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聊城冠县张甘路2020年征收土地扩宽公路,被征收的土地,及地上经济苗木(8-11的国槐)如何补偿
聊城征收土地扩建公路,应该按照山东省征收土地补偿政策执行。被征收的土地,按照土地面积和所在村的土地综合区片价规定补偿,地上附着物(国槐),按照山东省财政厅,林业厅制定的林木补偿标准执行。
⑵ 山东聊城是怎样一个城市其经济发展主要靠什么
基本概况
聊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贯穿中国南北的京九铁路和连接祖国东西的胶济邯铁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黄金大十字”。聊城不仅起着辐射和带动鲁西经济发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与山西、河北等内陆省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东部沿海的先进技术,还可利用东部省份的丰富资源,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内陆口岸和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聊城市位于北纬35°47’~37°02’和东经115°16’~116°32’之间,南北直距138公里,东西直距114公里。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总人口557.52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40人。其中,少数民族38个,约有6.73万人。市境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耕地面积553183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49亩。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半干燥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在2463~2741小时之间,无霜期200天左右。聊城市辖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东昌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省辖市临清市,下辖126个乡、镇、办事处,6516个村委会。2001年末,全市企业单位1219个,事业单位1481个,机关单位1010个,全部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325020人。
聊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市境发现了距今约六七千年的8座龙山文化城,它们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可见,古济水西岸是当时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夏商周时期,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春秋时期,聊城为齐国西部重要城邑;战国时期,聊城为诸侯争战之地;秦汉时期,经济文化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铜、铁、铝是主要生产工具,利用水井解决饮水和灌溉问题,豪富之家乘车马出行,铜镜、熏炉成为必需品,能制作工艺水平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培养了不少名士武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自然灾害较多,其间局部统一的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事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隋大业4年(公元608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当时临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唐代是市境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尤其是教育事业发达,造就了许多名人;明清两代是聊城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乐九年(1411)间曾数次兴工开复会通河,纵贯中国南北的大运河为聊城的发展繁荣带来勃勃生机,临清、聊城(今之东昌府区)成为沿运九大商端口之一。聊城“廛市烟火之相望,不下十万户”、商贾云集、百业兴隆、帆樯如林、舳舻相接、车马络绎、货积如山。外籍商人会馆傍河而立,有崇楼高阁、殿宇名刹,清康熙帝4次来聊,干隆帝9次驻跸聊城。市境商贸昌盛,农业、纺织业、印刷业、笔业、工艺品生产业、砖窑业、食品业、造船业、漕运业发达。民国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会会员秘密组织民众进行革新。民国时期,聊城是鲁西政治、文化、中心。民国初,有棉业研究所、讲习所、实验厂,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车运输公司、电灯公司、银行、织布厂、医院、官立中学堂、师范学校等。民国中后期,由于军阀混战、日军入侵,农工商各业遭受极大破坏。1937年“七七事变”后,聊城成为抗日的前沿。抗日武装6万余人,与日军作战80余次,保卫收复了大片国土,聊城人民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解放战争时期,聊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方基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强渡黄河之际,市境有3.7万人参军入伍;在淮海战役、渡江南下作战中,境内民众组织运输队、担架队全力支援解放军作战,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聊城人民继承优秀历史传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聊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旅游业成为新兴产业。聊城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蔬菜、果品、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麦、鸭梨、圆铃大枣、香瓜、小尾寒羊、鲁西黄牛等名优稀特产品驰名中外,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食用菌栽培面积居全国首位,久负盛名的冠县鸭梨种植面积达60万亩,为全国之最,肉牛年出栏100多万头,肉鸡年出栏500多万只。水利资源充足,境内有徒骇河、马颊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加之位于黄河位山灌区上游,水利条件十分优越。市境可利用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为454.86亿立方米,过境黄河水资源420.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9.51亿立方米。煤、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石膏、铁等地下矿藏丰富。地热资源尚待开发。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粮食作物品种500多个,经济作物品种107个,蔬菜品种600多个,药材品种61个,林木果树品种225个,花卉品种146个,饲养动物品种95个。聊城是山东省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馆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聊城铁路编组站是京九线上的4大编组站之一。从聊城出发,1小时到达济南空港,4小时到达青岛海港,4个半小时即可到达北京。 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网络立体化的现代化电信网络。聊城还开通了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通讯网络。“聊城信息港”是中国公众多媒体信息网的一部分,它与国外信息网相连,实现了与世界资源共享。 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名胜古迹2700多处,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观有470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5处,特别是聊城城区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聊城经济发展迅速、百业俱兴。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39.45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38.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91.9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8.66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9.5∶43.5∶27.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312元。 工农业总产值573.47亿元。 