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湖泊沼泽化怎么发展经济

湖泊沼泽化怎么发展经济

发布时间:2022-09-08 21:20:57

❶ 沼泽地形成的原因以及措施

湖泊变沼泽:
河水挟带着泥沙汇入湖泊,因为水面的突然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泥沙便在湖边沉积下来,形成浅滩。
森林变沼泽:
在森林地区,枯枝落叶不断在林下堆积,就像给地面盖了一层很厚的被子,既能大量积蓄雨水,又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之保持着过度湿润的状态。在碳化过程中,土壤中大部分的矿物养分流失,使草木死亡,繁茂的苔藓植物取而代之。苔藓植物能保留大量水分,使植物残体的分解过程减慢,泥炭逐渐堆积,并形成沼泽。
其他:
过于湿润的地区,杂草得以大量繁殖,并形成厚实的草层,土壤通气状况变坏,碳分逐渐减少,使原有植物逐渐衰亡,生长水藓等喜湿性植物,它们有很强的蓄水能力,这就更加强了土壤的湿润状况,草甸沼泽化得以迅速发展。

你这措施是指什么啊?

❷ 河流、湖泊的沼泽化

堆积作用是地球浅表始终存在着的外力地质作用之一。只要地形有势差,岩石的风化产物就会在水力和重力作用下,不断被侵蚀、搬运,最终进入地形低洼处的河流、湖泊和沼泽,并暂时或永久地停积下来。受气候条件和区域地质背景的影响,不同的陆表水体可以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堆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也会有种类差异。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三种,即碎屑沉积物、生物沉积物和化学沉积物。

(一)碎屑沉积

碎屑沉积形成的物质主要是黏土、淤泥、砂砾等。受水下地形和水动力条件的支配,沉积物大体呈现出由河流上游向下游,由河床中心向岸带,由河流出口向三角洲,由湖岸向湖心,颗粒由粗变细的分选格局。随着沉积层不断加厚,水流流速逐渐减弱,细粒物质所占比例会增大,甚至形成较厚的淤泥层,在水流相对滞缓的湖泊和沼泽,淤泥层不断累积,自重加大,其底部会被压实,含水量也较上部有所减少。碎屑沉积物的不断积累,使得水体空间减少,水深变小,有可能彻底改变河流、湖泊的形态。

(二)生物沉积

在水深较浅的湿地中,碎屑沉积物尤其是淤泥质的形成和发育,为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提供了立地的条件,同时充足的光照和温暖的水热环境有利于各种水生植物的生存繁衍,于是,苔草、芦苇、香蒲、藨草等湿生和水生植物在世代交替中,不断形成死亡的残体,在水下氧气不足的层位缓慢分解,加之产生的有机酸的防腐作用,促进了有机残体的堆积,形成泥炭层。在水深相对较大的陡岸附近,因风浪较小,水流缓慢或湖水静止,水面上可先出现浮水植物,继而生长沼萎陵菜、漂筏苔草、水木贼等沼生植物,它们根茎缠绕交织在一起,形成植物浮毡。浮毡逐年加厚,其下部死亡部分会腐烂脱落,沉入湖底。当生物沉积物厚度足以使之与浮毡相接时,湖泊也就随之消失,沼泽形成。生物沉积物分为腐殖质泥土和泥炭两类。腐殖质泥土一般为富营养湿地所特有,主要由死亡的漂游生物如藻类等有机物组成,往往是在缺氧条件下形成的富含脂肪、蛋白质的不定型胶质块,常呈橄榄色、灰色等,泥炭一般在贫营养湿地中形成,主要由漂浮植物、苔藓和其他高等草本植物的残体组成,或含有木本植物的残体。

(三)化学沉积

随水流进入河流、湖泊等的陆表物质,除岩石碎屑外,还有大量的溶于水的化学组分,包括Al、Fe、Mn、Si等氧化物的胶体溶液和K、Na、Ca、Mg等元素组成的盐类,后者易溶于水,常呈离子状态。其中胶体溶液进入河流、湖泊后,由于化学条件和物理环境的改变,产生凝聚、沉积,而以离子状态存在的盐类组分,也会在水交替缓慢、蒸腾蒸发作用强烈的水域中,浓度逐渐增大,当某种盐分的浓度达到过饱和时,就会形成矿物晶体析出。

