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日本泡沫经济生成和破灭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宏观政策的失误。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日本货币政策曾经失去平衡,出现过三次重大失误。
日本泡沫经济与日元升值是两个不同金融机关积极行动成为泡沫产生的初期因素
的事件,各有不同的原因,但由于二者出现在同一时期,有着相同的历史背景,因而产生了复杂的联系,以致使一些舆论误读了它们。 日元对美元升值的直接原因是日美贸易差额的变化;根本原因是日本对美国经济实力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正为“滞胀”所困扰,1980 年,美国的通胀率为13.5%,失业率为7%,经济增长率为-0.2%,财政赤字为738亿美元,贸易赤字为150亿美元。为了克服“滞胀”,里根政府以减税为核心,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高利率增加了美元对国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大量资金流入美国市场,导致美元升值。1979年至1985年2月,美元对其他10个发达国家货币的多边汇率上升了73%. 美元升值扩大了美国贸易赤字。1980-1984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130亿美元,与此同时,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从 76.6亿美元增加到461.5亿美元。巨大的贸易差额在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同时,也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1985年,日本对外净资产为 1298亿美元;美国对外债务为1114亿美元。 日元对美元升值的更深层因素是,二战后,美国曾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元成为“超级货币”;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经济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已远远超过美国,美元开始衰落。1980-1985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平均约为0.4%,日本约为3%;美国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 1.5%,日本约为 4.8%. 也就是说,到1985年,日元升值与美元贬值都已经无法避免。实际上,1985年2月美元走低/日元升值的过程已经开始,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只是加快(而非启动)了这一进程。
B.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直接影响这日本经济的发展,每个国家都有个经济崩溃的轮回,每隔几年就会面临一次经济倒退的危机。
2.日本国家资源少,而且由于环境因素,灾难频繁,最近的地震你也见到了。
3.日本国际形象由于1.2战影响严重,许多国家的公民逐渐杜绝日本。
4.日本经济制度国有成分太少,难以稳定,只要发生重要大事,就要面临这不稳定的经济危机。
望采纳
C. 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泡沫是怎么回事
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根据不同的经济指标,这段 时期的长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间的4年零3个月的时期。这是日本战后仅次于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日语中“平成景气(日语:平成景気;日语假名へいせいけいき)”基本与此同义,但有时也包括此后的经济萧条阶段。
日本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
日本政府长期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动机,需要再一次回到日本泡沫经济的起点——1985年。在日本历史上,1985年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日本发生了许多足以影响日本历史、改变日本命运的大事。
战后日本的经济和金融都有着浓厚的“封闭”和“管制”色彩。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了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这一进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揭开了日本经济、金融全面自由化、国际化的序幕。
日本政治国际化进程加速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而日美关系将成为“政治大国”的基石。在1985年的“广场会议”和1986年的“卢浮宫会议”中,日本均成为美国最坚定的盟友。
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从1980年起,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1985年的日本《经济白皮书》指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总结
1985年的日本,同时面临着三个重大的战略转变:由“管制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转变;由“外需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变。如此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集中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可能使宏观政策失去回旋的空间。当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国内政策协调与国际政策协调等问题等交织在一起时,宏观政策的权衡、选择和调整会变得非常困难,可能会因失去平衡而出现严重失误。
日本的经验教训表明:
第一,汇率的调整并不能阻止经济的泡沫化;
第二,尤其在CPI的稳定时期,更应该当心资产的泡沫化;
最后,应处理好眼前的经济繁荣与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当前反对加息的理由之一是,经济过热并非全局性的,所以加息有可能影响经济繁荣。速水优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反省给我们的启示是:在面临这两种风险时,牺牲暂时的经济发展的损失,比起听任泡沫经济扩大可能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要小得多。
总之,不应过多地纠缠于CPI的涨跌,把CPI的涨跌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唯一风向标,重蹈日本的覆辙。
D. 日本泡沫经济全过程
