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中美经济如何挂钩

中美经济如何挂钩

发布时间:2022-09-11 00:04:05

A. 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

经济合作
中美经济关系的基础是中美之间的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是否有互补性决定了两国经济关系是合作还是竞争,而互补性和竞争性的程度则决定双边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激烈程度。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两国总体的经济水平差距很大,因此两国的经济利益几乎没有竞争性的冲突。
中国需要美国的投资、技术和先进设备、金融服务以及美国已经不再生产的日用品和家用电器市场。美国需要扩大在中国的投资份额、对中国出口高新技术产品以及服务,对华销售美国金融产品。
因此,中美两国经济利益客观上是互补的。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对美国资金、技术和市场的需要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中国也为美国提供了更大的出口市场和投资市场。因此,尽管中美政治关系在1989年由盟友转为非敌非友,但中美经济关系却可以稳步地向前发展。

B. 中国如何与美国打经济战

中国与美国一直在贸易,但没有到成为”经济战”的程度。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美国是贸易逆差。
相关参考:
几年来,美国对中国的所做所为,特别最近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和穆迪相继下调了中国评级,炒作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再加上近来美国对日本向市场大量放水而不加以制止,还操纵G20“放纵”日本打货币战,美国财长杰克?卢更是无视中国所取得的改革成就和所做的妥协,公开点名中国“干预汇市”,以此来压迫人民币升值。美国这样的做法,让我觉得无论是军事上还是经济上,我们都应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表面和平稳定的世界里,美国正在策划和正在实施着一个惊天的阴谋,那就是发动一场针对中国的经济战,目的是消灭所有能挑战其霸权的国家,军事上重返亚太战略也只是为其发动这场经济战服务,而不是真正的与中国真刀真枪大干一场,这样代价太大,这不是美国的目的,他真正的目的是运用其综合实力上的优势,用非军事方式(也就是经济战争)来打垮和瓦解中国,使中国再也无力挑战其霸权。
其实这种方式,美国已经对曾经威胁其霸权地位的国家用过几次,美国每次发动经济战争都以胜利而告终,从而使其世界霸权得以延续。第一次经济战争的对手是日本,美国利用盟主地位,用一个“广场协议”迫使日元急速升值,迅速刺破了日本房地产市场这个大泡沫,并沉重打击了以出口为导向的日本经济,最终使日本经济一败涂地,从此成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彻底成为了美国的走狗;第二次经济战争的对手是前苏联,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诱使前苏联与其进行军备竞赛,最终用经济拖垮了落入其圈套的前苏联,使前苏联最终解体分裂成十几个国家,成为了二流国家再也无力挑战其世界霸权;第三次经济战争的对手是欧盟,由于美国不愿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欧洲出现,威胁其世界霸权,美国就利用其控制的信用评级机构和国际炒家,对欧洲各国痛下杀手,现在几年过去了,欧洲还是无法走出危机,甚至面临解体威胁,这样欧洲也就无法实现一体化,更无法挑战美国的世界霸权。以上这几个就是经济战争的典型战例,都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它的威力却远胜常规战争,也都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都是综合实力更强大的美国取得了最终胜利。如今,放眼世界,能对美国发出挑战的国家就暂时只有正在崛起的中国了。这第四次经济战争很明显就是要对中国下手了,因为现在从实力上也只有中国能挑战其霸权地位,对这点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从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为了维护其霸权,美国是不管你是不是其盟友,都不会手软,一样会痛下杀手。由于中国与前面那些对手有所不同,所以只用一种手段,无法打垮中国。况且中国也从前面经济战中吸取了教训,在汇率上,中国怕步日本后尘,始终没有屈服,中国也不是美国的跟班,所以无法迫使中国签订任何人民币升值的协议;在军事上,有了前苏联的灭亡教训,中国也不上美国人的当,始终按照自己的步骤来发展军事,不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不过在货币政策上,中国无法奈何得了美国,因为美国有美元霸权,在这方面中国吃了很大的亏,损失巨大,但也无力反击,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美元无情缩水,这就是美元霸权的威力。
现在美国正在利用其世界霸权,在极力打压全球反对力量的同时大力扶持安倍政权,对日本政府日益右倾化视而不见。在军事方面,以美日同盟为基础,暗中支持日本军事现代化进程,企图以日本为先锋通过制造紧张局势来牵制中国的发展;在经济方面,美国公开支持日本的“安倍经济学”,用扶持日本经济的方式来打击中国经济,甚至放出风来说“安倍经济学”的失败会危害世界经济。于是在这一战略的支配下,美国操纵欧盟和日本向市场大量放水,大量搜括中国和世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财富。这样一来,也变相迫使人民币升值,最近四天人民币的升值幅度等于去年一年的升幅,从而促使大量热钱流入中国,据统计,近两个月来热钱流入中国的金额高达万亿元,而且是直奔已成泡沫的房地产市场,继续吹大房地产这个大泡沫直到其破灭。显然这些钱不是为利而来,是怀有其他目的的,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已成泡沫,随时都有可能破掉,这是全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那些逐利资本没那么笨,在此敏感时刻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服务于美国对中国进行的经济战,企图内外夹击在经济上击垮中国。除此之外,美国还利用重返亚太战略,不断在中国周边煸风点火,南海争端、东海争端和朝核问题都有美国的身影,目的是破坏中国周边的和平环境,使中国忙于应付,以此来扰乱中国经济建设,这也是为其经济战服务。只要中国经济垮了,社会就会不稳,就会发生动乱,中国也会由此象前苏联那样解体成几个或者更多的国家。这样,中国的问题就象安倍此前向外宣称的那样,不用战争就解决了。然而,未来会如美日所设想的那样发展吗?我想事实终将会给美日开一玩笑,他们的霸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天天的的减少,直到最后的终结。
根据目前的国际形势来分析,虽然地球足够大,但在美国的眼里却容不下一个能挑战其世界霸权的国家存在,用我们中国话来说就是“一山不能容二虎”。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战略意图应该是这样的:觉得多年来对中国的和平渗透和多年来在中国国内所培植的亲西方势力已成气候,资本主义宪政已深入人心,至少中国人现在在思想上已有点混乱了,共产主义信仰在执政党内部也有所动摇,现在是对中国实施最后一击的时候了。于是,对华经济战可以明目张胆公开实施,不用再象过去那样暗地里进行了,所以,在货币政策上利用美日欧金融霸权,操纵日欧向市场大量注水,让热钱大量流入中国,迫使中国发生通货膨胀,产生资产泡沫;然后再全面围剿人民币(这是现在正在进行的战略),压迫人民币加速升值,进而掠夺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所形成的财富,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见人民币对内贬值而对外却升值的怪现象了;最后再利用其控制的信用评级机构和国际炒家联合对中国痛下杀手,迅速撤出前面进入中国的热钱,引发中国货币、汇率双重危机,直到发生经济危机,从而刺破中国的大泡沫,最终击垮中国经济。进而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导致社会动荡,为最终解体中国埋下伏笔。如果这样还不行,就再利用其军事霸权在中国的周边制造紧张局面,引发经济混乱,直到把中国经济搞垮(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就是为这一战略服务的,并不是为了要和中国决一死战,这不符合美国利益)。