研究认为,河流、湖泊的化学沉积包括陆源的矿物碎屑、胶体和易溶盐类。陆源碎屑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云母等矿物为主,其中硅铝氧化物的含量占主导地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沉积物中,硅铝氧化物含量达76%~87%,西南岩溶分布区的湖泊沉积物中,这一含量为58%~63%,而西北干旱区只有36%~58%。因为沉积物中,若硅铝氧化物所占比例减少,钙镁氧化物所占比例则相应增大,所以,在地质学中常常根据两类氧化物的比例,鉴别现代或古代湖盆在不同时期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当两种氧化物的比值大于10时,湖泊为淡水湖发育阶段,当比值小于10时湖泊处于咸水湖或盐湖阶段。湖泊的化学沉积主要发生在入湖水量小于蒸腾蒸发量的内陆湖和潟湖地区,尤其易发生在干旱地区。可溶盐的化学沉积可分为碳酸盐类,以石膏为主的硫酸盐类和以钠盐、钾盐为主的氯化物沉积。需要指出的是,湖泊的退化不仅仅是指固体沉积物(碎屑、生物、化学)不断增多,在水化学方面的表现还包括水质污染、咸化和富营养化,其中水质污染和人为富营养化是目前湿地生态功能破坏最严重的两个方面。

❸ 高中地理

湖泊沼泽化有两种发育过程:1、缓岸湖泊沼泽化。湖泊长期经泥沙淤积后,湖水变浅,在光照、温度条件适宜的缓岸开始出现带状丛生植物。植物死亡沉于湖底,逐渐变成泥炭,使湖底变浅,最后整个湖底充填泥炭,湖泊便为丛生植物的沼泽所代替。2、陡岸湖泊沼泽化。在背风陡岸湖边大量生长根茎植物,根茎相互交织成网,形成"浮毯",并有砂土停积其上。随后大量喜湿植物开始生长,使"浮毯"不断扩大和增厚。下层植物残体脱落后堆积在湖底,一定时间后逐渐形成泥炭,湖泊变浅,水面变小,最后形成沼泽。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一词原用于描述植物营养物浓度增加对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学效应,但富营养化很难严格定义,因为任何一个水体的营养性质的描述常常是相对于以前的情况,而且每个水体对营养盐响应存在差异。
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士在“湖泊富营养化的定义和演化历史重建”总评述报告中介绍了湖泊富营养化概念历史沿革。形容词 eutrophe、mestrophe和 oligotrophe最初被Weber (1907) 用于描述决定泥炭沼泽发展初期植物群落的营养状态。Naumann(1919)则用这3个词描述含有低、中或高浓度氮、磷和钙的淡水湖泊类型。Lindeman (1942) 在其“The trophic-dynamic aspect of ecology” 经典之作中,认为富营养化是湖泊发展过程中的自然过程。此后,Vollenweider (1968)率先用磷和氮对湖泊的营养状态作定量依据提出一个分类系统。OECD(1982)扩大了营养状态划分的指标,将叶绿素和透明度也包括进来,并用每个变量的组平均值和标准差,发展了一种边界开放的系统。到20世纪中后期,当富营养化及其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时,其所指的是人为富营养化(artificial eutrophication),即由社会的城市化、植物营养物的工农业利用及其废弃物的排放等所引起的。
富营养化是自然演变过程,但不能忽视人类活动对富营养的促进作用。大规模养殖污染水质,围湖造田,加速湖泊沼泽化进程。

