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成都经济价值如何打造

成都经济价值如何打造

发布时间:2022-09-08 23:41:01

‘壹’ 四川省会成都,凭什么能成为新一线首位城市


近几年大成都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2019年“新一线”城市排行成都又是位居榜首,连续四年稳居第一,经济、旅游、交通、文化、商业……发展,全面铺陈,用短短时间,证实了城市价值兑现的速度和实力!


城市向前,让世界看见成都速度


从成都的长期规划纲要来看,便可以洞悉城市宏伟的发展蓝图,以一山两城,绿色城市为核心去打造体量极大的绿色宜居城市。而城市的规划,直接反映在城市的交通上。目前,成都几条地铁线路同时在建,到2020年,成都将拥有13条地铁线;高铁、高速网四通八达,几个小时便可以跑遍成都周边各个城市;此外,作为国内屈指可数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成都的国际航线、外国领事馆数量在“新一线”城市中位列第一,步入国内航空城“第一方阵”!



千百年来,成都人开交通、看世界、启教化、活经济、兴文化,不断创造着新事物、新思想,推动着这座和谐包容的城市不断前行;如今天府恒大文化旅游城,用领先世界的眼光与幸福生活的无限期待,助力这座悠闲轻松的城市再添美好!

‘贰’ 成都的经济产业支柱是什么

成都的经济产业是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

政府大力支持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优势产业领先发展、规模发展,超前布局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传感控制、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

成都经济总量、工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占重庆的69%、75%、84%,而增速还分别低3个、3.5个、1.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差距仍在扩大。

(2)成都经济价值如何打造扩展阅读

成都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目前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化学化工产业,家具和鞋业制造产业,动漫和传媒产业,会展产业,旅游业等取得巨大成就。

成都是中国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人数上1000人的有回族、藏族、满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土家族、朝鲜族等十个民族。

《2016年世界城市评级报告》中,成都进入全球城市百强,排名仅次于北上广深;《2017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成都以98.97的高分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

‘叁’ 成都实施“东进、南拓、西控、中优、北改”空间战略解读

空间战略重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提升城市目标、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新总规确定城市发展总目标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城市性质为“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中心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职能为“五中心一枢纽”,包括西部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二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塑城市经济地理。调整中心城区范围。为打破城市圈层式发展格局,将中心城区范围由原绕城高速以内区域扩大至所有的市辖区,具体包括金牛、武侯、龙泉驿、双流等11个行政区以及高新区、天府新区直管区(为11+2的区域结构)。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形态。将城市布局由原来的“两山夹一城”转变为“一山连两翼”,龙泉山由原来的生态屏障转变为城市绿心;在现有南北城市轴线基础上规划东西城市轴线,形成整个城市南北向、东西向联动发展格局,并制定了“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发展策略。完善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体系。将国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枢纽”的功能在全域统筹布局,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的功能体系,推动城市由单极发展向双城时代迈进,由圈层式发展向多中心支撑迈进,由同质化竞争向错位发展迈进。

三是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配套。针对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公共配套不足、城市活力缺失、文化彰显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规划措施,包括:开展全域总体城市设计,明确城市特色风貌和空间形态结构;促进文化与城市建设融合,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规划“8+X”条城市通风廊道,对廊道内建筑的高度、密度和布局形式等方面强化管控,改善城市的通风环境,缓解雾霾;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及设施保障服务水平,规划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等方面。

拓展资料:未来5年成都新格局:"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国际在线四川频道报道(刘世光):4月25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开幕。范锐平代表中共成都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未来五年,成都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展望今后五年,成都将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总体目标,建设“五个城市”,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全方位变革发展方式、全方位完善治理体系、全方位提升生活品质——成都的新发展理念具体体现为建设“五个城市”。其中,首提和谐宜居生活城市。

“五个城市”,即: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城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其中,和谐宜居生活城市为首次提出。
到2020年,成都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2年基础上“两个翻番”的发展目标;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1万亿元。
报告认为,城市能级水平体现城市价值,决定城市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影响力、辐射力和集聚力,成都必须增强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综合交通通信枢纽等“五中心一枢纽”支撑功能。

成都将优化拓展城市空间,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

“东进”,就是沿龙泉山东侧,规划建设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和现代化产业基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南拓”,就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天府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空间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建成行政政务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区域性总部基地、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基地。

“西控”,就是持续优化生态功能空间布局,大力发展高端绿色科技产业,提升绿色发展能级,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

“北改”,就是建设提升北部地区生态屏障,保护好历史性、标志性建筑,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改善人居环境。

“中优”,就是优化中心城区功能,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

报告认为,要坚持完善城市体系与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进,成都将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网络化功能体系。“双核联动”是指推进中心城区和高新区有机更新,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增长极核;推动天府新区产城融合,打造新兴增长极核。“多中心支撑”是指坚持把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与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有机衔接,以城市战略规划引领城市空间布局和经济地理,构建与城市资源禀赋和环境特征相匹配的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商业中心、消费中心、物流中心等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区域性多中心发展格局。

‘肆’ 成都是怎样发展得如此繁华的

西南地区比较出名的城市应该是重庆,重庆虽然是一座山城,但曾经也是一个革命根据地,因此很多人对重庆都不陌生。西南地区第二出名的城市应该就是成都了。近些年来成都,已经跻身为国内前几的二线城市。我们都知道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也是西南地区唯一个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发达的地区,很多地方都是有地域优势,而成都既不靠海也不沿江,它是怎样发展地这么繁华呢?