C. 如何构建和谐的中美经济关系

一.中美经济关系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日益增强。文章称,中国和美国都是经济大国,就实际物质生产来说,中国已经排名世界第二,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来看,中国则不是世界第一就是第二。然而,从人均水平看,中国的排名却仍然很靠后。人们普遍认为,目前的世界经济中,美国是最大的消费国,而中国是最大的投资国。事实上,中国的消费也是很大的。中国在衣食方面的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在世界上都是最高的,像粮食、肉类、棉花、海产品、水果等,同时中国也是这些领域增长最迅速的国家。同样,当前中国的住房建设与销售量也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中国城镇地区住房的自有率相当高,超过80%,在农村,住房自有率几乎达到100%。相比较而言,当前美国的住房自有率大约为70%,而英国还低于70%。此外,中国交通建设正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扩展,特别是在公路、铁路、地铁等领域。中国私家车保有量也在快速增长,今年前五个月,汽车销售量增长了40%以上。因此,尽管当前美国的高消费率带动了许多国家的消费品制造业的增长,但是中国经济对能源、原材料和投资品的大量需求,使得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特别是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都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因为中国从他们那里进口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其次,中美两国已成为世界商品和资金链条上的关键环节。在全球经济中,有很多重要的参与者,如欧洲、日本、印度、巴西等等。但是,中国和美国无疑是最突出的两个参与者。这是因为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中心之一,也是全球主要的资本供给者之一。与此同时,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工业产品净进口国,也是最大的净资本流入国。最后,在世界经济多样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是最有前途的经济体。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市场前景广阔,潜力无限。但也要看到,中国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中西部地区要赶上东部沿海目前的现代化水平可能还需要20年时间。另外,中国的消费不足是结构性消费不足,实际上也是结构性生产不足,主要是服务供给,特别是一些公益性服务供给不足。服务业是中国经济刚刚开始挖掘的巨大金矿。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中国的劳动力素质最高,同时也是世界上劳动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力总人数超过美、日、欧三者之和。这都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可能空间。美国是全球知识和技术创新中心,是当今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其发展势头之强劲也不言而喻。二.中美经济关系将成为最紧密的双边经济关系。文章认为,上个世纪末冷战结束和全球化进始直到现在,中美关系正处于多方面、深层次的互动和联系过程当中。而两国经济相互依赖性的加深首先是由两国的比较优势决定的。至少从理论上看,美国可以不从中国而从其他国家进口消费品。但是这样中国或美国都不能获得最优收益,世界经济会降低效率。同样,中国也可以将资本输出到欧洲国家而不是美国,但这很可能会引起欧洲金融市场的失衡和通胀的发生,这对于全球经济福利的增进和网络的平衡没有任何好处。中国与美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使得两个国家有很好的互补性。美国与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不同,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或者说是信息化时代。在美国,服务业就业已经占到70%以上。而中国则刚刚进入或仍处在工业化阶段。这就决定了两国在储蓄与投资上各有其特征。人们通常认为,中国是一个储蓄过剩的国家,美国是一个过度消费的国家。从传统的储蓄与消费的定义来看,以上认识是完全正确的,但现实中我们有必要对它们进行重新定义。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储蓄比消费重要,因为它支持投资,而投资能直接带来产能扩张。但事实上,某些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比固定资产投资更重要。例如,科研和教育支出、文化支出不同于一般的消费,更倾向于将其归类为投资。原因是经济增长不仅依赖于物质生产,也依赖于某些与知识和技术相联系的服务业的发展。对发达国家来说,尤其如此。文章说,投资可以分为两类。在硬件方面的投资,是增加固定资产或者是有形资产,可以将这类投资称之为第一类投资。在软件方面的投资,是增加人力资本或者是无形资产,可称之为第二类投资,这种投资能够带来软实力增强。粗略地说,中国第一类投资约占本国GDP的35%,相对照,美国的这一比重不足20%;但是,美国的第二类投资占GDP的30%以上,而中国这一比重仅有15%。因此,很难说,储蓄和投资有利于中国,而消费有损于美国,当然美国确实在某些方面存在过度花费和浪费,中国也出现了这种不良倾向,这是另一个问题了。