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个强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体有哪些措施
“三个强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体有哪些措施?
1、强化动态评估,谋思路、强措施。紧紧围绕“一好六有”工作目标,对照“基础弱、风险高”负面清单,定期分析研判,及时会商调度,第一时间掌握具体情况,研究解决办法,推进工作落实。
c
3、强化靶向问效,出实招、解难题。聚焦解决“四弱三高”问题,紧盯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到问题清、情况明、措施硬。
Ⅱ 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
相关内容解释
(1)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3)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4)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推广节水灌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5)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6)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7)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Ⅲ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农业经济是指农业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它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在生产关系的改革和生产力的组织方面都有一系列特殊的经济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一直持续了几千年。在这一经济阶段中,人们采用的是原始技术,使用的是犁、锄、刀、斧等手工生产工具和马车、木船等交通运输工具,主要从事第一生产——农业,辅以手工业。
在这几千年中,尽管科学技术有所发展 ,生产工具不断改进,但在工业革命之前,这种生产格局没有改变。这时的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因为从总体来看,人的智力方面的差别不太大。据统计,在低机械程度条件下,劳动者的体力支出和智力支出之比是9:1。
同样,土地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它也成为争夺的对象。从最初来看,水美田肥的地方就成为经济发达的地方,所以就有了经济发达之后的诸多文明之地:如印度河恒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黄河流域等。就整个世界而言,生产的分配主要是按劳动力资源的占有或通过体地占有的劳动力资源来进行的。
Ⅳ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自身跟政府应该怎样做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国又是以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更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我国的经济发展位列靠前,但是仍有一些农村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也是非常重要,那么当地的农民和政府应该怎样做促进当地发展?
落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带动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推动我国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做到因地制宜,政府和当地农民要齐心协力带动经济发展。
Ⅳ 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是什么
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如下:
1、完善农业体系建设推动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特色化、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做文章,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2、改善乡村居住环境推进生态宜居。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打好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攻坚战,持续搞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3、强化乡村精神动力支撑实现文化兴盛。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在发展农村经济、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
4、提升乡村综合治理能力突出三治融合。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结合起来,着力构建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实现以自治化解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
5、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夯实小康基础。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要提升深度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Ⅵ 如何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抓住以下重点再创佳绩:
一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智慧农业。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收储调控能力。
二是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充分就业、持续增收。
三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因地制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四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加强资金资产项目管理,兜住民生底线。
延伸阅读:干部培训“乡村振兴”专题,主要培训什么?
Ⅶ 农村网络化,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吗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实现这一目标离我们不远,现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已经开始了,许多农村公路开始硬化,就是比较偏远一些的大山沟,公路迟早要硬化的,农村网络化也加速推进,现在农村人也非常聪明,通过各种自媒体,也学习到了一定的知识,而且一些三农自媒体牛人层出不穷,通过自媒体直播带货,促农兴农,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网络时代的新农民,农村网络化,必须要有基础设施硬件的支撑。
Ⅷ 如何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我可以对这个问题给你一些意见参考
Ⅸ 想要乡村经济得到发展,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实现产业兴旺,必须激活“人、地、钱”,释放这三种要素的活力。
三、抓好“人”这个根本
乡村振兴,必然要靠人来实现。怎么让农民变成适合未来发展的人才?怎么样吸引人才到农村来建设?现有举措也不少。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马晓河说,解决“人”的问题,关键要推动两类人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一类是农业转移人口,围绕推进市民化“降门槛”,让有意愿、有能力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另一类是乡村人才,既在“育”上下功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一大批乡村本土人才,也要在“引”上做文章,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