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10个省份
经济发达的省份,通常是指那些经济实力强,社会发展程度高的省/直辖市。那么就目前而言,称得上经济发达、社会发展程度高的省份依次为广东、江苏、浙江和福建。
一、广东
广东的区域不平衡问题的确非常突出,但能由此认为广东经济不发达,广东经济比不过江苏则是以点带面想当然了。发达并非单纯的搞均衡,而是指其经济实力上到了哪一层次,以及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社会发展方方面面达到了什么水平。
1.广东的经济总量是全国唯一超10万亿的省份,如果作为单独经济体参考世界排名将位于西班牙之后世界排名第15名。随着巨量经济规模所产生的效应规模,广东在全国经济版图中位置尤为重要。
外贸进出口总额占1/4;
社会零售消费占1/10;
吸引外资占1/6;
港口货物吞吐量超1/4;
机场客运量超1/10;
经济总量占全国1/9
…2.广东的城市化水平全国最高,2019年达到了71.4,江苏为70.6,浙江为70.0,福建则为66.5。面积最大,地型最复杂,人口最多,还能将城市化率推进到71.4。你能说广东经济不发达,社会发展程度不高?
3.财政税收超1.26万亿元,全国第一。在支出方面:无论是教育、卫生和民生保障均是全国第一。
4.在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和科技研发方面,广东有6个地级市进入前30强,总共3.9万余家,全国第一。拥有包括华为、腾讯、大疆、中兴,大族激光等一系列头部科技公司。如此强悍的科技研发实力,没有发达开放的市场和经济是无法支撑的。
5.其他包括建成区面积,主城区人口,甚至城市建设面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水平,就凭广深二市打遍全国(除北京上海外)无敌手。大交通方面:白云机场、宝安机场均是全国客运,货运前5的国际枢纽机场,试问哪个省能做到?航运方面:广东以一已之力占据全国1/4的吞吐量,还有哪个省能达到这种水平?没有客流和产出,哪来的机场和航运吞吐量?这些不正是现代经济发达的佐证么?
承然,广东还有许多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非常之严重,但这并不影响广东的经济发展处于全国最高水平的层次。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每年广东吸引的人口流入同样是全国第一。
所以在我个人看来,单纯的居民收入并不能成为某个省份经济发达与否的唯一标准。经济发达应该是一个综合实力的评估。浙江和江苏的民生做得比广东好,居民富裕,但反映在整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和广东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二、江苏
江苏是全国发展最为均衡的省份,相信无人不同意。全省13个地级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城市,就连最末的宿迁放在它省也是中上水平。以经济的角度来看待,江苏自然是第二,和广东并称国内双巨头。常住人口超8000万,GDP总量超9万亿无,更是我国人均GDP第一的省份。从直接反映其经济实力的财税来看,去年上缴国家5157亿元,仅次于广东、上海和北京。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苏自然环境优越,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历史上就属于富庶之地。
在产业布局方面,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高达1.4万余家,全国前30强经开区江苏占据7家。是中国除广东外,经济最具开放性和外向型的省份。严格来说,苏南地区比大珠三角九市发展得更好。
三、浙江
要说哪个省的民富程度最高,非浙江莫属。浙江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影响力,文化输出,科技水平与科教文卫方面,全国第三强是实至名归的。其它包括财政收入与支出仅次于广东和江苏(不含上海、北京),其中其于民生类的支出更是占财政支出的76.1%高占比,说明浙江的民生保障做得非常厉害。
浙江民营经济活跃,电商业、小商品交易发达。全省各类商品市场3783个,全年交易额为2.3万亿元。其中,十亿级市场274个,百亿级市场39个,千亿级市场2个,全国无出其中。
去年进出口总额高达30832亿元,仅次于广东、江苏和上海,全国排名第四。全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1/10之多,属于外贸强省。其中宁波港更是全球吞吐量(货重)第一大港,装箱量全球第三大港。
社会零售方面又是第四,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2019年完成2.7万亿元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人均消费4.6万元。以人均来计在国内仅次于上海和北京,高于广东、福建和江苏。
四、福建
相比前面几个,福建还是差点火候的,但也远不中西部省份可比。福建经济规模偏小,一方面是人口数量偏少,一方面是产业规模偏小。虽然也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但远没有浙江的规模和效应。反映在财政收支方面更是全国10多名以后。在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与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方面,除了厦门外,几乎看不到发达的影子。无论是进出口贸易、内销,产业产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福建确实离粤、苏、浙确实还是有不少差距。
在我看来,也就以上这几个省份可以称得上经济发达,社会发展程度较高。其它包括山东、河南和四川,虽然经济规模排名前列,不过只能是大而不强,更多的是靠人口堆砌而成。
㈡ 山东人均GDP逼近5000美元
你来看看滨州 德州 聊城 菏泽吧
那生活说是非洲标准一点也不为过(尤其农村)
估计张一次病就够你受的 大学入学率太低 都出去打工了
唉 悲哀山东 宣传太好了 说来说去就是青岛烟台
说是GDP仅次于广东 那是吹牛 广东有东莞 汕头 惠州 佛山 广州 深圳
哪一个不是比山东的强百倍
㈢ 2014中国辽宁山东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了么
辽宁2013年人均就突破10000美元大关了,2014年人均gdp是65209元,折合成美元是10633美元,排在广东福建之前。但其超高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人口外流导致常住人口负增长以及单一的产业模式限制了其经济增长,2014年的名义增长率仅仅只有5.8%,所以刻意掩盖了其人均GDP,换句话讲辽宁人均gdp在未来重新掉回10000美元以下的可能性很大,经济增长乏力结构调整矛盾重重。山东的2014年人均GDP还没有超越10000美元,明年不出意外,基本锁定10000美元。截止2014年年底,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大关的依次是,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内蒙古,辽宁,福建,广东九个地区。
㈣ 山东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了吗
在2月22日召开的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在讲话中历数了山东经济发展的短板,包括改革开放意识不够强,科技创新力滞后,区域优势减弱等,甚至坦诚地指出:“由别人追着跑到追着别人跑”的窘境。刘家义强调:“最近,有研究报告认为,我省转调进程总体上落后于广东、江苏5年,有些方面落后得更多。”
俗话说,家丑不外扬,但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却在一个全省性的会议上对外界历数山东经济发展中的“家丑”,不过此举赢得了舆论一片赞誉。
