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购物中心经济指标包括哪些

购物中心经济指标包括哪些

发布时间:2022-09-12 00:53:50

❶ 主要经济指标有哪些

主要经济指标有: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某一国在一定时期其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形势的好坏,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被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视为“最富有综合性的经济动态指标”。主要由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额四部分组成。

2、工业生产(INDUSTRIAL PRODUCTION): 某国工业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工业产品的总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

3、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数据上升说明经济发展受阻,反之则看好。对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失业率在4%左右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过9%,则说明经济处于衰退。此数据由美国劳工部编制,每月第一个周五21:30公布。

(1)购物中心经济指标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常用的宏观经济指标有:

1、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2、生产者物价指数(Procer Price Indexes)英文缩写为PPI,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3、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ct)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的总额。该指标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第一产业是指种植业与养殖业 。也就是通常讲的“大农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掘业.制造业(工业).建筑业。

❷ 经济指标有哪些具体指什么意思

经济指标有哪些?具体指什么意思
经济指标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名称及其数值。经济现象的名称用经济范畴表述,经济范畴的数量方面则通过数值反映。例如,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经济范畴,表现这些经济范畴数量方面的名称及其数值“社会总产值××亿元”、“国民收入××亿元”就是经济指标。经济指标在反映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数量表现时,是以理论经济学所确定的经济范畴的涵义为依据。
经济指标体系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经济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各种经济事物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不同而存在不同联系。与之对应的经济指标可划分为不同的体系。

综合平衡宏观经济指标体系按照经济指标在社会产品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为下列前后衔接、计算配套的指标体系:

①生产要素和生活条件指标体系。分为人口、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消费资料、物资储备等指标体系。

②社会生产成果指标体系。即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包括邮电业)、商业(包括外贸)五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实物产量或实际工作量、总产值、净产值(即国民收入)等指标体系。

③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指标体系。前者包括生产部门劳动报酬和构成社会纯收入的利润、税收等指标体系,后者包括国家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收支、非生产部门的经费收支等指标体系。

④国民收入的最终使用指标体系。包括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和再分配,最后形成可以用于购买实物的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指标体系。前者又分为居民个人消费基金和社会集体消费基金;后者分为生产性积累基金和非生产性积累基金等指标体系。

⑤社会产品实物的流通和消费指标体系。包括运输和交换指标体系,以及表明最后用于补偿原材料燃料消耗、固定资产维修和更新、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增长、物资储备的扩大、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集体消费、出口等各种用途的产品指标体系。

⑥人民生活指标体系。包括吃、穿、用、住等消费水平和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等指标体系。

以上各种经济指标体系既有实物量的又有价值量的,两套指标体系应该各自综合平衡并相互对应。为了考核经济效益和实际管理的需要,还应该按性质、时间、空间等因素层层细分和补充,成为各种互相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指标体系。

按性质或作用划分的指标体系

主要有:①为综合计算全部物质财富和实物产品价值的各种产品的价格指标体系;②为综合对比不同时期物质财富和实物产品达到的实际水平的各种产品的不变价格指标体系;③表明事物实际规模或水平的绝对数指标体系;④表明事物发展速度、构成或比例的相对数指标体系;⑤反映事物个别水平或总量的指标体系;⑥反映一般水平的平均数指标体系和指数体系;⑦考核生产成果的实物量和价值量指标体系;⑧考核素质和效益的各种指标体系。

从时间上划分的指标体系

主要有:①说明社会经济过去发展状况、现有实际情况和当前经济活动成果的统计指标体系;②根据统计指标体系反映的国情、国力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对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拟定的近期、中期和远景战略计划指标体系。这两种指标体系不仅在时间上有差异,在范围上也有区别。计划指标体系只包括计划部分,而统计指标体系除包括计划调节部分以外,还包括不作计划的部分。但两者都包括综合平衡、质量、效益、速度、构成、比例等指标体系,在针对共同事物时,在涵义、口径和计算方法上应该一致,以便相互对比。