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目前在国际上,中国和美国都是经济上最开放的国家,其他任何国家都难以达到它们的开放水平。例如,欧洲的开放度就小一些,日本、韩国同样如此。在诸如市场准入和行业准入等方面,中国的开放度甚至已经超过美国(当然,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在诸如资本账户交易等方面是不能与美国相提幷论的),这也在客观上为中美经济的深入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中国和美国代表了两种最有活力的文化和语言,而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幷不亚于科学技术,无论是反观历史还是展望未来,这一点都毋庸置疑。一国经济发展得越快,它就对文化越依赖。在生产和消费结构方面,我们则看到,物质生产的比重不断下降的同时,非物质生产或服务业的比重相应增加。其次,语言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没有语言,就无法交流,也达不成交易。汉语和英语各有优势,在国际上都越来越被广泛使用。我们确信中美两国的文化和语言仍将继续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当然,文化和语言对中美两国经济增长仍有一些不确定性。我们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相比于美国来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在国际社会中影响的不断加强,教育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三.中美构筑成熟的经济关系需要面对挑战。文章指出,在两国经济交往的具体语境中,需要解决如下问题:一是贸易纠纷。美方认为,中国的汇率低估造成了贸易失衡,此外侵犯知识产权、盗版等违反世界经济规则的行为也严重影响着两国经济关系的健康发展。中方则认为,美国提倡的所谓自由贸易实际幷不自由;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由外资公司造成,是结构性问题;汇率能够对解决贸易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幷非万能,德国和日本就是很好的例子。30年前,德国和日本都想通过汇率来解决贸易失衡,两国货币各升值百分之二百以上,但是直到现在,德日依然是顺差大国,美国依然是逆差大国。目前,人民币也面临升值压力,但这幷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二是相互的投资政策不对等,特别是在FDI方面。美国在中国已经投资约600亿美元,但中国在美国的投资却很少。两国的市场准入和对FDI的政策是不一样的,美国的投资者在中国享受超国民待遇,而中国的投资者在美国许多时候甚至无法获得国民待遇。三是经济和金融安全。有些美国人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中国企业购幷美国企业、中国在金融市场上购买美国国债等都非常敏感。中国人同样有很多理由担心:美国的高新技术不仅在美国,在中国市场上也占有统治地位;美国的货币和金融体系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是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主要制定者等。四是政治和意识形态影响。很难准确预测,政治和意识形态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有多大。坦率地说,很多年以前,中国人看待经济金融问题可能会以意识形态为导向,但是现在美国人处理国际关系似乎更倾向于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因此,中国人担心美国会利用其在货币和金融上的统治地位来处理政治和意识形态分歧,也就是说通过经济金融手段来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例如,对一些国家实施经济制裁或联合制裁,这种事情不是没发生过。文章强调,中美经济关系在促进中国和美国经济增长以及国际社会发展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全新的思维来看待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从现实和实际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问题,共同面对挑战,找出最有效的、双赢的解决方案。以中美贸易平衡问题为例。事实上,中美在贸易上是互补的。双边贸易关系的发展对双方都有利,美国不会遭受损失,中国也不会获得额外好处。汇率调整对中美贸易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非常有限,这是因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再出口模式的贸易。汇率升值,进口更划算,来料加工进料加工更方便,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出口价格上所受的不利影响。汇率改革确实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这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控制货币供给非常有用,但是对改变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不会有太大的帮助。文章最后说,因此,为了世界经济的顺利发展和各国人民的福利增长,中美两国应当在贸易和投资方面进一步相互开放,在能源和环境领域负起完全的责任,在人力资源开发和卫生保健方面深化交流,在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和增加软实力方面加强合作。。

