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大西北综合经济区有哪些

大西北综合经济区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9-10 10:54:22

Ⅰ 西部大开发有哪三大重点经济区

成渝经济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高地成渝经济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战略板块,在我国实施的沿海、沿江的“T”字型国土开发战略中,与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遥相呼应。成渝经济区是我国西部的东部,在我国东中西互动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着承接传递的作用。从发展现状看,成渝经济区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等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的确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在整个西部地区,成渝经济区又是发展基础最好、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成渝经济区的能源工业、机械装备尤其是重型机械装备制造业、国防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也具有相对优势;旅游业发展势头很好;三峡库区形成后,保护和治理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方向是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高地。成渝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德阳、成都和乐山的大型发电设备、重型机械、大型工程机械、交通运输设备;重庆、綦江和江津等地的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成渝经济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绵阳科技城、成都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了发展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高地,成渝经济区要抓住建设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重点发展能源及化学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业及加工业、旅游业,着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努力改变工业支撑比较单一的局面。引导加工业与农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能源工业与矿产资源加工业的紧密联结,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跨领域链条式发展模式,构筑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高地。随着绵阳-德阳-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带的进一步发展,将带动长江上游及我国西南地区的产业升级;随着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形成,将推动长江上游及西部工业化的进程;随着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增强,将推动长江上游及西部城镇化进程;三峡水利枢纽竣工后,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将大大增强,成渝经济区的西部物流枢纽功能也将大大强化。关中-天水经济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关中-天水城市圈是我国西部智力资源最密集、工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完备和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仅关中地区就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2个省级开发区,集中了3个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13个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带动作用。关中-天水城市圈发展方向是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先进制造业基地。1.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围绕集约化农业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和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医药技术等重点领域,建立一批相关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和市场容量大的战略产品,力争建成中国西部的“硅谷”。强化西安作为一级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把西安建设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技术创新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把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我国西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形成西部的信息、金融、科技和人才中心和最大的科研成果研发和产业化基地。都市圈的宝鸡、咸阳,要与西安统筹规划、合理分工。进一步强化宝鸡、咸阳在光机电一体化和先进制造业中的地位,把咸阳和宝鸡建设成为制造业创新的基地,提高产业竞争力。突出杨凌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功能,把杨凌建设成为全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不断强化新兴农业生产技术在西部地区的推广应用。2.我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关中-天水城市圈以陇海铁路天水-潼关段和天(水)宝(鸡)潼(关)高速公路为轴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星火产业带,以及以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拥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医药、纺织、旅游、果业以及畜牧等优势产业,成为陕西省乃至西北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关中-天水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要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为重点,进一步搞好园区基础设施和外围配套工程建设,强化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支撑点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市,本经济区沿海沿边,区位优越,是中国与东盟的结合部,泛珠三角经济区与东盟经济区、东亚与东南亚的连接点,也是西南地区加强与东盟和世界市场联系的重要门户,开发潜力巨大。加快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有利于把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互利合作推向新水平,有利于深入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推动我国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条件基本具备。以南宁为核心的环北部湾地区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发展方向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支撑点,建成西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和出口加工基地,以及临海重化工业基地。1.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支撑点在产业发展方向上,沿海地段的北海、钦州、防城港要发挥区位优势,依托南亚热带农林资源和海洋资源,发展港口经济、海洋产业、现代农业和以生物工程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信息咨询服务、商贸物流等服务业,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结构体系。其中北海市是我国西部惟一的沿海开放城市,全国重要的滨海旅游城市,重点发展国际商贸、滨海旅游、高新技术和海洋产业四大产业;钦州的发展方向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临海港口工业;防城港则是完善港口设施和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港口运输、中转贸易、边境贸易等产业。南宁市一方面应充分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发挥其人居环境优越的优势,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逐步将经济建设向沿海地区转移;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重点,积极以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现代装备及工艺等新技术,全面推进食品、机械、制糖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重点扶持具有地方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及制药业的发展。2.西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和出口加工基地以构筑开放型经济为目标,逐步建设“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前沿基地。通过沿海港口及贸易通道建设,使广西及贵州、云南与周边国家尽快形成便捷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网络,创造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条件,逐步将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成“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前沿基地,面向太平洋与印度洋和东南亚、南亚市场,成为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防城港作为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港之一,承担着广西、西南地区出海口的功能,要建设成以大宗物资转运为主的枢纽港;钦州要利用港口腹地未开发的土地资源、岸线资源等条件,建设工业码头,重点发展临港工业;北海重点建设成旅游商贸港口。三大港口城市形成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和综合优势明显的西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组合港口群,并与南宁在经济、信息、物资、金融等方面进行交流和合作,扩大港口经济腹地,形成西南对外联系和交流的“桥头堡”。3.未来的临海重化工业基地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把发展临海重化工业作为重中之重,依托港口、资源、区位优势,引进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高起点、大规模地加快沿海石化、林浆纸、能源、铝加工、钢铁、船舶修造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促进临海重化工业发展。