从空间上划分的指标体系

主要有:①按省、市、自治区以至地、县的块块系统划分的区域性指标体系;②按部、司(局)、专业公司到企业的行政领导条条系统划分的指标体系;③按经济部门、经济类型层层下到企业的业务领导系统划分的指标体系。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 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它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也是社会最终使用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产品价值之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范围包括了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在价值构成上避免了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因而能全面地、确切地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并具有国际可比性,所以成为社会生产与使用核算的核心指标。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主要指标
1.生产法及有关指标
生产法是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从而得到各部门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 = 总产出-中间投入
(1) 总产出是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以工业部门总产出的计算方法为例加以说明:
工业总产出是工业企业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即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成果,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它包括核算期内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价值差额等。
(2) 中间投入是常住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 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计算中间投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口径范围保持一致,即计算与总产出相对应的生产经营过程所消耗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二是一般为本期一次性使用的,即本期消耗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非耐用品;低值耗品则按本期摊销的部分计算。
中间投入分为物质产品投入和非物质性服务投入,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物质产品投入是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物质产品投入包括货物和物质性服务(货运、邮电通讯、商业和饮食等服务)的消耗,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
服务投入是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除物质性服务以外的各种服务。包括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
下面介绍工业部门的中间投入的计算方法:
工业中间投入是在工业生产活动中耗用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服务费用(物质性服务费和非物质性服务费)。外购材料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原材料及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修理用备件、低值易耗品等,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的价值和自制交库的材料的实际成本,以及计人材料采购成本的自营运输费用;外购燃料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从外部购进的各种燃料,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作为燃料的废料的价值、自制燃料实际成本,以及计人燃料采购成本的自营运输费用,也不包括烧油特别税;外购动力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从外部购进的各种动力;物质性服务费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除上述中间产品以外的物质性服务费用,如支付外单位的运输费、邮电费、修理费、仓储费等;非物质性服务费指工业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对外单位支付的各种非物质性服务,如金融服务费、保险服务费、广告费、职工教育费等。
(3) 增加值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国内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
按生产法计算增加值应注意对增值税的处理,如果总产出包含增值税(销项税额),则中间投入也应包含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如果总产出和中间投入均不含增值税,则按此计算增加值还应加上企业在核算期内应交的增值税额,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 本期应交增值税-本期销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转出数)。
2.收入法及有关指标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创造收入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即各常住单位的增加值,等于固定资产损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四项之和,这四项也称为最初投入价值。各常住单位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 = 固定资产损耗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营业盈余
(1) 固定资产损耗是核算期内生产中因耗用固定资产而磨损的价值。按SNA的要求, 应按固定资产重估价的价值和使用年限计算,我国限于条件,暂以固定资产折旧代替。固定资产损耗虽然也是在生产过程中损耗与转移的价值,但它是社会最终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这是与中间投入不相同的。
(2) 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而从生产单位得到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工费、福利费及实物报酬。个体劳动者通过生产经营获得的纯收入也列入此项。
(3) 生产税净额是指各部门间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各部门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生产税是政府向各部门征收的有关生产、销售、购买、使用货物和服务的税金,包括各种利前税。生产补贴是政府为控制价格又要扶持生产而支付给生产部门的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和亏损补贴。实行增值税后,生产税中还包括本期应交增值税(产品销项税额与中间投入进项税额之差, 进项税中要扣除出口退税及进项税转出数)。
(4) 营业盈余是指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后的剩余部分, 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所得到的盈余。
3.支出法及有关指标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 = 总消费 + 总投资 + 净出口
(1) 总消费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用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社会消费,前者指居民个人满足物质与文化精神生活需要的消费,后者是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提供给全社会享用的消费。
(2) 总投资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投资支出合计,分为固定资产形成和库存增加两项。 固定资产形成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购置、建造的固定资产价值,包括各种有形的固定资产和无形的固定资产投资。库存增加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库存实物量变动的价值。一般采用 “差额法” 计算,即期末与期初库存价值差额作为库存增加,如库存减少则用负数表示。
总投资 = 固定资产形成 + 库存增加
(3) 净出口是指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的差额,如进口大于出口则用负数表示。出口是指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及无偿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总值;进口是指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及无偿得到的货物和服务总值。

