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经济指数有哪些理论

经济指数有哪些理论

发布时间:2022-09-09 12:12:59

A. 国民经济中PI PPI是什么

PI是价格指数 表示在给定的时段里,一组商品的平均价格如何变化的一种指数。在计算平均数时,不同商品的价格一般要根据其经济重要性作加权处理。(例如在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时,加权的依据就是每种商品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份额)。 反映不同时期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趋势和程度的经济指标。是经济指数的一种,通常以报告期和基期相对比的相对数来表示。价格指数是研究价格动态变化的一种工具,它为制定、调整和检查各项经济政策,特别是价格政策提供依据。 编制的历史 价格指数编制的历史较早。18世纪英国及一些欧美国家的政府和经济学家便开始从事价格指数理论的研究和应用。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广泛开始编制和应用价格指数。中国于1920年正式编制价格指数。1927年天津南开大学编制和发布了华北地区批发价格指数,以后又编制和公布了一系列的物价指数。其中包括:1867~1937年的进出口贸易物量物价指数、1913~1952年的华北批发物价指数和1926~1952年的天津生活费用指数等。国民政府以1926年为基期,编制有比较系统的批发物价指数。广东省在40年代初开始了对主要商品零售价格的统计,北京、上海等地也以1926年为基期,编制有系统的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分类 价格指数按其所包括范围的不同分为:①个体指数,反映某一种商品价格水平升降程度的指数;②类指数,即分类商品价格指数,反映某一类商品价格水平升降程度的指数;③总指数,反映全部商品价格总水平升降程度的指数。 价格指数按其计算时所采用基准期的差别,可以分为环比价格指数(以上一期为基期)、年距环比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基期)和定基价格指数(以某一固定时期为基期)。 中国的价格指数按商品类别区分,有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服务项目价格指数、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等;按商品的流通环节和流通渠道区分,有批发价格指数和零售价格指数、国营商业牌价指数、议价商品价格指数、集市贸易价格指数以及包括牌价、超购加价、议价和市价的各种价格总指数;按城乡的差别区分,有城市价格指数和农村价格指数。 其实,CPI和PPI都是成本,其中CPI是消费者的生活成本,PPI是企业的生产成本。CPI和PPI只相差了一个字母,不过实际上很好记忆。它们的相同点是后面两位的PI。PI是price index的简称,是价值指数的意思,代表一种成本。那是谁的成本呢?我们可以从前面的一个字母中找到答案。 CPI中的C是Consumer的简称,是消费者的意思,那也就是说CPI是消费者的成本;PPI中的第一个P是procer的简称,是生产者、企业的意思,也就是说PPI是生产者的成本。

对于消费者的生产成本,也就是CPI,有一个要注意的是,食品在这个指数占比达到34%。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去年猪肉一涨价,CPI也跟着疯长的原因。那企业的成本,PPI,主要有哪些呢?煤炭啊、石油啊、金属啊等等。所以这些大宗原材料的价格上升,企业的成本就增加了。

CPI和PPI之间的关系是联动的, CPI是随着PPI的变动而变动。一般情况下,是同方向变动的,因为PPI增长了,企业的成本就增加了,企业为了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势必要提高产品价格;产品价格一提高,CPI也就增加了。相反的情况也是成立的。就算暂时CPI很低,而PPI很高,生产厂家也会通过价格传导,把成本的压力传导给消费者。

B. 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经济指标主要有哪些

国际上通用的四个常见经济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某一国在一定时期其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形势的好坏,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被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视为“最富有综合性的经济动态指标”。主要由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额四部分组成。

2、工业生产(INDUSTRIAL PRODUCTION): 某国工业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工业产品的总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

3、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数据上升说明经济发展受阻,反之则看好。对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失业率在4%左右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过9%,则说明经济处于衰退。此数据由美国劳工部编制,每月第一个周五21:30公布。

(2)经济指数有哪些理论扩展阅读: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问题复杂、理论多样、经验各异:

1、问题复杂指的是宏观经济学包含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充满了复杂问题的学科。

2、理论多样指的是在宏观经济学中,存在包括古典理论、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理论、供给学派等在内的多重理论学派。

3、经验各异则主要强调宏观经济学有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案例研究,由此得到的经验与结论也不尽相同。

C. 经济指标有哪些

常用的宏观经济指标有:

1、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2、生产者物价指数(Procer Price Indexes)英文缩写为PPI,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3、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ct)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的总额。该指标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第一产业是指种植业与养殖业 。也就是通常讲的“大农业”。第二产业是指采掘业.制造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

5、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按照管理渠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

经济指标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名称及其数值。经济现象的名称用经济范畴表述,经济范畴的数量方面则通过数值反映。

例如,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经济范畴,表现这些经济范畴数量方面的名称及其数值“社会总产值××亿元”、“国民收入××亿元”就是经济指标。经济指标在反映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数量表现时,是以理论经济学所确定的经济范畴的涵义为依据。

D. 经济指标包括哪些

经济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工业生产、失业率、贸易赤字、经常项目收支、资本帐收支、利率、生产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趸售(批发)物价指数、领先指标、个人收入、商业库存、采购经理人指数、耐久财订单、设备使用率、房屋开工率。
经济指标是反映某些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名称和价值。 经济现象的名称用经济范畴表示,经济范畴的数量方面用数值体现。 例如,社会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是经济类别,以数量和数值表示这些经济类别的名称“社会总产值”××亿元,国民收入×ד亿元”是 经济指数。 经济指标在反映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定量表达时,是以经济学理论确定的经济范畴的含义为依据的。
拓展资料:
1、国内生产总值
GDP是_衡量经济总量的指标,是最常用的经济指标,也是观察实体经济最全面、最有效的指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在实际核算中,GDP的计算方法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这三种方法从不同方面反映了GDP及其构成。
GDP=产出=支出=收入,怎么理解?
从一个家庭的角度来看,衡量一个家庭当年的经济总量,可以看到家庭成员当年生产了多少产品和服务,当年家庭收入增加了多少,支出了多少。在那年。这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任何生产总是由各种要素组合进行,企业的所有产出都必须得到支付,从而形成各种要素收入(工人工资、资本利息、股东利润、房屋和土地租金、等),所以产出与产生的总收入是一致的,任何企业的产出总是等于收入,因此,一个国家的总产出必然等于它的总收入。所有生产的产品要么销售,要么不销售。如果它们被出售,买方的支出是必然的。购后当期消费为消费支出,购后投资为投资支出。未销售的产品只能作为企业库存处理。库存相当于企业投资的增加,企业库存投资也被视为支出,这样生产角度的GDP与支出角度的GDP是一致的。
2、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报告期内工业企业以货币表示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固定资产折旧+职工薪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或国有工业企业。
中国经济波动主要体现在工业上,工业统计更加准确,因此工业增加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检测指标。