Ⅱ 全国八大经济区域

新快报讯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日前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所沿袭的东、中、西区域划分方法已经不合时宜。为此,报告提出“十一五”期间内地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并可将四个板块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具体构想(具体情况见附表)。其中,毗邻港澳台的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应建设成三个基地和一个中心。这份由国务院智囊机构发布的《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报告,对“十一五”期间内地区域划分提出了一些具体设想。报告还指出,由福建、广东、海南等三省组成的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紧邻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八大综合经济区具体构想

1.东北综合经济区辽宁、吉林、黑龙江:重型装备和设备制造业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全国性的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2.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最有实力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之一;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

3.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最具影响力的多功能的制造业中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之一;

4.南部沿海经济区福建、广东、海南:最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地;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地;高档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中心;

5.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最大的煤炭开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气和水能开发基地、钢铁工业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奶业基地;

6.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以水稻和棉花为主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基地及相关深加工工业;以钢铁和有色冶金为主的原材料基地;武汉“光谷”和汽车生产基地;

7.大西南综合经济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以重庆为中心的重化工业和以成都为中心的轻纺工业两大组团;以旅游开发为龙头的“旅游业-务业-旅游用品生产”基地;

8.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重要的能源战略接替基地;最大的综合性优质棉、果、粮、畜产品深加工基地;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中亚地区经济基地和特色旅游基地。