❸ 如何考察购物中心,重要性及考察的4大角度

1、做好购物中心考察的重要性
重要性一:
了解购物中心发展与城市演变和需求的逻辑关系,提炼其项目策划定位成功的内在规律,培养商业项目战略把握与理解能力。
重要性二:
调查典型案例,探索其商业定位由来和运营成功经验,发现可供公司借鉴的案例,培养购物中心运营管理思维与操作能力。
重要性三:
与商业运营公司进行交流,学习其管理运作模式,为公司商业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重要性四:
通过考察和学习各城市的主题购物中心,对各项目内功能分区及内部装饰设计有进一步学习,了解商业综合体项目的特点和现阶段的商业模式以及对商品展示的要求, 认识商业综合体在现阶段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了解和借鉴各大商场的优点,在实地考察中发现问题,积累知识,开阔眼界,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和提供素材。
重要性五:
通过对多地项目的考察,能够开阔视野和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知名品牌,同时通过前期沟通能深入和一些品牌商家进行商务对接和洽谈,促使尽快达成合作意向。

2、购物中心考察的4大角度:
考察角度1:商圈+典型项目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要从商圈的角度去考察典型项目,那么首先必须对项目所在城市概况、商圈分布与特征进行详细的概括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去考察典型项目本身,所得到的考察结果不仅有利于对城市商圈的客观深入了解,更有助于对典型项目的定位、业态、运营等有更深刻的判断和经验获取。那么,考察商圈+典型项目,要点有哪些呢?
1)城市整体情况分析:
城市概况、主要经济指标、对外交通情况、市内交通、城市战略定位、城市综合竞争力(其中,对于三四线不太知名的城市来说,需要考察的内容更多,包括人口构成与分布、经济指标、主导产业、城市区域图、商业现状、城市未来规划等)
2)城市商圈整体考察:
商圈分布、商圈发展特征、形成原因、商业区域、重点商圈 区位鸟瞰图指示各商圈位置,然后介绍商圈等级、主要功能定位、商圈辐射的人群(数量、消费力和消费习惯)、代表商业和在建商业(位置、鸟瞰图和项目基本档案)。
3)单个商圈重点考察:
商圈名称、位置、性质(即商圈定位和档次)、代表商业项目、业态、消费人群及年龄结构。
4)典型项目考察:
项目交通与区位、定位、规划设计、业态组合、面积、层高、每层商铺数量、装饰风格、商业氛围、品牌特色、业态与商铺布置、主力店介绍、商品陈列、主题特色、运营管理、项目总结。
考察角度2:对项目的全面考察
考察要点:
① 基本档案、规划设计概念、项目定位;
② 区位分析(包括人车分流、出租车等候点、通畅回路、道路设置);
③ 外部动线,内部动线;
④ 项目外观,室内空间、中庭、天顶设计风格、店铺设计;
⑤ 业态分析(业态分布、现场照片)、各楼层业态组合与品牌、楼层业态布局、特色业态展示、主力店展示与品牌分析。在此基础上,如果可获取到更详细的信息,可详细考察招商情况,包括引进的首店、商家数量、各业态商家数量占比、品牌组合分析、合作经营模式,以及SWOT分析;
⑥ 节点分析,即考察项目的设计细节与创意,包括建筑外立面、入口门厅、中庭、自动扶梯、电梯间、公共走道、公共卫生间、公共休息区、配套设施,需要通过大量实景照片展示,并配以文字解说与点评,方能勾勒细节优缺点。
考察角度3:同类项目对比考察
案例1:北京西单大悦城等6大项目对比考察
考察对象:西单大悦城、老佛爷购物中心、北京乐天银泰百货、新光天地、芳草地、朝阳大悦城
考察要点与可取之处:
1)人员管理:楼层人员管理、楼层管理大包干、总服务台管理、楼层督导台改服务岛、保洁人员管理
2)环境管理:休息椅变形计、灯光/投影/LED包柱、环保设计及形态各异的垃圾桶、卫生间、绿植、艺术墙体、装修管理、艺术与商品的完美结合
3)导视管理:导视系统——商场内的导航,导视系统——楼层及品牌简介,指示牌,宣传单广告取阅栏、安全警示贴、消防警示贴、安全出口指示地贴
4)营销管理:体验式营销、节日营销、名人营销。