D. 在新时期,中美应怎样处理两国关系,才有利于世界和平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美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面临着共同课题、肩负着重要责任。要坚持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保持两国高层及各级别密切往来,发展互利双赢的合作格局,加强地区热点和全球性问题上的协调,深化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美经济关系是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石。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中美两国经贸、金融合作迅猛发展,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谁也离不开谁。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双方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事实证明,中美经济的高度互补性,决定了两国之间不是零和博弈的对手,而是互利共赢的伙伴。只要双方坦诚沟通,增进互信,求同存异,才有利于世界和平。

E. 美元是怎么和石油挂钩的怎样从中获利的

(一) 有一个名词叫做石油美元,它是指上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由于石油价格大幅度提高后增加的石油收入,在扣除发展本国经济和国内其他支出后的盈余资金。由于历史原因,现如今石油在国际市场上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所以有人把产油国的全部石油收入统称为石油美元。目前的石油美元估计有8000亿到1万亿美元,未来还在增长,其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一支举世瞩目的巨大经济力量,然而由于现如今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遇到瓶颈,我们需要打破局限,就要打破美元的世界货币的地位,随之美元石油也将逐步随着时代的洪流消失。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没有拥有世界上70%的黄金,当时正值工业发展的时期,沙特作为世界上石油储备量最大的国家,只认准黄金作为交换石油的筹码,许多国家把本国货币兑换成美元,再用美元换取黄金,利用黄金去沙特兑换石油,这让美国的黄金越来越少,到1971年,美国宣布黄金脱销。这时,美国为了保住美元的世界货币的地位,与沙特谈判建交,最后成为合作伙伴,美国和沙特达成共识,美国同意向沙特提供军火和设备,然而规定以后美元成为石油的交通货币,其他国家如果想买石油,必须拿着美元去买石油,由此,美元石油体系由此确定。
(三) 美国利用美元是通用货币的便利,在全世界掠夺各种资源。在美国,可以随意印美元,拿着这些美元去世界各地买资源,这也就是美国的财政已经是赤字了,却依然可以保持强盛的原因。
拓展资料: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结构急需转变,各国从大量石油煤炭能源转向开发利用电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这削弱了石油的利用,从而削弱了美元的地位。这也正是人民币崛起的机会,我国现如今正在加快建设碳交易视场,未来,中国将越来越强盛。

