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东关越城交界处经济如何

东关越城交界处经济如何

发布时间:2022-09-11 23:43:04

1. 绍兴的县市中经济最发达和最差的分别是哪一个

绍兴市(地区)按行政区划分为一区五县(市),分别为越城区、绍兴县、上虞市、诸暨市、新昌县和嵊州市等.

越城区又划分为越城城区、袍江工业区、镜湖开发区和滨江开发区(成立不久)等。

绍兴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其实很有特色,如绍兴县是以纺织为主业,诸暨市以金属加工、袜业生产和珍珠养殖与加工为主业,上虞产业相对比较广泛一些,如有机电产品、灯具产品、化工产品等为主,新昌以制药、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嵊州以领带与旅游为主。

因此,绍兴的经济很难说,那一个最好或最差,只是分工或发展重点各有不同。

如果按GDP划分,排名应该是绍兴县、上虞市、诸暨市、新昌县和嵊州市;大越城区(含越城城区、袍江、镜湖)加起来相当于绍兴县的水平,但如果把最近刚成立的滨江新区加起来,就很难说了。

如果从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来看,上虞市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如果从近几年发展速度来年,诸暨市肯定是第一名;如果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来看,嵊州市很有前景。

2. 桂林山水主要内容

《桂林山水》的主要内容是描写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桂林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吸引读者;接下来分述漓江水是如何地“静、清、绿”,桂林山是如何地“奇、秀、险”,使漓江水、桂林山与众不同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最后整合桂林山水,山与水互相映衬、形成连绵画卷的美景跃然纸上,引起读者无回味与遐想。全文层次清晰,语句协调,多用对偶,写得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2)东关越城交界处经济如何扩展阅读:

一、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1962年5月,节选自作者的散文《漓江春雨》,文题是课本编者所加。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其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此文即是作者与友人慕名而游之后写的游记散文。

二、文学赏析

《桂林山水》系游记散文中上佳之作。此文描写的景色个性特征鲜明,静态美如一幅水墨画,动态美令读者似随作者信舟漓江,节奏美似一部优美的交响曲,令人心旷神怡。

海是波澜壮阔,西湖是水平如镜,而漓江的水则柔情刻骨静、清、绿;泰山是峰峦雄伟,香山是红叶似火,而桂林的山则豪气冲天——奇、秀、险。作者通过与其它景物的对比,把桂林山水的个性特征生动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浮想联翩、让人尽情感受它的美轮美奂。

3. 水利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试着总结一下,从原始社会末期到两汉以来的水利工程,并标明时间。