实有耕地面积553183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84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3.01亿元,粮食产量423.87万吨,棉花产量8.47万吨,油料产量27.70万吨,水果产量34.99万吨,蔬菜产量743.66万吨,肉类总产量39.20万吨,禽蛋产量30.10万吨,大生畜年末存栏150.55万头,水产品产量39.0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353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92元。 全部工业总产值453.4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3.40亿元。全市工业企业1301个,大中型工业企业102个(国有工业企业53个),小型企业260个。国有工业企业87个、总产值965123万元,集体工业企业57个、总产值299471万元,股份合作工业企业12个、总产值114154万元,股份制工业企业84个、总产值1026504万元。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16个、总产值130033万元,中央工业企业1个、总产值9577万元,省属工业企业2个、总产值52438万元。 出口总额126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1%,进口总额4527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 实际利用外资额36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3%。公路客运量1779万人,公路货运量881万吨,电信业务总量126862万元,邮政业务总量15218万元。
聊城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科学教育蓬勃发展,文学艺术异彩纷呈;城市环境整洁清新,是山东省卫生城市;接待条件日渐完善,拥有一批高档宾馆、酒店;陆路口岸、海关、商检等涉外机构健全。随着以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市区集中供暖、供气、以及东昌湖和古运河、徒骇河等工程项目的相继建成,聊城的城市建设已经有了质的飞跃。随着4×60万千瓦山东中华聊城发电厂一期工程的完工,全部投产后,聊城将成为中国东部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之一。“江北水城”将以她独特的风韵,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
编辑本段神话传说
聊城也称“凤凰城”,因为聊城古城池位置和布局状若凤凰,故素有“凤凰城”之称。对此,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聊城一带原是一片梧桐林,住着一对凤凰,统率着林中百鸟,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年发大水,东海一条恶龙来到此地,驱走了凤凰,使这一带变成了一片汪洋,人们叫它东州湖。地方官见湖波荡漾,周围林茂花繁、景色优美,便想在湖边建城,但工匠们感到工程艰难,均不敢承担。这时,来了两个人,一个叫王东,一个叫王昌,他们自告奋勇,愿意承建。原来这两人就是被恶龙赶走的那对凤凰所生的儿子。王东、王昌建城,凤凰率百鸟送来木石用料,不长时间,一座雄伟的湖城建成了。人们为了纪念凤凰在建城中的功绩,便将该城起名为凤凰城。后来,东海恶龙又兴风作浪,企图摧毁新城。此时,王东、王昌即力战恶龙。恶龙逃往东海,扒出一条水道,引海水来灌城。为救凤凰城的百姓,王东、王昌兄弟二人钻入水下,用身子堵住了水道。人们为感谢两兄弟献身保城救众的高尚品德,便将凤凰城又改名叫东昌城。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境内地形较为平缓,除东阿县沿黄河一带有10座剥蚀的残山外,皆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莘县西南部最高,海拔49米;高唐县的东北部最低,海拔27.5米。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在聊城改道泛滥,形成了高坡、洼地相间的微地形起伏地貌。
构造
全市地质构造属华北地台(Ⅰ)的一部分,聊考断裂带又将全市分为2个二级构造单元,其西部为辽冀台向斜(Ⅱ1),东部为鲁西台背斜(Ⅱ2)。辽冀台向斜中有2个三级构造单元,即临清坳断区(Ⅲ1)和内黄隆断区(Ⅲ2);鲁西台背斜中有1个三级构造单元,即茌平坳断区(Ⅲ3)。其次,自西向东又分7个四级构造单元:馆陶凸起区(Ⅳ1)、临清凹陷区(Ⅳ2)、新集凸起区(Ⅳ3)、莘县凹陷区(Ⅳ4)、桑阿凸起区(Ⅳ5)、阳谷凸起区(Ⅳ6)、东阿凹陷区(Ⅳ7)。区内分布许多断裂,其走向一般呈北东向。较大的断裂为聊考大断裂,其次有冠广断裂、冠县断裂、堂邑断裂、聊城断裂、茌平断裂、东阿断裂、馆陶断裂、马陵断裂,另外还有许多小断裂。聊考断裂,北自茌平,南至河南兰考,全长270公里,市内长度110公里,是市内辽冀台向斜与鲁西台背斜的分界线,同时控制着市内第三系的发育及构造形态的发展。冠广断裂,西自冠县,穿过聊考大断裂,东至广饶,全长290公里,市内长度约100公里。该断裂北盘下降,南盘上升。冠县断裂,北自临清石槽,南至冠县梁堂,与冠广断裂相交,全长约60公里,其北端是临清凹陷与新集凸起的分界线,南端是临清凹陷与桑阿凸起的分界线。堂邑断裂,自莘县董杜庄向西北延伸,经过堂邑,至博平与聊考大断裂相交,全长约73公里,其南盘为下降盘。聊城断裂,其东北在聊城交于聊考大断裂,西南在莘县河店交于堂邑断裂,全长约40公里,是北盘为下降盘的断裂。茌平断裂,为东盘下降的断裂。其北自茌平王老,南至阳谷七级,全市约55公里。东阿断裂,位于市内最东部,是西盘下降的断裂。其北自东阿高集,南至阳谷张秋,全长约50公里。馆陶断裂,位于市内最西部,该断裂将北馆陶构造一分为二,使断裂带两侧孔店组地层与奥陶纪灰岩接触。马陵断裂呈北西走向,全长约15公里,北东为下降盘。该断裂带是临清凹陷与河南内黄隆起的分界线。
地层
自晚第三纪以来普遍接受了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沉积,主要为黄河泛滥冲击物和洪积物,除东阿沿黄河一带不足50米高的10座孤山有古生界奥陶系灰岩出露处,其余均为新生界第四系所覆盖。第四系厚度一般为30~270米,以临清、莘县、高唐一带厚度较大。第四系包括全新统和更新统,更新统又分上、中、下更新统。全新统主要为冲积物和洪积物,沉积厚度7~25米,广泛分布于全市;更新统主要为河湖相沉积,厚30~260米。第四系以下有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冠陶组;下第三系东营组、沙河街组、孔店组;古生界石炭二迭系、奥陶系、寒武系,还有古生界变质岩等。
聊城“江北水城”是长江以北一座独具魅力的北方水城。聊城城市建成区43平方公里,湖河水域面积多达13平方公里,占整个城市建成区的1/3。全市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条。中华母亲河--黄河在聊城市境内蜿蜒130多公里;马颊河、徒骇河、渭河、赵王河等市内主要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水系。市区内有我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水面总面积近5平方公里;着名的京杭大运河自南向北穿越而过,形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河湖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被誉为“江北水城”。
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半干燥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在2463.0--2741.8小时之间,全市平均气温12.8--13.4℃,全年降水量为567.7--637.3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56--68%,无霜期200天左右,多南风和偏南风。
土地资源
据1985年土壤普查统计,全市总面积为1297.0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53.94万亩,占总面积的73.69%,人均占有耕地面积高于全省和全国。
土地利用
市内土地可利用面积大,开发利用率高。据1985年土壤普查统计,全市总面积1297.03万亩,利用土地面积1251.16万亩,占总面积的96.5%。其中,耕地953.94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76.2%;园林18.02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1.4%;林地27.7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2.1%;居民、工厂、机关用地153.6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11.9%;交通用地35.43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2.7%;水域42.44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4.8%。未利用土地45.87万亩,占总面积的3.5%,主要是沙荒和盐碱荒地。
土地生产力
据1985年土壤普查,按全国土地生产力分级标准,市内没有一级地;二级地有253.3万亩,占可利用土地总面积的24.2%;三级地478.2万亩,占45.5%四级地234.5l万亩,占22.3%;五级地84.19万亩,占8%。各县市之间有较大差异。二级地面积最多的是茌平78.65万亩,占全县面积的57.4%:三级地面积最多的是冠县102.22万亩,占总面积的69.3%,四级地面积最多的是阳谷59.47万亩,占总面积的37.8%;五级地面积最多的是阳谷29.76万亩,占总面积的18.99%;东阿县划出六级地0.88万亩,占全县面积的0.99%。
水资源
市内水资源分布不平衡,东部和东南部沿黄河一带较多,西部和西北部高亢地区匮乏。
地表水资源