F. 美国怎样逼人民币升值的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升值10大利好:
1、有利于中国进口。
2、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3、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
4、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
5、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
6、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
7、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
8、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
9、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10、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人民币汇率升值6大危害:
1.人民币在资本帐户下是不能自由兑换的,也就是说决定汇率的机制不是市场,改变没有意义;
2.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
3.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4.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
5.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
6.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何新: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真正用意
据有关报道:4月15号,是美国财政部决定中国是否操纵汇率的最后期限日,中国将会如何行动令人关注。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应赶在这个期限之前调整汇率。但多数经济学家则感到对此举之利弊很难做出明确的判断。
有必要先谈点有关汇率的基本知识:汇率是一种货币对其他货币的交易价格。汇率反映的是一种货币的国际币值。
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各国货币有“硬通货”与“软通货”之分。所谓“硬通货”即可以直接对他国贸易进行结算、支付的国际货币,相当于黄金,因此称做“硬通货”。
所谓“软通货”,则是必须与“硬通货”相交易,兑换成硬通货后才有结算和支付力的货币。
美元是目前世界贸易体系中主要的硬通货,是黄金以外主要的国际通行货币。所谓人民币升值,主要是人民币对于美元的升值。
人民币至今在国际多数地区仍然属于软通货。换句话说,在进行的国际贸易中,人民币必须兑换为硬通货后,才具有支付能力。
在中美经济往来中,人民币必须结算为美元后,才能成为结算货币而具有支付能力。中国国家所持有的美元资产,都是国家银行支付人民币而购买的。人民币高幅升值,对这些美元资产,将造成极其重大的国民经济损失!
这个问题丝毫不难判断,本来应当只是一种常识!
2
中国外汇储备的70%—80%是美元。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意味着:
1)人民币在美国市场的名义购买力增强,可以多买到一些美国愿意卖给中国的商品。
2)同量人民币可以换得比以前更多量的美元。
但是:(3)中国目前外汇储备约2.4万亿美元。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则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即对人民币贬值1%,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虽然名义价值仍为2.4万亿美元,似乎没有减损,但实际币值对人民币则将自动减损1%即240亿美元,相当于损失1600亿以上的人民币。
(4)由于中国2万多亿国家外汇储备中的60%以上,购买了大量的美国资产——美国国债及其他债券、证券,总额约为1.5万亿美元。这些债券均用人民币折合美元后购买而且始终以美元估值——不要忘记,这些美元资产都是中国银行已经支付人民币购买的,因此,其实际资产量将因人民币升值及美元贬值而发生大幅度缩水。
美国政府声称,人民币币值目前被低估40%—50%以上。这就意味着,美国将施压要求人民币最终升值40%—50%。这样一来,中国所持有的美元资产将自动减少40%——50%,即每一万亿美元资产自动缩水4000亿——5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国民资产至少损失3万亿人民币以上。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国家去年GDP总额33万亿人民币的10%。在这个数字面前,所谓“保7”、“保8”之举还有任何意义吗?
[注:据美国财政部3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及其他债权,总量在1.5万亿美元左右。如果人民币升值4%,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将损失600亿美元。如果升值40%,中国将损失6000亿美元,即4万亿人民币。]
3
所以在本质上,美元升值根本不是一个什么“贸易平衡”问题。所谓贸易结算中人民币的汇率被中国政府操纵和低估的问题,纯粹是美国蓄意制造的一个声东击西的假问题。中美汇率之争的焦点不在贸易,决定者不应在商务部,真正的战略性焦点是在外汇管理局管理的中国国家美元资产上。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后,美元对人民币债务的实际币值将自动减损一半。这才是美国国会两党130名议员史无前例地联署上书,要求人民币立即高幅升值的根本原因和真正原因。
在人民币升值40%——50%以后,由于美元债务对人民币自动减少近万亿美元,而美国政府即可对世界增发一万亿美元的国债来挽救美国经济。由此所引起的国际通货膨胀后果和美元对其他货币的贬值后果,将大大地减弱。此事关系美国国家的重大利益,也是当前这场中美汇率战的真正现实意义所在!
除此之外,美国逼迫要求人民币升值,还有一石多鸟的以下效果:
(1)抑制中国产品出口,
(2)促进中国国内通胀,
(3)使中国国内银行及政府以人民币计价的公共累积债务对美元自动升值。
上述政策招招均是经济杀手锏,有剑剑见血封喉的效果,足以断送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命脉,其用心之险恶令人发指!而中国国内经济学人由于对国际金融问题的无知,对人民币升值问题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之麻木,则令人不禁更为齿冷!
[参考事件:3月8日,冰岛全民公决,以压倒性优势否决了政府议案:拒绝为破产的冰岛国民银行偿还英国和荷兰两国储户债务39亿欧元——其额度仅仅约60亿美元。而中国人呢,对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国民外汇资产千万亿以上的巨大损失,则不仅全体茫然无知,而且似乎完全麻木不仁!这才是真正可悲的国民悲剧!]

