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苏联的经济联盟叫什么

苏联的经济联盟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2-09-10 08:46:17

㈠ 苏联 是什么时候联盟的 联盟的时候就是15个国家联盟吗

苏联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简称,共有15个加盟共和国。但它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个过程至少经历了23年。成为加盟共和国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自愿,也有强迫;有升格,也有降格;有内部改组,也有外部侵略。

1922年12月,全俄第十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及南高加索联邦等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全权代表在联盟成立条约上签字,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南高加索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组成联邦是当时苏联政府强迫加入的,其简单粗暴的做法伤害了少数民族的自尊心,所以后来还要分开。)

1925年,中亚地区新建的土库曼和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

1929年,由于原属乌兹别克共和国的塔吉克斯坦自治共和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被升格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于1931年成为苏联的第七个成员国。

1936年苏联新宪法对加盟共和国的条件作了具体规定,共有三条:一、这个共和国一定处在边疆区,应同苏联的邻国有共同的边界;二、以自己的名称作为共和国名称的那个民族,在该共和国的人口应占半数以上;三、这个共和国人口总数应在一百万以上。

根据新宪法的规定,俄罗斯联邦的哈萨克自治共和国及吉尔吉斯自治共和国,南高加索联邦中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都符合了加盟共和国的条件。上述五国于1936年12月5日新宪法生效之日,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南高加索联邦建制被取消。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由7个发展到11个。

由于斯大林模式的制约作用,苏联社会主义联邦制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落入有名无实和严重变形的尴尬境地,宪法中规定的加盟共和国“主权”和“自由分离权”被束之高阁。苏联政府把俄罗斯民族和俄罗斯联邦置于一个极其特殊的地位,高高地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

二次大战爆发后,为了防御德国。早在德波战争期间,苏联即着手建立一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之间防备德国进攻的所谓东方战线,企图通过扩大西部疆域加强防御德国侵略的战略地位。

1939年11月苏联入侵芬兰。翌年3月苏芬和约将列宁格勒附近苏联国境线向北推移150千米,苏联将获取的4.1万平方千米领土并入俄罗斯联邦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又将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升格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然后接收为第12个加盟共和国。

1940年6月,苏联以立陶宛政府违反苏立互助公约,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组成反苏军事联盟为由,出兵占领波罗的海沿岸3国。8月初,三国被迫加入苏联。斯大林对当地民族不满者采取了罕见的“集体惩罚”措施,或流放或驱赶到国外,受害者达数十万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由此从12个发展到15个。但此后数十年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始终存在谋求脱离苏联独立的斗争,使历代苏联领导人不安。它们在戈尔巴乔夫时期率先独立绝非偶然。

1940年6月,苏联以国际形势要求用最快速度解决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为由,出兵占领罗马尼亚管辖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后将比萨拉比亚并入1924年建立的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从而建立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的第16个加盟共和国。

1956年,苏联政府以“以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形式出现的我们共和国的目前结构已不符合居民人口的民族构成”为根据,将其降格并入俄罗斯联邦。但造成当地民族构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联政府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的毫无限制地鼓励向少数民族地区大规模移入俄罗斯民族的政策。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被降格和并入俄罗斯联邦是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不尊重当地民族意愿和违背民族自决权原则的表现。它实际上是在当地居民对此事不甚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情况下作出的决定。这一行动不仅损害了卡累利亚民族的自主权,而且在其他少数民族中造成了很不良的影响。其他民族担心会在某个时候遭到和卡累利亚族同样的命运,从而增强了它们对联盟中央的离心倾向。至此,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数量固定为15个。

㈡ 独联体经济联盟是什么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 CIS) 的简称。1991年12月8日,原苏联的三个加盟共和国——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的领导人在白俄罗斯的别洛韦日签署了一项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原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当时的首都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的议定书》等文件,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和苏联不复存在。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苏联正式解体。
独联体是独立主权国家的协调组织,以主权平等为基础。它的宗旨是为各成员国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友好、睦邻、信任、谅解和互利合作服务;为各成员国在国际安全、裁军、军备监督和军队建设方面协调政策。