周、秦、两汉运河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黄河、淮水、长江、珠江等主要大河,都是西东流
向,东西水上交通比较便利。但南北水运困难,这就要求人们穿凿一些南北
走向的运河。
上述主要江河的干流,虽然都是西东走向,不过它们也有不少南北流向
的支流。而且不同大河的支流往往相距不远,如黄河支流与淮水支流,淮水
支流与长江支流,长江支流与珠江支流等。再加上这些大河流的中下游,土
地平坦,湖泊众多,稍作改造和连缀,便可形成人工河道。因而我国的运河
多以南北走向为主,并且很早便已出现。
1 沟通江淮的邪[读 含]沟
相传早在商朝末年,我国即已凿成一条规模可观的运河,它的名字叫泰
伯渎,是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将王位继承权让给其弟季历、避地到荆吴(太湖
流域)后穿凿的。它位于今无锡市东南。
春秋时期,开凿的运河渐多,有的为陈、蔡两国所开,在今淮水上游;
有的为楚国所开,在湖北、安徽境内;有些为吴国所开,在太湖流域和长江、
淮河、黄河之间。吴国凿的这批运河,无论对当时及后代,都有深远的影响。
吴国首建于商末周初的泰伯,长期默默无闻。到春秋末年,阖闾、夫差
父子相继为王,由于当时的太湖流域有了初步开发,又有伍子胥、孙武等人
的襄助,国力逐渐强大。它首先对南方地区的两个邻国越国、楚国发动战争。
为了在战争中便于运兵和运粮,公元前6 世纪末至公元前5 世纪初,在太湖
流域,利用自然河道的基础,陆续凿成三条运河。一条叫胥浦,北起太湖东
面,南到杭州湾。这是一条从对越战争的需要出发而穿凿的运河。另一条叫
胥溪,位于太湖西面,是沟通太湖、长江间的运河,便于吴船向西进入楚地。
还有一条由吴(江苏省苏州市)北上,到今江阴西部与长江会合,便于吴船
经此骚扰长江下游的楚地。吴在大军代楚以前,对楚采用声东击西的“疲楚”
战术,这一战术就是利用后两条运河,或向西扰楚,或向北扰楚,使楚军防
不胜防,疲于奔命。“疲于奔命”的典故即源于此。这些运河的穿凿,不仅
促进了区域性的统一,而且还为后来的江南运河奠定了初步基础。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 年),吴军大败楚师于柏举(湖北麻城县东
北)。12 年后,即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 年),它又败越师于夫椒(太
湖西洞庭山)。经此两战后,楚国一蹶不振,越国也臣服于吴。吴王夫差认
为自己在长江流域的霸主地位已确立,决定用兵北方,以便强迫晋、齐、鲁、
宋等黄河流域的诸侯俯首听命。筑邗城、穿邗沟,都从用兵北方的需要出发
而兴建的工程。
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 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左
传·哀公九年》)邗,就是古扬州,在今扬州市西北郊蜀冈一带,遗址周长
约九公里。这是扬州建城的开始。吴国筑邗城,目的是在长江北岸建立进军
北方的基地。凿邗沟旨在便于运送军队和粮秣。据《水经注·淮水注》载,
这条邗沟从邗城西南引进江水,经过城东,再向北流,从陆阳、广武两湖(两
湖分别位于今高邮县东部和西部)中间穿过,北注樊梁湖(今高邮县北境),
又折向东北,连续穿过博芝、射阳两湖(两湖位于兴化、宝应间),再折向
西北,到末口(今淮安市东北)入淮。邗沟的线路比较曲折,所以如此,目
的在于利用当地的众多湖泊,以便减轻施工的负担。这是我国、也是世界有
确切穿凿纪年的第一条大型运河,长约150 公里。
凿邗沟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84 年,吴师与齐师大战于艾陵(今山东
泰安南)。齐师几乎全军覆灭,主将国书及其以下五大夫,或者战死,或者
被俘,损失革车800 乘1。打败齐师后,吴准备再开一条运河,以便进军中原,
以军事力量为后盾,迫使当时北方诸侯首领晋国就范。这条运河就是荷水。
黄、淮之间的东部,有两条较大的自然河道,一条是济水,是黄河的汊
道,首起荥阳,向东流经荷泽(今山东定陶东北,已淤)、大野泽(又名巨
野泽,今巨野县北,已淤),折向东北,注于渤海。一条是泗水,发源于鲁
中山地,西南流入淮水。泗、济两水相距不远,只要在它们中间开一条不长
的运河,吴国的军队便可以从淮水北溯泗水,再通过运河,循济水直达中原
腹地。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 年),夫差在泗、济之间凿出一条运河,
它东起湖陵(今山东鱼台县北),西到与济水相连的荷泽。因其水源来自荷
泽,故称荷水。
当年夏天,夫差率领吴国大军到达黄池一带(今河南封丘县西南),召
集北方诸侯举行历史上着名的黄池盟会。晋国自晋文公以后100 多年中,一
直是北方诸侯的首领,不肯轻易放弃这一特殊地位。因此,在这次盟会上,
谁当盟主,执牛耳以盟诸侯①,吴、晋双方各不相让。正当两军剑拔弩张时,
吴王接到空虚的吴都被越军攻破的消息,只好向晋让步,匆忙带兵南归。
邗沟和荷水都是夫差从政治、军事需要出发而穿凿的,工程比较粗糙,
邗沟的河道也较曲折,航运受到一定影响。但它们毕竟沟通了江、淮、泗、
济诸水,对加强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流域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都有
重要作用。
2都江堰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着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中原水运枢纽鸿沟
从公元前475 年到公元前221 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战国初,
魏国最早进行变法,魏文侯在位时(公元前445—前396 年)在李悝[读亏]、
吴起、西门豹等人协助下,对经济和政治进行改革,军事力量曾盛极一时。
战国中期,魏惠王仍然雄心勃勃,力图称霸中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先在
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 年),将都城由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东迁大梁
(今河南开封市)。继而又以大梁为中心,在黄、淮之间,大兴水利,形成
了历史上着名的鸿沟水运枢纽。
鸿沟是沟通黄、淮两大水系的水运枢纽。这一工程经过两次大规模施
工,才告完成。它开工于公元前360 年,即迁都大梁的第二年。当时主要的
工程是从黄河的汊道济水引黄河水南下,注于大梁西面的圃田泽(已淤),
再从圃田泽引水到大梁。当时圃田泽是一个很大的湖泊,周围300 里,它既
可作为计划中鸿沟航道的水柜,以调剂鸿沟的水量;又可使水中的大量泥沙
沉淀于此,以减轻下游运道的淤塞。
又过了20 多年,即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 年),魏国对它又作
大规模的扩展,将原来的大沟向东延伸,经大梁北郭到城东,再折而南下,
至今河南沈丘东北,与淮水重要支流颍水会合。这条人工河道,史称鸿沟。
鸿沟从大梁南下时,一路上又沟通了淮河的另一批支流,如丹水(汴河上
游)、睢水(已淤)、 [读豁]水(今浍水)等。
魏国境内,本来可通航的河道较少,黄河多沙,只有部分河段可以行舟,
丹水、睢水、 水、颍水等,流短水少,也很少舟楫之利,内河航运并不发
达。鸿沟凿成后,引来了丰富的黄河水,不仅鸿沟本身成为航运枢纽,而且
丹水、睢水、 水、颍水等也因为补充了水量,航道比较畅通了,内河航运
有很大的发展。魏襄王七年(公元前312 年),越国对魏国表示友好,赠送
一批魏国需要的物资,其中除500 万支箭杆外,还有300 艘船只。赠箭、赠
船,分别反映当时魏国在战争和航运两方面,对这些物资的需要都在增加。
鸿沟水系不仅改善了魏国的水上交通,由于这些水道还可灌溉农田,因而它
也促进了魏国农业的发展。史念海先生在其所着《河山集》中,认为鸿沟和
丹水、睢水、 水、颍水等流域,是战国后期我国最主要的产粮区之一。
自春秋以来,由于邗沟和荷水两条运河的穿凿,江、淮与河、济之间,
已有水道可通,南北水上交通有所改善。但是对于经济、政治、文化比较发
达的中原来说,这条水道的位置,毕竟有些偏东,与南方各地交往,未免过
于绕远。而且因为它是当时南北之间的唯一水道,也不能满足通航需要。鸿
沟凿成后,中原地区可以通过鸿沟本身及丹、睢、 、颍等水径直入淮,与
南方吴、楚等地的水上交通,远比以前方便了。鸿沟的穿凿,中原地区对其
他各地的水上交通也有所改进。它可以循济、丹等水,东通卫、宋和齐、鲁;
还可利用黄河,北通赵、燕,西连韩、秦。
穿凿鸿沟以前,黄河中下游和淮水流域,已经形成一批城市。它们中的
大部分是政治性的都城,如洛邑(东周都城,今河南洛阳)、大梁(魏都)、
阳翟(韩都,今河南禹县)、帝丘(卫都,今河南濮阳西南)等。商业性城
市较少,宋国的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因为地处荷水、济水交点,交通方便,
才发展成为“天下之会”的商业中心。鸿沟水利系统形成后,由于河、淮之
间航运和农业的发展,使上述这些都城的商业迅速繁荣起来。如帝丘繁荣到
可与“天下之会”的陶相比,并称“卫陶”。洛阳和阳翟也成为战国后期非
常活跃的商业城市,当时着名的大商人白圭和吕不韦,便分别为上述两地
人。因有鸿沟可资利用,洛阳商人还“东贾齐鲁,南贾梁楚。”此外,在鸿
沟运河网中,还兴起了一批新的城市,如丹水和泗水会合处的彭城(今江苏
省徐州市),睢水边上的睢阳,颍水入淮处的寿春等。
鸿沟到汉朝时称狼荡渠,魏、晋时的蔡河,也是鸿沟的一部分,它在历
史上长期发挥重要的作用。
4连接湘漓的灵渠
春秋战国时,我国运河工程首先兴起于长江中下游及黄、淮之间。到秦、
汉时期范围扩大了,南到五岭,西至关中,北及幽燕,都凿有运河。灵渠便
是其中之一。
在古代,我国南方有一个人数很多的越族,他们活跃在江、浙、闽、赣、
粤、桂等广阔的土地上,其中分布在粤、桂等地的越人叫南越①。战国时期,
南越与楚国已有一定关系,吴起在楚变法时,即将湘南、粤北、桂东北的苍
梧并入楚国的领土。秦灭楚后,进一步向南发展,进军南越腹地。当时由于
五岭②的阻隔,交通不便,粮秣运输困难,于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
219 年),命监御史禄负责穿凿运河,以解决军队的给养问题。
五岭山脉中的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有一个谷地,谷地中有两条自然河
道,一条是湘江上游的海洋河,另一条为粤江水系中的始安水。如果在两水
之间凿一条运河,就可沟通长江和粤江,便可解决秦军的粮运问题。不过,
在此穿凿运河,在工程上说,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是
海洋河和始安水的距离很近,最近处只有1.5 公里。不利的是海洋河和始安
水间横亘着高约20—30 米、宽约300—500 米的小山阜;而且整个谷地地
势的坡度也较大。监御史禄等决定克服困难,兴建这条运河。经过几年的努
力,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 年),工程基本建成。这条运河的最早
名称已经难以考查,后来人们相继称它为秦凿渠、零渠、灵渠、兴安运河等。
灵渠由分水工程、南渠、北渠三部分组成。分水工程建在水量比较丰富
的海洋河上,其具体位置在今兴安县东南二公里处的分水村。这里不是离始
安水最近的地方,所以舍近取远,选址于此,是因为此地的河床较高,大抵
与始安水相当的缘故。分水工程呈“””形,似木工的曲尺,角尖对着海洋