人民币升值
一、人民币升值之利:
(一) 人民币升值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
1)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一升值,老百姓手里的钱就更值钱了,中国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国外债压力的减轻和购买力的增强等。
3)有利于进口产业的发展:
(二)人民币升值的前景还是越来越清晰的。
这是因为,正如1994年以前人为高估人民币币值的政策被迫放弃一样,人为低估人民币币值也是难以持续的,因为在汇率的问题上,政策干预,虽能一时起作用,但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只要中国能够保持经济高增长,同时推动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进程,那么,人民币升值,成为区域乃至世界货币将为时不远。虽然如此,但在当前,试图诱导人民币大幅升值,不具备现实条件。
二:人民币升值之弊:
(一)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放缓。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到中国外贸和出口。人民币升值,就会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加大资本投入的成本,带来的是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
2)影响到中国企业和许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因为尽管“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主要产品,但中国产品的一个致命弱点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主要依靠中国产品价格的低廉,在竞争中并不处于主导地位,如果竞争力受到打击是很可怕的。
3)升值后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由于以美元表示的国民财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产达到高潮,一些“泡沫”进一步膨胀或造就新的“泡沫”,两极分化继续扩大,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泡沫一旦破灭,受害者最多的还是国民。
此外,人民币升值之不利多多: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物价肯定会降下来,因为进口品的价格会下降。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吸引外资,增大就业压力,恶化当前就业形势。
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优势产业产生严重损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很容易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势并不乐观。如此时人民币升值则会是使目前这种状况更加恶化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

人民币从1949年到1952年用浮动汇率制度。
从1953年到1973年,以计划经济制度,人民币与美金有正式的挂钩,汇率保持在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但是在这时代中国大陆的外国贸易很少,所以人民币汇率意义不是很大。
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这种转变与现实中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采用“一揽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为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73年的l美元兑换2.46元逐步调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39.2%,同期英镑汇率从 1英镑兑换5.9l元调至3.44元,英镑对人民币贬值41.6%。
从1980年到1994年,中国大陆有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币官方汇率因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对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调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53.3%。
1985至1991年4月复归单一汇率制度。汇率继续向下调整,从 1984年7月的2.30下调到1985年1月的2.80,之后又多次下调。这阶段虽然恢复了单一的汇率制度,但在具体的实践中随着留成外汇的增加,调剂外汇的交易量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因此名义上是单一汇率,实际上又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1991年4月至1993年底。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到199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分别为5.7和 8.7。可见,这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化与改革的特点是: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官方汇率逐渐向下调整。
人民币在1994年起与美元非正式地挂钩,汇率只能在1美元兑8.27至8.28元人民币这非常窄的范围内浮动。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并且不再与美元挂钩。

历年人民币汇率表
1949年 2.3
1950年 2.75
1951年 2.238
1952年 2.617
1954年 2.617
1955年 2.4618
1971年 2.462
1972年 2.245
1973年 1.989
1974年 1.961
1975年 1.859
1976年 1.941
1977年 1.858
1978年 1.684
1979年 1.555
1980年 1.498
1981年 1.705
1982年 1.893
1983年 1.976
1984年 2.320
1985年 2.937
1986年 3.453
1987年 3.722
1988年 3.722
1989年 3.765
1990年 4.783
1991年 5.323
1992年 5.516
1993年 5.762
1994年 8.619
1995年 8.351
1996年 8.314
1997年 8.290
1998年 8.279
1999年 8.278
2000年 8.279
2001年 8.277
2002年 8.277
2003年 8.277
2004年 8.277
2005年 8.2765--2005年8.0702
2006年 8.0705--2006年7.8087
2007年 7.8135--2007年7.3046
2008年 7.2996--2008年6.8009
2009年1月6.8399--2009年5月5日 6.8201
2009年12月31日 1美元兑人民币6.8282元
2010年01月04日 1美元=6.8281人民币元
2010年03月28日 1美元=6.8265人民币元
2010年06月10日 1美元=6.8281人民币元
2010年10月13日 1美元=6.6643人民币元

G. 中美贸易关系

美两国高层代表经历多轮谈判后,终于达成协议,中方承诺增加对美国农产品和能源的进口来缩小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而美国则暂停此前“301调查”时提出的对中国1500亿美元出口产品加征25%关税的计划,同时双方还同意鼓励双向投资等协议。

中美双方暂停贸易战,无论对中美两国还是全球经济,都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中美贸易的未来,我们也不能就此而乐观起来。贸易逆差只是中美贸易冲突的表层原因,是美国发起贸易战的由头,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要全面扼制中国的崛起。未来中美之间贸易争端演进仍然面临较多不确定性,短期的风平浪静可能并不代表持续的一帆风顺,我们对此还是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7)中美经济如何挂钩扩展阅读

