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黔东南哪个县城经济大开发

黔东南哪个县城经济大开发

发布时间:2022-09-10 02:04:34

Ⅰ 贵州哪些县城大开发

具体哪个城市大开发,我认为不好说,要说经济发展情况,你可以参考这个 GDP排名:1.云岩区:1715510万元 2.南明区:1145965万元 3.红花岗区:1022500 4.盘县:1000564 5.钟山区:950710 6.遵义县:767471 7.兴义市:727500 8.仁怀:715100 9.乌当区:607002 10.毕节:602290 11.汇川区:579977 12.白云区:558600 13.西秀区:523378 14.清镇:516911 15.凯里 444414 16.花溪区 434970 17.都匀 400888 18.金沙 373911 19.开阳 356435 20.福泉 286721
21.小河区 281841 22.铜仁 269200 23.赤水 201700

目前我觉得兴义建设投资比较大,不过贷款多。。

Ⅱ 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的基本情况

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洛香镇、贯洞镇一带,距从江县城49公里。规划东至登双、登岜村寨,西抵央传、规兄村寨,南至田坝,北抵皮林,涉及从江县洛香、贯洞两个乡镇的18个行政村。开发区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带。2007年开发区选址方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十二五”时期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聚集区,2011年7月8日被贵州省经信委评为是贵州省省级工业园区,2011年7月23日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开发区分近东西宽约2.5~10公里,南北长约13公里,规划总面积约52.6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9.6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3.5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万人,远期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两高一快”通车后,开发区成为贵州省最靠近沿海发达地区和珠江三角洲的前沿阵地,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与沿海城市之间人流、物流和商贸集散的重要枢纽,是贵州“南下两广、东进两湖”的桥头堡,是贵州面向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聚集区。

Ⅲ 黔东南哪一个县经济最发达

看经济发达主要是看财政收入,在黔东南所有的县市中,凯里市无疑是财政收入最高的。其他的县首当其冲的就是镇远县了。

Ⅳ 凯里的经济

2012年,在贵州省88个县市区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预排位中,凯里市名列第4位,比2011年实际排位提高两位。其中:凯里市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18.95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在贵州省88个县市区中排名第1位;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10.55亿元,同比增长79.4%,增速在贵州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7位;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08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1.7%;财政总收入完成31.13亿元,同比增长5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4.48亿元,同比增长70.6%,增速在全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4位;税收收入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48.6%,增速在贵州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2位;金融机构个人储蓄存款余额预计达127.63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在贵州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5位;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预计达179.66亿元,同比增长21.6%,增速在全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1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67.42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在贵州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1位;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6155元,同比增长18.9%,增速在全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1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8890元,同比增长15.1%,增速在全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7位。