河的上游。平时,它拦截海洋河水,阻止河水流入原来的河道,将其一分为
二,七分进北渠,三分入南渠。这座曲尺形的分水工程,后人称为人字堤,
就是今天大、小天平的前身。大、小天平属滚水坝性质的工程,洪水时,水
可从坝上漫出,流入故道,以减轻天平本身及南、北渠道的压力。后来,在
大、小天平的顶端前面,又建铧嘴,以提高分水功能和保护天平。据考证,
铧嘴是唐朝增建的。
南渠可分上下两段,上段自小天平向西北走向,到兴安县北,接始安水,
长约4.5 公里。这一段系凿岩成渠,全部由人工开成,宽度虽较小,约7—
14 米,但工程比较艰巨。下段沿始安水、零水向西,至今溶江镇附近,接漓
江,长约30 公里,是在始安水和零水的基础上拓展而成,宽约10—60 米。
南渠全长30 多公里,落差29 米,河床比降很大,渠道上不设辅助工程,不
便舟楫上下。后人推测,为了便于通航,当年可能已在沿渠建有原始陡门。
陡门现称船闸,平时关闭,随着舟楫的前进而顺序打开,从而可以减少航行
的困难。我国的正式陡门,至迟形成于唐朝,其雏形有人认为可以上溯到修
建灵渠时代。灵渠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闸运河。
北渠从大天平向北,到今洲子上村附近回到湘江故道,长约3.5 公里。
北渠经过的地带,是个山间小平原,这里的地面虽然较少沟壑,但坡度偏大,
采用直线渠道,与南渠一样,也会流水过急,不便航行。为了减少这段渠道
的比降,建设者们采用曲线渠道,形如蛇行。巧妙地用伸长渠的长度,以达
到减少比降、利于通舟的目的。
灵渠工程处处闪烁着建设者的聪明睿智。
灵渠全长虽然不到40 公里,是一条小型运河,但因为它沟通了长江、
粤江两大水系,其地位却十分重要。它不仅在秦朝,而且在以后2000 多年
中,都是内地和岭南的主要交通孔道,对促进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加快
岭南的开发,意义都非常重大。
对灵渠构造上的巧夺天工,航运上的舟行便捷,宋人范成大深有感触,
曾作诗加以歌颂:
狂澜既奔倾,中流遇铧嘴。
分为两造开,南漓北湘水。
至今舟楫利,楚粤径万里。
人谋夺天造,史禄所经始。
(《石湖居士诗集》卷十五)
1936 年和1941 年,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相继建成,灵渠才让位于现代
化交通工具。它在1956 年最后停运,改作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工程,并成
为桂林地区重要的名胜古迹,供人观赏。
5 长安、洛阳的漕河
西汉建都长安,到汉武帝时期,由于京都人口不断增加,官僚机构迅速
膨胀,又要用兵匈奴和经营西域,中央政府的粮食支出非常浩繁,压力很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汉政府一方面在关中大修水利,以便发展当地农业,
就近取粮。另一方面是改善水运条件,以便从当时主要产粮区的东部地方,
调运更多的粮食进京。
西汉从函谷关以东运粮入京,本来取道渭水西运。但渭水多沙,水道浅
涩曲折,运输功能很差。从长安东到黄河,陆路只有300 多里,而曲折的渭
河水道,却长达900 多里①。又由于封冻和水量不足等原因,一年中,它只
有六个月可以勉强通航。因此,渭河年运输量很少,西运入京的粮食,只有
几十万石。汉武帝时,须从东方调入粮食几百万石,急需另觅途径解决运粮
问题。因此,当大司农(主管全国农业的长官)郑当时建议在渭南凿一条径
直的运粮渠道时,汉武帝立即采纳了。历史上把这条渠道称为漕渠。
漕渠工程动工于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 年),由齐人水工徐伯负
责勘查、测量、定线,由几万军工负责施工。渠首位于长安城西北,引渭水
为水源,经长安城南向东,与渭水平行,沿途接纳泬[读决]水(皂河)、
浐[读 产]水、霸水,以增加漕渠的水量。这些水道都发源于南山,含沙量
很少。漕渠穿过霸陵(治所在今西安市东北)、新丰(治所在今临潼县东北)、
郑县(治所在今华县)、华阳(治所在今华阳县东南)等县,到渭水口附近
与黄河会合,全长300 多里,历时三年完工。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
年),又在长安西南凿昆明池,周长40 多里,将沣水、滈[hào 号]水拦蓄池
内。凿昆明池除了用来操练水兵外①,还可以调济漕渠水量和供应京师的生
活用水。
漕渠的通航能力很高,它一直是西汉中后期东粮西运的主要渠道,一般
年代,年运输量在400 万石左右,最高年份达到600 万石,约为渭水运量的
10 倍。除航运外,它还有灌溉农田之利,溉田面积约10000 顷上下,比白渠
多一倍以上,约与当时的成国渠相当。西汉亡国后,东粮西运的工作不再继
续,漕渠因失修而逐渐湮废。
东汉定都洛阳,漕运工程的重点随着东移,既凿了一条名叫阳渠的新水
道,又比较彻底地治理了汴渠。
洛阳虽有洛水可通黄河,但洛水大部分河段河床很浅,不便航运。为了
使粮船可以直达京师,光武帝建武五年(公元29 年),在河南尹王梁主持
下,着手兴建运河。他组织力量,“穿渠引谷水(洛水支流)注洛阳城下,
东写(泻)巩川。”由于谷水水量不足和渠线安排不当,渠虽凿成了,但不
通水。19 年后,即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 年),大司空张纯再度在京师附
近修建运河。他汲取王梁失败的教训,一方面增加运河水源,除仍引谷水外,
又引来了洛水干流;另一方面重新安排渠道线路,西起宜阳东部,向东经过
洛阳城的西面、南面和东面,再向东到郾师附近回注洛水。这条运河名叫阳
渠。第二次工程很成功,东汉从此以后,来自南方、东方、北方等地的粮船,
经邗沟、汴河、黄河等航道,再循洛水、阳渠,可在洛阳城下傍岸了。阳渠
的穿凿,不仅便于政府通漕,而且也使“百姓得其利”。
不过,东汉最大的运河工程,当数汴河的治理。从西汉后期到王莽统治
时期,鸿沟水运体系,由于黄河的一再决口,已经支离破碎,有些运道完全
断航,由丹水演变而来的汴河,航道也经常受阻。汴河是京师洛阳的主要粮
道,在全国入京的租赋中,来自豫、兖、徐、扬、荆等州所占比重很大,多
循此河入京。因此,对汴河的治理,东汉朝廷非常重视,其中最重要的一次,
是永平十二年(公元69 年)由王景、王吴主持的治河、治汴工程。黄河泛
滥是汴河堵塞的根源,治汴必须治河(治河工程详见本书《九、历代治河工
程》)。治汴工程主要有改造渠口和筑堤、浚渠等。
汴河以黄河水为水源,而黄河主溜在河床中摆动无常,单一引水口不能
稳定地引入河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景、王吴除修复旧闸外,又建新闸,
实行多口引水。同时,将引水闸由原来的木结构改成石结构,以便更好地控
制进水。黄河洪水流量很大,即便汴口设闸控制,仍然会有过量的洪水进入
汴河,汴河仍然会决堤成灾。为了增加汴河的安全系数,二人又在其上游,
即浚仪渠,用“墕流法”将涌入的过量的水,有控制地排出堤外①。从荥阳
到泗水,汴河全长800 里,他们还全面地建筑河堤,深挖河床。经过这次治
理,汴河的漕粮能力大大提高。
6连缀河北诸水的五渠
河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北面,太行山之东,燕山以南,东临渤海。这里
河流纵横,水道众多。南部多黄河故道,由西南流向东北;中部之水多为西
东流向,源出大行山;北部诸河为北南流向,发源燕山。它们都流入渤海,
流短水少,不便航运。不过,如能在各河之间凿渠沟通,将它们连缀起来,
水源得到调剂和集中,航运效益便会大大提高。东汉末年,曹操从政治军事
的需要出发,为改进这里的水上交通,做了许多工作,先后凿成白沟、平虏、
泉州、新河、利漕等五条水道。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 年),官渡之战曹操虽打败了袁绍,但绍子袁
尚仍盘据邺城(今河北磁县东南),负隅顽抗。建安九年(公元204 年),
曹操亲领大军渡河北征。从军运需要出发,他在河北首先建成了一条名为白
沟的运河。白沟的主要工程之一,是筑堰逼淇水北流。古淇水即今淇河,发
源于太行山,东南流向,分两道注入黄河。因此筑有大小二堰。小堰用石材
建成,人称石堰,主要目的是堵塞小河,将全部淇水集中于正流。大堰叫枋
堰,建于淇水正流入河处不远,这是一条木、铁、石参用,以大枋木为主的
拦河大坝。淇水水量欠丰,不能像灵渠在海洋河上那样建分水工程,只能堵
住全部淇水,使其北流。因此,河船入沟,沟船入河,都必须盘坝,将货物
从船上卸下,拉空船沿坝的斜坡过坝,再将货物装船,继续航行。另一工程
是在枋堰北面穿渠,引淇水进入另一自然河道白沟。白沟下接黄河故道古清
河,清河北到今天津境,与沱河(滹[hū乎]沱河)会合。这样,白沟工程虽
有盘坝之劳,但毕竟改善了黄河南北的水运。
袁尚被曹操击败后,投奔辽西乌桓首领蹋顿①,图谋卷土重来。为了根
除后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 年),曹操北伐乌桓。在进军过程中,他命
令董昭负责组织力量施工,相继凿成平虏、泉州、新河三条运粮渠道,开辟
了通向辽西的水路。平虏渠在今天津市静海县境内,南起沱水,北到泒[读
孤]水。泒水下游,大体上就是后来大清河的入海河段。泉州渠是沟通泒水
下游与鲍丘水(潮白河)的渠道,由于它位于泉州县(治所在今武清县西南)
境内而得名。新河西起鲍丘水,经过今唐山境内,东接濡[读如]水。濡水就
是今天的滦河。这三条渠道,特别是后两条,大概由于军马倥偬,而冀东又
多沼泽,施工困难,工程粗糙,实际上并未发挥作用。
如果说上述四渠的穿凿,主要是由于军事上需要的话,开利漕渠则不
同,主要是从政治需要出发的。邺城北控河北平原,南联中原腹地,地位重
要,本是袁绍、袁尚父子的大本营。曹操消灭袁氏势力后,将自己的政治中
心由许都(今河南许昌市)北迁于此。因此,他很重视对邺城的建设。发展
这里的水路交通,兴建利漕渠,便是其中一个方面。它凿于建安十八年(公
元213 年),以漳水为水源,经邺城,向东到馆陶县西南,与白沟衔接。白
沟是当时河北地区重要的水上交通线,利漕渠凿成后,邺城因有白沟之利,
对幽燕中北部的控制,和对黄河以南的联系,都大大加强。由于漳水水量比
较丰富,还因为增加了水源,使白沟的航道更为通畅。除以上五渠外,曹魏
时又开白马渠,沟通沱水和漳水。
经过千百年的努力,到两汉时,我国的运河工程已经取得很大成就,它
东起沿海地区,西到关中,南起湘桂,北到幽燕,都有运道可通。它对促进
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边疆地区的开发,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的形成和巩固,都有重大作用。
①春秋时期兵制,一车四马为一乘,有披甲之士10 人,步卒15 人。
① 春秋时期,诸侯会盟,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赏诸侯为誓,以示信守。争执牛耳,就是争当诸侯首领。
① 古南越人在历史上经过长期的演变,其中一部分与汉族融合,另一部分发展成后来的壮族、黎族等。
② 五岭在湘、赣与桂、粤等省的交界处,是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岭的总称。一说有揭阳岭而无都庞岭。
① 这里陆、水行程的单位都是汉里。汉里比今里短,其换算方法,参见书尾所附的换算表。
① 张骞首次通西域(今新疆及新疆以西),见西域有蜀地特产细布等,听说由商人取道西南,经身[读捐]毒(印度半岛上古国)运往。骞回国上奏此事,遂有汉武帝遣使通西南之举。后因使臣被昆明夷(在云南)
所阻,又闻那里多江湖,汉于是在长安蓄水筑湖,训练水师,准备讨伐。
① 浚仪即开封。浚仪渠当指开封附近的汴渠。墕同堰。“墕流法”实际上在这次大修前,他们就在浚仪渠上使用了。
① 乌桓为古代东胡族一支,因乌桓山(今大兴安岭东南端)是其较早的根据地而得名。汉武帝时,它内迁到辽西一带,受汉管辖。

