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哪几个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我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有4个,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是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Ⅱ 国内有哪几个城市是经济特区
截至2019年6月,中国有7个经济特区。
7个经济特区分别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霍尔果斯、喀什。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
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2年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模式移到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等国家级新区新的特区扩大改革等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重要标志。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霍尔果斯、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2)经济新特区有哪些扩展阅读:
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在于:
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
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中国建设和发展经济特区的基本经验主要有:
①完善投资环境,包括完善投资的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前者为基础设施结构中以通电、通水、通路、通讯、通煤气、通排污、通排洪和平整土地为主体的“七通一平”等;
后者包括政治条件(政治、社会、政策等的稳定和法制的健全)、管理水平(政府的效率等)、经营条件(货币和物价、外汇管制、金融、信息服务和自主权等状况)、人口素质和市场、政策优惠(税费等)等;
②外引内联有机结合,发挥特区的“四个窗口”(技术、知识、管理和对外政策)和两个扇面辐射(对内和对外)的“枢纽”作用;
③努力探求建立一种灵活而有效地适应国际市场规律的特区经济体制模式。为此,需在计划管理体制、企业管理体制、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流通体制、价格体制、劳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以及财政金融体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Ⅲ 我国的经济特区有哪几个
01Ⅳ 中国有哪些经济特区
中国截止目前已经设立共计7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广东省的深圳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福建的厦门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喀什经济特区、霍尔果斯经济特区。
(4)经济新特区有哪些扩展阅读: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建立在中哈两国霍尔果斯口岸的跨境经济贸易区和 区域合
作项目,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合作
的示范区。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它横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是一个面积达5.43平方公里封闭
区域,中方、哈方及第三国人员及货物、车辆在区域内跨境可以自由流动,入区免签证合法停留30天,从中方一侧进入每人每天可携带8000元免税商品。
哈方一侧进入可以携带1500欧元免税商品(现正研究提升到10000欧元);国
务院批复为陆路整车进口口岸,欧洲原产地车运输距离成本骤降;境外货物入区享受保税扶持
政策;境内外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办理出口报关手续,实行退税。
中哈国际边境合作区有几大亮点:退税免费政策可以使商户的进货成本降低,可以以更低价格
来吸引顾客,免税政策可以使到合作区购物的顾客或游客买到低价免税商品而不用交税,将来
到合作区购买欧洲奢侈品的价格会比国内低很多;
免签证政策很方便会使更多的商人汇聚合作区,比如中亚国家或者土耳其、俄罗斯商人他们原
来要到中国采购商品,进入中国会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因为要到中国驻所在国大使馆办理签证,才能到中国商家所在地去采购。
如果到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区,时间上和金钱上的
花费会降至最低,因为中哈合作区里汇聚世界各地的商品,汇聚有世界各地的商人,进入合作区是不需要办理签证,各国商人在这里很容易找到自己的需要采购的商品,哈萨克斯坦与许多
国家之间是免签证的。
他们凭借自己的护照,不需要到大使馆办理签证,直接凭护照可以进入
中哈合作区,在合作区里中方及哈方、第三国人员可以自由流动,商人在这里可以住宿、采购
商品、签定合同、结算。大大降低了自己采购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
Ⅳ 我国的经济特区有哪几个
截至2019年5月我国已经设立共计7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广东省的深圳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福建的厦门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喀什经济特区、霍尔果斯经济特区。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创举。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充分发挥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5)经济新特区有哪些扩展阅读:
经济特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发挥外资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是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3、是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
4、是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的“排头兵”和重要辐射作用,增强服务全国的大局意识。经济特区应积极支持和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交流合作,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Ⅵ 中国13个经济特区是哪些
中国只有8个经济特区。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2年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模式移到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等国家级新区新的特区扩大改革等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重要标志。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霍尔果斯、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1979年春天,邓小平这位不平凡的老人以一个不平凡的设想,使得中国南方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渔村成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并在之后的20年中作为中国改革的试验区和先遣队,带动着中国改革的前进步伐。
1980年5月正式成立的深圳经济特区,东起人鹏湾边的梅沙,西至深圳湾的蛇口工业区,总面积327.5平方千米。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深圳原来只是一个三三万人的简陋、狭窄的小镇,但到1984年,人口已增长到30万,工业企业由224家发展到609家,工业总产值从6000万元发展到18亿元;
完成基建投资36亿元,竣工面积608万平方米,基本上完成了30平方公里新城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人均国民牧人达到1000美元,在全国城市中率先步人了“小康”。
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经济特区”这种特殊的改革产物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981年底,我国最小的经济特区、面积仅52.6平方千米的汕头经济特区成立。
1988年,全国人大批准建立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至1999年7月,我国共建成6个经济特区,对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大量资金,对带动和促进内地经济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Ⅶ 中国有几个经济特区
中国的四大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厦门、珠海、汕头。下面,我就给大家分别介绍一下这几座城市。
最后是汕头。汕头也是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的美誉,也是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粤东中心城市,是潮汕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也是着名的侨乡。汕头这座城市地处沿海,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沛,水资源丰富。值得一提的是,汕头的矿产资源也很多,还拥有着强劲的风力资源,南澳岛是全国三大风力发电场之一。
总而言之,以上四座城市就是中国的四大经济特区。
Ⅷ 我国经济特区有哪些
我国经济特区有广东省的深圳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福建的厦门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以及海南经济特区五个。创办经济特区是在新历史条件下,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新趋势,而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定一定范围,有着更加灵活和开放的特殊政策。
建立经济特区的好处在于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从而提高中国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另外还可以扩大中国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是从四个方面开始入手的,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以提高开放质量;三是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四是增强服务全国的大局意识。
深圳是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为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是国家创新型城市以及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有着创客之城与设计之都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