❹ 经济指标包括哪些

1,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3.基尼系数 :
(1)含义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该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测定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指标。
(2)基尼系数的数值 基尼系数的数值在0-1之间。等于0说明收入分配绝对平均;0-0.2收入高度平均;0.2-0.3收入比较平均;0.3-0.4相对合理;0.4-0.5收入差距较大;0.6-1收入差距悬殊;等于1说明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4.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5.CPI 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6.PPI 生产者物价指数即生产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7.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8.赤字率 赤字比率是财政上的一个专业术语,是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部分,意味着“花”的钱超过了“挣”到的钱。

❺ 经济指标包括哪些

经济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工业生产、失业率、贸易赤字、经常项目收支、资本帐收支、利率、生产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趸售(批发)物价指数、领先指标、个人收入、商业库存、采购经理人指数、耐久财订单、设备使用率、房屋开工率。
经济指标是反映某些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名称和价值。 经济现象的名称用经济范畴表示,经济范畴的数量方面用数值体现。 例如,社会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是经济类别,以数量和数值表示这些经济类别的名称“社会总产值”××亿元,国民收入×ד亿元”是 经济指数。 经济指标在反映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定量表达时,是以经济学理论确定的经济范畴的含义为依据的。
拓展资料:
1、国内生产总值
GDP是_衡量经济总量的指标,是最常用的经济指标,也是观察实体经济最全面、最有效的指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在实际核算中,GDP的计算方法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这三种方法从不同方面反映了GDP及其构成。
GDP=产出=支出=收入,怎么理解?
从一个家庭的角度来看,衡量一个家庭当年的经济总量,可以看到家庭成员当年生产了多少产品和服务,当年家庭收入增加了多少,支出了多少。在那年。这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任何生产总是由各种要素组合进行,企业的所有产出都必须得到支付,从而形成各种要素收入(工人工资、资本利息、股东利润、房屋和土地租金、等),所以产出与产生的总收入是一致的,任何企业的产出总是等于收入,因此,一个国家的总产出必然等于它的总收入。所有生产的产品要么销售,要么不销售。如果它们被出售,买方的支出是必然的。购后当期消费为消费支出,购后投资为投资支出。未销售的产品只能作为企业库存处理。库存相当于企业投资的增加,企业库存投资也被视为支出,这样生产角度的GDP与支出角度的GDP是一致的。
2、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报告期内工业企业以货币表示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固定资产折旧+职工薪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或国有工业企业。
中国经济波动主要体现在工业上,工业统计更加准确,因此工业增加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检测指标。

❻ 经济技术指标包括什么

经济技术指标包括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密度、绿化率、日照间距等内容。

技术经济指标是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管理、指导、控制、监督和检查的重要工具。利用技术经济指标,可以:

①查明与挖掘生产潜力,增加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②考核生产技术活动的经济效果,以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改善产品质量;③评价各种技术方案,为技术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❼ 经济指标有哪些

数量指标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用以反映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少等数量特征的各种指标。它用绝对数表示。如,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基本建设投资额、房屋竣工面积、职工人数等。数量指标对反映国民经济计划的实现程度,并据以规定各种具体比例关系等具有重要作用。它为各种有关质量指标的计算提供依据。

❽ 主要的经济指标有哪些

都是经济指标。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一般是季度和年为标准。
CPI,是居民的消费指数。每月有公布,关系到国家货币政策问题。
PPI是工业消费指数。。关系到一系列产品的价格,和原料价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阅读全文

与购物中心经济指标包括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百里守约怎么上经济 浏览:968
健康苗条有什么好方法 浏览:846
事业编制什么时间签订聘用合同 浏览:304
家家乞巧望秋月是什么故事 浏览:608
有哪些处决美女的游戏 浏览:949
清纯的高个子美女适合什么风格 浏览:428
丈母娘主宰的婚姻男方如何处理 浏览:442
别人对你说幸福该怎么回呢 浏览:174
在爱情中要怎么关心对方 浏览:380
健康证多久可以拿到河南 浏览:866
威海小城故事归哪个社区管 浏览:284
美女的身影怎么画 浏览:93
如何做幸福班主任ppt 浏览:863
zx能组成什么爱情词 浏览:748
下列的网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 浏览:813
婚姻残破不堪怎么办 浏览:105
遭遇背叛的婚姻该如何度过知乎 浏览:632
计划经济属于哪个国家发明 浏览:832
健康宝属于什么性质保险 浏览:535
事业转企业后39年工龄拿多少钱 浏览: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