区域经济发展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而来的,以全新的、更高的技术层面的产业来替代原有产业成为新的产业,是重要路径,新旧动能转化后,新的产业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省委书记“自爆”的短板更多在于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产业、互联网产业,以及海洋等区域地位优势等方面所感受的“挤压”。
窃以为,这恐怕也是刘家义提前剧透的山东产业演化的路径,甚至可以看成区域经济规划的一部分。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报忧”也是一种生产力,这种找短板、补短板的战略思维必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找到明晰的路线图,成为山东经济发展跃迁新阶段的新动能。如此看来,省委书记公开撂狠话“报忧”,何尝不是山东之喜?
㈤ 比较一下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和辽宁的经济
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和辽宁的经济。
福建
2014年,福建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55.76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4.9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515.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525.4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3472元。全年公共财政总收入3828.02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362.29亿元;公共财政支出3300.70亿元。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31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2元。
浙江
浙江是中国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是浙江的四大经济支柱。其中杭州和宁波经济实力长期位居中国前20位。
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达到10340.454美元,超出中国人均GDP6100美元,并且所辖所有11个地级市的人均GDP均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发展十分均衡,发达程度高,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GDP)40154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15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222亿元,分别增长1.4%、7.1%和8.7%。人均GDP为7296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878美元),增长7.3%。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7:47.8:47.5调整为4.4:47.7:47.9。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6%。
2014年,财政总收入752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21亿元,增长8.5%,增速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
2014年11月,浙江省区被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
江苏
早在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现江苏地区就诞生了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秦统一中国后,随着铁器农具的普及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今江苏地区与中国一样,经济呈总体发展的历史走向,同时也表现出历史阶段性和区域差异性的自身特点。 历史上,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江苏经济取得长足的进步。其间虽然走过一段弯路,但早期修建的大量水利工程、兴办的大量厂矿,却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江苏历经乡镇企业崛起、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创新驱动等几个阶段,江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创业创新创优”为载体,“争先领先率先”为动力,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到20世纪末,江苏基本迈入小康社会,苏南部分地区在中国率先实现初步现代化。“十一五”期间,GDP连续跨过2万亿、3万亿、4万亿元大关,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
江苏综合经济实力在中国一直处于前列。2014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088.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34.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057.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396.5亿元。全省人均生产总值81874元。
江苏县域经济发达,2013年,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江苏占据18席,其中5个居百强前10位。
截至2013年底,江苏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31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总量达38个,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数量达21个,江苏继续保持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数量最多、功能最全、发展最好的领先优势。
2014年,江苏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7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30396.5亿元,占GDP比重达46.7%;建筑业总产值24592.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09.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33.1亿元;进出口总额5637.6亿美元。
2014年,江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1552.8亿元。
2014年,江苏城镇化率为65.2%。
2015年,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2014)》蓝皮书显示,江苏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中国第一位。
山东
山东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也是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2007年以来经济总量居第3位。