据全市14个代表雨量站1956~1996年实测,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6.7毫米,产水总量为48.7亿立方米。其中形成地表径流3.69亿立方米,通过各级河沟泄入徒骇河、马颊河、卫运河或被截留在河渠闸前,入渗补给地下水9.81亿立方米,其余大部分转化为土壤水,为自然蒸发所消耗。过境水资源比较丰富,黄河、金堤河、卫运河诸河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66.22亿立方米,其中黄河349.58亿立方米,占沿境河道径流量的95.45%。其它入境水资源很少,徒骇河、马颊河多年平均径流量0.32亿立方米,仅在汛期入境。
地下水资源
市内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较好。除淡水广泛分布外,还有微咸水与淡水相间分布,构成水化学垂直分带的咸——淡、淡——咸——淡及全淡型结构,淡水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93.1%。其中,适宜开发利用的浅层淡水占总面积的81.9%。中层和深层地下水亦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条件。据全市1990年评估,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21.98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为219.74亿立方米,中深和深层地下水为2.24亿立方米,分别占98.9%和1.1%。在浅层地下水资源中,因补给困难,更新缓慢,不得轻易开采的净储量为206,40亿立方米,参与大自然循环,逐年更新综合补给量为13.34亿立方米。
水资源可利用量
根据市内水利工程设施、调蓄能力及地下水补给条件,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22.97亿立方米,其中当地水资源为7.72亿立方米(地表水径流0.26亿立方米,地下水7.46亿立方米),沿境河道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5.25亿立方米(国家每年分配引黄水量13.65亿立方米,金堤河、卫运河仅1.6亿立方米左右),其它徒骇河、马颊河等入境水,因以拦蓄力低,可利用量很少。
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石膏、石灰石、饮用矿泉水和温泉水等。
煤 炭
阳谷——茌平煤田 沿黄河北呈西南东北展向,分布在莘县南端、阳谷大部、聊城东部、东阿西部及茌平南部,地理坐标为东径115°34’~116°30’,北纬35°54’~36°40’,面积2297.6平方公里,预测储量(E+F级)217亿吨。该矿田—1000米以浅煤层分布范围广,煤层层数多、厚度大,储量丰富,煤质优良,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被评为全国一般矿种重大突破项目之一。
聊城煤矿区 位于聊城市东部和茌平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径115。31’57”~116。12125”,北纬36。5’38”~36·31`57”。该矿区为典型的华北石炭——二迭系煤田。矿区可采煤层8层,稳定可采煤层4层,大部可采煤层4层,局部可采煤层3层。按—1100米以浅煤层计算储量,C级3.44亿吨,D级9.42亿吨。
旦镇煤矿区 位于东阿县境北部高集乡旦镇一带。呈西南东北走向,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4公里,面积32平方公里。该矿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太阳组,表土层厚度300米,总见煤厚度约一500米。共含煤14层,平均厚度6.85米。煤质为气煤、肥煤、天然焦、无烟煤等。探明此矿储量1.39亿吨。
冠县——堂邑煤炭预测区 该区沿马颊河呈西南东北向条带展布,位于冠县与莘县、聊城与冠县、临清与高唐交界区域,长92公里,宽5~16公里,面积700平方公里。含煤矿体为石炭二迭系沉积物,含煤7层,总厚度8.7米,见煤深度—1600~—2600米,预测储量14亿吨。
石油和天然气
据勘察,油、气储集地段分布在莘县、高唐大部,聊城、临清中部,茌平西部和冠县东部。
中原油田三部油区 该区位于东濮凹陷北沿,分布在莘县西南部古云、大张两乡,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13公里,面积约390平方公里,生油岩体厚度约700~800米。探明石油储量3000万吨,天然气储量1万亿立方米。中原油田三厂设于此区,有生产油井330眼、天然气井2眼,年产原油100万吨左右,伴生气1亿立方米。
莘县凹陷生油区 位于徒骇河与马颊河之间,分布在莘县北部、聊城中部、茌平西部和高唐大部,呈带状展向,南北长约130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面积约2600平方公里,生油岩体约4333亿立方米,顶板埋深1118~1439米,生油岩体厚度1389~1771米以上。
冠县凹陷生油区 位于马颊河以西,呈带状分布在冠县大部、临清中部和聊城市北端,南北长约75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顶板埋深1688米,生油岩体厚度2000米左右,体积2117亿立方米。1989年胜利油田钻井队还在聊城市梁水镇梁闸村附近打出贾2号探井,在此井—2400米处发现7米厚油气层,在—2674~—2689米处发现15米厚的质地良好的油气层。
⑶ 莘县的自然资源
莘县所在的山东省是国内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莘县距省会济南仅有130公里,300公里半径内有大中城市10多座、常驻人口104万人,是国内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市场容量大的黄金地域,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良的投资环境。
2014年,莘县生产总值完成286.9亿元,同比增长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4.8亿元,增长16.2%;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02亿元,增长26.5%,财政总收入达到35.4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实现历史性突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3.6亿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30元,分别增长9.6%、11.7%;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0.9亿元,较年初增加32.2亿元,贷款余额104.8亿元,较年初增加24.5亿元,新增社会有效信用总量41.6亿元。 耕地面积88000公顷,实行一年两熟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为176%。 2014年,全县粮食总产20.9亿斤,实现了“十二连增”,达到“吨粮县”标准,再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县瓜菜播种面积95万亩,食用菌栽培面积600万平方米,总产470万吨;生猪出栏116万头,小肉食鸡出栏1.8亿只。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追溯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走在山东省前列。
农作物播种面积205767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等,小麦种植面积6.8万公顷,单产7405.5公斤,总产50.36万吨;玉米58913公顷,单产8896公斤,总产52.41万吨;谷子141公顷,单产3805公斤,总产536.5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蔬菜、棉花。
农业机械总动力245.16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6336台, 大中型小麦收割机1450台,玉米收割机800台,大豆收割机4台。农业机动三轮车93900,深松机130台。
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35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2万亩,按林种划分,防护林22万亩,用材林面积6万亩,经济林4万亩;境内国有林场2个,市级森林公园1处;获得省级绿化示范村荣誉称号的村庄49个;苗木生产面积20000余亩,年出圃合格苗木1500余万株;全县境内绿色通道长1100公里;全县适宜农田林网化面积128万亩,已林网化面积76万亩,占宜林网化面积的60%;活立木蓄积量206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33.35%。全县木材加工企业300余家,以林纸、林板、林果、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业产业生产总值达10亿元。
大牲畜存栏11.2万头, 其中牛10.5万头,驴、马、骡0.7万头;其它畜禽存栏猪62.5万头,羊61.6万只,鸡4192.7万只。肉类总产量32.3万吨,禽蛋总产量4.9万吨,畜牧业产值100亿元。莘县存养2000头种猪场、和20000只以上种鸡场5处,畜牧业初步形成商品化、专业化。部分乡镇被聊城市定为养殖基地,莘县被国家定为生猪调出大县。
2014年渔业从业人员1612余人,利用面积963公顷,其中以建鲤为主的高产高效渔场113公顷,食鱼总产3478吨,甲鱼9吨,革胡子鲶鱼1138吨,罗非鱼41吨,渔业总产值21262万元。 5条省道贯穿莘县境内,全长195.739公里,分别是S259省道临商路、S260省道临观路、S316省道永莘路、S324省道齐南路和S333省道蒙馆路。
莘县境内在建高速公路两条:德商高速和莘南高速,德商高速计划于2015年10月前建成通车,莘南高速于2014年底正式开工,计划2015年主要进行土地报批、地上物迁移、路基土方等工作。有即将建设高速一条:青兰高速,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莘县村级公路2889公里,村通公路率为100%。共有营运车辆4154辆,吨位28367,货运量达678万余吨;客车334部,6329个客位,年客运量442.8万人次。
