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渠县 镇 经济 排名
渠江镇(县政府所在地,人口多经济繁荣,当排第一)、三汇(老工厂很多,还有煤矿,人口也不少,但老工厂要么倒闭转型,要么成为累赘,且偏离主干道,离城又远,火车站未能提升等级,很忧心它的长足发展) 临巴(华电集团有个厂在此,经济实力不可小视,但孤掌难鸣,且该厂并未给该镇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临巴还需多元化发展) 有庆镇(离城近,在国道旁,很多项目县政府都交给它做,通常是省上领导进入渠县的门户,但伴随着国道改道,它的前途并不看好,故排名第四)、土溪(人口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酿酒很有名,有一个火车站,但偏离主干道,离城远,且没有扬长避短,故排有庆之后) 涌兴(紧邻达县,城市规划非常好)。 静边镇(本来是个不起眼的偏远镇,伴随着静边豆腐干的没落,更没有可拿出手的东西,但因高速路出口在此,未来非常看好)、清溪场(黄花种植基地在此镇有一部分,但就怕上面更改发展战略,因此忧心它的未来) 岩峰镇、琅琊 宝城镇、贵福镇、文崇镇这些镇其实排名都差不多,各有所长。
2. 蓬安还是渠县好
家乡更好。有亲人朋友,有熟悉的一草一木,还有斩不断的乡思乡愁。排除上述因素讲渠县较蓬安要好点,渠县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地理位置、山水风光都胜于蓬安
3. 渠县和大竹谁的经济好还有面积
无论经济还是面积都是大竹好,大竹的消费水平比较高,确切的说是懂得怎么花钱享受,渠县的经济不怎么样,主要是受交通的影响太大,只有国道,和铁路,高速公路还在建设当中,在达州地区来说,大竹算得上是最好的一个县。。
4. 四川渠县为什么穷
交通闭塞。
1、由于这里交通闭塞,导致经济很落后,曾经是省定的贫困县。
2、环境恶劣,渠县位于四川东部、达州西南部,与广安、南充、巴中山水相连,处于在群山中。
5. 四川达州渠县的消费水平高么
我给你说嘛,我也是8.3号到渠县出差来的,这边吃饭非常贵,炒菜,荤菜一般在20以上,蔬菜15左右,只能这么说这真是个坑爹的地方,天气热得爆,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蒸笼。
6. 四川渠县的常住人口是多少
四川渠县常住人口111.61万人(2018年常住)
渠县,隶属于四川省达州市,位于达州市西南部,与广安、南充、巴中山水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8′—107°15′,北纬30°38′—31°16′。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区和川中紫色丘陵区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渠县总面积2013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渠县下辖60个乡镇,县政府驻渠江镇,全县户籍人口134.38万人,常住人口111.61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4.7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8:33.9:42.3,人均生产总值达2430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9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57元。
(6)渠县经济是多少扩展阅读
渠县人口增长率以及主要民族构成:
全年出生人口13650人,人口出生率9.43‰;死亡人口7102人,人口死亡率4.91‰;全年自然增长人口654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2‰。年末常住人口111.61万人,城镇化率为38.9%,比2017年提高1.6个百分点。
民族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侗族、瑶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7. 四川渠县是几线城市
按照行政规划成都是一线,达州二线,渠县三线。按照经济规模,北上广才是一线,那渠县就是四线城市
8. 渠县有多少人口
渠县的总人口为148万。
渠县隶属于四川省达州市,位于达州市西南部,与广安、南充、巴中山水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8′ —107°15′,北纬30°38′—31°16′,截至2004年,渠县辖15个镇,45个乡,幅员面积2013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总人口为148万。 早在新石器时期,这片土地便有了人类活动。殷商时期賨人在今土溪镇城坝村建立了国都城,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设置宕渠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定名渠县,还曾建置郡、州治地,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渠县人民创造的巴渝舞、竹枝歌、彩亭、耍锣、花园歌、竹编等民族民间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9. 渠县三汇镇的gdp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又是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在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做出了不少探索,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更重要的是,老百姓感受到了这种实实在在的好处。匡基禄家2002年就流转了两亩地给农家乐,每亩地的流转价按770斤稻谷算,随行就市,今年八角七,合计600多块一亩,一年的口粮是没问题的;同时,在家还做做小五金加工,每个月2000多元,一年能挣两万左右吧>>>匡基禄们的幸福生活