2014年,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GDP)59426.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9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788.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5840.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60879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9911美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26.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965.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8.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175.9亿元。
辽宁
2011年辽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GDP突破2万亿元,达到2202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0年增长12.1%,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实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7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5.6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2150.7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7959.6亿元,增长10.5%。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为8.7∶55.2∶36.1。人均生产总值5029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0年增长11.6%。
2013年辽宁生产总值2707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1.6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4269.5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10486.6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8.7∶53.2∶38.1变为8.6∶52.7∶38.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68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8.6%。
㈥ 山东的经济
山东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也是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2007年以来经济总量居第3位。
2014年,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GDP)59426.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9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788.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5840.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60879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9911美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26.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965.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8.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175.9亿元。 山东农业历史悠久,耕地率属全国最高省份,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长期稳居中国各省第一位。山东不仅栽培植物、饲养畜禽品种资源丰富,而且可资利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山东省的粮食产量较高,粮食作物种植分夏、秋两季。夏粮主要是冬小麦,秋粮主要是玉米、地瓜、大豆、水稻、谷子、高粱和小杂粮。其中小麦、玉米、地瓜是山东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
2014年,山东省农业增加值2799.3亿元;林业增加值92.5亿元;牧业增加值997.7亿元;渔业增加值908.8亿元。粮食总产量4596.6万吨,连续12年增产。拥有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 117万公顷;绿色食品原料产地环境监测面积 86万公顷;“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6169个。 工业
山东的工业发达,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据中国各省前三位,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较多,号称“群象经济”。此外由于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肉蛋奶的产地,因此在轻工业特别是纺织和食品工业相当发达。
重工业企业发展迅速,重点工矿业企业有齐鲁石化、山东电力、山东钢铁(济钢、莱钢、金岭铁矿、日照钢铁)、山东海化、胜利油田、兖矿集团、中国铝业山东铝厂、南山集团、晨鸣纸业等。
2014年,山东省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962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法人企业1820家;过100亿元的法人企业138家。
2014年,山东省全部工业增加值25340.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43488.1亿元;实现利润8763.4亿元;实现利税14263.1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344.6亿元。总资产贡献率为18.5%,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6%。
建筑业
2014年,山东省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899家。其中,特级和一级建筑企业493家,比上年增加4家。建筑业总产值9313.5亿元;实现利税848.0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建筑业总产值2197.7亿元,实现利税150.3亿元;非国有企业建筑业总产值7115.8亿元,实现利税508.6亿元。 国内贸易
2014年,山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92.0亿元。其中,餐饮收入2499.3亿元,增长11.4%;商品零售21992.8亿元。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562.5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929.5亿元。