联通公司:移动电话12.1万,国定电话2.3万,联通网络用户5.5万户。
移动公司:移动电话50.1万,固定电话850,宽带用户1.5万户。
电信公司:移动用户5万,固定电话1万户,宽带用户2.2万。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幼儿教育发展加快,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续15年居全市首位,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办学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7%以上,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8个百分点。
有各级各类学校533处,其中,高级中学5处,初级中学29处,完全小学216处(不含教学点) ,职业中专、职业高中、聋哑学校各1处,幼儿园281处。在校生共181783 人,教职工877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率98%。2014年考取本科生3487人,专科生1688人,中专生100余人(不含职业中专)。
2014年4月27日,莘县荣获全国和谐教育学会、全国高效课堂博览会“初、高中说教材说课标优秀组织奖”;2014年9月,荣获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省教育学会“校本研究先进单位”;2014年10月,山东省教育厅授予“信息宣传先进单位”;2014年4月,聊城市公安局授予“集体三等功”等荣誉称号。
莘县实验小学2009年9月起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努力,在课堂教学改革上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在学科教学中探索出了“先学后导,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在全市甚至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莘县职业中专是国家级职业中专,是建立比较早的一所中专学校,每年都向东南沿海地带输送大批优秀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就业率100%,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全省十强”等荣誉称号。
莘县一中和莘县实验高中每年都向高等学府输送大批人才。 着力构建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积极的传统文化、健康的现代文化为主流,以伊尹文化、孔繁森文化、张海迪文化、曾广福文化等地方文化为特色的莘县文化体系。
有县属广播电台、电视台、剧团、图书馆等文化机构,莘县作协、莘县书协、莘县美术家协会、莘县摄影家协会、莘县戏曲协会、莘县舞蹈家协会、莘县京剧协会等7个县文联下属协会。文艺活动有社区文化艺术节、合唱节和全民健身运动会。2014年放映公益电影13800场,送戏下乡600场。建设了莘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并免费对外开放,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全覆盖。莘县城区有线电视用户12500余户,宽带用户20户;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0万余户。
文艺创作,主要有文学季刊《乡韵》,诗集《梦的五色花》,《孔繁森之歌》,报告文学集《各领风骚》《群星风采》,《曾广福》,散文集《十字坡风情》,散文集《百纳集》,文化馆的六幕表演剧《生命》及老干部书画研究会的《莘州书画集》等。民间文艺有狮、龙灯、花船、转阁等,多在春节期间表演;坠子、大鼓书、唢呐演奏等在乡间常有活动。 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医疗卫生单位869处,县级医疗机构5处,基层医疗机构23个,村卫生室839处,干部职工2869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637人,高级职称80人,中级职称809人,乡村医生1445人。共有病床2797张。
莘县人民医院拥有日本日立磁共振、西门子双源炫速CT、美国GE16排螺旋CT、德国西门子数字化胃肠机、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产CR、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日本东芝790、阿洛卡彩超、意大利百胜彩超、美国产GE等6台彩超、日本产富士能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德国产C型臂、多功能手术显微镜、前列腺汽化电切镜、膀胱镜、德国产腹腔镜、关节镜、日本产纤维喉镜、鼻窦镜等一大批先进大型医疗设备。2014年门诊病人1320475人次,各种疫苗接种覆盖率90%以上,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南区建设进展顺利。 有体育场1处、体育运动学校1所。普遍开展的体育项目有乒乓球、田径、武术、篮球、排球、气功、太极拳、太极剑、门球、台球等。先后培养出的知名运动员有乒乓球世界冠军刘伟、国家男排主力二传手王超群、全国皮艇女子第二名王凤芹、山东省第16届运动会女子举重冠军陈平,第20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400米冠军赵艳霞等。
2011年8月22日,莘县体育馆奠基仪式正式启动。莘县体育馆位于职业中专体校校区内,2014年建成并向所有市民以及校内学生免费开放。体育馆的建设是莘县体育事业中的一件大事,它极大丰富了市民的生活,对提升市民身体素质起着很大作用。 莘县燕塔坐落于莘县县城中心,是一座存放高僧骨灰的佛塔,旧县志中称“古塔”、“宝塔”,外地人则称“莘县塔”。莘县人因塔上栖息一种体型较大的铁皮燕子而亲切地称为“燕塔”。
位于莘县城内,建于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竣工于金天眷二年(即公元1139年)前后经历75年。燕塔为楼阁式十三层平面八角型砖塔,塔底层东西长23米,南北长22米,高40多米。塔有四门,入北门可攀至顶部,南门内有一尊石雕女神像。塔内藏有五部北宋刻本《妙法莲花经》,一部写本《陀罗尼经》,一个精致的小银塔和一具石函(棺)。小银塔用银质薄片砸合而成,造型优美,玲珑剔透。石函内有水,水上漂浮着银质薄片船,水内有舍利子。
巍峨雄伟的燕塔,历史上多被用作军事了望台,在莘县城中心矗立了829年,历经王朝更替,社会变迁,战事侵袭,岿然不动。1968年的文革动乱中,千年古塔遭拆毁。莘县人对燕塔有很深的情结。新塔是在旧塔原址上于2006年5月19日动工建设,为8面13层,通高90米,重建修造了地宫。第13层修莲花宝顶,宝顶下是4尊面向东西南北的四面佛,4面佛周围是18罗汉。13层外廊墙壁设计了108个佛龛。佛龛对面的墙壁上是4大菩萨壁画。一座具有古典特色的古塔巍峨耸立在县城中心地带。 莘县文庙,又称孔庙,是尊祀孔子的地方,坐落在县城商业街东段,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历史悠久,1990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439平方米,现存有大成殿、仿古厢房、泮池、状元桥,百年藤柏古树,清雍正四年《圣训》碑,干隆二十年《平定准葛尔告成太学碑》,《重修莘县文庙纪铭》碑。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式,木柱和梁架为元末明初的杨作物,是山东省现存古代建筑中较少见的。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院内有古槐1棵,古柏4棵,古藤1棵,均为有数百年树龄,使得文庙显得庄严和肃穆。 鲁西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位于莘县县城东部,占地1500亩,有现代农业博览园、特色香瓜园、蘑菇园三大主题农园以及种苗繁育、高科技种植展示、高端产品种植示范三个功能分区。种植品种全部为世界知名品种的香瓜、樱桃西红柿、尖椒、甜椒、茄子等,按照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种植。
香瓜采摘期:5.1至6月中旬
樱桃西红柿采摘期:4月初至6月中旬
长豆角、黄瓜、芸豆采摘期:5月初至7月
韭菜采摘期:常年 位于莘县董杜庄镇----中国西瓜第一镇,是集现代农业科技研发、瓜菜新品种示范推广、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博览园。该镇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说。西瓜种植是其农业主导产业。旅游资源丰富,有三界碑、韩王墓、曾广福纪念馆、柏庆生态观光度假区,旅游产业链规划完善。
西瓜采摘期:5月初至7月 朝城清真寺位于莘县朝城镇北街路西,是鲁西地区大型的清真寺之一,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朝城清真寺坐西朝东,占地约二亩,建筑面积540平方米,宽敞明静,曲栏环绕。据寺内《修缮纪要》载,大殿饰以伊斯兰教象征和平的绿色为主色调,球体部分饰以金黄色调,该寺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重修。寺院由大门、过厅、大殿组成,主体建筑为大殿。
寺院大门为塔楼式,进大门为一对厅,对厅后为大殿,旁为沐浴室2间,住室2间,讲堂3间。大殿为重檐歇山,方砖漫顶,勾连搭式灰瓦。瓦脊饰十二生肖和新月,有彩绘雕刻,图像姿态生动。大殿建于高台上,面阔3间,总面积200平方米,由卷棚、串堂殿及后殿组成,古朴雄伟、雕梁画栋。砖墙硬山,有楹柱12根,三梁起架。该殿是一处古典伊斯兰宗教建筑,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宗教文化特色,是朝城一带回民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1937年,大殿北山曾遭日本炮弹轰击,至今修补痕迹清晰可见。1963年和1985年两次修缮。