农村篇
2007年6月,重庆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始了农村土地流转试点,目的是为全国找经验、样板。将在渝北农业园区建设一农业产品交易中心,一期占地1000亩,最终将形成3000亩的市场交易规模,为“西部最大、全国知名”。该市场定位不仅是简单的农产品(000061,股吧)批发交易,其营销网络将渗透至区县,实现农产品由主城—周边区域中心城市—区县—乡镇的网络覆盖>>>重庆打造统筹城乡样板 农村经济总量每年增长一倍
农民篇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直辖11年来,农民增收步伐加快,收入增额超过直辖前19年的增额总和。从1978年到1996年19年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从1978年的126.0元提高到1996年的1479.1元,增加1353.1元。2007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509.3元,直辖11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816.9元,比直辖前19年农民收入增额总和还多463.9元。>>>改革开放30年重庆农民收入增长28倍
林业篇
林地承包期首次延长到70年,市级财政每年将拿出4000万元用于林业产业贷款贴息,今年4月1日开始,全市正式启动森林分类经营,让6000多万亩的林地全部进入市场。目前,全市的林业产值已经达到125亿元,林业龙头企业也已达到40家。2017年,全市将建成95个森林生态镇和3000个绿色村庄,林业产值实现500亿元>>>着力打造“森林重庆”2017年实现林业产值500亿
交通篇
到2012年,重庆将建成高速公路2100公里,改造国省干道1500公里,建设农村公路50000公里;建成“四小时重庆”和“八小时周边”交通网络,建成高等级航道1400公里,形成1.4亿吨和500万标准箱的港口吞吐能力,使重庆成为西部最重要的航运物流中心,形成布局合理、高效便捷、快速安全、辐射周边的交通运输网络>>>打造大西南综合交通枢纽 形成长江上游交通枢纽
30年前,“开门就是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30年后,水、陆、空构建的立体交通枢纽网络,让我们“条条道路通”重庆。来自市交委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30年,重庆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公路里程而言,就增长了5.8倍。>>>30年间水陆空全面发展 重庆交通面貌翻天覆地
水利篇
到2012年,重庆市将完成各类水利投资300亿元,比五年前增长36%,为直辖十年的78.7%,而改革开放30年来,重庆全市累计完成各类水利水电投资也才402.5亿元。重庆市水利局局长朱宪生介绍,在本届政府任期内,重庆水利将实现八大目标,完成四大转变>>>本届政府300亿实现八大目标、四大转变
民政篇
30年改革开放,30年锐意进取,民政的工作范围不断拓宽、作用不断增强,重庆民政的部分工作也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正在奋力朝着“引领西部、示范全国”的目标迈进。2007年,重庆共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50.88万人次,救助人次是2006年的5.6倍;支出救助资金1.34亿元,是2006年的4.3倍,医疗救助在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上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充分显现>>>改革开放30年 重庆民政引领西部示范全国
进出口篇
重庆市外经贸委的数据显示,从1983年到2007年,重庆市的进出口总额从3168万美元上升到74.4亿美元,不到30年的时间增长了200倍。过去的五年,是重庆市对外贸易发展的黄金时期,外贸依存度达到13%。五年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翻两番,达到29.5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门翻了三番,突破了10亿美元>>>重庆进出口总额增长200倍 “重庆造”遍布全球
商贸篇
截至2007年,重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61亿元,商品销售总额3869亿元,商业增加值458亿元,占全市GDP的11.1%,从业人员261万,在非农产业中列第一。到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销售总额、10亿元以上的商贸企业综述、1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总数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分别达到3500亿元、10000亿元、35家、60个。商业增加值、商贸从业人员分别突破1000亿元、300万人>>>2012年形成长江上游商贸中心基本框架
科教篇
从曾经一潭死水到现在生机勃勃,30年间,重庆用3次轰轰烈烈的科研院所改制推动了科技体制的改革,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唤醒了一个又一个的“科技巨人”。走大开放、大联合之路,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三大科技平台建设的“重庆模式”被科技部高度评价,并在全国推而广之>>>改革开放30年 科技成重庆发展的强大引擎
10. 达州市渠县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