3、成都的文化很让人喜欢,这里的人们喜欢慢悠悠的生活。快节奏的生活比较疲惫,而成都作为一个比较繁荣但是节奏很悠闲的城市,可以留下很多人才。

‘伍’ 成都是靠什么产业带动起来经济的且成都的公司主要以经营什么为主拜托各位了 3Q

成都的主要产业有旅游业、农业。经济、高新技术在西部都算老大 成都将先后启动建设南部、东部、北部、西部四大新城,充分发挥新城聚集要素、人口和经济的功能。根据安排,2008年“四大新城”的投入将超过50亿元。 南部科技商务城:以行政中心、会展中心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支撑,重点发展信息服务、数字娱乐、商务、物流等产业。2008年将进一步形成规模,开展南站公园及体育公园、电力隧道等公建配套项目的建设。 东部工业商务城: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元器件等现代制造业和与之配套的研发设计、展示交易、人才培训、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2008年将加快开展三圣、洪河起步区、新客运站片区、十陵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高压电力迁改及下地项目、成渝高速公路、老成渝路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尽快形成城市形象,带动包括龙泉、十陵在内的东部新城建设。 http://93304650.qzone.qq.com 北部商贸城:重点发展商贸流通,配套发展物流、会展、酒店等相关产业,2008年要完成片区的总体规划,加速引入社会资金建设北部“成都国际商贸城”,积极实施凤凰山片区改造 (含机场搬迁),金牛区、新都区要加快成彭高速入城段道路沿线的拆迁安置工作,确保年内完成主体建设,兴城公司要做好川陕路改造的前期工作,确保10月开工。 西部健康休闲城:以高新西区为核心,包括郫县、温江相关区域,重点发展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2008年要研究确定发展规划,完成IT大道入城段的建设,启动老成灌路城外段的建设,为片区的发展打下基础。将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四大新城成为城市核心功能的拓展区域,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承接经济、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

‘陆’ 成都的经济发展机遇如何

成都将66个产业功能区,推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装备制造五大支柱产业能级跃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优势产业快速崛起,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形成了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位列全球62位、中国最佳营商环境榜首城市、中国最佳表现城市……范锐平给大家分享了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单”,并详细介绍了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

‘柒’ 成都温江是靠什么发展经济的

成都温江主要是以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为发展,它是从1992年正式成立至今,已有19年历史。

2012年温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35亿元,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7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60.94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126.23亿元,增长11.8%。

一、二、三产业对温江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62.7%和35.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5828元,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6:54.1:40.3调整为5.0:53.2:41.8。

‘捌’ 成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这是一座把野心藏在吃喝玩乐表象下的城市,她的野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相比2013年增长1.5倍。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889.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去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条”实施,短短10个月就有本科以上人才17.62万人落户,其中30岁及以下青年人才占八成。

成都——通过新型工业化注入内生动力。2004年成都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基于新型工业化的落实,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几乎是从零起步,迅速成为成都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增长带动力量。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2016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4800亿元、增长3.5%,其中软件业务收入2300亿元、增长12%。到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将力争达到10000亿元,成为首个上万亿的工业产业,建设为国家先进电子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西部经济中心提供有力支撑。成都——中国城市中自我营销、自我推广意识最浓,营销也很成功的城市。成都是中国城市较早开始城市营销,并取得成效的城市。今天成都在中国类似于网红级知名度和好感的城市,与一系列城市营销是分不开的。

阅读全文

与成都经济价值如何打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女在海边怎么赞美 浏览:709
美女说我唱歌很好有天赋怎么回答 浏览:943
如何平衡生育与事业的矛盾 浏览:668
为什么有的人一定要爱情 浏览:358
经济与管理属于什么类 浏览:985
生涯规划故事怎么写 浏览:650
第十课幸福是什么 浏览:773
三国演义的故事及人物有哪些 浏览:614
什么都没有自己的健康重要 浏览:572
石台事业编什么时候体检 浏览:550
守护爱情的小保安什么梗 浏览:552
幸福有时像什么有时像什么 浏览:191
国民经济形势对投资有哪些影响 浏览:246
爱情的颜色是什么作文 浏览:622
健康甘肃里的备注怎么填 浏览:50
男人事业和婚姻哪个重要 浏览:737
合法婚姻和事实婚姻的界定有哪些 浏览:113
美女你好你在哪里上班的干的什么 浏览:980
适合自己的就是幸福下句该怎么说 浏览:360
爱是什么韩国爱情动画 浏览: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