寺院由大门、过厅、讲堂、水房、住室和礼拜殿组成。大殿由卷棚、串堂殿及后殿组成。卷棚内正面悬有“认主独一”“道之大原”“万化一元”和侧面“开元故交”砖墙、硬山,勾连搭灰瓦,顶脊饰十二生肖和新月,整个大殿由三梁九檀架起,为歇山双檐砖木结构,有彩绘、雕刻,图象姿态生动,是本县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处古典伊斯兰宗教式建筑,反映了明清时期的文化、宗教特色。系市级文物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大门面示三进,石木结构,大木起脊,重檐歇山,斗拱起架,飞檐翅角,宏伟壮观,为全省清真寺大门第一例。 此钟原存于古城镇(原范县县城)东门内,系文殊寺的镇寺之宝,后寺毁钟存。此钟系金章宗承安四年(1199年)制造,至今已有800年历史。钟通高 2.9米,唇径 1.77米,唇周 5.56米,重 4000公斤。虽经千年锈蚀,钟上的八卦纹饰和界格仍十分清晰,“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常转”、“国泰民安”四组大字几乎毫发无损。此钟历史之悠久、匠艺水平之高、保存之完整、形制之硕大,均为省内罕见。
2002年,古城镇政府筑台建亭,重悬古钟。钟亭有联曰:“亭披霞光,高处可察社情民意;钟鸣盛世,洪声再震泰山黄河。”亭周围辟为绿地和小广场,以供人们观瞻休憩。 野猪林位于莘县观城镇郭海村北,相传是《水浒传》中好汉林冲由汴京发配至沧州途中化险为夷,绝处逢生之处。
北宋时期,野猪林经常有野兽出没,很多人在此丧生。《水浒传》第八回中写道:“枯曼层层如再脚,乔枝郁郁似云头,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断愁。”据《观城县志》载,野猪林村东是徒骇河,村西是马颊河。这两条河都是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疏通治理的较大的河流,村北有三沟(于沟、王沟、马沟),村南有三庙(红庙、朱庙、双庙),地形较为复杂。2011年莘县人民政府在遗址立碑建亭。 马陵道古战场遗址位于莘县大张家镇马陵村和樱桃园镇道口村之间。战国时期着名的齐魏马陵之战,就发生在这里。马陵、道口两村相距6公里,皆顺河流向建屋,村中房屋、胡同、道路无一不斜,且拐弯甚多,极为曲致。至今进村后仍极易使人迷失方向。当年着名军事家孙膑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些有利条件,伏兵于马陵道旁,一举打败了骄纵的魏兵,魏军主将庞涓自杀。
2005年5月,大张家镇政府在遗址建起古马陵之战遗址纪念馆,占地 6000平方米,馆内布置古马陵之战作战过程展示图,并收藏有许多与孙膑有关的历史资料,是国内研究孙膑的重要基地,现为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仙鹤湖水利风景区是在彭楼引黄沉沙池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因该地在春秋时期为卫国国君养鹤之地,故命名仙鹤湖。占地4000亩,其中湿地占总面积的80%,植物以芦苇、蒲草为主,几十种野生水禽和候鸟在此栖息繁殖。 莘县革命历史纪念馆暨苏村阻击战纪念馆位于大张寨乡苏村东。1941年1月,日伪军1万多人对鲁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杨勇、段君毅、苏振华率鲁西军区机关跳出敌人合击圈,转移到马集一带,日军尾随而来,为掩护军区机关向徒骇河以西转移,特三营九连、十连130多人阻击日军1000多人,达8个小时之久,击毙日军300多人,我方幸存不足10人。战斗结束后,军区机关和当地群众把阵亡人员合葬在苏村。2004年,莘县人民政府重修烈士墓,并立纪念碑。
2011年,我县对烈士墓地进行扩建,改建为莘县革命历史纪念馆暨苏村阻击战陈列馆。工程总投资800万元,占地30亩,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2012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2015年5月,列入西柏坡红色旅游联盟。 马本斋烈士陵园位于莘县张鲁镇南1公里处,坐北朝南,占地10亩,是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聊城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马本斋,河北献县人,曾在旧军队中闯荡20年,由士兵升为团长。后因对旧军队不满而回乡闲居。“七七”事变后,他组织回民支队抗击日寇,屡屡重创日军。1942年秋转战到鲁西北,一直活跃在莘县、观城、朝城、濮县一带,给盘踞在这里的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当时的冀鲁豫边区主任黄敬称他是“后起的天才军事家”。1944年2月,冀鲁豫军区三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着名的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病逝后,安葬于此。当地政府和群众立碑、筑亭、植树,修建了“马本斋烈士陵园”。1954年,烈士灵柩移至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1985年在烈士原葬处重建。
整个陵园由红砖花墙围合,主要建筑有阿拉伯式穹形大门,中国古建筑式六角形纪念亭,回族习俗的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祠堂。阿拉伯式穹形园门,门额“马本斋烈士陵园”汉字由烈士之子马国超所书,阿拉伯文为配字,由原回民支队教长蔡永清阿訇书。六角形纪念亭,高14米,占地64平方米,单檐结构,琉璃瓦覆顶。亭中立有烈士纪念碑,上书“马本斋司令员纪念永垂不朽”。回族习俗的烈士墓,1944年2月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着名的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病逝安葬于此。纪念祠堂内安放着烈士的半身汉白玉雕像,两侧悬挂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写的挽联。
这些主建筑坐置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由一条甬道贯穿其中。陵园融中国古典建筑与阿拉伯建筑风格于一体,庄重、典雅、肃穆,增强了回汉民族团结奋斗的意志。园内翠柏掩映,绿草如茵,庄严肃穆,朴素典雅。每逢清明节,张鲁镇人民都到陵园扫墓。宋任穷、段君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来莘时都曾来此凭吊。 马本斋纪念馆位于“马本斋烈士陵园”东侧,它占地20余亩,分上、下两层设计,其中主馆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全是伊斯兰建筑风格。馆内生动展示了马本斋烈士生平、英勇事迹,并采用声、光、电现代化的视听新技术,惊现马本斋生前一幕幕、一个个激烈战斗场面,以及当时所使用的枪械等动人场景,它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生动反映出了马本斋英勇战斗的一生。
2015年5月,列入西柏坡红色旅游联盟。 又名丈八烈士陵园,是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莘县大王寨乡东丈八村西北隅,距离莘县县城约 20公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陵园建于1945年,座北朝南,占地约百亩,是聊城地区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南北长740米,东西宽170米,占地125,800平方米(188.7亩)。陵园坐北朝南,由门楼、纪念碑、纪念室组成,门楼为古典式建筑。纪念塔高18米,四面八角,楼阁式建筑,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下部是一座高 3米,边长 11米的正方形砖台。二层塔壁镶嵌着八面石碑,刻有当时冀鲁豫边区党、政、军领导人亲书的碑文和为革命牺牲的925位烈士的英名录,其中师级干部3名,团级干部10名,营级干部6名,连级干部9名,排级干部102名,班长和战士643名。顶尖处是一颗巨型红五星,用旧碑改刻的八面纪念碑均镶嵌在第一层,南面碑上刻有“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红漆大字,其他碑上分别刻着《鲁西北烈士陵园纪念碑》碑文、《鲁西北军民抗战八年简表》、《克复莘县城记》、《肖张史三烈士传略》,另三块碑刻是莘县、冠县、临清、武训、馆陶、永智六县和外籍 925位烈士英名录。纪念室中悬挂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亲笔书写的挽联和部分烈士的照片、事迹。园中北首是鲁西北全体党政军民1945年敬修的肖永智、张炳元、史钦琛等烈士陵23座,园内苍松翠柏,冬夏常青,白杨参天,果树成方,鲜花盛开。整个陵园庄严肃穆,生机勃勃,是聊城市广大干部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2015年5月,列入西柏坡红色旅游联盟。 耿楼烈士陵园位于莘县王奉镇后耿楼村。陵园坐北朝南,占地15亩,陵园主体建筑包括正门、两座纪念堂、广场、纪念碑和圆拱形的陵墓;广场北面有25座烈士墓地组成,墓旁四周有松柏围绕,庄严肃穆。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广场中央,上书“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大字,金光闪耀。纪念碑周围是一块四方形的广场,供人们瞻仰。纪念堂建造在陵园两旁,陈列着战斗遗物等,再现了当年耿楼阻击战战斗场面。
耿楼村是朝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村之一。1940年6月,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八旅二十二团政治委员史钦琛带领二营300余人在耿楼一带开展游击战。6月25日拂晓,与敌周旋了一夜的二营来到耿楼,正准备修筑工事时,从聊城、冠县出动的800余日军和1200余伪军突然来袭。敌人的步兵、骑兵和炮兵在10余辆坦克的配合下,很快对耿楼形成包围态势。二营官兵顽强应战,由村头阻击战转为巷战、院落战、肉搏战。战斗持续7个多小时,击毙日伪军200余人。二营指战员除100余人突围外,团政治委员史钦琛等128名指战员壮烈牺牲,被安葬于耿楼村东。 西寺烈士陵园位于莘县王奉镇西寺村。陵园坐北朝南,占地18亩;园内通道两侧由烈士墓组成,其中日本投诚士兵原广见的墓碑,上书“国际友人原广”七个大字。墓旁四周有松柏围绕,庄严肃穆。纪念堂建造在正门两旁,形成遥相呼应之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为厅堂式混合建筑,门口上悬“西寺抗日烈士纪念馆”牌匾。里面陈列着烈士的事迹、遗物等。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陵园的中央,上刻“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大字,金光闪耀。