您问了两次,我也给您写两次,希望供参考。共勉 了解日本的泡沫过程,是否希望以史为鉴了解中国。首先梳理需要这个过程:在1960年的时候,日本实施了一个叫做10年国民经济翻倍计划。其实7年就达到了这个目标,当时铁路、港口、贸易等行业可以称之为全面开花和当前我们的经济结构很相似,到了80年的结构几乎相同。经济可谓是腾飞,从而坐上了全球的第二把交椅。 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对美有巨大的贸易顺差。美国政府以解决美日贸易逆差为名与日本政府协商日元升值,签订了历史最昂贵的协议《广岛协议》,随后日元的大幅度升值,全球的热钱蜂拥而至,将日本的房市、股市等资产类商品炒的极高。据称当时东京银座的楼价达到一百多万人民币一平方,股市也到了历史高点40000点。这些超级泡沫远远超过了实际经济范围,随热钱的流出,泡沫开始破裂。80年代后到现在,20年时间过去,股市也没缓过来。梳理这样的过程,我们都能发现一个现象,热钱是流动的,如果现在流入中国的热钱一般。泡沫也是相同的,货币堆积出来的虚假繁荣只是镜中月,随时都有消失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人民币不愿意快速升值的原因之一。避免中国我们成为超级炒家的目标。许多学者把日本的衰退归结到经济翻倍计划里。我认为,货币升值才是主因。
E. 经济泡沫是怎样破裂的
经济泡沫是一系列资产 (尤其是虚拟资本) 价格膨胀,即在一个连续过程中大幅度上涨,使其市场价格远远超过了它实际代表的价值,形成虚假繁荣和含有过多“泡沫” 的经济总量。就一国的国民总资产来说,一般可区分为有形资产 (包括土地)和金融资产两个部分。在当今的资产市场上,最大量买卖的上市资产集中在股票和房地产上,因此,资产价格膨胀特别表现在股票和房地产上。产生经济泡沫的两个主要原因是: ①投机成为一种潮流,在它的推动下,资产价格持续上升; ②资产具有过度的、异常的评价收益。这种过高的评价收益使资产的市场价格远远脱离了它实际代表的价值即经济的真实基础。不论是就某一个具体的资产而言,还是就一国的资产总和而言,这一市场价格超过其真实经济基础的缺口部分具有魔术般的虚假性质,但终究会破裂,就是泡沫所在。1993年日本经济企划厅编制的经济白皮书中用理论价格来表示 “真实经济基础”。理论价格通过 “收益还原模型” 计算得出,这一模型所含的变量有期待收益、利息率和风险补偿。如果资产的市场价格大幅度超出理论价格而上涨,就形成了经济泡沫。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1-1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F. 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原因:
日本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
为什么日本政府长期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再一次回到日本泡沫经济的起点--1985年。在日本历史上,1985年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日本发生了许多足以影响日本历史、改变日本命运的大事。
战后,日本的经济和金融都有着浓厚的“封闭”和“管制”色彩。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了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这一进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揭开了日本经济、金融全面自由化、国际化的序幕。
日本政治国际化进程加速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而日美关系将成为“政治大国”的基石。在1985年的“广场会议”和1986年的“卢浮宫会议”中,日本均成为美国最坚定的盟友。
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从1980年起,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1985年的日本《经济白皮书》指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直接原因:
是日本宏观政策的失误。根本原因是日本投资循环经过一圈虚拟经济后,没有衍生更多的微利微本新行业,反专于一个不断吹大的泡沫行业。广场协议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6)日本经济泡沫是如何破裂扩展阅读:
判断方法
如何辨别何为泡沫,何为正常的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在判断出现差错,出台了错误政策的情况下,哪个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造成的危害大?对于这个问题速水优认为:“实际上,在泡沫扩大的过程中,是否是泡沫的判断真的是非常的困难。其中的一个理由是,我们无法否定这是经济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可能性。
比方说,在当时东京地价暴涨时,人们所举的一个在当时很难分辨的,似乎理所当然的理由是:东京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的提升。
必然的,中央银行总是面对着两个不同的风险,……一个是,在经济正要获得飞跃性的发展时,如果错误地采取紧缩政策,就可能剥夺一个大好的成长机会;另一个是,把只不过是虚幻的生产效率的提高误以为是真实的,放任泡沫的扩大。
中央银行在进行政策判断时,不能光注意哪个风险的概率高,还要关注在政策判断出现失误的情况下,哪个造成的社会经济成本高这一问题的评价。泡沫经济时期的经验显示了.
对于把只不过是虚幻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当成是真实的这一错误,从长远来看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沉重打击这一点,当时的日本银行的认识是不足的。”
在速水优看来,放任泡沫的扩大所造成的损失,远比错误地采取紧缩政策而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要大。事实也确实如此。进入80年代后,支撑日本战后30多年高速发展的政治经济体制都渐渐地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了,而这时出现的日元升值在客观上加剧了这一点。
日本当时应利用这一危机进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是当时的政策制定者却只顾眼前的经济繁荣,从而放任泡沫经济的形成与扩大。结果该改革的没改革,该调整的没调整,不仅白白浪费了4、5年的大好时光,而且给以后的经济体制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G. 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如何破灭的
日本的“十年之痛”肇始于1985年,这一年是代表日元大幅度升值的“广场协议”的签署年。从这时开始,到1991年为止,日本国内6大城市的商业地价短短6年间上升了3倍多,泡沫达至最大。此后泡沫迅速破裂,日本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造成银行大量不良资产。 泡沫破裂的直接后果是引起了严重的财政危机,重创了日本经济。此后,日本进入长期萧条期,10多年来经济增长始终徘徊在衰退与复苏的停滞状态之中。难怪人们后来常称这次房地产泡沫是“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 日本房地产泡沫最初表现为地价的上升。其过程是,从用途上讲由商业用地到住宅用地、再到其它用地;从地域上讲,先是东京都中心、而后扩展到东京都圈、进而扩展到大城市圈、最后是中小城市圈。这样一个波及过程经历了较长的时间,首先是地价的膨胀、其次是地价趋于稳定、最后是地价的急速下降。 比如继1985年东京商业用地地价迅速上涨以后,1986年至1987年东京的住宅地价格也开始迅速上升,同时波及到东京都圈的商业地、住宅地。东京以外的地区,1987年大阪、名古屋的地价、1999年其它中小城市的地价都接踵而上。 进入1988年之后,东京都圈的地价首先开始走向平稳。随后1990年大阪地区的地价也趋于平稳。