❹ 沼泽地形成的原因

沼泽形成
水分状况是沼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气候和地貌条件直接或间接决定了地表水的数量和分布。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空气湿度大,于是在一些平坦的低地上和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的湖区(如北美、北欧、西欧)和低地或新构造运动缓慢沉降区、冻土区,由于排水不畅,地表可常年处于过湿状态。这种过湿状态改变了土壤通气状况,抑制了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力,破坏了土壤和大气、植物之间的正常物质交换,使得在这种缺氧条件下,土壤中矿物质的潜育化过程和有机物质的泥炭化过程得到发展,因而形成了沼泽。热带地区气温高,植物残体分解快,不利于泥炭的积累。但在雨量多、湿度大、植物的生产量高、常年积水的低洼地也能形成泥炭。因此,水分条件是形成沼泽的首要条件,地貌是形成沼泽的基础。沼泽化过程包括:
①水体沼泽化
一般发生在风浪小的浅水湖泊和流速缓慢的小河中。从丛生植物开始,其形成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植物呈带状从湖岸向湖心侵移,这种沼泽化过程发生在浅水湖或河道中。初期在湖底有藻类和浮游生物的残体与泥沙一起沉积在湖底形成腐泥。腐泥不断加厚使湖泊渐浅,带状分布的高等植物也依次从湖岸向湖心推进。大量的植物残体积聚在湖底,在水下缺氧条件下,形成了泥炭。泥炭一层层增厚,湖水变得更浅,最后整个湖盆变成沼泽。另一种方式是植物呈浮毯状从湖岸向湖水面蔓延,这种情况常发生在风平浪静的陡岸湖泊或流速缓慢的河流。在湖岸或湖底生长着浮水植物,如睡菜、漂筏苔草、毛果苔草等等。其根状茎浮于水面,交织成网状,向湖面蔓延增厚,形成“浮毯”。有时“浮毯”被风吹散变成“浮岛”,“浮”岛”相接时湖面缩小,残留的水面,称为“湖窗”。“浮毯”底部的植物残体脱落于湖底形成泥炭,泥炭与“浮毯”之间,常有静水层,最后静水层消失,整个湖盆被泥炭填满。
②森林沼泽化
林区的河谷和缓坡山麓或平缓的分水岭,常有潜水以泉或慢流方式渗出,造成地表过湿。其上生长苔草等喜湿植物,随后地面枯枝落叶和草丘栏截并保持大量地面径流,水分下渗,致使钾、氮、钙、镁等元素被淋溶而铅、铁、锰物质在土层下积聚,形成不透水层,造成土壤过湿,植物残体在缺氧条件下,形成泥炭,发育为沼泽。森林附近的湖泊沼泽化或草甸沼泽化过程扩大了地表积水面积或抬高了林地地下水位,使土壤过湿;在地形平坦的采伐迹地或火烧迹地,由于森林被毁而蒸腾减少,破坏了土壤和水分平衡,造成地表积水;这些都会引起森林沼泽化。
③草甸沼泽化
关于草甸沼泽化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植被的天然演替(由禾本科的根状茎植物经过疏丛型植物到密丛型苔草)的必然结果,另一种认为是土壤缺氧条件造成的。地表常年过湿,是草甸形成沼泽的必备条件。由于地表过湿,大量的植物残体得不到充分分解。植物残体和腐殖质阻塞了土壤孔隙,缺氧的土壤条件导致泥炭的形成。禾本科植物逐渐被密丛型苔草所代替,于是出现了沼泽。

❺ 洞庭湖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我国不少地区曾出现大面积围垦湖泊,与河争地的热潮。据统计,全国被开垦的湖泊至少有100多万公顷,损失淡水资源调节量350亿立方米。近些年来,随着各地经济建设的发展,流域用水量剧增,湖泊来水量减少,入不敷出,水位下降,面积缩小,致使一些湖泊消失,一些大湖面积也大为缩小。

围湖造田首先是加快了湖泊沼泽化的进程,使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地表径流调蓄出现困难,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如:湖北省由于湖泊不断减少,萎缩后的湖泊已基本丧失了原有的调蓄功能,造成水旱灾害面积呈逐年增长趋势,20世纪50年代平均46万多公顷,80年代增长到170多万公顷,90年代以来的八个年头里,除1993年外都大大超过80年代的水平。其次是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湖区生态环境劣变,使鱼的种类不断下降,数量减少。