凯里园区产业聚集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路网建设21公里,园区“四纵四横”路网骨架基本形成,炉山至碧波32公里产业大道建设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0%,炉山至下司14公里快速通道建设有序推进,炉山至白秧坪14.6公里铁路专线建设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一季度可破土动工;7.5万吨/日供水工程已建成并试运行,清江发电厂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年内可开工建设;10千伏开闭所及其配套建设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炉山11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进展顺利,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30%,可建成投入使用;围绕园区配套建设的金融服务、物流园、工业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中小学校、幼儿园、二级医院、敬老院、公益性公墓等设施已基本建成。园区落户企业51户,建成投产18户,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同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投资100亿元的煤电铝一体化产业园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投资100亿元以上的清江发电厂工程可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批并开工建设。二是工业结构转型取得重大突破。凯里市已由以能源、煤炭为主的单一工业体系逐步转变成以能源、铝及铝化工、建材、制造、冶金、电子、纺织、食品、药品等为主的多元化工业体系。三是工业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取得重大突破。已将城区多户工业企业搬迁到园区建设发展,新引进的工业企业基本入园建设。2012年,炉碧经济开发区被评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是工业产品名牌化、品牌化、精品化取得重大突破。五是加强煤、电、油、运、土地、资金、市场、信息等工业生产要素的调度,为企业落地、建设、生产、经营搞好服务。同时,通过工业经济发展,调动各种生产要素自发聚集,实现联动发展、互利共赢。六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市民营企业达2008户,同比增长59.37%;个体工商户达15314户,同比增长10.87%;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预计达48.5%;民营经济纳税14.2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5.6%。
凯里市作为贵州省打造“黔中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全省对接沿海发达地区的桥头堡、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和产业承接的示范区。凯里资源丰富,水量充沛,电力充足。凯里主要矿藏有煤、铁、铅、锌、铝土矿、硅石岩等,其中硅石中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8%,名列西南之冠。凯里市建有炉山工业园区,截止2012年1月底,园区共有50家企业落户建设,项目总投资450亿元,全部建成可实现年产值500亿元。在工业方面,凯里市主导产业为煤电铝、煤电冶、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等,形成了与本地资源开发相适应和配套的工业体系。 省级农业园区2个(凯里市现代高效畜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凯里市万亩葡萄产业园区)
州级农业园区2个(凯里舟溪现代农业园区、凯里市舟溪云谷农业观光旅游生态园区)
1949年工农业生产总产值807万元,每人平均65元,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中国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调整农业体制结构,实行改革开放,放宽农村经济政策,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57716万元,为1949年的71·51倍,每人平均1582元,为1949年的24·33倍。1973年农民纯收入49·92元,1988年纯收入486元,增加9·73倍。1949年粮食总产量31777吨,1988年63645吨,增长2倍。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除粮食生产逐年稳产增产外,经济作物也增长迅速。1988年,油菜产量2454吨,比1949年增长46·3倍;1985年,烤烟产量1529吨,比1949年2·8倍;1988年桐子油产量61000公斤,比1950年增长4·65倍。1988年,在农业总产值中,林业产值占3·10%,牧业产值占27·75%,副业产值占12·99%,渔业产值占1·08%。 凯里经济开发区 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区域,功能定位凯麻新城区主体、凯麻新区中心区(凯里中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试验区,现辖1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2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现有人口12万人,是贵州东部教育科研和创新型工业的发展基地,于2000年7月23日正式挂牌成立。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创办凯里经济开发区,就是为了调整黔东南州工业经济布局,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增加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渠道,争取把开发区办成全州招商引资的制高点,外来投资的聚合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对外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同时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实现黔东南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将凯里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凯麻同城化的城市中心,成为黔东南经济主要增长极。 炉碧经济开发区
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炉山工业园区起步建设于2008年,位于黔东南州凯里市西北面的炉山镇和万潮镇境内,2011年7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是贵州省重点培育的“千亿级”开发区之一,开发区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分为一区两园,即凯里炉山工业园区和麻江碧波工业园区。
炉山工业园区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四个统筹(即统筹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平衡、与资源开发相衔接、与城镇化建设相促进、与社会稳定相和谐),“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按照统一规划,中心突破,放射发展的思路,以濒临破产的原炉山国营农场改革改制盘活国有土地为切入点,以资源配置和企业退城入园为突破口,重点发展火电能源项目、铝产业项目和新型原材料产业项目以及配套关联项目,着力延伸煤炭、铝矾土、石英砂等矿产资源的精深加工,在短时间内形成集聚效应,发展煤—电—铝—冶金—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新型重化工业产业基地,全力破解落后地区有资源无产业的难题,破解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矛盾的难题,构建黔中经济区域新的增长极。