4. 桂林山水的资料,十个总资料加十张图片,山五个资料和图片,水的五个资料和图片

桂林简介

桂林是世界着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1]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历史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陈毅诗云:“宁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桂林的山水养育了桂林人民,桂林山水之灵气更是培育了一大批桂林山水画家。

千百年来,桂林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现在,一个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的风景区已经形成。这里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壮、瑶、苗、侗、仫佬、毛难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以及国家元首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山水概述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桂林,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40~600米,为石灰岩岩溶地区。最早是在儿时的课本“桂林山水”一文中得知的。至今还隐约记得书中的描述——“桂林山水甲天下”、“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这样的山。”而今,在我亲临桂林之际,桂林以其旖旎的风光向我证明了这一切,书中所述实不为过。

桂林山水甲天下

2009年,桂林漓江风景区以83公里岩溶水景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岩溶山水风景区。成为中国旅游的又一世界之最。

桂林处处皆胜景,漓江山水堪称其中的典范。漓江风光尤以桂林阳朔为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高度概括了阳朔自然风光的美。我们选择了从阳朔到桂林的路线,逆流畅游漓江。船驶出不久,远远地见到一座峰顶悬挂着一轮初日,缕缕阳光从云中穿过,江中波光粼粼,与群山倒影交相辉映,令人疑是到了仙境。如果说北方的山是豪迈、厚重的,那么桂林的山则显得妩媚、秀美。玉女峰婷婷玉立,巧梳云鬓;望夫崖凝神远眺,深情守候;赶考的书童,跳龙门的鲤鱼,盘旋的田螺,绿洲的骆驼,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令游人目不暇接。“画山”的九匹马,在导游的引导与娓娓讲述中,更是令桂林的山出神入化到了极点,使游人真切地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的神奇、秀美。

如果说桂林的山是“鸟鸣山更幽”,那么,桂林的水则是清澈透明、绿得欲滴。俯首看去,江水泛着细细的涟漪,玉塔微澜,水色晶莹剔透,加之两岸竹林婀娜多姿,山水相映成趣,怎么看都是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凝重中透露着灵动之气,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站在船头,凭栏望去,漓江上烟波浩渺,令人神思不知所往,冥冥间,在历史的轮回中,我仿佛看到了刘三姐当年对歌的地方,几百年的古树枝繁叶茂,渔舟在水中欢快地游走,人们在田间辛勤地耕种,播撒着收获的希望,往近处一瞧,金发碧眼的外国朋友也来踏青,言语中满含惊羡,欢声笑语不断……这一切不正是一道道更加亮丽的风景线吗?虽然欣赏不到“万户炊烟暮霭浓”的田园风光,但我却看到一个现代化的桂林正在茁壮成长。

桂林美丽的山

象鼻山

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右岸,山因酷似一只大象站在江边伸鼻吸水,因此得名,是桂林的象征。由山西拾级而上,可达象背。山上有象眼岩,左右对穿酷似大象的一对眼睛,由右眼下行数十级到南极洞,洞壁刻“南极洞天”四字。再上行数十步到水月洞,高1米,深2米,形似半月,洞映入水,恰如满月,到了夜间明月初升,象山水月,景色秀丽无比。宋代有位叫蓟北处士的游客,以《水月》为题,写下这样的绝句:“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象鼻山有历代石刻文物50余件,多刻在水月洞内外崖壁上,其中着名的有南宋张孝祥的《朝阳亭记》、范成大的《复水月洞铭》和陆游的《诗礼》。盘石级而上,直通山顶,即见一座古老的砖塔矗立山头。远看,它好像插在象背上的一把剑柄,又像一个古雅的宝瓶,所以有“剑柄塔”、“宝瓶塔”之称。此塔建于明代,高13米,须弥座为双层八角形,雕有普贤菩萨像,因名“普贤塔”。

桂林龙胜龙脊梯田

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有一个规模宏大的梯田群,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线条行云流水,潇洒柔畅;其规模磅礴壮观,气势恢弘,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誉,这就是龙脊梯田。龙脊梯田距龙胜县城27公里,距桂林市80公里,景区面积共66平方公里,梯田分布在海拔300至1100米之间,坡度大多在26至35度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虽然南国山区处处有梯田,可是象龙脊梯田这样规模的实属罕见。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龙脊开山造田的祖先们当初没有想到,他们用血汗和生命开出来的梯田,竟变成了如此妩媚潇洒的曲线世界。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坚强意志,在认识自然和建设家园中所表现的智慧和力量,在这里被充分地体现出来。

猫儿山

猫儿山景区处于桂林“金三角”(兴安一资源―龙胜)旅游区的中央,与县城三大旅游景点(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古灵渠、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碑园)遥相呼应,成为桂林旅游圈的旅游精品。兴安县旅游客源主要依托桂林,而桂林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1000余万人次。加上猫儿山景区距北海、南宁以及湖南、贵州等周边城市较近,通过铁路专线及高等级公路运输,游客当天即可到达,地理位置优越。猫儿山是“桂林一兴安一资源―龙胜―桂林”旅游环线的精品,主峰海拔2141.5米,号称“华南第一峰”,是漓江、浔江、资江发源地,是桂林漓江山水的“命根子”。景区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经初步调查现有景点75个,其中一级景点13个,二级景点30个,三级景点32个。华南绝顶、穿仙洞、通天道、华南虎、猫岳佛光、睡美人、铁杉荟萃、漓江源、杜鹃花廊、龙潭、十里大峡谷、剑崖大瀑布以及1996年发现的美国二战援华飞机(飞虎队)失事之地等是猫儿山的代表景点,整个景区是集科教、揽胜、探险、猎奇、度假、避暑、竹木经济开发、缅怀革命先烈与纪念国际友人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旅游景区。

桂林芦笛岩

芦笛岩洞穴位于着名旅游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西北桃花江右岸的茅茅头山(又称光明山)南侧,是我国负有盛名的旅游洞穴之一。芦笛岩过去常有野猫和小兽出没,因而叫它“野猫岩”。后来又因洞口附近丛生芦荻草,用此草做成笛子,吹起来音色柔美,如袅袅仙乐,又如山涧流水,于是人们就把洞名改为“芦笛岩”。昔日野兽出没的地方,如今已变成了“人间仙境”,被誉为“地下艺术宫殿”。

桂林尧山

桂林旅游景点尧山位于桂林市东郊,距市中心8公里,主峰海拔909.3米,是桂林市内最高的山,因周唐时在山上建有尧帝庙而得名。

来桂林旅游一定要上尧山游玩,不管那个季节尧山的美景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因为尧山是以变幻莫测、绚丽多彩的四时景致闻名于世,它将桂林山水的四季图表现的淋漓尽致。春天,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将一座层峦叠嶂的大山打扮得姹紫嫣红;夏天,满山松竹、阵阵碧涛、山川竞秀、郁郁葱葱;秋天,枫红柏紫、野菊遍地;冬天,雪花纷扬,白雪皑皑、冰花玉树,别有一番情趣。乘观光索道可直达尧山之顶,极目四望,山前水田如镜,村舍如在画中,千峰环野绿,一水抱城流的桂林美景尽收眼底,峰海山涛,云水烟雨的桂林山水就如同一个个盆景展现在您的眼前。因此,尧山被誉为欣赏桂林山水的最佳去处,在山顶向东南方望去。您可以看到巨大的天然卧佛,犹如释迦牟尼睡卧与莲蓬之上,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天然卧佛。这里还有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墓群——靖江王陵,这也是桂林旅游景点较为着名的,它规模宏大辉煌,在此出土的梅瓶名扬四海。

