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如何才能融入到全球化的经济体中

如何才能融入到全球化的经济体中

发布时间:2022-09-07 02:33:09

❶ 中国是怎样融入世界经济的

从中国近20多年的发展实践看,改革和开放是推动中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的两个车轮。1978至1997年间,中国经济平均年增长速度为9.8%,接近世界平均增长速度(3.3%)的3倍。如果把这20年中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作为1的话,发展中国家是2,亚洲国家大约是3,中国则大约是4。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扩大,中国和世界经济接轨、融合的程度日益加深,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加入wto三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翻了一番,2004年外贸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人民生活巨大的改善。事实进一步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世界经济加快全球化的情况下,中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更深更广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去。

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市场逐步开放、积极参与世界贸易,为各国带来无限商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简而言之,世界的发展更需要中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据世界银行统计,从1986年至2003年,中国商品对世界商品的贡献率达40.7%,而美国和日本仅为14%和6.9%。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中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提高了世界贸易的福利水平。近年来,中国进口额连年以20%至30%的较大幅度增长,2004年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给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巨大的新兴市场和发展机会。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具有“两头在外”的明显特点,原料大量进口,物美价廉的制成品大量出口,表明中国贸易增长产生的利润分布广泛,使很多国家,包括一些中小发展中国家受益,促进了全球贸易福利水平的提高。

❷ 中国如何融入世界市场

以下是我在网上看到的,给楼主看看:最近,中国几家着名企业都先后遭遇了来自国外的麻烦,包括华为与中兴通讯在内的中国企业,先后遭遇了来自国外的某些调查。目前,这些事情还没有最终结束。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遭遇的挫折不断增多,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越来越大。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实际影响力在1998年就已经开始了,尽管当时中外学者和政治家并未认清这一重要里程碑。1998年之后的20年即 2018年,中国的经济又将如何,很重要的因素还要看中国如何进一步融入世界,如何直面目前国际环境下的种种问题和化解国际市场风险。
今日焦点2009年3月6日
1.18万亿中央投资详解
中央政府新增的公共投资主要源于政府基建投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车辆购置税、政府性基金等方面。

* [人物访谈] 贾康:财政要过几年紧日子
* [相关评论] 经济下行期更需改善地方财政
* 招行单骑救市:谁在为大盘护航?
* 1.75万亿:年国债发行最大空间
* 出口转内销战略的想象空间

不少人认为,当今全球经济失衡问题非常严重,而两个面临较大经济失衡问题的国家恰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动力国——美国和中国。但笔者几年来一直认为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固然存在,但不太严重。因为全球经济失衡是结构性问题,而结构性调整需要假以时日,最好在稳定增长中逐步解决。世界经济在历史上面临过几次大的失衡,经常与大的技术革命或者一个大国的经济崛起有关——这类革命或者经济崛起要求利益重新分配——只要世界经济继续发展,人类社会总体收入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失衡本来就是动态的表现,属经常性的,均衡才是短期现象,是相对的。

全球化的中心国家是美国和中国,美国的经济行为不能用一般国家来分析和判断。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大大增强,金融资产明显扩张。大量资本流到美国,投资在低回报的美国长期国债上,而大量美国资本流到他国,投资在高回报的短期股票和其他金融产品上。研究表明,仅此利差一项,美元的10%贬值即可导致相当于5.9%美国GDP的财富转移到美国。因为在全世界金融体系中美元仍是基准货币,美元的铸币税在美元贬值或美元通货膨胀下也导致大量的财富转移到美国。这种能力是一个非全球中心国家所难以拥有的。

美国之外,中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也正在变成一个中心国家。因此用一般看待发展中国家的眼光来看中国的问题会有一些不妥,并可能影响中国崛起过程中的重大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国的发展已经带动了全球的经济增长。中国虽然只占世界经济5%的经济实力,这几年却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25%左右的贡献,预计2007年的贡献将会超过30%。