E. 举例说明在我国统计实践中几个重要的经济指数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某一国在一定时期其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形势的好坏,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被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视为“最富有综合性的经济动态指标”。主要由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额四部分组成。数据稳定增长,表明经济蓬勃发展,国民收入增加,有利于美圆汇率;反之,则利淡。一般情况下,如果GDP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则被视为衰退。此数据每季度由美国商务部进行统计,分为初值、修正值、终值。一般在每季度末的某日北京时间21:30公布前一个季度的终值。
工业生产(INDUSTRIAL PRODUCTION):
某国工业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工业产品的总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工业部门雇佣了大量工人,其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与汇率呈正相关。尤其以制造业为代表。此数据由美联储统计并在每月15日左右晚间21:15或22;15发布。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数据上升说明经济发展受阻,反之则看好。对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失业率在4%左右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过9%,则说明经济处于衰退。此数据由美国劳工部编制,每月第一个周五21:30公布。
贸易赤字(TRADE DIFICIT):
国际间的贸易是构成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当一国出口大于进口时称为贸易顺差;反之,称逆差。美国的贸易数据一直处于逆差状态,重点是在赤字的扩大或缩小。赤字扩大不利于美圆,反之则有利。此数据由美国商务部编制,每月中、下旬某日晚间21:30公布前一个月数字。
经常项目收支:
经常帐为一国收支表上的主要项目,内容记载一国与外国包括因为商品/劳务进出口、投资所得、其他商品与劳务所得以及片面转移等因素所产生的资金流出与流入的状况。如果为正数,为顺差,有利本国货币;反之,则不利于本国货币。此数据由美国商务部编制,每月中旬某日21:30公布。
资本帐收支:
主要描述一国的长、短期资本流动情况,包括长期资本、非流动性短期私人资本、特别提款权、误差与遗漏,以及流动性短期私人资本等项目。资本项目在金融日益国际化、自由化的今天,影响不亚于经常帐项目,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影响越大。其对汇率的影响的观察方法与经常帐基本相同。
利率(INTRESTRATE):
利率是借出资金的回报或使用资金的代价。一国利率的高低对货币汇率有着直接影响。高利率的货币由于回报率较高,则需求上升,汇率升值;反之,则贬值。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由美联储的会议来决定。
生产物价指数(PPI):
主要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的情形。数据上升说明生产旺盛、通胀有上升的可能,联储倾向于提高利率,有利于美圆;反之,则不利于美圆。此数据由美国劳工局编制,每月第二个周五的21:30分公布。
消费物价指数(CPI):
以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针,是讨论通胀时最主要的数据。数据上升,则通胀可能上升,联储趋于调高利率,对美圆有利;反之,则不利美圆。 但是,通胀应保持在一定的幅度里,太高(恶性通胀)或太低(通缩),都不利于汇率。数据由美国劳工局编制,每月第三个星期某日23:00公布。
趸售(批发)物价指数(WPI):
是根据大宗物资批发价格的加权平均价格编制而得的物价指数。 包括在内的产品有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与进出口品,但不包括各类劳务。讨论通货膨胀时,最常提及的三种物价指数之一,观察方法与CPI、PPI基本相同。每月中旬公布前一个月的数据。
领先指标:
由股价、消费品定单、周均失业救济金索求、建筑批则、消费者预期、制造厂商交货定单变动、货币供应、销售业绩、敏感原料价格变动、厂房设备定单、平均工作周等项目构成,是观察未来6----12个月内经济走向的指标。数据好,汇率上升;反之则下降。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代表个人从各种所得来源获得的收入总和。包括工资薪水、社会福利、支出储蓄、股利收入等。数据提高,代表经济好转,消费可能增加,有利于本国货币;反之则不利。由美国经济研究局编制,每月月初某日21:30公布。
商业库存(INVENTORIES):
包括工厂存货、批发业存货、零售业存货。主要用以评估生产循环状况。存货低于适当水准,将增加生产,经济向好,对货币有利;反之则不利。数据由美国商务部编制,每月中旬某日21:30或23:00公布。
采购经理人指数(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
是衡量制造业的重要指标。考察制造业在生产、新定单、商品价格、存货、雇员、定单交货、新出口定单和进口等方面。数据以50为强弱分界点,在以上表示制造业向好对货币有利;反之则意味着衰退,对货币不利。数据由供应管理协会(ISM)编制,每月初某日23:00公布。
耐久财订单(Durable Good Orders):
所谓耐久财是指不易耗损的财物,如汽车、飞机等重工业产品和制造业资本财。其它诸如电器用品等也是。耐久财订单代表未来一个月内制造商生产情形的好坏, 数据与货币汇率呈正相关,但需要注意其国防定单所占的比重。耐久财订单由美国商务部统计,一般在每月的22号至25号晚上21:30或23:00公布。
设备使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
是工业总产出对生产设备的比率。涵盖的范围包括生产业、矿业、公用事业、耐久财、非耐久财、基本金属工业、汽车和小货 车业及汽油等八个项目。代表上述产业的产能利用程度。当设备使用率超过95%以上,代表设备使用率接近极限,通货膨胀的压力将随产能无法应付而急速升高,在市场预期利率可能升高情况下,对美元是利多。
反之如果产能利用用率在90%以下,且持续下降,表示设备闲置过多,经济有衰退的现象,在市场预期利率可能降低情况下,对美元是利空。每月中旬公布前一个月的数据。
房屋开工率:
一般新屋兴建分为两种,个别住屋与群体住屋。新屋开工率与建筑许可的增加,理论上对于美元来说,偏向利多 ,不过仍须合并其它经济数据一同作考量。每月的16号至19号间公布。