独秀峰

王城内的独秀峰位于桂林市市中心,群峰环列,为万山之尊。南朝文学家颜延之咏独秀峰的诗“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是现存最早的桂林山水诗歌。其峰顶是观赏桂林全城景色的最好去处,自古以来为名士所向往。登306级石阶可至峰顶,峰顶上有独秀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桂林旅游有一月有余,却因未能登上此峰而遗憾。

唐人郑叔齐说此山“不籍不倚,不骞不崩,临百雉而特立,扶重霄而直上”。清袁枚有诗曰: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形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火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诗人不仅笔写山形,且借山形抒胸臆,为咏独秀峰名篇之一。

八角寨

该景区分布范围82.57平方公里,其发育丰富程度及品位之高,世所罕见,被有关专家誉为“丹霞之魂”、“世界丹霞奇观”。整合八角寨景区有“降龙岩”、“群螺观天”、“龙头香”、“龙脊天梯”、“幽谷栈道”等130多处景点,完全出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八角寨又名云台山,主峰海拔814米,因主峰有八个翘角而得名,丹霞地貌分布范围40多平方公里,其发育丰富程度及品位世界罕见,被有关专家誉为“丹霞之魂”、“品位一流”。其山势融“泰山之雄、华山之陡、峨眉之秀”于一体。八角寨东、西、南三面均为悬崖绝壁,只有沿着西南坡的一条古老、陡峻崎岖的曲径可登山顶。登斯山顶,方晓天地之博大,悟人生之真谛。景区中的眼睛石完全出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栩栩如生,形神毕肖,令游者和文人骚客浮想翩翩,遐思泉涌。云台山八角,险、峻、雄、奇、秀、幽自然结合,似鬼斧神工凿就。其一角名叫“龙头香”,横空出世,宛若巨龙昂首欲飞、上接苍穹,下临深渊,山势雄伟险峻,堪称一绝。

山顶有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平台宋元时代,始建天心寺。僧侣众多,香火鼎盛,各地香客朝佛览胜,络绎不绝。近年,当地村民又独辟蹊径,于八角寨侧建造"降龙庵",为登临八角寨胜增添了一个好去处。穿越"东面一线天",上"天脊",下"天梯",走栈道,尽览水光山色,饱吸伸手可掬的清新空气。整个景区有“降龙岩”、“群螺观天”、“龙头香”、“眼睛石”、“宝刀峰”等130多处景点,完全出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登主峰鸟瞰、危崖峻拔、群峰依次矗立,山间气象万千,经常可见云海、云带、云涛、云湖、日出、佛光等奇景,迷离幽壑,凡登临绝顶者,莫不击掌称绝,叹为观止。

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3A级风景名胜区八角寨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桂林市资源县梅溪乡福竹村境内,地处湘桂交界的越城岒山脉腹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处在广西资源县-湖南新宁县近南北向展布的由白垩系下统紫红色砾岩、砂岩组成的狭长红层盆地。

景区内在1亿4千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早世沉积了厚达2000多米的巨厚层钙质胶结紫红色砾岩、砂砾岩、泥岩红层,景区东北部红层厚1783.64米,南部红层厚2189.07米。“顶斜、身陡、麓缓”是八角寨景区丹霞地貌的基本特征,发展丰度上有“大、多、长、密、厚”五大特征。

八角寨主峰海拔814米,相对高度500米。复杂的地质结构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成就了公园丹峰壁立、奇山秀岒、碧水丹崖的独特景观。被地质、园林、旅游专家誉为“世界丹霞之魂”“世界丹霞奇观”“高品位的国家级观赏公园”。2005年入选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

八角寨景区以县城为中心,南面有资(源)-桂(林)公路98公里,全部为国家一、二级公路,乘车一个半小时便可到达桂林市;北面资(源)-梅(溪)柏油路直抵景区,与湖南新宁县相连;西南面有资(源)-五(排)公路与龙胜县、三江县、湖南城步县相通,交通便捷,安全。县城到到八角赛景区仅需1小时20分钟。从全国各地到桂林可乘飞机、火车、班车,十分便利。

八角寨景区正常游览所需时间为2.5小时,景区内有大小景点130多处,其中:群螺竞跑、龙脊岭、慧眼含情、降龙庵栈道、人字天龙宫、鲸鱼闹海、万佛朝宗、龙头香天险、仙人下棋等自然景观犹为令人叹为观止。

八角寨景区丹霞地貌景观类型

①丹霞峰林:山体成片而又相对独立,峰顶标高450米-818米。山峰之间常形成狭窄的“U”型或“V”型谷地,山峰明显呈“顶斜、身陡、麓缓”特征,呈方山、石墙、石柱、陡崖或比较光滑的圆锥状、塔状。如城堡、战壕,内藏千军万马蓄劲待发,泱泱大气,令人豪情大发。

②丹霞孤峰:是丹霞峰林进一步发育的结果。孤峰四周为比较平坦的谷地或低矮山峰,山峰密度不大,一峰独秀似红杏出墙。孤峰一般为石墙、石柱、岩堡状。

③丹霞峰丘:分布于丹霞峰林、丹霞孤峰以外地区。山体平缓连绵,表面多为风化层覆盖,植被发育,恰似一袭壮锦围绕公园。

④丹霞微观地貌:主要分布于丹霞峰林和丹霞孤峰区域内,流水冲刷侵蚀形成的微观地貌有:石寨、石巷、石梁、石槽、凹穴、嶂谷、狭谷、石峰、侵蚀纹饰图案。崩塌作用形成的微观地貌有:石墙、岩堡、石柱、巨石崩塌洞穴、天生桥、孤峰。风化溶蚀形成的微观地貌有:峰窝洞、额状洞穴、扁平洞等。

八角寨的雾景奇观

公园由于地型多样,气候温差变化较大,时常可见各种特异的天象景观。其中最值一提的莫过于八角寨雾景。

清晨登临八角寨顶,浓雾近漫足趾,远连天涯,无边无际,幽谧如仙界,轻风过处,雾如千军万马团团拢来,呼冲唤杀,结伍夺岭,旌旗飘飘,如遮如掩;绕峰游弋的山峦与弥弥漫漫的白雾时分时合,白雾成浪,一浪接一浪,一浪高过一浪,云海中的山峰或起或伏,或隐或现,令人陡生:“海到无边天作岸,狂涛吞山我为峰”的豪情壮志,一俟风静,雾海亦波平浪静,待到旭日东升,泼洒万缕金光,映得天红如丹,雾红似火。朝霞伸出无数只娇嫩的手,拉幕般将白雾轻柔的拉开,群峰突云破雾,云涌峰浮,如千帆竞渡,千姿百态的奇峰异岭,曲径通幽的深谷时隐时现,一派大好河山得以展现在眼前。

八角寨景区内重大佛事活动

宋元时始建的天空寺,为湖广两省佛教胜地,香火鼎盛,逢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庙会之期,人熙人攘。入夜,赶庙会的人们满山遍野露宿山林,蔚为壮观。而平日难得一见的“上龙头香”此时亦可让人心惊胆战、一饱眼福。

天门山

该景区方圆10平方公里,山形峻秀,岩壑多奇,源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其三十八岩、十九涧、二潭、六泉、八石等构成“百卉谷生态景园”。汇天下本草于一地的百药谷,药香盈溢。主峰“三娘石”宛如一柱擎天,“天门壁画”、“天脊”、“一线天”“忘忧泉”、“桃花岛”、“天门古寺”等20多处绝好佳景,汇聚成仙山琼阁之境。

[编辑本段]桂林的水

漓江

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闻名中外。桂林漓江风景区游览胜地繁多,在短期内只能择其主要景点进行游览,其中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具有代表性,它们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

漓江发源于兴安县猫儿山,从桂林到阳朔83公里水程,漓江像蜿蜒的玉带,缠绕在苍翠的奇峰中,造化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景色最为优美的岩溶景区。乘舟泛游漓江,可观奇峰倒影、碧水青山、牧童悠歌、渔翁闲吊、古朴的田园人家、清新的呼吸——一切都那么诗情画意。