而到1991年则日本全国开始了大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 引起日本房地产泡沫生成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首先是1985年9月,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决定同意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后,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大大刺激了房价的上涨。其次,当时的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受房价骤涨的诱惑,许多日本人纷纷拿出积蓄进行房地产的投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1990年9月日本地价达到最高点,到了十分荒唐的程度。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般工薪阶层即使花费毕生储蓄也无力在大城市买下一套住宅,能买得起住宅的只有亿万富翁和极少数大公司的高管。 所有泡沫总有破灭的时候。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很大程度上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 泡沫的破灭对日本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是大量房地产公司以及与其相关的大量金融机构倒闭,并由此造成了巨额不良资产,破坏了金融正常的运转机制,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银行出现严重的借贷现象。其次,泡沫时期形成的大量过剩的房地产投资,使企业负债过度,成为1990年代的日本企业投资不振的一个主要原因。再次,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日本平均储蓄率下降,生活质量无法提高。许多在泡沫经济时期购买房地产的日本人生活陷入窘境,甚至破产。最后,泡沫的破灭也使”银行不倒”、“地价只涨不跌”的神话同步破灭,企业和国民的心理状态跌入深渊,信心指数下降。 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最终让日本自吞苦果,丧失了个多年的发展机会,可谓付出了极其沉痛的代价。 没有远去的泡沫 今天,看完造成日本“十年之痛”的这段往事,再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国家正在发生的事情,我十分惊讶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某种高度相似性,虽然这里的历史不是我们的历史,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历史的重演并不会局限在一国之内,因为规律是普适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尤其应当注意日本泡沫经济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的如下几个微观原因: 第一,人们相信土地价格只升不降的神化,争相购置房地产。 有资料表明,日本总理府在1987年1月、1988年1月、1990年6月以及泡沫经济破灭后的1992年4月关于土地问题的舆论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持有土地是安心并且有利的”,具体调查结果分别为:65.2%、66.0%、67.2%和52.8%。正是在这样的消费者预期下,日本的地价总额才会是美国的4倍。 第二,人们相信利率不变,企业从银行贷款非常容易。 借款方不考虑一旦利率提高了还不起利息该如何办,而贷款方也忘记了升息的风险,只是一味地贷款给房地产公司,并天真地认为如果这些企业暂时资金出现紧张时只需将手里的房地产项目卖掉就可以解决问题。 当时的日本,企业借银行的钱、或者银行贷款给企业是相当容易的事情。并且企业一般贷款购置房地产之后又将该资产向银行作抵押,从而又可以轻松的再次贷到款,整个银行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就这样像滚雪球一样迅速扩大。 第三,企业及个人房地产投机盛行。 泡沫时期,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业,多数房地产公司并非专业的房地产公司。这意味着当时日本许多企业在从事房地产投资,开始所谓多元化经营,这给房地产泡沫破灭后产生大量坏账埋下恶果。 除了上述三点,当然还有另外一些微观层面的原因,它们共同催生了日本房地产泡沫。只是在所有至今能够被看清楚的原因中,这三条对我们同样最具参考价值。不是吗?如果我们一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如果我们具有最基本的观察能力,那么你会很清楚的看到,日本过去这三个催生泡沫的原因正是我们目前存在的三个现状。 泡沫并没有远去。但愿,这种担忧仅仅是一个杞人忧天。
H. 日本泡沫经济发展始末是什么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当时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为此陷入困境的美国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
此后,日元迅速升值。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20日元。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账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8)日本经济泡沫是如何破裂扩展阅读:
日元升值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和破灭的主要原因并非日元升值,而是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在日元升值过程中的失误,尤其是1986-1989年货币政策的三次重大失误
日本泡沫经济发生于1985-1990年,当时日本正处在改变增长模式、转变发展战略、开放国内市场、融入国际社会的初期。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毫无疑问,日本泡沫经济生成和破灭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制度、结构和政策等,但回到其定义,泡沫经济是指大量过剩资金追逐相对稀缺的投资机会而造成的资产价格膨胀,因此这个故事将主要在宏观经济层面展开。
I. 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的始末
日本在70年代-80年代时 经济急剧腾飞和目前的中国很相似 日本也是利用国家财富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这带来工作也带来了财富 但是到了80年代日本的基本设施建设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但是日本政府依然大举国债 来疯狂的建设基础设施 另一方面房地产也开始兴起 日本人对土地的疯狂甚至超过了中国大量炒作使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经济出现 假繁荣经济也开始产生 但是给日本带来致命性的还是美国强迫日本签订的“广岛协议”迫使日本对外出口出现锐减 失业率居高不下 日本政府为了解决就业又大举国债继续建设基础设施 但是这使得日本政府财政及其恶化 也使得日本经济开始下滑进而崩溃 到90年代时已经基本崩溃 加上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更是让日本经济复苏吃力 这次的金融危机机会要了日本的命了 呵呵 (一个一个字的打好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