中美两国经济在很多方面是天然的伙伴关系,两国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两国之间的所谓失衡可以理解为一种动态均衡,这种相对失衡是全球经济走向新的平衡的必要条件。今天的全球经济比五年前更好。只要全球化里的中心国家保持稳定适度的经济增长,正在崛起的中心国家保持稳健高速的经济增长,全球经济将可能继续增长并从失衡走向新的动态均衡。中国应抓紧这个有利时机,快速稳定地发展经济并逐步减少结构性失衡。

将1998年说成是中国经济显着影响世界的起始年,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经济经历了二十年高速增长。第二,1997年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紧接着发生了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市场和原材料及石油市场发生巨大危机,惟中国经济表现一枝独秀,而当时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表现乏力。中国经济不仅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恰在此时中国也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几年的全球石油市场价格与中国的进口有密切联系,尽管此时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仍然不大。但是这一现象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少注意,四年后才为外国所关注。2002年后,中国的人民币改革逐步成为全球关注焦点。

最近,中国几家着名企业都先后遭遇了来自国外的麻烦,包括华为与中兴通讯在内的中国企业,先后遭遇了来自国外的某些调查。目前,这些事情还没有最终结束。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遭遇的挫折不断增多,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越来越大。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实际影响力在1998年就已经开始了,尽管当时中外学者和政治家并未认清这一重要里程碑。1998年之后的20年即 2018年,中国的经济又将如何,很重要的因素还要看中国如何进一步融入世界,如何直面目前国际环境下的种种问题和化解国际市场风险。
今日焦点2009年3月6日
1.18万亿中央投资详解
中央政府新增的公共投资主要源于政府基建投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车辆购置税、政府性基金等方面。

* [人物访谈] 贾康:财政要过几年紧日子
* [相关评论] 经济下行期更需改善地方财政
* 招行单骑救市:谁在为大盘护航?
* 1.75万亿:年国债发行最大空间
* 出口转内销战略的想象空间

不少人认为,当今全球经济失衡问题非常严重,而两个面临较大经济失衡问题的国家恰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动力国——美国和中国。但笔者几年来一直认为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固然存在,但不太严重。因为全球经济失衡是结构性问题,而结构性调整需要假以时日,最好在稳定增长中逐步解决。世界经济在历史上面临过几次大的失衡,经常与大的技术革命或者一个大国的经济崛起有关——这类革命或者经济崛起要求利益重新分配——只要世界经济继续发展,人类社会总体收入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失衡本来就是动态的表现,属经常性的,均衡才是短期现象,是相对的。

全球化的中心国家是美国和中国,美国的经济行为不能用一般国家来分析和判断。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大大增强,金融资产明显扩张。大量资本流到美国,投资在低回报的美国长期国债上,而大量美国资本流到他国,投资在高回报的短期股票和其他金融产品上。研究表明,仅此利差一项,美元的10%贬值即可导致相当于5.9%美国GDP的财富转移到美国。因为在全世界金融体系中美元仍是基准货币,美元的铸币税在美元贬值或美元通货膨胀下也导致大量的财富转移到美国。这种能力是一个非全球中心国家所难以拥有的。

美国之外,中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也正在变成一个中心国家。因此用一般看待发展中国家的眼光来看中国的问题会有一些不妥,并可能影响中国崛起过程中的重大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国的发展已经带动了全球的经济增长。中国虽然只占世界经济5%的经济实力,这几年却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25%左右的贡献,预计2007年的贡献将会超过30%。

中美两国经济在很多方面是天然的伙伴关系,两国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两国之间的所谓失衡可以理解为一种动态均衡,这种相对失衡是全球经济走向新的平衡的必要条件。今天的全球经济比五年前更好。只要全球化里的中心国家保持稳定适度的经济增长,正在崛起的中心国家保持稳健高速的经济增长,全球经济将可能继续增长并从失衡走向新的动态均衡。中国应抓紧这个有利时机,快速稳定地发展经济并逐步减少结构性失衡。