目前经批准开放的漓江游览有三段:市区水上游览、漓江精华游、阳朔漓江水上游,下面将通过“漓江精华游”行程为阁下介绍漓江这一副气势磅礴画卷中最为精彩的点睛之处。

遇龙河

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全长43.5公里,流域面积158.47平方公里,流经阳朔县的金宝、葡萄、白沙、阳朔、高田等5个乡镇、20多个村庄,人称“小漓江”,不是漓江胜似漓江。尤其是从遇龙桥到工农桥15.36公里水程,有28道堰坝,景点百余处,整个遇龙河景区,没有任何所谓现代化建筑,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痕迹,没有任何一点都市喧嚣,一切都是那么原始、自然、古朴、纯净,实为桂林地区最大的纯自然山水园地。如果把漓江比成“大家闺秀”,那么遇龙河则是让人怦然心动的“小家碧玉”。国内外专家一致确认:“遇龙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遇龙河两岸一派田园风光,赏心悦目。天平绿洲、情侣相拥、平湖倒影、夏棠胜境、双流古渡、梦幻河谷等等,让人仿佛进入了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返璞归真的自由天地。广西最着名的三座古桥――遇龙桥、仙桂桥、富里桥都在遇龙河景区;而被誉为“将军府第”、“进士楼阁”的旧县村就在遇龙河畔;唐代归义县遗址、潘庄遗址、徐悲鸿画室、明清时期留下的古宅民居,使人顿生怀古忆旧之情。不过,最刺激、浪漫、潇洒的还是漂游遇龙河,竹排过坝,惊险刺激;荡舟平湖,轻松愉悦,被人们视为挡不住的诱惑,酷煞人的时尚。人们只用一个字来形容漫游遇龙河的感觉:那就是:“爽”!

遇龙河的历史

遇龙河

遇龙河的历史悠久,表现在一处遗址之上,这遗址,便是归义县遗址。据《阳朔县志》记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从阳朔县分置归义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归义县入阳朔。

至于归义县的含义,社会上有多种传说,并无定论。但有一种说法是比较正规的,那就是“统归大义,诚服皇道”。可见归义县从阳朔分置,并不是很正统的,也许是因为割据,也许是因为造反。

遗址现占地约4万平方米,在唐代算得上一个不小的县城。当然,今天任何一个乡镇都比它强多了。如今整个“县址”,只存西北角那一口老井,两户人家。归义今昔,已不能相比了,但却给遇龙河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那古井边的石栏上刻有“寻旧”二字,但今天的遇龙河已经全新了。

出了归义县旧址,便到了遇龙河上又一名桥——仙桂桥。仙桂桥规模虽然不如前面两桥,却有些历史。因为离归义县旧址不远,因此,人们叫它“旧县桥”。可见当年也是交通要冲之处。

这仙桂桥为广西区内现存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建于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桥虽不大,但风景宜人,也是遇龙河的一处胜景。到遇龙河,这三座桥是不可不看的。

景点特色:和桂林山水最亲密的接触,有大竹筏和小竹筏,时间充足的话建议坐小竹筏,享受冲坝乐趣。

游览时间:约40分钟~90分钟[1]

资江

资江,是资源县境内最大的一条河,发源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东北麓,浩浩北去,流入湖南省境内,最后注入洞庭湖,属长江水系。资江漂流河段自县城下游5公里至梅溪乡胡家田,全程22.5公里,下45个滩,拐31道湾,既有自己别具一格的雄伟险峻,又有桂林漓江的清纯秀丽。着名诗人贺敬之盛赞“资江漂流,华南第一”。资江两岸植被保护良好,流量、流速相对稳定,似一条玉带穿梭于奇山峻岭之间。

漂流风光旖旎的资江,犹如步入一条长长的山水画廊。两岸奇峰突兀,怪石嶙峋,云烟缥缈,竹木葱笼,山花烂漫,水鸟低飞,莺啼婉转。江面鱼鹰竹筏穿梭于清澈江面;江畔竹篱茅舍,掩映于翠绿丛中,屋舍俨然,鸡犬相闻。倒影映水底,彩石铺河床。江流水急,清澈见底,鱼游水中,历历可见,白浪扑面,清风徐来。乘舟或漂流而下,山随水转,舞伴舟行,三弯九折,舟移景换。远望,“山重水复疑无路”;近前,“柳暗花明又一村”,浪拍衣衫,亦惊亦喜,船在江上行,人在画中游,令人心旷神怡,惬意莫名。沿岸景物琳琅满目,奇观迭出,“风帆石”、“玉屏山”、“三娘石”、“神象饮水”、“万马饮江”、“美猴王醉卧沉香寨”、“大将军骑马镇天门”……千姿百态,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妙趣横生,令游人击掌叫绝,叹为观止,顿生“资江归来不游江”之感。

行舟漂流资江河段,船泊两岸,移步进入资江天门景区。驻足抬眼,但见奇峰耸峙,竹木葱笼,绿树红楼,交相辉映,自然景色、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各具特色。往北,可攀援悬崖峭壁,拾人工凿出的1098级石级而上,登上海拔627米,四面刀劈斧削、亘古人迹绝至的神仙寨顶。既可饱览山上原始森林真迹,又可俯瞰远眺东、北、南面资江景观。往西,沿山崖石脚而上,蓦然抬首,顿见巨大石峰从顶至底被拦腰截断,形成一道184米、宽不足2米、高50余米的石隙,这就是莫不令游人称奇的“西面一线天”。往东,进入“天下第一药谷”——百万谷。沿群峰对峙间的一条山涧幽径盘旋而上,可闻万千奇药异草灵气,可抚交织古藤老蔓之干,可掬汩汩流出,丁咚有韵仙泉,可静听幽林百鸟啁啾之乐,穿越“东面一线天”,上“天脊”,下“天梯”,尽览水光山色,饱吸伸手可掬的清新空气,洒下一路欢声笑语,恋恋不舍地向资江许诺:“再见”。

资江除具有原始、古朴、幽野的特色外,更富有一种灵动、秀丽之美。沿江分布的60多处景点,古怪稀奇,美不胜收,其中“风帆石”、“神象饮水”、“火炬山”、“将军骑马镇天门”、“资江大佛”等景点形神毕俏,堪称绝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五排河

五排河位于华南第一峰猫儿西南麓,发源于海拔1883米的金紫山,是资源县境内第二大河,流经车田、两水、河口三个民族乡后,滔滔西去,汇入柳江,最后流入珠江,属珠江水系。一县之内的两条大河,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成为资源旅游的一大显着特点。

经有关部门和专家多次考察后认定,五排河最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河段,是自车田乡政府所在地的车田至河口乡政府所在地的河口这一30余公里的河段。峡深谷幽,滩险流急,山高石奇,两岸风光优美,民俗风情浓郁,给来五排河漂流探险的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乘竹筏或橡皮船漂流五排河,简直就是置身于幽谷探秘。弯多,山陡、林深、谷幽,一切尘世间的喧嚣顿然销声匿迹,江流把人带进了一个古朴、原始的纯自然境界。

五排河河面宽5~30米,上下游落差近300米,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又一条,几乎连成一体的急流险滩,漂流探险,橡舟飞流直下,排空的白浪迎面击来,橡舟上下翻飞,左冲右突,入滩前一身干爽爽的,出滩后即成了湿漉漉的。汹涌澎湃的五排河,犹如一头脱缰的烈马,在深山幽谷中腾挪驰骋。只要不畏险阻,一往无前,游人最终就能驯服这匹桀骜不羁的烈马,成为驾驭这匹烈马的骑士。

到五排河探险觅胜,那古莽苍源,那惊险刺激,足以让凡人变作英雄,让懦夫变成勇士,更使人享受到征服自然的无穷乐趣。

五排河漂流其间,身犹云卷,虚幻迷离,惊险刺激,充满回归大自然、征服大自然的无穷乐趣,已被国家体育总局专家确认为目前国内最为理想的、唯一能够满足世界急流回漩运动所有6个级别训练的比赛要求的河段,被体育总局定为“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2001年成功举办了五排河全国漂流邀请赛,2005年举办了全国首届自然水域漂流大赛,2006年举办了第一届大众漂流节。

宝鼎瀑布

宝鼎瀑布发源于华南第二高峰真宝鼎,似一条银色巨龙穿破云天,气势磅礴,声籁清绝。瀑布水流量大,落差近700米,从瀑顶到瀑底,几经周折,形成九级直落宝鼎湖。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赞之:“悬崖飞瀑,长如布、转如倾、匀成帘”。宝鼎湖面积为705亩,最深处50米,平均深度35米,犹如一面大明镜镶嵌在群山之中,泛舟其上,湖光山色,尽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5. “我身边的经济法”为主题,选择感兴趣的近三年发生的典型经济法案例,分析案件争议焦点,谈自己的看法

经济法案例分析:


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机械公司经理李在洽谈合作项目期间,参观了一家铝厂。李在参观某车间时,突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李严重残疾。住院后,他花了好几块钱医药费。李向某铝厂索赔,某铝厂根据李的伤残情况给予赔偿。某铝厂进行赔偿后,认为造成事故的高压气阀是该厂通过融资租赁合同从租赁公司租赁的设备的一部分。结果,一家铝厂以租赁财产存在缺陷为由,引发了严重事故。起诉至法院,要求租赁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经审理,法院查明以下事实:

(1)事故原因是车间内一个高压空气阀松动引起的。

;(2)高压风阀是铝厂通过融资租赁方式从租赁公司租赁的设备组成部分,租赁物由铝厂自行选择确定;

(3)高压气阀松动不是租赁物的缺陷造成的,而是承租人使用不当造成的。问:本案事实清楚后,法院应该如何处理?为什么?