㈢ 苏联到底是一个联盟,例如向现在的北约。还是一个国家。

按照列宁的设想,苏联是各“主权国家间的”联盟,参加苏联的各国家除了将军事和外交大权交给联盟中央外保留一切国家权力,因此理论上说苏联最多是一个比较紧密的邦联。而日后苏联国家模式的发展则大大背离了列宁的设想,这与斯大林的集权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按照1936年苏联宪法的规定,苏联是一个统一的联邦制国家,15个加盟共和国都是独立平等的主权国家,主权最主要表现在宪法规定每个共和国都有自由加入和退出联盟的权利,1944年时为了能获得更多的联合国成员席位,苏联修改宪法,赋予各共和国“完全的自由外交权”,规定各共和国可以自由得与世界各国发生外交关系,包括缔结国家间条约和派驻使节,还规定各共和国所签定的对外条约不需要经过苏联最高苏维埃批准,只需要经过共和国最高苏维埃批准。共和国疆界必须经有关共和国彼此协商并经苏联政府和最高苏维埃批准才能变动。各共和国可以在统一的苏联红军下建立隶属各共和国的独立武装力量。但是这些都只是些摆设,苏联各共和国没有与外国发生直接外交关系的,一切外交行为都由苏联外交部统一管理,所谓的独立武装力量也一直没有真正建立,因为除非联盟中央统一,共和国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同时加盟共和国的疆界也多次违背法定程序加以变动,最典型的就是1955年苏联将卡累里亚—芬兰共和国从加盟共和国降格为自治共和国。
要问这些共和国和我们的省有什么区别,就要从国家结构的不同说起,而最主要的差别就在于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分配方式。中国是单一制国家,权力属于中央,地方所有权力由中央授予,中央有权收回赋予地方的权力,没有明确规定归属中央还是地方的国家权力默认为属于中央。而苏联是联邦制国家。从理论上讲,联邦制国家的国家权力属于联邦参加单位,在美国是各个州,在苏联就该是各加盟共和国。中央的权力由联邦参加单位根据签署的条约赋予,除了让于中央的权力外联邦参加单位保留一切国家权力,没有明确说明归属的国家权力默认属于联邦参加单位。在苏联宪法里规定各共和国可以按照法定程序自由退出苏联,中国的省就不行,否则就是分裂国家了。但是理论和实际是有差别的,事实上苏联的中央集权程度绝对不比中国低,苏联各共和国的国家权力名存实亡,实际权力有时还不如我们的省。主要归结与苏联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

苏联是一个由15个平等的主权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联邦。根据苏联宪法,加盟共和国为主权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它同其他苏维埃共和国联合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加盟共和国拥有自己的宪法,还有同外国发生关系、同外国缔结条约及交换外交和领事代表、参加国际组织的活动的权利。加盟共和国下辖的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简称自治共和国Автономн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АССР)也拥有较大的权利,拥有自己的宪法。各加盟共和国间的疆界,须经有关共和国彼此协商并经苏联批准始可予以变更,自治共和国的领土未经其同意也不得予以变更。

㈣ 苏联的全称叫什么

苏联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语: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简称“苏联”,是存在于1922—1991年的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由苏联共产党执政。其由15个权利平等的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领土涵盖东欧的大部分,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与瑞典、日本、美国隔海相望。

苏联在20世纪世界舞台上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科技领域,苏联航空航天与美国并驾齐驱,大量科技力量和成果集中在核武器、导弹、 原子能、空间技术等尖端部门。军事上,苏联常年保持很大的军队数量和武器装备,并在全球多地有驻军。在核力量方面与美国处于基本相同的水平。