Ⅲ 中国综合经济区的七大经济区介绍

1.环渤海经济区。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石家庄、唐山、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为核心,坐落于东北亚的中心,是国家政策引导发展的重点区域。
①区域优势。一是明显的区位优势,该区地处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沿海对外开放的中北段,又处东北亚中心,为该区带来极强的经济辐射潜力;二是明显的人才优势,这里科技、教育水平高,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理想的地区之一;三是交通优势,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交通网络和独特的港群(大连、营口、唐山、天津、黄骅、烟台、威海、青岛等港口),沈大、京津、济青、京石、太旧、济德等高速公路,也将使该区有希望最先在中国建成区域性高速公路网地区;四是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样,石油、铁矿、煤炭、海洋资源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
②专门化部门。该区具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石油、石油化工与海洋化工、钢铁、机械、电子、轻纺及棉花、水产品在全国占重要地位。今后除发挥现有工业潜力之外,宜充分利用智力资源,大力发展微电子、光学、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在农业开发上集中力量建设河北、山东的粮棉果和海水捕捞与养殖基地,加快北京、天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2.东北经济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盟市。
①区域特点。东北区地处东北亚开放地带,石油化工、矿冶机电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在全国居突出地位。这里资源丰富而且地域组合条件好,石油铁矿、煤炭及粮食、甜菜、原木、畜产品均在全国占较大比重,水资源在我国北方也属丰裕。拥有比较发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
②专门化部门。东北区是以石油化工、钢铁、矿冶机电设备、汽车制造、森林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和粮食、原木、甜菜、畜牧产品的重要基地。今后的方向除了加速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体制改革外,充分利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部的有利地理位置,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3.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包括长江三角洲14个市和沿江28个地市,面积约33×104平方千米,人口1.68亿。
①区域特点。全国最大的经济技术核心区,这里矿产资源不足,但农业发展水平和商业化程度较高,水资源比较丰富,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优越,借助长江和江河湖海相通的优势,成为内联中、西部的中国与亚太经济区的结合部,以地方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建立起以轻纺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均较发达的综合经济区。该区在科技文化水平、内外贸易的发达程度上都居全国领先地位。
②专门化部门。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制造业为主体,重化工业比较发达,汽车、钢铁、石化等产值占全国同类行业的1/3~1/2;沿江地区以纺织、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比较发达。在城市化进程中,该区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是全国最大的对外开放基地。今后的方向宜积极开拓光导纤维、激光、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新技术,重点发展微电子、汽车、造船、发电设备、通讯设备、仪器仪表、乙烯及后续加工材料和深加工、轻纺产品等,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使之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中心与金融、贸易、信息中心。
4.中部五省经济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面积87.12×104平方千米,人口3.13亿。
①区域特点。地处中国中部地带中段,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带向西部的过渡带和上海、连云港、广州三个对外开放“窗口”的连接地带。水土光热等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有色金属、水能、铁、非金属等资源比较丰富;经济和科技力量比较雄厚;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②专门化部门。该区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水稻、棉花、淡水产品、油菜籽等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冶金、机械、化工、纺织等部门已成体系,今后的重点是以大运量、高耗水工业为主体,建立由冶金、纺织、汽车、化工等组成的沿江工业地带,担负起我国经济开发中“承东启西”的桥梁和基地作用。
5.东南沿海经济区。目前包括广东、福建两省和浙江南部沿海地区,今后可将港、澳、台划入。目前该区面积29.93×104平方千米,人口9800万。
①区域特点。该区位于东南沿海,与港、澳、台毗邻,海外侨胞众多,在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方面有着特殊的有利条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特区集中的地带。地处热带、亚热带,水热条件良好,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产地;锰及有色金属、水能资源比较丰富。经济已有相当基础,是中国收入水平最高的地区。
②专门化部门。地方资源为该区奠定了良好的轻工、食品、橡胶等工业发展的条件,加之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区宜重点发展电子、日用化工、高档消费品、食品和热带经济作物加工工业,同时积极发展贸易、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和糖料、鲜活农产品等创汇农业。
6.大西南经济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西藏和海南以及广东西部的湛江、茂名、肇庆。
①区域特点。除耕地资源外,资源组合条件良好,矿产、水、能源、可开发的土地、生物、林木、旅游、劳动力等资源均很丰富,其中水电可开发资源占全国一半以上;但资源开发程度低,交通通信条件较差,经济相对落后。地处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状况对整个长江流域影响重大。虽以内陆为主,但漫长的边境线使之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开放的前沿。
②专门化部门。以地方资源及资源组合优势为基础,重点发展高耗能的重化工业,成为钢铁、有色金属、磷化工、机械、轻纺、食品等的工业基地。
7.西北经济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西部盟市。
①区域特点。气候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但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矿产、可开发利用的土地等资源丰富,经济总体水平偏低,区内经济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密集区。地处我国大西北,通过新亚欧大陆桥,成为我国通往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重要门户。少数民族集中,是新疆、西藏、宁夏、内蒙古四大民族自治区的联结部。
②专门化部门。利用资源优势和亚欧大陆桥的纽带作用,以水电和石油开发为基础,建成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化工、盐化工、机械制造等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Ⅳ “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是什么

