可以考虑暨南大学,这所学校华侨比较多,去香港发展的机会也会更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这所学校经济学大部分专业方向都值得推荐。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虽然在国校中的排名不是很靠前,但与同地区985院校西安交通大学相比,经济学实力并不比西交大差,部分方向强于西交大。比如会计学的同学想要在西部地区选择一所实力不错的院校是很困难的,但西北大学确实值得推荐,370分左右就可以进入复试。
北京师范大学
想考北京地区的同学,如果觉的人大北大,包括对外经贸和中央财经都没有太大把握的话可以考虑北师大。北师大是985院校,综合实力国排名前15,经济学专业实力虽然不是很好,但学校名号很不错。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财经领域实力相对不错,而且招生人数非常多,大部分财经专业350左右就可以进入复试。
华东师范大学
大家可以发现,只要是上海地区的名校,其经济学录取标准都很。想要考上海地区的同学可以考虑华东师范大学,这所学校的经济学实力并不弱,但实际录取标准低于上海其他校,甚至低于上海大学。
四川大学
考西南财经大学没有把握的同学可以考虑四川大学,四川大学经济学同专业录取标准比西南财经大学低10分左右。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的光芒可以说被浙江大学所掩盖,长三角地区的同学可以考虑。
天津财经大学
想在京津地区发展的同学,实力不是很强的话可以将天津财经大学作为保底的选择。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的录取标准比暨南大学略低一些。
南京农业大学
如果大家不受校名限制的话,长三角地区的同学可以考虑南京农业大学,其经济学实力还是比较强的,录取标准也不,基本350分左右就可以进入复试。
北京工商大学
考北京的同学可以将其作为保底的选择。
③ 经济学在职研究生哪个学校好
根据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了解到:经济学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比较多,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昌大学,南开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
虽然招生院校比较多,但是从招生方向和报考人数上来看,主要报考热门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等高等学府。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在职研究生主要招生专业:国民经济学专业、国际贸易专业、西方经济学专业、世界经济学专业、城市经济学专业、区域经济学专业、企业经济学专业、网络经济学专业等。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在职研究生主要招生专业:经济学专业、国民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专业、西方经济学专业、区域经济学专业、产业经济学专业、国民经济学专业、世界经济学专业、劳动经济学专业等。
④ 经济类考研学校
经济类考研学校如下:
1、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位列全国五大财经类大学之一。虽未进211,但是该校实力强大,在北方特别是东三省影响力更大。该校是财经类院校,经济学和管理学是该校的主体学科。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会计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东北财经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江西财经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浙江工商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浙江财经大学
⑤ 开设 传媒经济学 硕士点的高校有哪些
1、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语言艺术类行业特色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111计划”。
2、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简称“人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为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
(5)哪个学校开了经济学研究生专业扩展阅读: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传媒经济学以新闻学,传播学为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经济领域中的传播课题以及传播领域中的经济课题,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传媒经济学专业在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设了案例互动实战课程。来自于传媒界、工商界和学术界的领袖人物,与传媒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们共同分享他们亲历的最鲜活、最具借鉴意义的实战案例。
旨在培养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传媒业高级管理者及专业型人才。
⑥ 招收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学校有哪些
教育经济及管理硕士全国招生较强的单位有南京农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