Ⅳ 贵州黔东南地区有多少个县市人口有多少各个县的经济状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7月23日,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邻湖南,南接广西,与本省黔南、铜仁毗邻,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全州辖16市县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循环经济工业区,有90个镇,116个乡(17个民族乡),5 个街道办事处,89个居民委员会,68个社区居委会,3226个村民委员会。首府凯里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黔桂铁路,湘黔铁路、公路320、321国道从境内经过,凯里与贵阳市高速路连接,至贵阳龙洞堡机场不到2小时行程。全州总人口446.91万人,有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总数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占42.09%,侗族人口占31.86%。
自然条件:黔东南州国土面积30337.1平方公里,东西相距220千米,南北跨度240千米。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向北、东、 南三面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其中,耕地379.13万亩,占8.3%;林地2232万亩,占49.1%;荒草坡地1286.83万亩,占28.27%。
黔东南州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迭峰,境内有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弄相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27个,其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境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即清水江、舞阳河和都柳江,平行贯穿中、北、南部。黔东南耕地面积较小,人均占有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东部、东南部多为山地,土层肥厚,保水条件好,宜于树木生长。
黔东南州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在14-19摄氏度之间,雨季明显,降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000-1600毫米,日照年均约1200 小时,无霜期长,为260-220天,南部地区无霜期平均为310天,农作物三熟潜力较大,北部普遍轮作两熟。
资源优势:黔东南是自然资源富集的地区之一,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资源优势突出。
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已探明矿产有重晶石、汞、煤、铁、锰、锑等47种,特别是重晶石冠甲中华,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0%, 金矿和石灰岩等矿产也极具优势。
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水能蕴藏量332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244万千瓦,河流天然落差大,全州农村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16.32万千瓦, 凯里火电厂装机容量达50万千瓦小时,2006年全州年发电量41.36亿千瓦时; 国家电网覆盖全州,已形成水火互济的发、输电力网络。
生物资源品种多,价值高,全州森林面积188.7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0959.7万立方米,覆盖率达62.78%,有各类植物2000多种,其中野生植物资源150余科,400多属,1000余种,在种子植物中,有中国特有属24属,占全国特有属的11.7%,有秃杉、篱子三尖杉、银杏、鹅掌楸等重点保护树种37种,占全国重点保护树种的10.5%,占省保护树种的90.2%;药用野生植物400余种,盛产太子参、松茯苓、五倍子,天麻、杜仲等名贵药材驰名全国;有野生动物上千种,草鹗、麝羊,彪豹、毛冠鹿、娃娃鱼、中华鲟等10多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自然风光神奇秀丽,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浓郁迷人。以舞阳河和云台山为代表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迤逦多姿;以凯里、台江、雷山为代表的苗族风情,文化底蕴浓郁;以黎平、从江、榕江为代表的侗族风情,独特的建筑艺术令人赏心悦目;还有施秉杉木河、黄平野洞河、剑河温泉、岑巩龙鳖河等景点,构成黔东南多姿多彩的旅游景观,黎平高屯天然石拱桥和述洞侗族独柱鼓楼、榕江车江三宝侗寨古楼等世界之最已列入吉尼斯记录。遮天避日的亚热带森林,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又使其成为理想的避暑胜地。早在1992年的国际旅游年会就巳将黔东南列入世界“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十大旅游景区之一,随后又被联合国保护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黎平肇兴堂安侗寨和锦屏隆里古城为中国与挪威国际合作项目生态博物馆,境内有“舞阳河”和“黎平侗乡”两个国家风景名胜区。
民族风情:美丽富饶的黔东南州居住着苗、侗、汉、水、瑶、壮、布衣、土家等民族。这里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高原豪放之气。各民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创造美好家园的同时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积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庆典和娱乐活动,美不胜收的民族民间工艺和民居建筑,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苗岭高原风情画,成为黔东南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一年中有节日集会200多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侗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舟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年、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三月三”歌节、“二十坪”歌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这些节日集会是展现黔东南民族风情和灿烂文化的百花园。
“吃新节”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各地过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内。
黔东南素有“歌舞海洋”的美誉,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着称。苗族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委婉动听、抒情优美的“游方歌”,还有质朴无华的“古歌”、“酒歌”、“大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侗族的歌大多旋律优美,曲调多样,犹如潺潺流水,有合唱歌曲,也有独唱歌曲,特别是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侗族“大歌”,以其古朴优美的曲调、独特的演唱方式享誉海内外。
民族舞蹈多姿多彩,动作刚劲有力、豪放潇洒,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苗族木鼓舞和庄重的踩鼓舞,有纯朴活泼的芦笙舞,有侗族的“多耶舞”。这些舞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民族习俗紧密联系,与各民族的历史和生产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主要有苗族的“划龙船”和武术,侗族的被誉为“东方橄榄球”的抢花炮等等。
民族工艺美不胜收,有早在宋代就作为贡品的苗族蜡染和侗族的侗锦以及苗族侗族的刺绣、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服饰和首饰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民族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苗、侗、水、瑶、畲等民族的干栏式吊脚楼,土家族的衙院庄园,侗族的鼓楼、花桥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建州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黔东南州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苗乡侗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勃勃生机,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2008年,是黔东南州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先后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考验和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面对困难和挑战,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就。全州生产总值达22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112元,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林、牧、渔各业均保持了持续发展,以从江椪柑、榕江西瓜、脐橙、台江、雷山金秋梨、从江、榕江、剑河香猪、香羊为代表的绿色产业,特色产业正在逐步形成。工业规模逐步扩大,拥有凯里电厂、施秉恒盛冶炼厂、镇远青酒集团、全江化工公司、凯里铁路铅锌厂、凯晟铝业公司、岑巩国恒锰业公司、凯里中密度纤维板厂、凯里瑞安水泥厂和阳光铝厂等一批骨干企业。
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秀美的山水、众多的名胜古迹,充满厚重原生文化色彩的民族风情,让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留连忘返。2008年全州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5亿元,刺激第三产业经济的连带发展,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92.8亿元,增长12.8%。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近几年,黔东南州委、州政府抓住中央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大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加大投入,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以优化黔东南的区域位置。继贵阳—新寨高等级公路黔东南段、凯里—麻江高速公路竣工后,玉—凯高速公路已正式通车,贵广快速铁路和厦蓉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昆明经贵阳过黔东南至长沙快速铁路专线拟于10月份动工新建。目前全州公路通车里程7184.1公里,实现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88%的行政村通了公路;铁路建设快速发展,湘黔铁路、黔桂铁路过境232.5公里,湘黔铁路复线建设已全线竣工通车;民用航空建设载入史册,黎平机场已正式通航;能源、邮电通讯等事业近年得到迅猛发展,全州16个县市拉通了国家电网,全部实现市话交换程控化,乡乡通电话,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州,畅通八方的交通通讯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投资环境日趋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社会事业健康发展。2008年黔东南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616元和2450元。城乡居民家庭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5平方米;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1.38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拥有的耐有消费品不断增加,不少家庭生活开始迈向小康;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Ⅵ 贵州省哪些县经济条件比较好