分析:这是融资租赁合同中当事人权利义务的问题。融资租赁不同于一般的经营租赁,它只涉及双方当事人,出租人要承担租赁物造成的损害。融资涉及三方,融资租赁的当事人一般要求是法人。融资租赁的租赁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承租人承担责任,出租人不承担责任。


案例二:1992年,上海某无线电厂以国际融资租赁的方式,在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担保下,从日本三菱集团租赁了一条全新的单机磁头生产线。购买生产线连同技术专利费总计2亿日元。在租赁合同中,双方约定租赁期限为五年,从第二年开始,每半年支付一次租金,包括九期支付的价款、贷款利息和租赁费等。租金是通过卖回产品来支付的。租约到期后,设备的所有权将转移到上海的一家无线电厂,名义价格为100日元。由于上海某无线电厂顺利完成了租赁合同规定的义务,最后,在5年租约到期后,无线电厂象征性地向日本三菱集团支付了100日元,获得了那套单机磁头生产线的所有权。问:1。什么是融资租赁?2.这种情况下的融资租赁合同有什么特殊之处?


分析:融资租赁合同

  1. 所谓融资租赁,是指以出租人的名义购买租赁物,经出租人融资后,根据承租人的选择将租赁物出租给承租人的行为。因此,融资租赁是具有融资和融物双重功能的租赁交易,涉及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货人,由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等两个以上的合同组成。

  2. 2.本案的特殊之处在于,出租方三菱集团本身就是全新单机磁头生产线的制造商,既是出租方,也是供货方。因此在合同中约定,租赁期满,承租方支付全部租金后,广播电台只需支付象征性的价格,即可获得该套单机磁头生产线的所有权。案例三: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绍兴纺织集团公司等。案例一:案例介绍

  3. 上诉人(原审原告):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4.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绍兴纺织集团公司

  5.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绍兴市商业银行

  6.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绍兴金融发展公司

  7. 案由:融资租赁合同纠纷

  8. 原审法官告诉我们,1995年3月20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与绍兴纺织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纺织公司)在北京签订了一份回租购买合同,约定中信公司从纺织公司购买POY长丝生产设备,出租给纺织公司使用,纺织公司将租赁的房产出售给中信公司用于回租;租赁总额171万美元;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货物的所有权属于中信公司。同日,中信公司根据购房合同在北京与纺织公司、绍兴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商业银行)、绍兴市金融发展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签订融资租赁合同,约定中信公司为出租人,纺织公司为承租人,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为担保人;租金货币为美元;租赁物与购货合同中的货物相同,其实际成本包括投资公司购买租赁物并交付给纺织公司直至合同生效发生的全部费用,金额与购货合同中租赁物的总价相同;租金分六期支付:租赁期限为36个月,即从1995年3月20日至1998年3月20日;如果纺织公司不按合同规定履行义务,投资公司有权收回租赁财产,纺织公司在延期付款期间,按照中国银行公布的一至三年零三个月的浮动贷款利率,按复利计算支付延期罚息;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承诺对清偿本合同项下的全部租金、利息、罚息及其他费用承担50%的连带责任。签订合同后,纺织公司于1995年3月20日向中信公司发送了货款支付通知、供应商开具的发票复印件和已签字的租赁货物收据。中信公司于1995年3月28日向纺织公司支付了全部货款。除纺织公司已支付租金138,000美元外,其余租金尚未支付,截至1998年7月31日共计2,122,563.69美元。中信多次催促未果,故请求法院判令三被告偿还租金本息、截至1998年7月31日的延期利息、1998年6月20日至实际支付日的租金利息,并承担全部诉讼费用及相关费用。

  9. 原审被告纺织公司对中信公司提出的事实和请求无异议。

  10. 一审被告商业银行辩称,1995年3月20日,中信公司与纺织公司签订融资租赁合同,绍兴越城合作银行(以下简称越城银行)在合同上盖章,承诺在纺织公司应向中信公司支付的租金和费用总额的50%范围内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商业银行开业,岳城银行自动解散,故中信公司对岳城银行的诉讼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依法应予驳回。翻看中信公司在诉讼过程中提供的所有附件,不难发现,承租人纺织公司并不存在租赁合同所指的租赁物,租赁物的所有权应属于浙江宝月化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月公司)而非纺织公司,因此中信公司与纺织公司的整个交易过程只有资金没有物品 这是一种叫做融资租赁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贷款,是出租人为了更高的利息而与承租人签订的虚假合同。 纺织公司明知涉案物品所有权不属于自己,仍以该物品所有权人的名义欺骗担保人。担保人岳城银行不知真相,承诺承担担保责任是违背其真实意思的。因此,保证合同无效,保证人不承担责任。根据《浙江省融资租赁管理暂行规定》及法律规定,无效合同由中信公司自行履行,与担保单位无关,由此产生的责任不应由商业银行承担。

  11. 被告财务公司辩称,中信与纺织公司签订的合同,名为融资租赁,实际上是借款,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

  12. 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1995年3月20日,中信公司与纺织公司签订了一份回租购货合同,其主要内容为:中信公司从纺织公司购买POY部分长丝生产设备(以下简称合同货物)出租给纺织公司使用,纺织公司将合同货物卖给中信公司回租,合同货物总价为171万美元;纺织公司应在合同生效后90天内将全部合同货物交付给中信公司,合同货物的所有权自合同生效之日起由纺织公司转移给中信公司;中信收到纺织公司提供的供应商开具的关于合同货物的发票复印件、纺织公司签署的租赁货物收据、纺织公司要求支付合同货物款项的通知函,并在合同生效后10日内将款项汇给纺织公司。同日,中信公司与纺织公司、岳城银行、财务公司签订融资租赁合同,约定租赁物、租赁日期、租金及租金支付、租赁物交付、违约处理、担保等。其中,担保条款为:纺织公司未按合同约定偿还租金、利息、罚息等费用的,越城银行与财务公司对还款的50%承担连带责任。同日,纺织公司向中信公司出具了人保月公司购买合同货物的发票复印件、租赁货物收据和要求中信公司支付合同货物货款的通知书。1995年3月28日,中信公司根据纺织公司要求支付合同货款的通函指示,将合同货款165.87万美元电汇给宝月公司。此后,该纺织公司向中信支付了总计13.8万美元的租金。另查明,1996年12月6日,经绍兴市人民政府批准,越城银行等9家信用社纳入绍兴合作银行范围。1997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浙江省分行开办绍兴合作银行。越城银行等9家信用社同时解散,成为绍兴合作银行分支机构。1998年5月14日,经中国人民银行绍兴分行批准,绍兴合作银行更名为商业银行。一审法院审理中,纺织公司和中信公司均确认合同货物的实际使用人为宝月公司;纺织公司确认其不是合同货物的所有人。中信公司声称纺织公司是合同货物的所有人,但未能提供相应的证据。

  13. 一审法院判决,一、纺织公司于1995年3月20日与中信公司签订的回租购买合同及与中信公司、岳城银行、财务公司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无效;2.判决生效后十日内,纺织公司应向中信公司返还165.87万美元;3.纺织公司应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中信公司利息损失165.87万美元(自1995年3月28日起至付款之日止,已以租金形式支付的13.8万美元按中国银行公布的同期一年期单位美元存款利率扣除);4.驳回中信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14. 上诉人不服一审判决,上诉称,第一,宝月公司是纺织公司的集团成员之一,其资产是纺织公司财产的组成部分,纺织公司对合同标的物享有所有权和事实上的控制权;二、《售后回租合同》和《融资租赁合同》没有规避国家法律法规;三。岳城银行和财务公司为纺织公司出具的担保不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因此回租购买合同和融资租赁合同有效。