还有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连理工大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的事业单位等从事学校、政府微观和宏观教育管理以及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教育经济与管理从极不成熟到如今形成一定风格的学科体系,该学科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公务员制度提供理论研究以及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级公共管理人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⑦ 产业经济学考研211、985学校有哪些
中国大学研究生院应用经济学专业排名——产业经济学
排名 校名 等级 二级学科 一级学科 学科门
1 复旦大学 A++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2 上海财经大学 A++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3 中国人民大学 A++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4 暨南大学 A++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5 北京交通大学 A++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6 北京大学 A+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7 西南财经大学 A+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8 东北财经大学 A+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9 山东大学 A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10 江西财经大学 A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1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12 厦门大学 A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13 西安交通大学 A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14 武汉理工大学 A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15 南开大学 A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
16 浙江大学 A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南京大学 B+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上海交通大学 B+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B+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武汉大学 B+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中央财经大学 B+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湖南大学 B+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辽宁大学 B+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吉林大学 B+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天津财经大学 B+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B+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B+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⑧ 考研经济学专业,有哪些院校值得推荐
经济学是一个大门类,其中设有二十多个专业。选择的专业不同,考试的科目和难度也是不同的。今天考研君整理“经济学考研有哪些专业?”文章,各位考研小伙伴们一定要提前了解一下哦~
经济学学术硕士专业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这一类属于理论型的专业还有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国防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保险学,这一类属于应用型的专业。经济学专业硕士包括金融、保险、应用统计、资产评估、国际商务、税务等专业。另外还有一些学校具有独立设置的专业,比如税收学、金融工程、金融贸易电子商务、数理金融学、农业经济学、经济大数据分析、消费经济学等。
院校选择中须关注的几项数据
(1)报考人数
了解这一数据,有助于我们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竞争的激烈程度。虽然可供参考的数据只有近几年的,但这对我们了解大致的情况来说已经足够。对于热门院校的热门专业,报考人数肯定非常多,这是毋庸置疑的,除非有雄厚的实力,否则老师建议大家谨慎报考。
(2)计划招生人数
该信息一般在目标院校的招生专业目录里会有详细说明,一般指某个学院某个专业的招生人数,但少数专业只显示该院系总的招生人数。小伙伴们了解清楚这一信息非常重要。因为招生名额和报考的难易程度成反比。即招生名额越多,考取越容易招生名额越少,考取的难度肯定会相应增加。老师建议小伙伴们为保险起见,可以参照该专业近几年的招生数据走向,以确定波动是否过大。
(3)推免人数
在报考前,老师建议大家可以在目标院校的招生专业目录或向研究生院打电话确认目标专业的推免人数,了解这一数据非常重要。因为推免生是占据院校招生人数的总名额的。这意味着推免的名额多,那留给统招的名额就少,相应的考研的竞争就很激烈。这对我们考研的小伙伴来说,是很不利的。