❻ 淡水沼泽的发育

首先

在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挟带着泥沙流入湖泊,由于水面突然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在湖边沉积下来,形成浅滩。一部分细小的物质,随着水流漂到湖泊开敞的地方,沉淀到湖底。这样年深月久,就使湖泊变得越来越浅。并且随着湖水深浅的不同,各种水生植物逐渐繁殖起来。在沿岸浅水区,生长着芦苇、香蒲;在较深的地带,往往生长着睡莲、浮萍、水浮莲;在湖泊的深处,生长着眼子菜等各种藻类。这些植物不断生长、死亡,大量腐烂的植物残体,不断地在湖底堆积,逐渐形成泥炭。随着湖底的逐渐淤浅,又有新的植物出现,并从四周向湖心发展,湖泊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浅。当湖泊中的沉淀物增大到一定的限度时,原来水面宽广的湖泊就变成浅水汪汪、水草丛生的沼泽了。

沼泽除了是由湖泊演变而成的,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低洼平原上的河流沿岸,在河水浅、流速慢的情况下,可以生长水草而逐渐形成了沼泽。在沿海的低地,反复被海水淹没,海滩上杂草、芦苇丛生,也可形成盐沼泽。有些高原、高山地区,由于冬季地面积雪,到次年春夏季节冰雪融化,地面积水,短草和苔藓植物杂生,也可形成沼泽。

在森林地区,枯枝落叶在林下不断堆积,好像给地面盖了一层很厚的被子,它既能大量积蓄雨水,又可减少土壤蒸发,保持着过度湿润的状态。又因为碳化过程的进行,土壤中大部分的矿物养分被淋失,造成草木死亡,而代之以繁茂的苔藓植物。苔属植物能保留大量水分,使植物残体的分解过程减慢,泥炭开始堆积,逐渐形成沼泽。在我国大、小兴安岭的森林中,就可以看到这种森林沼泽化的现象。

在有些过于湿润的地区,杂草大量繁殖,形成厚实的草层,使土壤通气状况变坏,碳分逐渐减少,原有植物渐趋衰亡,生长莎草、水藓等植物。这些喜湿性植物,有很强的蓄水能力,因此更加强了湿润状况,草甸沼泽化得以迅速发展。四川西部的草地,有一部分就是这样形成的。

当然,地质演变,湖泊由于堆积植物、沙土形成沼泽。森林因为树页或草木堆积和贮水作用形成沼泽。
下面是我国的一些沼泽分布及分类:
(1)沼泽湿地。中国的沼泽约1197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山区多木本沼泽,平原为草本沼泽。?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1990年尚存沼泽约113万公顷。三江平原无泥炭积累的潜育沼泽居多,泥炭沼泽较少。沼泽普遍有明显的草根层,呈海绵状,孔隙度大,保持水分能力强。本区资源利用以农业开垦,商品粮产出为主。大、小兴安岭沼泽分布广而集中,大兴安岭北段沼泽率为9%,小兴安岭沼泽率为6%,该区沼泽类型复杂,泥炭沼泽发育,以森林沼泽化、草甸沼泽化为主,是我国泥炭资源丰富地区之一。?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特别市黑河中、下游闭流和伏流宽谷,沼泽布满整个谷底,泥炭层深厚,沼泽率达20%--30%。本区以富营养草本泥炭沼泽为主,复合沼泽体发育。若尔盖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草场。?海滨、湖滨、河流沿岸主要为芦苇沼泽分布区。滨海地区的芦苇沼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至鸭绿江口的淤泥质海岸,集中分布在河流入海的冲积三角洲地区。我国较大湖泊周围,一般都有宽窄不等的芦苇沼泽分布。另外,无论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在中下游河段往往有芦苇沼泽分布。

