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为经济一体化地区经济一体化有哪些主要形式(国际经济学)
经济一体化(Economic Integration)
经济一体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经济一体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
狭义经济一体化即地区经济一体化: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消除国别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有机体的这一过程。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四种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及其特征: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
2. 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模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 } ?>
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同一地区的两个以上国家逐步让渡部分甚至全部经济主权,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并形成排他性的经济集团的过程。其组织形式按一体化程度由低到高排列,包括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目前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是欧洲联盟。[1]
中文名
区域经济一体化
外文名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分为
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和经济一体化
推动
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
反映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特点
快速
导航
发展原因
兴起动因
发展特点
理论
实质
形式
经济一体化
影响
路径选择
结语
简介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伙伴国家之间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向经济政策的统一逐步深化。
"经济一体化"这个词语的使用是近年出现的。据专家考证,在1942年以前从来没有被使用过。到1950年,经济学家开始将其定义为单独的经济整合为范围更广的经济的一种状态或过程。也有人将一体化描述为一种多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在这个多国经济区域内,贸易壁垒被削弱或消除,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所谓“区域”是指一个能够进行多边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这一范围往往大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地理范围。根据经济地理的观点,世界可以分为许多地带,并由各个具有不同经济特色的地区组成。但这些经济地区同国家地区并非总是同一区域。为了调和两种地区之间的关系,主张同一地区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条件,消除国境造成的经济交往中的障碍,就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设想。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体化组织的基础,一体化组织则是在契约上和组织上把一体化的成就固定下来。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球涌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新浪潮。这股新浪潮推进之迅速,合作之深入,内容之广泛,机制之灵活,形式之多样,都是前所未有的。此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不仅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特点,而且反映了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的新趋势。
发展原因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21年,当时的比利时与卢森堡结成经济同盟,后来荷兰加入,组成比荷卢经济同盟。1932年,英国与英联邦成员国组成英帝国特惠区,成员国彼此之间相互减让关税,但对非英联邦成员的国家仍维持着原来较高的关税,形成了一种特惠关税区。
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形成三次较大的发展高潮。
1、第一次高潮发生在20世纪50~60年代。
尽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21年成立的比利时和卢森堡经济同盟(1948年荷兰加入,组成比荷卢同盟)。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真正形成并迅速发展,却是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大批发展中国家出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出现第一次发展高潮。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一度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在这一时期,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定的一体化计划并未完全实现,而发展中国家的一体化尝试没有一个取得完全成功。以欧洲经济共同体为例,两次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全球经济衰退、日美贸易摩擦上升等因素使其成员国遭受巨大打击,各成员国纷纷实施非关税壁垒措施进行贸易保护,导致第一阶段关税同盟的效应几乎丧失殆尽
3. 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什么
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自由贸易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各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来自非成员国进口商品的限制政策。
有的自由贸易区只对部分商品实行自由贸易,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内的自由贸易商品只限于工业品,而不包括农产品。这种自由贸易区被称为“工业自由贸易区”。
有的自由贸易区对全部商品实行自由贸易,如“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区内所有的工农业产品的贸易往来都免除关税和数量限制。
自由贸易区对区域内经济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指由于区域内成员相互之间取消关税和贸易数量限制措施之后直接对各成员贸易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类是指缔结自由贸易区之后,由于区域内生产效率提高和资本积累增加,导致各成员经济增长加快的间接效果。
4.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按照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经济一体化的紧密程度,或者各成员国让渡国家自主决策权给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程度,一体化组织分为以下6种类型:特惠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以及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一)特惠贸易协定是一种较低级和松散的一体化形式,是一种较低级和松散的一体化形式,即在实行优惠贸易安排的成员国之间,通过协议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较为特别的关税优惠或非关税方面的优惠。
特惠贸易协定的成员国之间只是提供关税减让的优惠,还有一定程度的关税存在。
(二)自由贸易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取消相互之间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自由贸易的突出特征是成员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自由贸易的突出特征是成员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对待第三国或非成员国没有共同行动,没有统一的排他性措施。允许成员国自主地制定和实施本国对第三国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
局限性:会导致商品流向的扭曲和避税。 如果没有其他措施作为补充,第三国可能将货物先运进一体化组织中实行较低关税或贸易壁垒的成员国,然后再将货物运到其他成员国。 因此自由贸易区需要制定详细的“原产地规则” 。
(三)关税同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某种协议,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并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特征:成员国相互之间不仅取消了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还建立共同对外关税,这也意味着:
首先,不需要原产地规则来作补充,比自由贸易区更具有更强的排他性;
其次,成员国的主权让渡较自由贸易区更多,一旦加入关税同盟,成员国就失去了自主关税的权利。
(四)共同市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达成某种协议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 建立共同对外关税, 在成员国之间实行商品自由流动的基础上,,取消劳务、资 本和人员自由流动限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特征:在成员之间实现了四大要素的自由流动。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动意味着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完全自由;资本的自由流动意味着各成员国政府不再干预它们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资本流动;人员的自由流动意味着成员国居民可以在共同市场内任何地方 居住,寻找工作机会。
(五)经济联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要实现共同市场的目标,还要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 ,实现成员国经济政策的协调。
特征: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 进一步实现为保证市场一体化顺利运行的政策方面的协调。
经济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更高的一体化组织。参加这种一 体化组织的国家不仅要让渡对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干预,还要将政府干预或者调节经济的主要政策工具上缴给超国家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六)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要实现经济联盟的目标, 还要实现每个成员国在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合作,或政策协调。
有两种形式 : 一种是“联邦”,它的特征是超国家的一体化组织的权利大于各成员国的权利,因而权利的主体在超国家家的一体化组织,它类似于一个国家;
一种是“邦联”,它的特征是个成员的权利大于超国家的一体化组织的权利,因而主权的主体在各成员国。
5. 经济一体化有哪几种形式其特点各是什么
经济一体化有五种形式,即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特点:
1、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西欧向其他地区延伸
2、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区域经济一体
化实际进展缓慢
3、多数区域经济一体化处于低级阶段
4、环太平洋地区经济一体化后来居上
5、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成基础发生突破性变化35
6、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相互交织,成员省份交错重叠
7、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一体化开始出现
8、区域经济组织凸现两大趋势:
第一,欧盟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二,出现了更加松散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9、发展速度较快
10、经济贸易集团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
易体制的共同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集团
迅猛发展与多边贸易体制职能强化同生共举的"共生现象"。
(5)经济一体化及其组织形式是什么扩展阅读:
经济一体化形式:
根据各参加国的具体情况和条件以及它们的目标要求,有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等多种形式。
(1)特惠关税区:
特惠关税区又称优惠贸易安排,是指在成员国之间相互给予关税减让的优惠待遇。特惠关税区的税率比最惠国税率还低,但成员国之间仍有一定程度的关税存在,它是发展程度低、最松散也最易行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形式。
(2)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指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免征关税和取消其他贸易限制,但对区外国家仍保持各自的关税和限额。
(3)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为了取消彼此之间的关税或各种贸易壁垒,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而缔结的同盟。同盟内部商品自由流通和自由竞争。关税同盟在一体化程度上比自由贸易区进了一步。
(4)共同市场:指在关税同盟基础上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同盟内建立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完全的经济联盟。
(5)经济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发展目标和最高级的形式。它要求其成员国在实现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管理机构,在国际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行使统一的货币制度和组建统一的银行机构,进而在经济、财政、货币、关税、贸易和市场等方面实现全面的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是国家与国家间的经济联合。经济一体化不但是世界经济的特有现象,而且是当代世界经济的特有现象。它反映了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一般地说,经济一体化只能在相同类型的国家间实现,相似的经济机制和经济制度是构成一个新的经济体的基础。在实行经济一体化的国家之间,产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是最基本的内容。这一过程会对一体化组织的内外产生重要影响及两种不同的效应,因而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代世界经济中的一种特有机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6. 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注意形式是自由贸易区。
含义: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同一地区的两个以上国家逐步让渡部分甚至全部经济主权,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并形成排他性的经济集团的过程。其组织形式按一体化程度由低到高排列,包括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目前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是欧洲联盟。
(6)经济一体化及其组织形式是什么扩展阅读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影响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自由贸易思想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区域内奉行自由贸易原则,清除各种贸易壁垒。自由贸易政策实施所带来的各种好处将有助于成员国增强自由贸易意识,同时区域内部保护贸易的约束机制对于成员国内部贸易保护主张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
(三)区域谈判与多边谈判具有重要的“协同作用”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为多边贸易谈判提供经验和技巧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消极影响
(一)区域性经济集团都实行对内自由贸易、对外保护贸易的贸易政策,这种“内外有别”的政策明显背离多边贸易体制的非歧视原则,形成保护主义的贸易壁垒。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贸易转移效应”,背离比较优势原则,对区域外的国家造成损害,往往导致区域内外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使世界贸易组织经常处于“救急”状态。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增加了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力量,抑制了竞争,削弱了 WTO 体制的作用。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把各国追求自由贸易的目标由多边贸易协定转向区域性一体化组织安排,不利于 WTO 体制发挥作用和进一步发展。
7. 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组织形式
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自由贸易区。
当代世界经济有两大显着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很快。WTO的成员国基本上都与其它有关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
中国和东盟成员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全球经济的变动会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而应运而生。
(7)经济一体化及其组织形式是什么扩展阅读:
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功能
自由贸易区内允许外国船舶自由进出,外国货物免税进口,取消对进口货物的配额管制,也是自由港的进一步延伸,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种特殊的功能区域。
自由贸易区除了具有自由港的大部分特点外,还可以吸引外资设厂,发展出口加工企业,允许和鼓励外资设立大的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促进区内经济综合、全面地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局限在于,它会导致商品流向的扭曲和避税。
如果没有其他措施作为补充,第三国很可能将货物先运进一体化组织中实行较低关税或贸易壁垒的成员国,然后再将货物转运到实行高贸易壁垒的成员国。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商品流向的扭曲,自由贸易区组织均制订“原产地原则”,规定只有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原产地产品”才享受成员国之间给予的自由贸易待遇。
8.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有哪些这些形式之间有什么区别
成员内部相互取消了商品贸易的障碍。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实践中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以区分来自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商品。特点: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主要的形式是自由贸易区,但有其他新的情况出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合作日渐深入。区域内合作的成效斐然,对本地区的影响愈益明显。(对这些特点要排除几个)一个国家可以同时是两个或几个组织的成员。特点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西欧向其他地。
拓展资料
一、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际进展缓慢,多数区域经济一体化处于低级阶段
,环太平洋地区经济一体化后来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成基础发生突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相互交织,成员省份
交错重叠,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一体化开始出,区域经济组织凸现两大趋势.,欧盟向更高层次发展;,出现了更加松散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发展速度较快
经济贸易集团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共同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集团,迅猛发展与多边贸易体制职能强化同生共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
含义: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主要特征:成员内部相互取消了商品贸易的障碍。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实践中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以区分来自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商品。
四、关税同盟(customsunion)含义: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对非成员国采取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措施的一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共同市场(commonmarket)含义: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经济联盟(economicunion)含义:不但成员国之间废除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策,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各成员国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
9.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美国着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2)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3)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4)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