将1998年说成是中国经济显着影响世界的起始年,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经济经历了二十年高速增长。第二,1997年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紧接着发生了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市场和原材料及石油市场发生巨大危机,惟中国经济表现一枝独秀,而当时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表现乏力。中国经济不仅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恰在此时中国也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几年的全球石油市场价格与中国的进口有密切联系,尽管此时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仍然不大。但是这一现象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少注意,四年后才为外国所关注。2002年后,中国的人民币改革逐步成为全球关注焦点。
与石油风险相比,中国更应该关注国际原材料市场的风险。美国等发达国家大都需要大量进口石油,但不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后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已经把依赖原材料的制造业转移到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此而来的高能耗、高污染和高原材料消耗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劣势之一。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资源状况, 决定了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中国人均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只是韩国和中国台湾在上世纪70年代的1/3,即使靠节约消耗、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消费产业,人均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均收入仍然较低,劳动力便宜,而且城市化尚未完成,决定了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需要国际市场的需求来带动国内经济增长。换言之,解决中国的人口和经济增长问题有赖于长期利用国际技术、能源、原材料、商品和金融市场。

在中国国际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日益增加的前提下,应该大力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尤其在技术、金融、原材料和批发、零售业进行跨国并购。中国不怕国际竞争,但不继续开放、不走出去就没有竞争的机会。中国企业应积极成为全球化中的重要力量,研究全球化中的新问题,善用全球化中的有利因素,化解全球化中的风险,使中国经济在2018年更上一层楼。

在我看来,1978年中国经济开始面向世界,1998年中国经济已经影响世界。2018年中国经济如能融入世界,2038年中国经济可能引领世界。这个过程中,华为等一批在国际化领域里走得比较远的中国企业,值得关注和学习。

(作者是印第安纳大学Kelley商学院商业经济学与金融学博士,现任英国巴克莱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本文是作者为<任正非谈国际化经营>一书写的序言。)

❸ 中国如何融入经济全球化

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投资,制定防范于未然的有效政策,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❹ 中国如何更好地迎接经济全球化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国应以积极参与、合作的态度对待经济全球化,趋利避害,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1)建立健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努力,觅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但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基础乍用还须进一步加强。首先,要扣快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规则,真正实行政府与企业职责分开,政府只负责保证经济总量平衡和重大经济结构的布局与协调,以及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要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从根本土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芝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富有生机、活力的经营管理体制,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创造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多元市场环境。

(2)确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国际贸易体制。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我国已经参与现行对外贸易体制相关的外汇、金融、投资等体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是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突出的表现就是开放性不够。我国已经加入世界组织,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以WTO的多边贸易体,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尽快建立起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开放型国际贸易体制。首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其次,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国有民族业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三,规范进出口管理,完善进出口商品经营管理体制,建立竞争性的投资和贸易体制。第四,强化商会职能,维持良好的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秩序。

❺ 新时期以来,中国是如何融入世界全球化的浪潮的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1992年 十四大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 加入世贸组织
这个是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三步曲。。。可以么

❻ 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经济立法和执法,与国际接轨;继续深化改革,破除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的落后的体制法规,解放人们思想,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阅读全文

与如何才能融入到全球化的经济体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你长这么大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 浏览:910
李现的故事是什么 浏览:881
如何判断婚姻衰败 浏览:336
有没有哪些纯洁爱情的故事 浏览:646
事业单位半年奖绩效怎么回事 浏览:950
什么事业最出息 浏览:421
信成健康是哪个国家的 浏览:802
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是什么 浏览:375
无懈可击之美女如云什么时候播 浏览:881
幸福触手可及去哪里能看到 浏览:186
为什么喜欢美女的脚 浏览:410
教资面试防控健康卡是什么 浏览:793
为什么感觉一直被婚姻消耗 浏览:712
农林牧副渔有什么事业编 浏览:158
幸福在望老妹现在哪里发展啊 浏览:418
明日之后生存手册怎么切故事手册 浏览:491
讲故事的网站哪里下载 浏览:657
江海涛是做什么事业的 浏览:389
经济学硕士都读哪些书 浏览:95
婚姻忧虑怎么办 浏览: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