王奉处于冀鲁两省交界处,抗日战争时期是朝北抗日根据地的纵深地区,地形复杂,苇多林密。加之党的工作基础雄厚,成为鲁西北和冀南的抗日指挥中心。这里建有炸弹所、后方医院、被服厂、造纸厂、印刷厂、鞋厂、粮站、银行、肥皂厂等,各种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有力地保障了抗日后勤供应。从1939年至1945年的6年间,包括反战日兵原广见在内的许多八路军伤病员牺牲并安葬在这里。 冀鲁豫军区旧址位于柿子园乡杨行村。杨行村(原观城县十王庙村)位于柿子园乡西南部,就是在这片平凡的土地上,留下来朱德总司令、潘复生书记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
1948年5月20日,受毛泽东主席的重托,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栗裕陪同下,到达冀鲁豫军区驻地观城县十王庙村(今柿子园乡杨行村),视察在这里进行新式整军运动的华东野战军和冀鲁豫区党委工作。当晚居住在该村,听取了他们的工作汇报,并做了重要指示。次日下午,在杨行村南的一片小树林里,冀鲁豫区党委、军区召开机关干部大会。朱总司令详细讲述了解放战争取得的重大胜利,指出,已进入决战的关键时刻,希望冀鲁豫边区的党政军民搞好土改、整党、扩军、支前,以夺取更大的胜利。会后,朱德总司令离开十王庙村,返回西柏坡。 曾广福事迹陈列馆位于莘县董杜壮镇宋庄村南。陈列馆东西长73.8米,南北长177.8米,建设总体面积27.484亩。
曾广福,1913年12月28日出生于莘县董杜庄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942年当选村农会长。1943年创办互助组,1949年创“兑地丰产法”,当选为聊城专区和平原省劳动模范并参加开国大典。1950年政务院授予他“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历任村党支部书记,农业合作社社长,省、地、县委委员,地、县革委会副主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第一、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九大至十二大代表。
⑷ 有哪些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树木
栽培的可以选:经济林树种选择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定。
主要有苹果、梨、核桃、柑桔、石榴、樱桃、葡萄、柿子、桃、李、梅、杏、扁桃、桑树、银杏、玖瑰、花椒等。
经济价值非常高的有:红豆杉、马尾松、枫香、木荷等,不过生长期相对较长。
生产药材为主的经济林:
⑴肉桂林。中国广西南部栽培。树皮、枝叶、花果、树根等均可入药,统称“桂品”。其中桂皮是医药上的珍品。
⑵杜仲林。主要产品树皮(杜仲)含有桃叶珊瑚苷,为强壮剂也是降低高血压良药。杜仲的果实、树叶、树皮均含有杜仲胶,是一种硬性橡胶,可加工提取供电工及其他工业用。
⑶厚朴林。主要产品树皮(厚朴)含有厚朴酚等成分,为行气、化痰、治喘良药。
(4)聊城哪里种植经济林扩展阅读:
常见的种类有:
⑴松林。有的专以割取松脂为主,有的原为天然林或人工营造的用材林。在采伐前进行一次或数次采脂,以生产松香和松节油,供工业多方面利用。
⑵泓森槐。泓森槐,属蝶形花科刺槐属的落叶乔木,其花、树皮、树叶均有广泛用途。
⑶乌桕林。中国重要木本油料林。种子外被蜡质。加工乌桕(皮油),种仁加工为青油。种子出油率可达41%。供制皂及油漆工业等多种用途。
⑷白蜡林。主要放养白蜡虫,生产虫白蜡,供防潮、润滑、着光等,供多种工业、医药用途。白蜡树用萌芽更新法营成矮林,可生产白蜡条,供编制农具和家具用。
⑸黄檀林。黄檀属树种多可放养紫胶虫,生产紫胶。中国产的黄檀属树种中,可建立经济林、放养紫胶虫的除黄檀外,尚有钝叶黄檀、思茅黄檀、南岭黄檀等。
⑸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怎么样啊
冠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位于东经115度26 冠县
分17秒,北纬36度28分28秒。总面积1152平方公里,耕地113万亩,辖有 17个乡镇,754个行政村,总人口72.6万。县城坐落于冠城镇,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冠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春秋系晋国冠氏邑,元升冠州,明改冠县。冠县是清末义和团起义的地点。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晋冀鲁豫革命的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鲁西北的小延安,为国家造就出一大批有影响、有威望的革命干部。 自然环境优美。冠县是全国造林绿化百强县,高标准平原绿化达标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9%。境内四季分明,春有花海,夏有林涛,秋有金黄,冬有雾淞。马颊河度假村风光独特,是中国江北水城(聊城)重要的旅游景点,投资2亿元的天沐温泉项目2006年建成投运。按照“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搞好县城建设,四环路全部开通,服务设施齐全,城市功能完善,环境优美,02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市。 农业资源丰富。冠县是国家粮棉油生产基地县、着名的“鸭梨之乡”和毛白杨繁育基地,培植形成了林果、蔬菜、畜牧、油料四大支柱产业:现有各类树木8000万株,木材蓄积量138万立方米;有果园面积30万亩,果品年产量3亿斤;瓜菌菜面积40万亩,年产量20亿斤,斜店乡被誉为“江北黄瓜第一乡”,灵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畜禽存栏量885万头(只),肉蛋年产11.1万吨;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年产量1.4亿斤。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坚持工业立县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带动战略。按照纵抓产业链条延伸、横抓产业组群集聚的战略构想,重点培植发展了纺织服装、冶金板材、农机配件、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千方百计加大有效投入,大力推进“2612”工程建设,一批骨干企业茁壮成长。目前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6户。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增加值、利税、利润、实交税金分别达到110亿元、30亿元、10.6亿元、5.58亿元和2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17户。冠洲集团、冠星集团、二运公司、电业公司四户企业上缴税金突破1亿元。
编辑本段区位优势
既背 冠县
靠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又面向市场广阔、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内陆省份,处在东西部经济、技术、信息和文化交流的结合部。交通条件十分优越,联接京九、京广、京沪等铁路主干线的邯济铁路穿越县境,东距京九(聊城)40公里,西距京广(邯郸)80公里,济聊馆高速公路、329省道横穿东西,京九、京开公路纵贯南北,实现了“一个半小时上天(济南机场),五个小时下海(青岛港口)、进京(北京)”。
编辑本段投资环境
生产要素充足、成本低廉
土地、水、电、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比沿海地区低50%以上。特别是电、热、气能源优势独特:聊城电厂发电能力达到100万KW;新建的鲁西大电厂设计发电能力为2*120万KW,第一台机组已投入运行;冠县恒润热电项目设计为2*24MW热电联产机组,一期工程即将投运,年发电量3亿度,年供热量88万吨。天然气工程建成投运,日供气量10万立方米。
硬环境优越
冠县工业园区现已建成4平方公里,实现了“六通一平”。
软环境宽松
客商投资项目入园,从简免费办理手续,无偿使用土地,免除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成立专门组织靠上服务,随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外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由管委会实行封闭式管理;3年内缴纳的增值税县级留成部分可按50%奖励,5年内缴纳的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可全额奖励企业,以后年度可按县级留成部分50%奖励。对投资较大的项目,“一事一议”,特事特批,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地貌主要分为河滩高地、决口扇形地、缓平坡 冠县