㈤ 经济联盟的主要联盟

1、东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1967年8月8日在泰国曼谷成立,成立初期时,成员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其宗旨是以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取得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以及和平与稳定。1984年1月接纳文莱达鲁萨兰国,1994年5月30日马尼拉非正式会议后,越南、老挝和缅甸先后加入,柬埔寨在1998年12月15日第6届东盟首脑会议上成为第10个成员国。
2、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1980年5月,孟加拉国倡议南亚区域合作。1983年8月,南亚7国在新德里举行第一次外长会议。1985年12月,在达卡通过《达卡宣言》,签署《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宪章》。宣布正式成立。其宗旨:政治磋商、消除分歧、加强合作、谋求发展。
3、海湾合作委员会
1981年5月25日,由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苏丹国等6国元首在阿联酋开会时宣布成立,总部设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宗旨:实现成员国之间在各个领域的协调和一体化,已达到统一;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促进军事合作,以保卫自身的利益与安全,实现海湾地区的稳定、发展和繁荣。
4、伊斯兰会议组织
1970年3月第一次伊斯兰国家外长会议决定,于1971年5月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沙特的吉达。共有46个成员国。每年9月25日为伊斯兰会议日。
5、欧安会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33个欧洲国家和美国、加拿大参加会议。其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3年7月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讨论会议程序问题。第二阶段:讨论政治、经济、人权问题。第三阶段:1975年7月30日在赫尔辛基召开,签署了《赫尔辛基宣言》。1994年12月5日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第四次首脑会议决定从1995年起将欧安会改名为欧洲安全和合作组织。现有成员国52个,常设机构设在维也纳。
6、美洲国家组织
1890年4月14日,14个美洲国家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一届美洲国家会议上建立了“每周共和国联盟”。1948年4约30日第九届美洲国家会议上与会各国签署《美洲国家组织宪章》,把联盟改名为“美洲国家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现有成员国30多个。
7、孔塔多拉集团
1983年1月8日,哥伦比亚、墨西哥、巴拿马、委内瑞拉四国首脑在巴拿马的孔塔多拉岛举行会议,着重讨论中美洲形式。会议发表《孔塔多拉集团声明》。1987年孔塔多拉集团与阿根廷、巴西、秘鲁、乌拉圭四国举行第一届中美洲八国首脑会议。
8、非统
非洲统一组织。1963年5月22日非洲31个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代表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议。通过了《非洲统一组织宪章》,宣布成立。总部设在亚的斯亚贝巴。2002年7月8日非统组织第38届首脑会议在南非开幕,来自52个成员国的领导人讨论了完成非统向非洲联盟的过渡。7月 9日非洲联盟正式成立。
9、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
北非马格里布地区国家间协调、协商、合作的机构。1988年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利比亚、毛里塔尼亚五国元首在阿尔及尔聚会,讨论建立马格里布联盟事宜。1989年2月五国签署了《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条约》,宣布正式成立。1994年以来,阿尔及利亚一直担任轮值主席国。
10、南太平洋论坛
1971年8月成立。总部设在斐济首都苏瓦。现有成员国15个。
11、经济互助委员会
简称“经互会”。1949年1月25日,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6国领导人在莫斯科缔结“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协定。同年2月和次年9月阿塞拜疆、德国分别加入。后,蒙古、越南也成为其成员,中国、朝鲜、老挝、韩国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过有关会议。其宗旨:苏联与成员国进行广泛的经济合作,以抵制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与禁运,加快成员国的经济发展。1989年后,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6月28日经互会第46次会议决定宣布解散。
12、西欧共同市场
又称“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1月1日成立,由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共同发起。1973年1月,丹麦、爱尔兰、英国加入。1979年5月28日希腊成为第10个成员国。1986年后葡萄牙、西班牙、瑞典、芬兰、奥地利先后加入,发展到15个成员国。该组织在经济一体化方面作出许多决策,取得众多效果,对外统一关税,实行农产品自由流通,建立货币联盟和共同体内部工业品自由贸易。1991年12月,第46届欧共体首脑会议后,欧共体在朝着全面经济联盟和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一支强大的力量。
13、欧洲自由贸易区
1972年7月,欧共体6国瑞典、瑞士、奥地利、葡萄牙、冰岛、列支敦士登和芬兰签订逐步建立起自由贸易区。挪威于1973年5月加入。随着欧共体的扩大而扩大,1981年和1986年,希腊、西班牙先后参加。目前该组织成员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1/4,年国际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4成以上。
14、七国经济最高级会议
又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是西方主要工业大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为协调其内部经济政策而定期举行的首脑会议。 1975年11月,为对付西方国家面临的经济危机,七国首脑在巴黎聚会。以后各届会议均以经济问题为主要议题。80年代开始,政治和社会问题也成为会议的重要内容。1993年,俄罗斯也应邀列席会议。1997年6月20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在美国丹佛举行,俄罗斯元首叶利钦首次正式参加会议,以“八国首脑会议”名义共同发表“最后公报”,从而使会议成为“7+1”会议,会议内容也日趋全球化。
15、比荷卢经济联盟
1958年2月3日,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国在海牙签订“比荷卢经济联盟条约”,决定建立一个人员、货物、资本和劳务自由流通的经济联盟,实行自由贸易,协调财政、贸易、社会和经济领域的政策。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16、安第斯集团
全名“安第四条月组织”。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区国家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1969年5月26日,由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爾尔尔、秘鲁、智利5 国发起,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秘鲁首都利马。1973年2月委内瑞拉加入。1976年10月智利推出。其宗旨:加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最大限度的利用本地区的资源,制定共同的对外政策增强对大国的交涉能力,反对外来干涉和政治经济压力。
17、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拉美自由贸易协会。1980年8月12日该协会11个成员国的外交部长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签署了《蒙得维的亚条约》,宣告成立。总部设在蒙得维的亚。其宗旨:促进和协调成员国相互间的贸易,扩大出口市场和经济合作,在双边和多边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最终建立拉美共同市场。成员国有12个: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智利、厄瓜多爾尔尔、墨西哥、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古巴,中国向该协会派常驻观察员。
18、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建议召开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亚太经济合作问题。经与有关国家磋商,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立。1991年11月,在汉城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的《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