(4)录取人数
根据目标院校的实际录取人数和当年公布的招生名额,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当年的招生录取情况。这对我们了解该专业的报考情况是非常有用的。
(5)报录比
用录取人数除以报考人数,就是该专业的报录比,这直接反映着该专业的火 爆程度。报录比越大,意味着该专业的竞争越激烈。老师建议小伙伴们根据这一数据谨慎选择。
(6)复试线
基本在每年的四月,教育部会公布出当年的国家线。随后,各招生单位也会公布出自己的院校复试线。当然,除了34所自主划线的高校外,大部分院校的复试线都是国家线。当然,也会出现少数院校专业的复试分数线比国家线高出很多的情况,通常这都是热门院校热门的专业。
经济学择校建议
一、兴趣
金融是最火的经济学专业之一,那些在高 档办公楼里西装笔挺、光鲜亮丽的金融人士引起大家一阵的跟风之热,纷纷选择要考金融学。但是你先要知道金融学是学什么做什么的,要知道这些内容非常简单,到网上搜一搜金融学和公司理财就知道了。如果看了之后你不喜欢这个专业,那么好不要勉强自己。兴趣才是自己最大的动力,不然即使考上了研究生,往后的学习也会觉得难过。如果是真心喜欢,那么学习起来也会觉得开心。
二、目的
考研读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如果自己本科学习的其他专业但是对于金融非常感兴趣,就想要跨专业来尝试一下,那么就不要选择研究宏观经济学了,应该选择金融学或者金融专硕。如果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砝码,在未来就业上面比其他人更具竞争力,这种就要选择学校名气比较大的985、211了,也可以考虑在未来发展的地区里有影响力的大学。如果是为了马上毕业工作可以选择年限较短的专硕。如果是为了要深入研究国家经济状况,以后还可能读博那就要选择经济学学硕,在选择学校上更多考虑导师的影响力和这个学校的专业再整个学术界的地位。
三、能力
在考研选专业的时候兴趣和目的是重要的因素,能力则是次要的。能力这方面要看的是英语好不好,学术型研究生要阅读大量文献,如果英语好会事一个加分项。还有数学好不好,学术型研究生经常会面临数学建模的问题,如果数学好的话也是导师喜欢的类型。当然不同的学校和老师对于英语和数学的要求不同。
不同专业考试内容不一样,例如同样是金融,如果考的是金融学硕,专业课考试是经济学,参考书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如果是考金融专硕,专业课考的是金融综合,参考书目是金融学和公司理财。所以两者复习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更不要怕专业能力不足,本科学的东西都是基础,大多数同学都是采取考前突击,平时学习扎实的很少,所以说只要准备时间充分,本科学习什么专业并不那么重要。跨专业考经济类专业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四、应先选专业还是先选学校
如果是想要做学术性的研究,选专业比学校更重要。不少同学非985大学不考。985大学院系众多、实力雄厚、平台高,这是他们的优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每个专业都好。对于经济类院校而言,有的学校可能名气不高,但是专业影响力强大,学校的老师往往都是业界的领导者,这样的学校是做学术研究的好选择。
如果是想要研究生出来好找工作,选学校比专业更重要。有的985大学重点专业是理工类,也开设了经济类专业,这类院校的经济学往往比专门的财经类院校还好考,只是为了满足名校情结,好找工作的同学可以尝试这种选择。
五、怎么选择地区
选择地区也要考虑目的,如果是为了工作容易,在离家近的地方有更广的人脉。北上广虽然竞争压力大,但是提供的职位也更多,实习机会也多。
在地区上除了考虑未来发展的地方以外,还要看学校专业地域性,如果要研究西部经济发展你得去西南财大,如果想研究国际金融就选择上海财经大学。
我们的现在是过去选择的结果,未来是现在选择的结果。所以,选学校选专业一定要慎重。
以上是考研君为大家整理的“考研经济学专业,有哪些院校值得推荐?”的内容,更多考研准考证打印相关信息尽在考研考场安排频道!
推荐阅读:
考研准考证怎么下载
研究生考试准考证下载
考研学信网打印考研准考证
⑨ 经济学在职研究生哪个学校比较好
经济学在职研究生的院校有很多,上海主要有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而同一院校除本地开设招生外,一般还会在全国多地开设研修班招生,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在职研究生每年都在招生,还有其他热门专业涵盖金融、管理、法律、市场营销、物流、人力资源、大数据等,所以在职研究生报名选择院校,一定要对院校的知名度、综合实力、师资力量、特色优势等情况有个充足的了解,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可以去各大官网上去核查;⑩ 经济学考研学校排名
中国大学经济学50强名单
1、中国人民大学
2、北京大学
3、南开大学
4、复旦大学
5、厦门大学
6、上海财经大学
7、浙江大学
8、南京大学
9、西安交通大学
10、武汉大学
11、东北财经大学
12、清华大学
13、西南财经大学
1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5、中山大学
16、暨南大学
17、吉林大学
18、中央财经大学
19、湖南大学
20、华中科技大学
21、四川大学
22、山东大学
23、北京师范大学
24、华东师范大学
25、西北大学
2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7、江西财经大学
28、天津财经大学
29、南京财经大学
30、浙江工商大学
3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2、辽宁大学
33、苏州大学
34、上海交通大学
35、东南大学
36、华南师范大学
37、浙江财经学院
38、山西财经大学
39、重庆大学
40、陕西师范大学
41、云南大学
42、安徽财经大学
43、武汉理工大学
44、湖北大学
45、上海大学
46、河北大学
47、兰州大学
48、湖南师范大学
49、华中师范大学
50、北京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