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现代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指什么
劳动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这不但是因为这门学科所研究的课题十分重要,还因为该领域所涉及的理论纷繁复杂。与经济学一样,劳动经济学的不少命题正在被迅速修订和扩展。现代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分析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机理。总之现代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本书基于从微观到宏观、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安排,对劳动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本书的编写力图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适用性。全书分五个部分共十二章。第一部分为导论,即第一章。在这一章,我们概略论述了劳动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现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使读者对全书的框架与劳动经济学的轮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到第六章,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从供需角度,基于工资率或工资率及其相关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现象进行微观分析。在这部分,我们首先讨论了劳动力供给的决定与劳动力需求的决定问题,然后对劳动力市场均衡与非均衡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为第七章到第九章
② 政治经济学中的“生产者”和“劳动者”的含义
劳动者:生产力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和最富有创造性的要素,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创造了人类世界的物质财富,并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条件。
生产者:生产者就是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即企业或者厂商。
③ 经济学中的“劳动对象”具体是指什么
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在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分为两类:一是没有经过人们加工的自然界物质,如矿藏;另一类是经过人们加工的原材料,如棉花、钢铁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只承认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作为社会劳动凝结物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是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同时也承认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④ 劳动者 名词解释
劳动者是指劳动要素的供给者和劳动的承担者。
劳动者的字面意义为“劳动的人”,是对从事劳作活动一类人的统称。劳动者是一个涵义非常广泛的概念,凡是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劳动获取合法收入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公民都可称为劳动者。不同的学科对于劳动者这一概念具有不同的界定,而且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社会体制下,关于劳动者概念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社会定义:“劳动者”是指一个包括中小资产阶级、公务员、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工人、农民、渔民和手工业者在内的多阶级政治集合。
哲学定义:劳动者是指参加劳动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这个定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劳动者指的是参加劳动的人它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其二劳动者指的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
法律定义:“劳动者”具体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但并不是所有自然人都是合法的劳动者,要成为合法的劳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取得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区别于“非法劳动者”,如偷渡者打工。劳动者包括本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对其称呼有:职工、工人、学徒、帮手、帮工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定义:生产力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和最富有创造性的要素,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创造了人类世界的物质财富,并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条件。
具体使用哪个定义,就要根据文章说话的内容来确定了。
⑤ 经济学中“劳动与资本”是什么意思
经济学中的劳动(labor)和资本(capital)是生产某种产出的两种生产要素,分别投入一定量的劳动和资本可以得到一定的产出。
⑥ 经济学上的劳动者具体指什么
既包括直接创造产品的劳动者,更包括使经营金钱使钱生钱的劳动者。
⑦ 经济学里的劳务是什么意思
劳务(services),以活劳动形式为他人提供某种特殊使用价值的劳动。这种劳动不是以实物形式,而是以活劳动形式提供某种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也可以是满足人们物质生产的需要。劳务范围很广,根据提供的服务类型分为:①生活服务。指直接为人们生活提供的服务。如:饮食、理发、浴池、旅店、影院、剧院等。这种劳务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②生产服务。指为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提供的服务,它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的继续。如:运输、保管、包装、维修等。这种劳务也是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发生。由于劳务的部门、行业或职业的性质不同,产生的服务所起的作用也就有所不同。有的服务能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如:艺术、旅游等;有的服务与生产过程直接发生联系,如:科学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过程,商品的分类、包装和保管属于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这类活动是生产性的,能创造价值,计算其成果时,应计入国民收入中,其他劳动并不创造价值。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生产部门所提供的价值愈多,劳务部门、行业或职业有逐渐发展的趋势,面临所谓第四次产业革命挑战的未来社会,这种劳务性的服务部门更会大量发展。
⑧ 政治经济学中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的概念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每一个劳动者在生产产品时都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和脑力,这就是私人劳动。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每一个劳动者的劳动都要被社会承认,就需要把产品卖出去,售出产品的劳动就是社会劳动。如果用钱来衡量,如果张三生产一斤麦子付出的劳动为一个小时,一斤麦子一块钱;李四生产一斤麦子付出的劳动为半小时,也是一块钱。这二人的私人劳动不同,但社会劳动相同。
⑨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劳动者是指参加劳动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劳动资料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的总和.亦称劳动手段.
生产是指人类从事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和过程,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和人自身的生育。亦称社会生产。狭义生产仅指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和过程。
交换是指人们相互交换活动或交换劳动产品的过程。
分配是指把生产资料分给生产单位或把消费资料分给消费者。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
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经济规律是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