F. 衡量经济的指标有哪些如: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等。

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基尼系数: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G. 经济学有哪些理论,如何运用这些理论解释经济现象,请举例

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经济学新理论》

作者:王见定教授

【摘要】
首次引进“自然资源指数”概念,以此指数为依据,将国民经济各行业有序地排列起来,排列的结果揭示了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为政府的各种预测、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可行工具。(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

联合国在1990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作过分类,苏联、美国、中国也作过类似分类。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分类大致相同。

经过多年的仔细考查,我们发现,行业的分类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着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影响着各行业的发展。这种东西就是自然资源。为了应用方便,我们引进“自然资源指数”,记为N(A),0<1.其中A是行业名称,N是英文自然资源的首字母,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强,N(A)越接近“1”;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弱,N(A)越接近“0”。

跟据这种原则,我们把国民经济的各行业粗略地进行量化如下:

1-0.9:粮食作物种植业,蔬菜瓜类种植业,果树种植业,特种作物种植业,采种、育苗、植树造林、森林保护、天然林场经

营管理、牲畜饲养、水产养殖、水产捕捞业

0.9-0.8:金属矿业、非金属矿业、木材采运业

0.8-0.7:电力、煤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

0.7-0.6:食品、饮料、烟草、纺织、缝纫、皮革、木材加工、家具、造纸、化学工业、治金工业

0.6-0.5:金属制品、非金属制品、机械、电气、电子、仪器仪表、交通运输设备

0.5-0.4:建筑业.地质堪探

0.4-0.3:商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

0.3-0.2:住宅、公用、服务

0.2-0.1: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

0.1-0:
金融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

以上分类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在某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注释:

关于自然资源指数计算的说明

自然资源的投入

计算公式:N(A)= ——————(以货币单位进行计量)

总投入

(1)自然资源是指土地、森林、矿产、能源等被人类利用进行生产从而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的天然物质的统称。

(2)由于一些行业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如各种种植、养植业、故计算比较简便。对于大多数行业都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如烟草、造纸、治金工业,当然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就更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这时分母的总投入很容易计算,但分子自然资源投入的计算则要从本行业的物质投入中逐次减去人力资源的投入。

(3)为了扣除物价变动因素,一般价格固定在某一年份,并采取平均价格。
参考文献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57.

{4}克莱因:《凯恩斯的革命》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0.

{5}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2.

{6}高鸿业、吴易乙:《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7}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15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第157—159页。

{9}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1998.