贵州省经济强县
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白云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清镇市、开阳县、修文县、息烽县
遵义市:红花岗区、遵义县、仁怀市、汇川区、赤水市、桐梓县
六盘水市:盘县、钟山区
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
毕节地区:金沙县、毕节市
铜仁地区:铜仁市
黔南州:都匀市、福泉市
黔西南州:兴义市
黔东南州:凯里市

Ⅶ 黔东南有哪16个县

黔东南州辖凯里市及麻江、雷山、丹寨、黄平、施秉、镇远、三穗、岑巩、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台江、剑河15个县和凯里经济开发区。

黔东南总面积3.0337万平方公里,东西相距220公里,南北跨度240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迭峰,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境内有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29个,其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7)黔东南哪个县城经济大开发扩展阅读:

地理环境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带,根据地层岩石和地质外营力作用,境内可划分为岩溶地貌区和剥蚀、侵蚀地貌区。

镇远至凯里一线之西北属岩溶地貌区,常见的地貌形态有峰丛、峰林、石林、溶洞、溶洼、天生桥、暗河等。

镇远至凯里一线之东南属剥蚀、侵蚀地貌区,主要由碎屑岩组成,山体大、切割深,常形成脊状山。

州境总体地势是北、西、南三面高而东部低。中部雷公山区和南部月亮山为中山地带,西部和西北部为丘陵状低中山区,东部和东南部为低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500—1000米。最高点为雷公山主峰黄羊山,海拔2178.8米,最低点为黎平县地坪乡井郎村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37米。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18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8摄氏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28摄氏度。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势的不同,各地气温有一定差异。

总体趋势是:南部气温高于北部,东部气温高于西部。境内年日照时数为1068-1296小时,无霜期270-330天,降雨量1000-1500毫米,相对湿度为78-84%。

Ⅷ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包括哪些县

麻江、丹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共15县。

黔东南总面积30282.34平方公里,东西相距220公里,南北跨度240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

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迭峰,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境内有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29个,其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8)黔东南哪个县城经济大开发扩展阅读:

位置境域: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07°17′20″-109°35′24″,北纬25°19′20″-27°31′40″。东与湖南省怀化地区毗邻,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接壤,西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铜仁两市。

全境东西宽220公里,南北长240公里,西距省府贵阳160余公里。

Ⅸ 请问贵州哪些城市在重点开发呀

摘要 贵州十四五规划建议当中说到将继续推进黔中城市群建设,同时新增7个黔边经济带。

阅读全文

与黔东南哪个县城经济大开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南京惠民健康宝如何续保 浏览:75
幸福的歌怎么跳 浏览:750
雪莲果经济效益如何 浏览:57
企事业搬迁怎么收费 浏览:874
一家之主的故事有什么 浏览:892
如何写知乎故事 浏览:206
怎么学会播音讲故事 浏览:872
河南省健康申请证明错了怎么办 浏览:847
全故事祛痘膏多少钱 浏览:884
石家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哪些 浏览:49
2020年婚姻渡劫的生肖有哪些 浏览:595
中国地摊经济如何重启 浏览:964
美女在深圳开沙县小吃生意怎么样 浏览:35
宝宝揉哪个部位最健康 浏览:717
龙泉事业单位什么时候出成绩 浏览:268
教师职工14天健康表怎么设计 浏览:954
事业瓶颈如何得到好友支持 浏览:397
事业单位文秘专技岗有什么 浏览:890
心理健康联盟什么意思 浏览:183
以前很辛苦现在幸福用什么形容 浏览: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