㈥ 苏联全称是什么

苏联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执政。
1991年8月,苏联国内爆发八一九事件。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并将权利移交给叶利钦,苏联解体。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㈦ 现在苏联叫什么

现在苏联已经解体为15个国家,这15个国家分别有自己的名称,不再有苏联这个称谓。

㈧ 苏联主导的经济组织叫什么

经济互助委员会
经互会一般指经济互助委员会

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是由前苏联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1]
经互会是一个相当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共同体,总部设在莫斯科。是继承莫洛托夫计划后的经济合作计划。1991年6月28日,该组织在布达佩斯正式宣布解散。

阅读全文

与苏联的经济联盟叫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家庭购买房子属于什么宏观经济学 浏览:58
梨泰院有什么故事 浏览:934
爱情里陪伴和懂得哪个更重要 浏览:687
南京惠民健康宝如何续保 浏览:75
幸福的歌怎么跳 浏览:750
雪莲果经济效益如何 浏览:57
企事业搬迁怎么收费 浏览:874
一家之主的故事有什么 浏览:892
如何写知乎故事 浏览:206
怎么学会播音讲故事 浏览:872
河南省健康申请证明错了怎么办 浏览:847
全故事祛痘膏多少钱 浏览:884
石家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哪些 浏览:49
2020年婚姻渡劫的生肖有哪些 浏览:595
中国地摊经济如何重启 浏览:964
美女在深圳开沙县小吃生意怎么样 浏览:35
宝宝揉哪个部位最健康 浏览:717
龙泉事业单位什么时候出成绩 浏览:268
教师职工14天健康表怎么设计 浏览:954
事业瓶颈如何得到好友支持 浏览: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