H. 经济指标有哪些具体指什么意思

经济指标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名称及其数值。经济现象的名称用经济范畴表述,经济范畴的数量方面则通过数值反映。例如,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经济范畴,表现这些经济范畴数量方面的名称及其数值“社会总产值××亿元”、“国民收入××亿元”就是经济指标。经济指标在反映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数量表现时,是以理论经济学所确定的经济范畴的涵义为依据。
经济指标体系
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经济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各种经济事物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不同而存在不同联系。与之对应的经济指标可划分为不同的体系。
综合平衡宏观经济指标体系
按照经济指标在社会产品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为下列前后衔接、计算配套的指标体系:
①生产要素和生活条件指标体系。分为人口、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消费资料、物资储备等指标体系。
②社会生产成果指标体系。即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包括邮电业)、商业(包括外贸)五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实物产量或实际工作量、总产值、净产值(即国民收入)等指标体系。
③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指标体系。前者包括生产部门劳动报酬和构成社会纯收入的利润、税收等指标体系,后者包括国家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收支、非生产部门的经费收支等指标体系。
④国民收入的最终使用指标体系。包括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和再分配,最后形成可以用于购买实物的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指标体系。前者又分为居民个人消费基金和社会集体消费基金;后者分为生产性积累基金和非生产性积累基金等指标体系。
⑤社会产品实物的流通和消费指标体系。包括运输和交换指标体系,以及表明最后用于补偿原材料燃料消耗、固定资产维修和更新、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增长、物资储备的扩大、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集体消费、出口等各种用途的产品指标体系。
⑥人民生活指标体系。包括吃、穿、用、住等消费水平和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等指标体系。
以上各种经济指标体系既有实物量的又有价值量的,两套指标体系应该各自综合平衡并相互对应。为了考核经济效益和实际管理的需要,还应该按性质、时间、空间等因素层层细分和补充,成为各种互相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指标体系。
按性质或作用划分的指标体系
主要有:①为综合计算全部物质财富和实物产品价值的各种产品的价格指标体系;②为综合对比不同时期物质财富和实物产品达到的实际水平的各种产品的不变价格指标体系;③表明事物实际规模或水平的绝对数指标体系;④表明事物发展速度、构成或比例的相对数指标体系;⑤反映事物个别水平或总量的指标体系;⑥反映一般水平的平均数指标体系和指数体系;⑦考核生产成果的实物量和价值量指标体系;⑧考核素质和效益的各种指标体系。
从时间上划分的指标体系
主要有:①说明社会经济过去发展状况、现有实际情况和当前经济活动成果的统计指标体系;②根据统计指标体系反映的国情、国力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对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拟定的近期、中期和远景战略计划指标体系。这两种指标体系不仅在时间上有差异,在范围上也有区别。计划指标体系只包括计划部分,而统计指标体系除包括计划调节部分以外,还包括不作计划的部分。但两者都包括综合平衡、质量、效益、速度、构成、比例等指标体系,在针对共同事物时,在涵义、口径和计算方法上应该一致,以便相互对比。

I.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都是什么

宏观经济学为了实现4大目标,即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围绕着这4大目标有相关理论,例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汇率等,还有各类指标,如基尼系数,消费者物价指数等。

J. 经济指标有哪些

数量指标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用以反映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少等数量特征的各种指标。它用绝对数表示。如,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基本建设投资额、房屋竣工面积、职工人数等。数量指标对反映国民经济计划的实现程度,并据以规定各种具体比例关系等具有重要作用。它为各种有关质量指标的计算提供依据。

阅读全文

与经济指数有哪些理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幸福的歌怎么跳 浏览:750
雪莲果经济效益如何 浏览:57
企事业搬迁怎么收费 浏览:874
一家之主的故事有什么 浏览:892
如何写知乎故事 浏览:206
怎么学会播音讲故事 浏览:872
河南省健康申请证明错了怎么办 浏览:847
全故事祛痘膏多少钱 浏览:884
石家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哪些 浏览:49
2020年婚姻渡劫的生肖有哪些 浏览:595
中国地摊经济如何重启 浏览:964
美女在深圳开沙县小吃生意怎么样 浏览:35
宝宝揉哪个部位最健康 浏览:717
龙泉事业单位什么时候出成绩 浏览:268
教师职工14天健康表怎么设计 浏览:954
事业瓶颈如何得到好友支持 浏览:397
事业单位文秘专技岗有什么 浏览:890
心理健康联盟什么意思 浏览:183
以前很辛苦现在幸福用什么形容 浏览:828
父系社会母系社会哪个更幸福 浏览: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