八大综合经济区
1.东北综合经济区辽宁、吉林、黑龙江:重型装备和设备制造业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全国性的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2.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最有实力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之一;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
3.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最具影响力的多功能的制造业中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之一;
4.南部沿海经济区福建、广东、海南:最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地;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地;高档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中心;
5.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最大的煤炭开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气和水能开发基地、钢铁工业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奶业基地;
6.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以水稻和棉花为主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基地及相关深加工工业;以钢铁和有色冶金为主的原材料基地;武汉“光谷”和汽车生产基地;
7.大西南综合经济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以重庆为中心的重化工业和以成都为中心的轻纺工业两大组团;以旅游开发为龙头的“旅游业-务业-旅游用品生产”基地;
8.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重要的能源战略接替基地;最大的综合性优质棉、果、粮、畜产品深加工基地;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中亚地区经济基地和特色旅游基地。
十大工程
世界十大工程排名为鸟巢———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埃及吉萨大埃及博物馆、阿联酋迪拜布吉大楼、耶路撒冷的西蒙-维森塔尔“宽容博物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扩建工程、罗马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maxxi”、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址、伦敦主教门大厦、纽约世贸中心重建工程。

Ⅳ 中国有几个经济区分别是什么

中国十大经济区所指: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南沿海综合经济区、黄河上中游综合经济区、长江上中游综合经济区、珠江上中游综合经济区、内蒙古综合经济区、新疆综合经济区、青藏高原综合经济区。

针对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经济区方案存在的一些明显缺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提出,在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情况下。

有必要在“三大地带”划分方案的基础上,重新考虑划分中国的经济区,即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经济区域。

(5)大西北综合经济区有哪些扩展阅读:

一、东北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带分为4个经济区:

1.东北经济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重点是建设成为全国重型装备和设备制造业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制造业基地的地位。

农业以玉米、大豆和甜菜为主,建设成为全国性的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2.北部沿海经济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4省市。充分发挥人才、知识密集以及信息中心的优势地位,建设成为全国最有实力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

以京津冀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镇群为依托,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尽快形成中国又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城镇群。

3.东部沿海经济区,或长江下游综合经济区: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市。

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性金融中心,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多功能的制造业中心,特别是轻工业装备产品制造中心,以及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

4.东南沿海经济区:包括广东、福建、海南3省。

建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地,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地,以及全国最大最重要的高档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生产基地,具有全国意义的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中心。

二、中西部地带分为3个经济区:

1.黄河上中游经济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山西与河南5省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煤炭开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气和水能开发基地、钢铁工业基地、有色工业基地。

以西安、兰州为核心进一步聚集生产要素,建成中西部装备制造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发展区。

2.长江上中游经济区: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等6省市。建设以水稻和棉花为主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基地,以及建立在农产品基础上的深加工工业。

建设以钢铁和有色冶金为主的原材料基地,以及全国第三大汽车工业基地(武汉)以及其它交通设备工业基地(重庆的摩托车制造)。

3.珠江上中游经济区:包括云南、贵州和广西3省区。建设成为中草药和生物制品研发与生产基地,以桂林山水、昆明春城风光、贵州黄果树瀑布以及少数民族风情为特色内容的沿珠江旅游风景带。

三、远西部地带分为3个经济区:

1.内蒙古经济区:包括内蒙古1省区。充分发挥煤炭、天然气和水能等能源资源的优势,强化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力度,尽快成为全国新的能源生产基地;

积极发展高载能原材料工业;保护和利用好天然草场资源,减少牧民数量,实行集约化的家庭庄园式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沙产业,建设若干沙产业基地。

2.新疆经济区:包括新疆1省区。建设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建设具有优势的瓜果、棉花和西红柿种植业生产基地;

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如葡萄酒酿造业、果品加工业和纺织业;加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建设全国石油生产最大的接续地;建立沙产业基地。