对外经济
2014年,山东省进出口总额2771.2亿美元。其中,出口1447.5亿美元;进口1323.7亿美元。全年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52家,合同外资159.5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52.0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2个,实际到帐外资4.1亿美元。备案核准设立境外企业(机构)524家;备案核准中方投资62.9亿美元;实际对外投资44.1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92.5亿美元。
金融业
2014年,山东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9151.9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367.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3662.2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21649亿元;县域贷款余额17594.6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239.3亿元。
信息技术产业
2014年,山东省信息技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74.3亿元;利润702.4亿元;利税1079.5亿元。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3100亿元;利润157.9亿元;利税317.8亿元。累计认证软件企业1864家,登记软件产品8579个,软件着作权6788个。入围全国重点软件(百强)企业6家,软件产业园13个。软件业务出口7.3亿美元。 山东省着名品牌海尔 张裕 齐鲁石化 青岛啤酒 海信 双星 澳柯玛 鲁能 得益乳业 鲁南制药 五征 新华制药 罗欣药业 新华医疗 万华 山东临工 皇明太阳能兖矿浪潮中国重汽孚日家纺胜利油田力诺山东黄金歌尔声学谷神中通客车时风山推股份如意太阳纸业华勤金锣兰陵集团沂州集团华盛江泉天元集团国人西服
㈦ 全国各省经济实力及综合实力排名
中商情报网讯:1月22日,随着天津、河北、吉林等省市陆续公布了2019年地区经济运行情况,至此,全国31省市2019年经济数据全部出炉。此前据国家统计局消息,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
分省份来看,广东省继续排名第一,在2019年达到了107671.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实际增长6.2%,但名义增速却超过了10%,经济总量超过了1万亿元人民币,领跑全国。其次,江苏省位居第二,2019年江苏GDP接近10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实际增长6.1%,GDP增量约为7036.12亿元——仅相当于广东省经济增量的7成,因此江苏省与广东省的经济差距扩大了(由之前的不到5000亿元扩大到8000亿元)。此外,浙江去年GDP总量首次突破6万亿元,河南首次突破5万亿元。湖北、福建去年GDP总量首次突破4万亿元。云南去年GDP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元。河南去年GDP总量继续领跑中部省份,四川持续领跑西部省份。
从GDP增速数据来看,去年西藏GDP增速排名第一,为9%;增速超过8%的省份还有贵州、云南、江西。18个省份去年GDP增速数据跑赢全国数据,江苏、北京GDP增速数据和全国6.1%的数据持平。中部6个省份,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去年GDP增速均超过全国水平。以下是2019年31省GDP总量排名及增速详细情况:
㈧ 中国/山东省的人均GDP什么时候超过5000美元
就中国而言,目前还不行哦。。估计要5年左右。山东2012是53197人民币,今年的统计数字还没有出来啦。。不过你可以看一下2012各个省的人均gdp
㈨ 山东的主要产业是什么
海洋渔业,海水养殖业,主要在沿海;机械制造与加工业,胶东和鲁中一带;农业,山东是农业大省,其中包括蔬菜业、果业;矿业,金、铝、煤;
石油与化工业;纺织业,主要在西部北部;旅游业,一山一水一圣人,产值不错,服务业建筑业也在持续发展中。
山东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也是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2007年以来经济总量居第3位。
2018年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GDP)7646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50.5亿元,增长2.6%;
第二产业增加值33641.7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37877.4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为6.5:44.0:49.5。人均生产总值76267元,增长5.9%,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1525美元。
(9)山东经济相当于多少美元扩展阅读:
第一产业
山东耕地率属全国最高省份,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长期稳居中国各省第一位。山东不仅栽培植物、饲养畜禽品种资源丰富,而且可资利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
山东省的粮食产量较高,粮食作物种植分夏、秋两季。夏粮主要是冬小麦,秋粮主要是玉米、地瓜、大豆、水稻、谷子、高粱和小杂粮。其中小麦、玉米、地瓜是山东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
第二产业
山东的工业发达,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据中国各省前三位,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较多,号称“群象经济”。
此外由于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肉蛋奶的产地,因此在轻工业特别是纺织和食品工业相当发达。
重工业企业发展迅速,重点工矿业企业有齐鲁石化、山东电力、山东钢铁、山东海化、胜利油田、兖矿集团、中国铝业山东铝厂、南山集团、晨鸣纸业等。
第三产业
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8.8%。其中,餐饮收入增长10.9%,商品零售增长8.6%;城镇零售额增长8.6%,乡村零售额增长9.8%。
限额以上单位主要商品销售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8.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3%,日用品类增长7.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9.4%,家具类增长9.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9.9%。
网络零售快速发展。网上零售额3513.6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849.3亿元,增长29.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5%,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
2018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7.1%,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2.4%。