(2)湖泊湿地。中国的湖泊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并显示出不同的区域特点。据统计,全国有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2711个,总面积约90864平方公里。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和资源利用、生态治理的区域特点,中国湖泊划分为五个自然区域。?东部平原地区湖泊,主要指分布于长江及淮河中下游、黄河及海河下游和大运河沿岸的大小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696个,面积21171.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23.3%。着名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即位于本区。该区湖泊水情变化显着,生物生产力较高,人类活动影响强烈。资源利用以调蓄滞洪、供水、水产业、围垦种植和航运为主。?蒙新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724个,面积19544.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21.5%。本区气候干旱,湖泊蒸发超过湖水补给量,多为咸水湖和盐湖。资源利用以盐湖矿产为主。?云贵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60个,面积1199.4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全系淡水湖。该区湖泊换水周期长,生态系统较脆弱。资源利用以灌溉、供水、航运、水产养殖、水电能源和旅游景观为主。?青藏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091个,面积44993.3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5%,本区为黄河、长江水系和雅鲁藏布江的河源区,湖泊补水以冰雪融水为主,湖水入不敷出,干化现象显着,近期多处于萎缩状态。该区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资源利用以湖泊的盐、碱等矿产开发为主。?东北平原地区与山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40个,面积3955.3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4%。本区湖泊汛期(6-9月)入湖水量为全年水量的70-80%,水位高涨;冬季水位低枯,封冻期长。资源利用以灌溉、水产为主,并兼有航运发电和观光旅游之用。

❼ 沼泽化湖泊的形成和演化

湖泊的沼泽化指原来较深水的水体逐渐淤积变浅从而演化成泥炭沼泽的过程。如现今我国的江汉平原在数千年前是烟波浩渺的云梦泽。全新世云梦泽沉积的“云梦黏土”在湖北沙市一带最厚可达10m以上,黏土含量40%~60%,呈蓝灰色,无层理,植物根系发育,表明其为湖泊演化到沼泽阶段形成的沼泽沉积。滇池海埂以北区域的草海,如今风平浪静,水草丛生,正在经历由正常淡水湖泊向沼泽化湖泊演化的过程。

几乎所有的湖泊都有一个产生—扩展—收缩—消亡的过程。实际上,上述最后一个发展阶段多是湖泊演化为沼泽的过程。从地质的观点来看,沼泽的生命是短暂的。由于植物遗体及砂泥的堆积,或由于地下水面的下降等原因,湖沼将会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湖沼堆积作用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如图6-22所示,第一阶段水体较深,为开阔的较安静的淡水湖泊中央漂浮着藻类及浮游生物。第二阶段这些生物死亡后沉于水底,通过“腐泥化作用”的演化过程形成腐泥。与此同时,湖泊边缘的浅水地带及沼泽地带的高等植物,通过“泥炭化作用”的演化过程形成泥炭。到了第三阶段,位于湖泊中央的腐泥堆积逐渐增厚,湖水随之日益变浅。与此同时,湖泊边缘地带的沼泽植物和泥炭层也逐渐向湖泊中央推进,因此湖泊面积日益缩小,以致和湖泊中央的腐泥相接触。到了最后阶段,由于植物大量繁殖和堆积的结果,原来是湖泊的地方都变成了沼泽甚至成为陆地,因此整个湖泊区只有高等植物生长和泥炭形成了。