地。 河滩高地: 土壤类型多为脱潮土和潮土,质地为沙壤土和轻壤土,适宜种植经济作物、耐旱的粮食作物及林果等,当以建设棉、油、林果生产基地为宜。 决口扇形地: 地面起伏不平,土壤质地均为沙质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常受风沙危害,有的地块经风力搬运形成沙丘,土壤肥力低,适宜花生、地瓜种植及林业、牧业生产。 缓平坡地: 土壤类型以潮土、盐化潮土为主,质地为壤质土,适宜多种作物生长,为市内粮、棉、油的主要产地。 气候适宜,风雨调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西有漳卫河,东有马顿河京杭运河,引黄设施和井泉建设配套成龙,灌溉条件优越。是全国粮食、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国100个油料总产最高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黄淮海开发重点县、鸭梨和畜牧业开发基地,境内有远近闻名的肖城遗址和武训祠,新建的黄河故道林场和人造森林旅游区,蜿蜒百余里,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编辑本段隶属沿革
因春秋时曾在境内设冠氏邑而得名。 隶属:夏代,位属兖、冀二州接壤地带。商代,为"商畿内地"。西周,初属"三监地",后"三监地"统名为卫,遂属于卫国。春秋时期,属晋国,南部为黄邑(今黄城),西部为冠氏邑。战国时期,初属于晋国,后属魏、赵国。秦代,属东郡、邯郸郡。西汉置馆陶县,属魏郡,治所在今东古城镇,今县境西部属之;又置发干县,据今县境东部,属东郡。三国时期,属魏国,为冀州阳平郡馆陶、发干县地。西晋,属司州阳平郡,为馆陶、发干县地。十六国时,属后赵、前燕、前秦、北魏等国,先后属司州阳平郡、中州阳平郡、冀州贵乡郡、兖州阳平郡、相州阳平郡,均为馆陶、发干县地。南北朝时期,先为相州阳平郡馆陶、发干县地;西魏大统十二年(546),改相州为司州,遂为司州阳平郡馆陶、发干县地。北齐废发干县。北周大象二年(580),于馆陶置毛州.隋开皇初废阳平郡,馆陶县改属武阳郡,县治北迁至今北馆陶镇。隋开皇六年(586),析馆陶县东部和清渊县南部置冠氏县,因古冠氏邑为名,治今冠城镇,属毛州。大业二年(606)毛州废,属魏州武阳郡。唐武德五年(622),复置毛州,遂再属之;唐贞观元年(627),属河北道魏州魏郡。五代后梁、后唐时期属魏州;后晋时属广晋府;后汉、后周时属大名府。北宋时期,属河北东路大名府;南宋、金时期,属大名府路大名府。元初,属东平路;至元六年(1269),冠氏县升为冠州,直隶中书省。明洪武三年(1370)降州改称冠县,隶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清代,仍隶山东省东昌府。1913年,属山东省济西道;1914年,改属东临道;1927年废道级建制,直隶山东省;1937年,属山东省第六区。当年,建立冠县抗日县政府,1939年鲁西北行政委员会;1940年4月,属鲁西北专署,当年11月,属鲁西区第三专署;1941年7月,属冀鲁豫区第三专署,当年9月,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第十八专署。1943年7月,属冀南区第七专署;1945年6月,属冀鲁豫区第七专署。1945年8月,冠县并入永智县;1945年10月,属冀南第一专署。1945年12月,恢复冠县,仍属冀南第一专署。1949年8月,属平原省聊城专署。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属山东省聊城专区;1967年,专区改称地区,随之改属聊城地区。1998年3月,聊城地区改为地级聊城市,随之改属聊城市。
编辑本段境域变迁
境域: 冠县
586年(隋开皇六年),析馆陶县东部和清渊县南部置冠氏县,其境域不详。627年(唐贞观元年),撤销清水县(原清渊县)并入冠氏县,境域扩大。明初,县东界贾镇高庄铺,距县城17.5公里;西界唐寺,距县城7.5公里,南界朝城井楼村(今属莘县),距县城12.5公里;北界万善村,距县城12.5公里。县域南北长27.5公里,东西宽25公里。另有孤悬漳卫河之北“飞地”,其境北越馆陶、邱县域,东界清河县的清河屯,西界威县的方家营,南界威县的沙儿寨,北界南宫县的红河村。俗称“河北18村”,实为31村。东界和西界分别距县城65公里,南界距县城55公里,北界距县城70公里。1738年(清干隆三年),将“河北18村”的南北寺、郭张家庄、杨家庄划属直隶广宗县,余为24村。 直至1940年7月,全县境域未变。 1934年测定,全县面积为725平方公里,其中,“河北18村”约100平方公里。1940年7月,“河北18村”划属清江县,其他境域未变。1943年7月,原冠县的第六、八区(张庄和清水区)划属冠堂边办事处;同年11月,冠堂边办事处撤销,第六区划属武训县,第八区及冠、馆路以北划属永智县。时县域北界为冠堂路和冠馆路,西界至唐寺,东界和南界为原县境,时境域最小。1945年8月,撤销武训县,永智县和冠县合并称永智县,是年12月,恢复冠县称谓。 县域东界辛集的刘八寨,西界漳卫河东岸的南馆陶和北馆陶,南界、北界未变。1946年3月,南馆陶区、北馆陶区回属馆陶县,县境与1940年前县属河南境域大体相当。 1956年3月,原堂邑县的柳林区、辛集区和温集区的定远寨、范王庄、黑周3个乡划属冠县,县域扩大。1958年12月,馆陶县全部、莘县的燕店和王奉两公社划归冠县,时县境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52.5公里,面积2127.8平方公里1961年7月,冠县、馆陶县两县分治,原馆陶县地回属馆陶,原莘县燕店、王奉公社回属莘县。1965年3月,馆陶县属漳卫河东岸南馆陶区的张庄、么庄、东古城、乜村和北馆陶区的杨召、万善、肖城、许庄、城关等9个公社再次划归冠县,至今境域未变。 今县境东至史庄乡的岳胡庄,西至东古城镇东馆陶(含漳卫河西岸的秤钩湾、南童庄),东北至元造户乡的大桑树,北至甘官屯乡的连寨,西北至北馆陶镇的大刘庄,西南至斜店乡的班庄,南至梁堂乡的钱辛庄,东南至桑阿镇的潘家村。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 冠县
5%。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35亿元,增 长3.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3亿元,增长29.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25亿元,增长22.8%。三次产业比重为36:33:3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12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亿元,比年初增加4.5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代款余额24.4亿元,比年初增加2.21亿元。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4.61亿元,增长1%。农业增加值14.35亿元,增长3.5%。粮食总产41.37万吨,比上年减少6.5%;棉花总产0.95万吨,减少12%;油料总产6.8万吨,减少10%;水果总产14.96万吨,增长2%;蔬菜总产96.63万吨增长6.8%,肉类总产6.27万吨,禽蛋总产5.87万吨,奶类总产0.1万 吨。木产品总产0.33万吨,增长5%。全年造林234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7.9%。全县农机总动力104.2万千瓦,增长0.7%。
工业
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39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实现出口交货值1.8亿元,增长20%。产品销售率达102.4%,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1亿元,增长40.4%;实现利润1.09亿元,增长53.5%;实现利税2.3亿元,增长45.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5.6,比上年提高41.6个百分点。 完成基本建设投资0.6亿元;更新改造投资2.5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0.5亿元。资质五级及以上建筑企业6家,实现增加值1317万元。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个,完成投资额346万元,增长10%。
编辑本段交通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1055.9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91.63万人,经上年增长1.8%;公路周转量8945.45万人公里。公路货物运输量148.25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公路货物周转量23796.8万吨公里。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455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150万元,增长9.2%;邮政业务总量2305万元,增长15.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7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万户,互联网用户849户。
贸易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城乡商品交易市场42处,同比增加1处,成交额12.04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2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出口157万美元,增长101%。新签利用外资项目5项,增长75%;合同外资额2422万美元,增645%;实际利用外资545万美元,增长106%。主要旅游景点有;马颊河度假村、武洲纪念馆、万亩鸭梨、肖城遗址、鲁西森林公园。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0%;实现旅游总收入600万元,增长275%。
编辑本段教科文卫