生产性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8.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4.1%,商务服务业增长25.1%,研究和试验发展增长18.8%。
生活性服务业中,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营业收入增长71.8%,娱乐业增长15.5%。
山东的自然资源:
淡水资源山东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根据山东1956—2000年实测资料分析, 山东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79.5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3.07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98.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65.4亿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59.8亿立方米)。
黄河水是山东主要可以利用的客水资源,每年进入山东水量为359.5亿立方米,按国务院办公厅批复的黄河分水方案,一般来水年份山东可引用黄河水70亿立方米。
海洋资源山东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滩涂面积占全国的15%。近海栖息和洄游的鱼虾类达26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4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有一定产量的虾蟹类近20种。
浅海滩涂贝类百种以上,经济价值较高的有20多种。其中,对虾、扇贝、鲍鱼、刺参、海胆等海珍品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有藻类131种, 经济价值较高的近50种,其中,海带、裙带菜、石花菜为重要的养殖品种。
山东是全国四大海盐产地之一,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为山东盐业、盐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此外,山东还有可供养殖的内陆水域面积26.7万公顷,淡水植物40多种,淡水鱼虾类7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虾类20多种。
土地资源山东土地利用类型按一级分类共有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8大类,其特点是垦殖率高,后备资源少。
因受生物、气候、地域等因素影响,山东省土壤呈多样化,共有15个土类、36个亚类、85个土属、257个土种。
适宜于农田和园地的土壤主要有潮土、棕壤、褐土、砂姜黑土、水稻土、粗骨土6个土类的15个亚类,其中尤以潮土、棕壤和褐土的面积较大,分别占耕地的48%、24%和19%。
矿产资源截至2010年底,山东省已发现矿产150种(贝壳砂、球石、彩石不在全国统计范围内),查明资源储量的有81种,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炭、地热等能源矿产7种;
金、铁、铜、铝、锌等金属矿产25种;石墨、石膏、滑石、金刚石、蓝宝石等非金属矿产46种; 地下水、矿泉水等水气矿产3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2560处(不含供伴生矿产地数)。
生物资源山东境内有各种植物3100余种,其中野生经济植物645种。树木600多种,分属74种209属,以北温带针、阔叶树种为主。
各种果树90种,分属16科34属,山东因此被称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国”。中药材800多种,其中植物类700多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山东
㈩ 山东的经济主要靠什么怎么GDP排前3啦!广东这么疯狂,居然GDP只比山东多了一点点。有了解山东的吗
山东的经济主要靠:农业、工业、牧业、渔业及零售业。
1、山东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也是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2007年以来经济总量居第3位。
2、2018年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GDP)7646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
3、第一产业增加值4950.5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33641.7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37877.4亿元,增长8.3%,人均生产总值76267元,增长5.9%,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1525美元。
(10)山东经济相当于多少美元扩展阅读
第一产业
1、山东耕地率属全国最高省份,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长期稳居中国各省第一位。
2、山东不仅栽培植物、饲养畜禽品种资源丰富,而且可资利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
3、山东省的粮食产量较高,粮食作物种植分夏、秋两季,夏粮主要是冬小麦,秋粮主要是玉米、地瓜、大豆、水稻、谷子、高粱和小杂粮,其中小麦、玉米、地瓜是山东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
4、2018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272.5亿元,比上年增长3.2%,粮食总产量1063.9亿斤,连续5年过千亿斤。
第二产业
1、山东的工业发达,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据中国各省前三位,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较多,号称“群象经济”。
2、由于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肉蛋奶的产地,因此在轻工业特别是纺织和食品工业相当发达。
3、201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8897.0亿元,比上年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7.5%,高技术产业增长9.6%。
4、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3%,利润总额增长10.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26%,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
5、上榜中国企业500强的工业企业49家,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的有20个县(市)和12个区。
第三产业
1、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8.8%,其中,餐饮收入增长10.9%,商品零售增长8.6%。
2、城镇零售额增长8.6%,乡村零售额增长9.8%。
3、限额以上单位主要商品销售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8.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3%,日用品类增长7.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9.4%,家具类增长9.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