图6-22 潮湿气候区湖沼的演变及其沉积作用

❽ 沼泽化的沼泽化过程

水体沼泽化主要是在湖泊中进行的,流速缓慢或停滞的小河也可能沼泽化。湖泊经过长期的泥沙淤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湖水变浅,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开始生长喜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由于死亡植物不断堆积湖底,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很慢,植物残体逐年累积而形成泥炭。随着泥炭的增厚,湖水进一步变浅,湖面缩小,最后泥炭堆满湖盆,水面消失,整个湖泊水草丛生,演化为沼泽。所以湖泊变成沼泽是自然演替的必然结果,它标志着湖泊的消亡。但是,由于湖盆特征不同和区域地理的差异,湖泊沼泽化过程也不完全一样。
缓岸湖泊沼泽化
沼泽化是从边缘开始的。首先在岸边浅水带生长挺水植物,因水深不同,挺水植物群落呈同心圆状有规律的分布,向湖心逐渐生长沉水植物。注入湖泊的水流所携带的泥沙淤积和死亡植物残体的堆积,使浅水带逐渐向湖心推移,沼泽植物也向湖心蔓延,最后整个湖泊长满了沼泽植物。例如中国小兴凯湖就是很好的例子,目前正处于沼泽化阶段(图1)。小兴凯湖南岸湖底坡度不大,缓缓向湖心倾斜,从岸边到湖心,植物呈有规律的分布:沿岸湿润地带为小叶樟群落,生长茂密,
多呈纯群落,水深10厘米以内地带,为苔草—小叶樟群落,有稀疏草丘;水深20厘米左右的湖滩,以芦苇群落为主,局部地段生长狭叶甜茅,呈斑状镶嵌在芦苇群落中间;在湖滩与湖心邻接的地方,风浪作用较大,泥沙在这里淤积,湖水变浅,甚至露出水面,生长了菰,湖心水深1~2米,生长了沉水植物竹叶眼子菜等。目前,湖滩不断扩大,芦苇、甜茅群落向湖心侵入,湖泊正在日益收缩。四川省若尔盖高原湖群区,浅湖沼泽化的植物带与小兴凯湖不同(图2),在湿润的湖滩上,主要生长着苔草属植物,形成高大的团块状草丘;20~40厘米深度的浅水带,生长着杉叶藻、针蔺等挺水植物;超过40厘米深的地带,则生长着藻类和眼子菜等沉水植物。西藏高原沼泽也有类似情况。
陡崖湖泊沼泽化
沼泽化是从水面植物繁殖过程开始的。在背风侧的湖面生长着长根漂浮植物,它们根茎交织,常与湖岸连在一起,形成较厚的漂浮植物毡,俗称漂筏。随着植物不断繁殖、生长,
浮毡逐渐扩大,厚度增加,浮毡下部的植物残体,在重力作用下脱落湖底,年积月累,使湖底变高。浮毡布满水面,但与湖底之间尚存在水层,随着时间推移,湖底泥炭堆积愈来愈厚,直至水层消失,两者相接,湖泊最后演化为沼泽。漂浮植物毡布满湖面需经历长期的演化过程。初期由于风浪作用,往往使浮毡碎裂,小块漂筏像绿色小舟,随风漂游散布在湖中;沼泽化后期,各漂浮植物毡逐渐扩大,彼此结合,布满整个湖面,但在个别接触处还有局部明水,称为湖窗。此外,因漂浮植物种属不同,以及受其他因素影响而造成生长状况的差异,使浮毡厚薄不均,薄层地段人畜行走其上,有沉陷危险,在东北地区把这种现象,叫做“大酱缸”。当年中国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有些沼泽就是“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颈”的漂筏沼泽。
陡岸湖泊沼泽化虽然不及缓岸湖泊沼泽化普遍,但在中国东北和西南地区,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一些湖泊都可看到。如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的芦清河泡子,东岸发育着宽约5米左右的漂筏苔草浮毡,其下有泥炭堆积,中间为水层,人行其上此起彼伏。漂筏层表面无积水,脚踩处因承受压力下沉,湖水徐徐上升。云南腾冲县的北海,由苔草、鸢尾、睡菜和灯芯草形成的漂筏,宽约1000米,湖底堆积有泥炭;在湖泊边缘草根层与泥炭层相连,至湖心两者之间有2米多的水层,漂筏中间有明水湖窗。若尔盖高原沼泽区错拉湖西南岸的甜茅漂筏,目前正在继续扩展中。此外,人工湖泊——水库,也可以沼泽化,在岸边形成漂筏层。
上面所举的都是湖泊正在沼泽化的例子。由昔日的湖泊已演变为沼泽的,在全国各地也不少,这是通过地貌形态特征的观察以及植物孢子花粉和残体的分析鉴定所证明了的。如吉林省辉南县的西大甸子,过去曾是熔岩流堵塞河道形成的湖泊。现在已完全变成沼泽,堆积了平均6米多厚的泥炭层;柳河县安口镇姜家店的古火口湖,已变为沼泽并堆积了较厚的泥炭层。
河流沼泽化
在流速缓慢或水流停滞的小河或河流的个别河段,在岸边甚至到河心,常见到水草丛生的沼泽化现象,其发育过程大部分与陡岸湖泊沼泽化相似。如三江平原的一些河流,由于地势低平,坡降很小,流速缓慢,河道弯曲,水草丛生,具有沼泽性河流的特点。挠力河、七星河、青龙河的许多河段,在河道中心生长着沉水植物狭叶眼子菜和浮水植物睡莲;河道两侧靠近河漫滩生长着漂筏苔草、睡菜和狭叶甜茅形成的浮毡;在低河漫滩水分停滞的地方,则发育了毛果苔草沼泽。也有一些河流,如别拉洪河、浓江、鸭绿河的中上游段,具有陡岸和缓岸湖泊沼泽化的共同特点,植物既由岸边向中心蔓延,在水面还生长漂浮植物形成的薄层植物毡,使河道呈现明流和暗流相互交替的现象。这种河流沼泽化演替方式,在若尔盖高原沼泽区也同样存在。沼泽化河流的泥炭层一般较薄,有的地段没有泥炭堆积,这是因为死亡植物未完全分解的残体在缓慢流动的河水中被冲走的缘故。

