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恢复发展时期的经济(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运用政治魄力和政治智慧,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在战争废墟上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在此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一五”时期开展了以“156项工程”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为我国基础工业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大大缩短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距离。
2、第二阶段,动荡发展时期的经济(1958~1978年)。
1958~1966年,是全面进行经济建设的时期,是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时期,前几年是失误,后几年纠正和弥补失误。总的来说,1958~1978年的20年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是带着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和“一五”计划成功的喜悦开始,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最后带着对“文化大革命”痛苦反思、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困惑而结束。
3、第三阶段,经济体制转型初期的经济(1979~1991年)。
中国20年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所经历的曲折、挫折、灾难、困惑,孕育着一场新的探索。国民经济经历了1986~1987年的“软着陆”,1988年价格“闯关”和1989~1991年治理整顿的曲折。
4、第四阶段,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中国经济(1992~2002年)。
1992年邓爷爷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统一了全党关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方面的认识,明确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国经济发展史分哪些阶段扩展阅读:
中国发展的最新阶段:
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国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依法加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扩大企业投资自主权;进一步健全商品市场,发展要素市场,加快重要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步伐。
㈡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是什么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连上台阶,5年净增12万亿元,;财政收入5年增长1.5倍,国家财力向民生倾斜;城乡居民收入又有新增长,生活质量日益改善;粮食连续4年丰收,2007年总产量突破1万亿斤;进出口贸易强劲攀升,世界排名连升三位跃居第三。
股市市值攀升至世界第四,凸显经济“晴雨表”;网络改变生活,网民从不足6000万增至2.1亿;7亿农民有了“新农合”,低保制度撑起“保护伞”。
物价总体稳定,受国内外综合因素共同作用,我国通胀压力在加大。在当前经济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这一问题尤其值得重视。 城镇新增就业创新,5年年均增加1000万人。
进出口贸易强劲攀升: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5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快速增长,从2003年不足9000亿美元,到2007年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在世界贸易大国排名稳居世界第三。
贸易的高速增长,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指出,从2002年至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8.5%,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周期最长、速度最快、增速最稳定的时期,开放型经济迈上了新的台阶。
不过,在我国顺差屡创新高的同时,近年来的流动性过剩、贸易摩擦等问题也由此引发。另一方面看,受次贷危机等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国持续稳定出口的压力也在增大。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协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㈢ 中国的经济分为哪几个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阶段,计划体制阶段,计划体制转轨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但是,总体来说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㈣ 2、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哪4个阶段
中国经济发展的经历从最初的自力更生和依靠苏联到完全靠自己在搞这个改革开放,然后再到现在这个全面自主发展,全面融入世世界。
㈤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简表
从我国建国到现在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从建国初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这段时期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1999年,这个阶段是我国重点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现在,国家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中部地区”等战略措施,这个阶段是我们各地区协调发展的时期。
㈥ 1912---1949中国经济分几个阶段特征是什么
1912一1949中国经济分以下个阶段和特征:
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年)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国民大革命时期)
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和新的革命力量(即中国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孕育发展时期。
经济:
(1)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进入第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2)一战后(约1923年),帝国主义(尤其是美国)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萎缩。
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土地革命时期,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
经济: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行币制改革和关税自主,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所增加,民族工商业经历第二个黄金时期,取得更快发展。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和国家资本主义措施,建立了官僚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垄断统治。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为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日寇对沦陷区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加上战乱破坏,中国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国民党统治更加黑暗和腐朽;
共产党:在斗争中艰难地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空前困难。中共为渡过根据地严重困难,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抗日土地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
经济:
美国加强对华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形成独占中国的局面,加上战乱和官僚资本的盘剥,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民族资本纷纷倒闭;解放区发起土地改革运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可靠的人力物力保证。
以上供参考。
㈦ 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1.1949-1957年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开始初步恢复正常;
2.1953—1957年的社会主义改造阶段,我国建立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3.1958-1962年是我国的探索中发展时期,中央政府不断调整自己的政策,来找到最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
4.动荡的文革十年,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但在中央政府的努力下,国民经济也有所发展;
4.1976年至今,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让我国经济开始高速发展,建设新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㈧ 建国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
1、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
2、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
3、1966-1976年:“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劫难)
4、1976-1978年:两年徘徊时期
5、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