3.青藏高原经济区:包括青海和西藏2省区。主要任务是世界屋脊的生态环境保护。选择优势资源(如天然气、盐湖资源、有色金属开采等)开发,并采取保护式的开发方式,避免小规模、分散式的资源开发模式。

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围栏畜牧业,以及特色民族风情旅游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十大经济区



Ⅵ 中国地理分几大经济区

中国八大经济区简介-东北地区:
范围: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面积人口:79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0,696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北部沿海地区:
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二市两省。
面积人口:37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127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着。
-东部沿海地区:
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
面积人口:21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3,582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本丰富,发展优势明显。
-南部沿海地区:
范围: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面积人口:33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2,019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黄河中游地区:
范围: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
面积人口:160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863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长江中游地区:
范围: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
面积人口:6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3,085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
-西南地区:
范围: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三省一市一区。
面积人口:134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4,611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
-大西北地区:
范围: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两省三区。
面积人口:39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5,800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市场狭小,向西开放有着一定的条件。

Ⅶ 中国8大经济圈是什么

1.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GDP:江苏+浙江+安徽+上海=17.4万亿人民币

2.环渤海经济圈

GDP:北京+天津+河北+山东=14万亿人民币

3·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

GDP:广东+香港+澳门=10.5万亿人民币

4.中部经济圈

GDP:湖北+湖南+江西=8.2万亿人民币

5.海西经济圈

GDP:福建+台湾=6.6万亿人民币

6.西南经济圈

GDP:重庆+四川+云南=6.5万亿人民币

7.东北经济圈

GDP:黑龙家+辽宁+吉林=5.22万亿人民币

8.西北经济圈

GDP:陕西+甘肃+宁夏=3万亿人民币

事实上中国还有两个经济圈已经成型:

1.北部湾经济圈

GDP:广西+贵州=3万亿人民币

2.中原经济圈

GDP:山西+河南=5.3万亿人民币

Ⅷ 大西北开发区在哪里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25

Ⅸ 八大经济区的八大综合经济区具体构想

1.东北综合经济区辽宁、吉林、黑龙江:重型装备和设备制造业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全国性的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2.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最有实力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之一;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
3.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最具影响力的多功能的制造业中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之一;
4.南部沿海经济区福建、广东、海南:最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地;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地;高档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中心;
5.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最大的煤炭开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气和水能开发基地、钢铁工业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奶业基地;
6.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以水稻和棉花为主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基地及相关深加工工业;以钢铁和有色冶金为主的原材料基地;武汉“光谷”和汽车生产基地;
7.大西南综合经济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以重庆为中心的重化工业和以成都为中心的轻纺工业两大组团;以旅游开发为龙头的“旅游业-务业-旅游用品生产”基地;
8.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重要的能源战略接替基地;最大的综合性优质棉、果、粮、畜产品深加工基地;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中亚地区经济基地和特色旅游基地。

阅读全文

与大西北综合经济区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梨泰院有什么故事 浏览:934
爱情里陪伴和懂得哪个更重要 浏览:687
南京惠民健康宝如何续保 浏览:75
幸福的歌怎么跳 浏览:750
雪莲果经济效益如何 浏览:57
企事业搬迁怎么收费 浏览:874
一家之主的故事有什么 浏览:892
如何写知乎故事 浏览:206
怎么学会播音讲故事 浏览:872
河南省健康申请证明错了怎么办 浏览:847
全故事祛痘膏多少钱 浏览:884
石家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哪些 浏览:49
2020年婚姻渡劫的生肖有哪些 浏览:595
中国地摊经济如何重启 浏览:964
美女在深圳开沙县小吃生意怎么样 浏览:35
宝宝揉哪个部位最健康 浏览:717
龙泉事业单位什么时候出成绩 浏览:268
教师职工14天健康表怎么设计 浏览:954
事业瓶颈如何得到好友支持 浏览:397
事业单位文秘专技岗有什么 浏览: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