未来中美之间贸易争端演进仍然面临较多不确定性,短期的风平浪静可能并不代表持续的一帆风顺,我们对此还是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首先,中美之间目前仅就解决贸易问题达成了框架性协议,具体进口商品种类及金额还有待进一步的沟通与协商。这些还只是未知数。此外,中国通过增加进口来减少贸易顺差的实际效果怎么样?这也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进行观察和验证。如果届时效果不佳,中美之间是不是可能再起波澜,这些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其次,中国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不会因为中美贸易争端而暂停。“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发展会直接改变中美之间贸易的比较优势,可能冲击美国相关优势产业的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则可能威胁到美国在地缘政治方面的全球霸主地位。人民币国际化及中国谋求原油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尝试则可能直接影响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基于以上原因,中美之间的冲突不可能就此结束,很可能还会持续存在,甚至有可能扩展到贸易之外的汇率、金融、资本流动、地缘政治、外资等更广泛的领域。

第三,此次贸易争端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要全面扼制中国崛起,仅靠缩减对华贸易逆差规模并不足以实现美国这一目标。从当年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战来看,持续时间很长,涉及领域众多,美国打压对手的手段多样。

因此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即便这次贸易纠纷得以平息,未来美国全力遏制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中国全面崛起的意图不会改变。除了贸易领域,美国未来还可能通过汇率、金融、知识产权等各种手段来打压中国,贸易战仍会有反复,对此我们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

H. 中美经济的越来越紧密,对中美关系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中美经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经济关系之一。无论是两国之间的贸易、还是投资,都对两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中美经济关系是两国利益通过市场机制的体现。中美建交31年来,双边贸易额增长了近120倍。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已累计超过631亿美元。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增长较快,对美债券等间接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大。如此密切的经济联系说明中美之间优势互补,利益相依。中美经济关系给两国和世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两国合作,宏观经济受益。美国进口中国产品,中国增加对美投资支持了美国经济多年的低通胀、高增长。中国购买美国国债,降低了美国利率,为美国减少了国债利息支出,使美国深受其益。同时中美经济合作也支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促进了就业、增长、工业化、城市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两国合作,世界受益。中美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对全球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美两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果断采取宏观经济刺激措施,为两国经济恢复增长和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了贡献。
事实证明,中美经济关系利在两国,惠及全球,人民受益是中美经济关系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根本动力。在中美经济关系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两国在一些问题上也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分歧,关键是双方要认清中美经济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从战略高度,以全球化的视野和前瞻性的思维,通过平等协商和对话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努力维护和拓展共同利益,大力促进中美经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两国合作,人民受益。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使美国人民得到了很大实惠,降低了美国家庭消费成本,相当于每个家庭增加了可支配收入;别克汽车、摩托罗拉手机、沃尔玛商场等美国品牌也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现代生活的组成部分。

1:避免欧洲沉沦成为双方利益汇合点

欧债危机过去一年屡现险情,欧元区整体经济事实上已经重陷衰退。在此背景下,中美之间较之以往增加了一个共同话题,那就是如何携手防止欧洲整体沉沦,并且避免危机向更大范围扩散。欧洲对于中国和美国来说都是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外部拉动力,维稳欧洲经济已成为双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
近一两年欧洲因债务危机步履蹒跚,但其经济基本面还远未坍塌,过去藏富于民的政策也使其尚有能量解决问题。眼下应对危机的关键还在于如何筹资自救。从这个意义上讲,欧债危机必须靠自身解决。因此,对于中美两国来说,最值得探讨的并不是如何向欧洲伸出援手,当务之急是如何以欧债危机为教训,在全球治理领域加强合作并取得突破,使得问题不进一步恶化,并且防止新的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如果全球经济不能平稳发展,中美两国无疑都将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
外部环境恶化

2:凸显中美经贸合作重要性

此次中美双方围绕经贸关系的讨论同样离不开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这个外部环境,特别是中美的重要出口目的地欧洲需求疲软,客观上更凸显出中美两国对彼此市场需求的加大。从美国方面来看,内外不平衡是其后危机时代面临的重点问题,落实到具体任务即是增加出口、创造就业以及重振高端制造业。为尽快扭转局面,奥巴马政府2010年3月提出5年内美国出口倍增的计划,然而到目前为止情况并无实质改观。毫无疑问,在欧洲与日本持续疲弱的情况下,美国最主要的潜在市场就在中国。从中国方面看,虽然内外不平衡也是其目前面临的问题,但是经济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尚不可能迅速降低对外部依赖的情况下,外部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仍然起着关键作用。显然,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市场在美国。