❾ 围湖造田的利与弊

好处:能扩大耕地面积,扩大土地面积,缓解土地短缺问题

围湖造田的恶果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湖泊在迅速减少,仅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就减少了543个。据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湖泊资料的统计,解放初原有湖泊面积达2.9万平方千米,到了20世纪80年代,保留的面积仅为1.9万平方千米,消亡了1万多平方千米的湖泊面积,素有“千湖之省”美称的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有1066个湖泊,目前仅剩309个湖泊。被誉为“水乡泽国”的江苏省境内水网密布,湖荡众多,自1957年以来,因围湖造田所削减的湖泊达 1500多平方千米,消亡的湖泊已有40多个。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我国不少地区曾出现大面积围垦湖泊,与河争地的热潮。据统计,全国被开垦的湖泊至少有100多万公顷,损失淡水资源调节量350亿立方米。近些年来,随着各地经济建设的发展,流域用水量剧增,湖泊来水量减少,入不敷出,水位下降,面积缩小,致使一些湖泊消失,一些大湖面积也大为缩小。

围湖造田首先是加快了湖泊沼泽化的进程,使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地表径流调蓄出现困难,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如:湖北省由于湖泊不断减少,萎缩后的湖泊已基本丧失了原有的调蓄功能,造成水旱灾害面积呈逐年增长趋势,20世纪50年代平均46万多公顷,80年代增长到170多万公顷,90年代以来的八个年头里,除1993年外都大大超过80年代的水平。其次是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湖区生态环境劣变,使鱼的种类不断下降,数量减少。

阅读全文

与湖泊沼泽化怎么发展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经济与管理属于什么类 浏览:985
生涯规划故事怎么写 浏览:650
第十课幸福是什么 浏览:773
三国演义的故事及人物有哪些 浏览:614
什么都没有自己的健康重要 浏览:572
石台事业编什么时候体检 浏览:550
守护爱情的小保安什么梗 浏览:552
幸福有时像什么有时像什么 浏览:191
国民经济形势对投资有哪些影响 浏览:246
爱情的颜色是什么作文 浏览:622
健康甘肃里的备注怎么填 浏览:50
男人事业和婚姻哪个重要 浏览:737
合法婚姻和事实婚姻的界定有哪些 浏览:113
美女你好你在哪里上班的干的什么 浏览:980
适合自己的就是幸福下句该怎么说 浏览:360
爱是什么韩国爱情动画 浏览:469
单身又怎么感受爱情 浏览:409
家庭购买房子属于什么宏观经济学 浏览:62
梨泰院有什么故事 浏览:938
爱情里陪伴和懂得哪个更重要 浏览: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