有普通中学6所,在校生4.28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3.19万人;小学155所,在校生4.78万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9326人,其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357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4项。专利申请量11件,比上年增长36.3%;授权专利11件。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拥有卫生机构22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9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809张,卫生技术人员1253人,其中医生480人。有体育场1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4枚。
编辑本段社会生活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3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22元,比上年增长8.2%;生活消费支出1218元,增长1.7;全县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2700人,比上年增长50%。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16个,床位524张,收养487人。社会福利企业9个,安置残疾人员84人。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冠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冀鲁豫三省交界处。 Guan Xian 0635 371525 252500 冠城镇 冠县辖7个镇、10个乡:冠城镇、清水镇、柳林镇、贾镇、桑阿镇、东古城镇、北馆陶镇、斜店乡、梁堂乡、烟庄乡、辛集乡、范寨乡、兰沃乡、店子乡、万善乡、定远寨乡、甘官屯乡。
编辑本段风景名胜
鲁西北地委旧址
(中共冠县党史陈列馆,查看组图 鲁西北地委
)位于冠县城镇红旗南路X号。共分3个展区10个展厅。第一展区,主要展示冠县早期党的活动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第二展区,主要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第三展区,展示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创新、发展的革命历史。通过这个展览馆,我们可以回眸党的组织在冠县产生、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重温这部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革命史诗,感受当年那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场景,摄取那激昂向上、催人奋进的感召力量。 冠县,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遗存。这里自古崇文尚武,悲歌壮士俱多,近代更是出将入相,不乏叱咤风云之举。特别是从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的星星之火在这里点燃,至今已走过了80 年的光辉历程。在这块血火交织的大地上,刀光剑影、腥风血雨谱写了民主革命时期的不朽壮歌;在这片广阔而贫瘠的黄土故道,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主旋律凝铸了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前进的灿烂和辉煌。 革命战争年代,中共冠县党史陈列馆曾是中共鲁西特委、鲁西北地委、冀鲁豫七地委、冀南一地委所在地。在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中,它像鲁西北的一座灯塔,指引着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几届党的地区委员会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万亩梨园
冠县别称,因种植历史悠久且全县成片梨园达30万亩而得名,尤以韩路、张八寨、邓官屯、刘屯,石头村一带着名。兰沃乡韩路村有一“梨树王”,高8米,粗可二人合抱,树冠占地近百平方米,已有330多年的树龄,年产鸭梨达1500余公斤,树型之高大,树龄之古,产量之丰厚,均为全国第一。百年“红子”树,叶似梨,花似桃,果似山楂,十分罕见。另有“八仙聚”、“卧龙树”亦成景观。春暖时节,“堆雪铺玉三千顷,飞甜流香十万家”。每逢清明佳节,冠县都要举办“梨花节”大型观光活动。
冠县天沐温泉
五星级度假酒店。度假村位于生态资源丰富的冠县马颊河林场,距聊城市区仅18公里,东往济南98公里,西抵邯郸130公里,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素有“江北水城生态园林温泉”之美誉,是集温泉养生、商务会议、休闲娱乐、特色美食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
⑹ 聊城适合种植什么药材
聊城市位于鲁西平原,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春旱多风,夏热多雨,晚秋多旱,冬季干寒。”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土壤分沙土、沙壤土、盐碱土、红淤土四种类型,土质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繁殖。历史上,由于有适宜的生长气候,我市野生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据八十年代末中药材资源普查结果表明有:植物类:茵陈、草决明、苍耳子、栝蒌、丝瓜络、大蓟、蒲公英、白茅、天花粉、香附、蛇床、地丁、王不留、北柴胡、桑白皮等63科、192种,总产量达数万公斤。其中尤以莘县所产桑白皮质量上乘,全国闻名。动物类:壁钱、土元、蟾蜍、刺猬、獾等32科32种。矿物及其它类:芒硝、伏龙肝、百草霜等三种。当时并确定了四处药源保护区,即:(1)高唐县南镇、姜店旧城一带。(2)东阿县关山、刘集、单庄等沿黄北岸。(3)莘县王奉、岩集一带。(4)冠县林场。这四个保护区内野生药材种类繁多、蕴藏量大、分布比较集中。2、种植历史我市素有中药材种植习惯,建国初多系农业、副业、庭院花卉的副产品,计划经济时代各级政府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中药材生产问题的有关指示”,响应国家“南药北移,北药进关”、“就地生产,就地供应”的号召,开始将中药材种植纳入农业规划,逐年下达种植指标。1959年6月“山东省万亩大药田现场会”曾在冠县召开,中国药材公司及山西、河南、河北省药材公司都派员参加,当时影响很大。当年聊城夏种万亩中药材品种达103个,后因粮药争地、争水、争肥等矛盾,种植面积逐年下降。1973年全省日照药材生产会议后,聊城药材站及各县(市)公司按照“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合理布局、建立基地”的指导方针,开始有领导、有计划地在种植年限较长,面积较大,重点品种突出,经济效益高的社、队逐步扩大种植面积,相继建立了一批100—300亩的中心基地,有阳谷大布,莘县张鲁、王奉,茌平丁块,冠县贾镇等。从而带动了周边200余个大小生产村、队专业种药,形成了大批种药专业队,并造就了一支中药种植技术骨干队伍。1985年后,国内中药材市场放开,竞争日趋激烈,价格不稳,中药材种植因产量、价格、信息、销路等原因造成种植面积严重下降。1988年聊城地区医药公司将中药材生产列为企业承包六大指标之一,定品种、定面积、定收购量,并进行考核,1988-1990年计划种植稳定在20个品种左右,种植面积约400亩,但此后因多种原因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二、中药材野生资源及种植现状1、野生资源现状农村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大面积的荒地、盐碱地、闲置地都被充分开垦改良,杂生于农作物间的野生中药材,由于除草剂喷洒、人为拔除或动物吃啃等原因,野生动物类也由于农药施用等原因,从而破坏了其生长、生存环境,从而使野生药材面积、种类大幅减少,有些野生药材品种濒临绝迹。现有的野生药材品种多生长在河边、路沿、房前屋后等没有人为破坏的地方。经调查,现存约有100余个品种,其中苍耳子、香附、罗布麻、茵陈、蒲公英、浮萍、麦冬、蒺藜、蓖麻、桑、马齿苋、杜仲、槐米、天南星、猫眼草、女贞子、蛇床、栝蒌、野艾、野菊花、白茅等40余个品种较多,全市各地均有分布,总面积约有数百亩,年产约6000公斤左右。2、种植现状中药材种植一般技术管理要求比较高,计划经济时代因为出现过签了合同不收购现象,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因为农民信息不灵通,中药材种植更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另外也有价格不稳等因素。这些都影响了人们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目前,农民根据自己的信息渠道,多属自发种植、自产自销。有的作为经济作物种植而不是作为药材应用,如阳谷县闫楼乡于便村等村庄的农民自发种植牛蒡约1000亩,亩产2000公斤,每公斤8—10元左右,经济效益很可观,其主要做食用出口日本、韩国。冠县店子乡种植灵芝大棚13000余个,年产7000吨,为省内最大灵芝基地,已形成规模,也主要做为食品加工、销售。作为中药材用途种植的有:冠县贾镇、桑阿镇种植菊花300亩,亩产150公斤;冠县梁堂乡、莘县樱桃园乡种植金银花600亩、亩产100公斤左右;冠县孙疃乡种植大青80亩,亩产400公斤根、叶;冠县东古城镇种植的甘草4亩,亩产500公斤;冠县邹刘庄种植黄芪30亩,亩产500余公斤;莘县张寨、妹仲乡种植生地80亩,亩产300公斤左右;莘县王奉乡种植大青80亩,亩产400公斤根、叶。
⑺ 聊城的地表植被为什么
聊城的地表植被主要为人工植被,植被覆被率98%以上,木本植物108种,隶属43科、72属,主要为人工植被。
以白杨林、杨树林和刺槐林为主要景观,乔、灌、藤、草、动物、微生物交互混生,相辅相成,森林环境优美,构成不可多得的和谐、稳定的平原森林景观。
茂密的森林,丰富的资源,给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创造了条件,有野生脊椎动物199种,其中两栖类6种、爬行类8种、鸟类167种,兽类1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