除贸易往来外,促进相互投资、加强金融合作是中美解决各自失衡问题的共同选择。要缩窄对华逆差,美方至少应在两方面放下心中芥蒂:一是放宽对华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二是减少中国资本进入美国市场的障碍。此外,协助而不是压迫中方推进金融改革也符合中美双方共同利益,美方能够起到正面作用的领域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汇率改革,认同人民币改革需稳步逐步推进,欲速则不达;二是确保中国外储资产安全,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美元资产的安全。此外,双方在新能源技术与研发领域也存在较大合作空间,应以开放心态谋求共同进步,把握这一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新经济增长点。至于美方关注的中国市场准入、服务业开放、政府采购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中方应给予充分考虑,但美方需摆正心态,所有问题的讨论应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一方指责另一方。

3:人民币与美元汇率走势

已接近平台期

人民币与美元几乎是每一次中美对话、互访前媒体热炒的话题,此次也不例外。不过,伴随人民币前期的持续升值以及美元的持续贬值,美方施压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空间已十分有限。人民币汇率近期已接近平台期,寄望人民币一味升值不符合常理,相信美国方面也会正视现实。相比之下,受益于美国全球首屈一指的大手笔量化宽松政策以及投资者避险情绪影响,美元指数近期徘徊于78附近,美债收益率已达阶段性低位,这令包括中国在内所有持有美债及其它美元资产的国家、机构和投资者都感到不安。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美国当局在做政策抉择时不能仅着眼本国利益,还需要承担起国际义务。如果全球经济因为美国政策的溢出效应受损,最终受伤的无疑也包括美国自身。
除上述话题外,媒体猜测盖特纳极有可能游说中国当局参加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近期的叙利亚,朝鲜问题等都能看到美中合作的紧密,双方的紧密关系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利益关系上的。中国一向反对伊朗发展非民用核能力,其坚守这一立场的政策不应也不会因为美国的想法或战略而受到影响。“是否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或采取其它行动,完全取决于中国当局自己的外交决断,这一点不会因为盖特纳此番来访而有改变。
总的来说,中美经济关系的紧密直接促使两国经济发展,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以及技术引进和发展,促进中美在国际事务中的高层次合作,从而不断提升两国更高的国际影响力。

I. 中美经贸关系如何影响中美国际关系,如题,在线等。快! 注意:如何!快

中美经贸关系已经成为维持中美关系的核心要素,在冷战结束后,中美共同敌人苏联的消失,使中美利益切合点消失,特别是克林顿政府上台初期,美国强行将中美关系与hu()man r()ight 挂钩,导致中美关系下降,但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商机和市场,使美国商人不断游说美国过会,最终给予了中国永久最惠国待遇,并使中美关系在众多不利因素下挺了下来。正说明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稳定剂。布什上台后,一度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美国很可能像今天这样开始围堵中国,但911爆发,使得美国将全部经历投入到反恐战争,中国迎来了所谓10年战略机遇期,就在这一是时间,中国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可谓膨胀,中美之间经济关系相互依存程度也不断提高,这也导致了经贸关系的变化,即使双方关系的稳定剂又是一个定时炸弹。美国过会时不时的会提出各种议案职责中国(比如汇率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美国政府知道大局为重,但还是迫于国内压力逼迫中国提升汇率,促进贸易平衡。综上所述,中美经贸关系对中美关系有双面影响。~~我自己一个一个给你敲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给分吧

J. 影响中美关系的经济因素

美国的地方保护主义,他们把经济与政治挂钩,…

阅读全文

与中美经济如何挂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看美女的隐私倍位什么样 浏览:159
香港着名故事有哪些 浏览:21
事业单位工作抑郁症怎么办 浏览:848
故事作文梗概300字有哪些 浏览:205
经济学考研哪个辅导机构比较好 浏览:209
遇到事业疲劳期怎么办 浏览:232
沙滩美女配什么音乐 浏览:795
396经济类联考有什么专业 浏览:476
计生所和卫生健康所哪个好 浏览:681
爱情用什么保证 浏览:298
男10月蛇和女12月羊婚姻如何 浏览:715
美女准备健身怎么训练 浏览:884
濮阳有哪些美女 浏览:632
忠诚的婚姻关系有什么优势 浏览:753
幸福的家庭用日语怎么说 浏览:917
对象做噩梦了怎么讲故事 浏览:838
美女哪个不值钱 浏览:323
幸福满意乖巧反义词是什么 浏览:653
涉外婚姻分离怎么办 浏览:495
不认识的女孩想听故事怎么回 浏览: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