  15. 二审法院查明,除合同货物权属有争议外,当事人对一审法院查明的其他事实无异议。二审审理中,针对本案二审焦点,中信公司追加了纺织公司章程和纺织公司国有资产资信验证证明,以主张纺织公司享有合同货物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纺织公司章程第四条、第五条确定宝月公司为纺织公司成员企业,所有成员企业均以现有资产全额出资,并以1993年年报为准。第二十八条确定纺织公司与成员企业实行两级会计制度,纺织公司可对成员企业的剩余资金实行集中使用或统一调拨。纺织公司国有资产验资证明记载纺织公司实收资本包括宝月公司全部资本。商业银行提供了宝月公司进口货物的发票和货物的免税证明。货物免税证明显示,货物免税进口,在海关监管下,纺织公司向中信公司出具租赁货物收据时,合同货物尚未报关。此外,查明中信公司与纺织公司签订了抵押合同,但至今未主张行使抵押权。

二。判断

一审法院判决,纺织公司在未实际占用合同标的物的情况下,与中信公司签订了回租购买合同,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应认定合同无效;因为租回购买合同无效,融资租赁合同也无效。对此,纺织公司和中信公司均有过错,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纺织公司应将回租购买合同项下收到的货款返还给中信公司,并赔偿占用期间的利息损失,该损失由以租金形式支付给中信公司的款项抵消。岳城银行和财务公司违背纺织公司真实意愿为其提供担保,融资租赁合同未实际履行,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不承担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三)、(二)项、第六十一条第一款第(四)、(八)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第(三)项之规定,判决如下:1 .1995年3月,纺织二公司。判决生效后十日内,纺织公司应向中信公司返还165.87万美元;3.纺织公司应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中信公司利息损失165.87万美元(自1995年3月28日起至付款之日止,已以租金形式支付的13.8万美元按中国银行公布的同期一年期单位美元存款利率扣除);4.驳回中信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二审法院裁定,本案涉案标的物不是纺织公司的财产,而是海关监管货物,未经海关批准并缴纳关税,不得转让。中信公司仅按约定取得了货物发票复印件,没有也不可能取得租赁物的所有权。因此,一审法院认定双方签订的租赁回购合同和融资租赁合同无效是正确的,纺织公司和中信公司认定合同无效也无不当。纺织公司应按无效合同返还从中信公司取得的款项,并支付占用款项期间的利息。中信不能证明为融资租赁合同提供担保的岳城银行、财务公司明知合同无效或有过错,故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不应再承担责任。中信的其他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岳城银行和财务公司违背纺织公司真实意思为其提供担保,融资租赁合同未实际履行,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不应承担责任。一审法院判决正确,应予维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三。估价

  1. 本案争议的性质是:融资租赁合同项下租赁物的出卖人和承租人是同一主体,出租人在未实际取得租赁物所有权的情况下,与承租人签订了回租购买合同和融资租赁合同。出租人履行了货款义务后,承租人拒绝按合同约定支付租金,担保人拒绝承担担保义务,产生经济纠纷。

  2. 2.中信公司与纺织公司签订了回租购买合同,但合同项下的货物在海关监管之下。纺织公司通过合同将其所有权转让给中信公司是违法的,货物的所有权也不可能转让给中信公司。因此,应认定回租购买合同无效。

  3. 3.这种情况下,回租购买合同无效。中信公司仅取得货物发票复印件,未实际取得租赁物的所有权,纺织公司未实际占有、使用租赁物。因此,融资租赁合同的标的租赁物实际上并不存在,当事人只是进行了资金往来,融资租赁合同也应认定无效。中信公司和纺织公司对合同无效均有过错。

  4. 4.本案中,融资租赁合同的担保人岳城银行在签订担保合同后丧失了主体资格,并入商业银行,其权利义务将继续由商业银行承担。

  5. 5.本案中,担保人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对出租人未取得租赁物所有权的事实并不知情,所签订的担保合同违背了其真实意思表示,故应认定担保合同无效,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无需承担担保义务。

  6. 具体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和承租人都是纺织公司。根据双方签订的《售后回租合同》和《融资租赁合同》,纺织公司先以其名义向中信公司销售货物以获得融资资金,再以租赁方式出租所售货物,并按约定分期向中信公司支付租金。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民事法律法规并未禁止当事人以这种方式融资。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法律不禁止的,视为许可。但本案的特殊之处在于,供方和承租方纺织公司主张的货物实际处于海关监管之下,未经海关批准和缴纳关税不得转让,导致以转让该批货物所有权为目的的回租购买合同无效,买方和出租方中信公司没有也不能取得该批货物的所有权。本案中,融资租赁合同以回租购买合同项下的货物作为租赁标的物,但出租人中信公司既未取得该租赁物的所有权,承租人纺织公司也未实际占有或使用该租赁物,也就是说,融资租赁合同项下的租赁物在当事人之间的融资租赁关系中并未实际出现或不可能出现。没有标的物,融资租赁合同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中信公司和纺织公司对两份合同的无效均有过错,应分别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本案中,没有证据表明保证人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对合同无效明知或有过错,应认定为违背真实意思的行为,故不能再承担保证责任。

6. 有六朝古都之称的是

有六朝古都之称的是南京,相传春秋时吴国在此修台城,越王勾践灭吴后建越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石头山上筑金陵邑城。秦置秣陵县。此后,三国时的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均在此建都,历时322年,有六朝古都之称。

南京东北依钟山。西北濒长江,沿江丘陵起伏,东南有青溪、秦淮河环绕,历来称形胜之地,有 “钟山龙盘,石城虎踞” 之称。

(6)东关越城交界处经济如何扩展阅读:

南京建都优势

第一是地形险峻,易守难攻,又有足够开阔的平原。南京两面半环山两面环水,中间是颇大一片平原。在冷兵器时代,可谓险峻。这是因为南京位于皖南丘陵和江南平原的交界处。上游山太多,下游山太少水太多。

第二是经济发达,漕运便利。明清时南京也是百万人口的城市,粮食供应光靠周边是不够的。因此南京的粮食供应也靠漕运。既然苏南地区无险可守,虽然富裕而不适合建都,那么临近的南京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三,中华正统的观念深入人心。因为东晋南渡,而南北朝以南朝为正统,所以南京在士人心中一直是汉民族抵抗胡虏的精神正统所在。

7. 越城区和上虞区近不近

越城区和上虞区近。乘车就7路车,最多5元 。

越城区是浙江省绍兴市下辖区,地处宁绍平原西部。公元前490年,春秋五霸之一的越国定都于此,尔后漫长起伏的岁月里,越城撑起了浙江城市文明的天际线。两千多年来,无论是前一千年的越,还是后一千年的绍兴,这座城的发展竟都围绕这一基本格局,直到上世纪末才开始突围。

越城区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的撤地建市过程中,绍兴设越城区,为绍兴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越城区是绍兴市本级唯一个下辖区,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大众对“越城区”的概念并不熟知,总以绍兴市区代之。

时代塑造城市,也改变着城市竞争版图。中国东部的长三角区域,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冉冉升起,杭州都市圈一体化进程加快。

位于杭州湾收腹区位的绍兴,站在了一个更大的舞台上,2013年,绍兴启动了大城市建设,大市区是大城市的基础,于是,绍兴县和上虞市先后撤县设区,形成了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三区融合发展的格局。



阅读全文

与东关越城交界处经济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百里守约怎么上经济 浏览:968
健康苗条有什么好方法 浏览:846
事业编制什么时间签订聘用合同 浏览:304
家家乞巧望秋月是什么故事 浏览:608
有哪些处决美女的游戏 浏览:949
清纯的高个子美女适合什么风格 浏览:428
丈母娘主宰的婚姻男方如何处理 浏览:442
别人对你说幸福该怎么回呢 浏览:174
在爱情中要怎么关心对方 浏览:380
健康证多久可以拿到河南 浏览:866
威海小城故事归哪个社区管 浏览:284
美女的身影怎么画 浏览:93
如何做幸福班主任ppt 浏览:863
zx能组成什么爱情词 浏览:748
下列的网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 浏览:813
婚姻残破不堪怎么办 浏览:105
遭遇背叛的婚姻该如何度过知乎 浏览:632
计划经济属于哪个国家发明 浏览:832
健康宝属于什么性质保险 浏览:535
事业转企业后39年工龄拿多少钱 浏览: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