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莲花镇的经济发展
莲花镇有可耕地面积32556亩,盛产肇实、塘鱼、黑鬃鹅、鲜鸡蛋、果蔬、无公害优质大米等,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一是发展大农场大基地为主导的温氐奶牛场、金源万头猪场、红龙果场、蔬菜基地,调整农业生产布局1000多亩,以奶牛场为中心发展玉米、甘蔗饲料基地;二是发展综合性的效益型基地 ,实行立体化养殖,同时发展路网商贸经济,带动全镇商品经济。
莲花镇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诚招商,共同发展”的宗旨,调配使用好自有资金的同时,积极引资发展工业。镇内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涌现了一批规模企业,有肇庆市最大的投资20多亿元的外商独资企业永盛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有占地1300多亩、年饲养量3000头奶牛的温氏奶牛场院和台商投资800多万元的大桐林业有限公司等。集旅游观光、饮食娱乐于一体的颇具特色的“依坑美食街”驰名西江流域。
肇庆市鼎湖区莲花镇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园区是经国家环保局和省环保局批准,集中处理和利用第七类固体废物及其他废物的定点产业化园区。园区具有高起点开发、高标准规划、高要求建设、高品位运营的特点,园区规划总面积约5200亩。已有多家大型的环保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入园投资。
莲花镇城发展以“镇级架构、县级规模”为目标,中心城区从2平方公里起步,延伸至12平方公里,使城区真正成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完善街道硬底化、321国道的扩建、路灯的安装等,以及投入40多万元建设镇文化广场。
❷ 肇庆未来发展怎么样是否看好想回家乡工作!端州区和鼎湖区未来发展哪个区会更繁荣我暂时觉得是鼎湖
目前来说,肯定是端州发展比较好,但是看东西要从长远的角度看,我觉得鼎湖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很看好的,首先是融入中心城区,目前的规划什么的也比端州好,五条铁路也将在鼎湖交汇,未来鼎湖发展会是肇庆的一哥
❸ 肇庆的经济,那些发达
肇庆1.旅游业[主要有七星岩,鼎湖山].2.手工业有[文房四宝之一'端砚]3.饮食业有[菓蒸,文庆鲤]``````
以上等等都吸引了国内外的人到肇庆旅斿观光,收藏文间工艺,饮食文化.起到推动历史名城肇庆经济的带头作用.
❹ 鼎湖区有什么特产
鼎湖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肇庆的鱼米之乡。区内盛产稻米、“三鸟”、家畜、四大家鱼、河鲜,主要农副土特产有文鲤、肇实、莲藕、粉葛、大蕉、香蕉、紫背天葵,其中文
鲤远近闻名,为历朝贡品。林业品有松、杉、竹、桂等。鼎湖区矿产资源丰富,有砚石、石膏、大理石、黄金等21种矿产资源,尤其是石膏储量大、品位高。工艺品端砚、红木家具、玉雕石雕等闻名遐尔。
❺ 肇庆鼎湖区的养殖业集中在什么区域
鼎湖
❻ 今年鼎湖区哪里有很大变化
基本概述
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珠江三角洲北部,西江下游,东邻三水、四会市,南靠高要市,西连端州区。处于东经112°30’~112°57’,北纬23°05’~23°15’,西江航道、321国道和广茂铁路三条重要交通要道成“川”字型横贯全境,扼西江水陆之咽喉,是华南交通枢纽。陆路距广州80公里,水路距香港140海里。属肇庆市管辖,总面积59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6万人。区人民政府驻坑口街道。邮编:526070,代码:441203,区号:0758,拼音:Dinghu Qu。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1988年3月之前,鼎湖区域分属高要县、肇庆市管辖。1988年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肇庆市辖县级区。1988年3月2日,设立鼎湖区,因辖区范围内坐落有“天然氧吧”之称的全国负离子含量最高的广东四大名山之——鼎湖山,而得名鼎湖区。1988年3月2日,鼎湖区人民政府在九坑河平湖旅社大楼正式挂牌办公。1990年1月18日,鼎湖区人民政府从九坑河水库平湖旅社搬迁到水坑新的区府大楼。1994年7月1日,区人民政府办公地点又迁到坑口的新办公大楼。2000年,鼎湖区辖2个街道、6个镇。2002年,鼎湖区辖2个街道(桂城坑口)、6个镇(广利、永安、沙浦、凤凰、莲花、贝水),64个村委会、18个居委会。2003年,鼎湖区下辖永安、沙浦、莲花、凤凰4个镇和坑口、桂城、广利3个街道办事处。
编辑本段山水资源
鼎湖区南北面分别为栏柯山脉及北岭山脉,西面为河谷地,中部为河网地带,形成一大片“U”字形平原。地貌多类,山地、丘陵、平原、水面兼而有之,耕地主要由西江冲积土、潴育土和粘土组成,旱地和山坡由红壤和黄壤土组成,是开展农业生产的理想区。
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东部,地处云开大山北侧横贯广东中部的罗平山脉。鼎湖山自然保护区1956年成立,是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200公顷。它是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一块绿洲。与鼎湖山同一纬度上的其他地区,除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无边的水面,几乎全部为沙漠。而在这条横贯整个地球的沙漠带上,竟然保存下这块绿色的宝石。1979年保护区列入了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鼎湖区水资源丰富,河流湖泊众多。鼎湖山景区里更是各种资源丰富,瀑布,与天然湖泊相拥。该区有日供水量5万吨的自来水厂,为该区饮用水很好地供应。还有储水量达4960万立方米的中型九坑河水库以及源源不断的西江水域,为该区提供充足的各类水源供应。
鼎湖区处广东省中部偏西,珠江三角洲西北部,西江下游西岸。华南地区因受太平洋季风影响,湿润多雨,自然条件优越,十分有利于植物生长。鼎湖区依山傍水,位于世界闻名的鼎湖山脚下,风景秀丽,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物产丰富。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许多古老森林已不复存在,唯独鼎湖山这片森林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因此鼎湖山被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鼎湖区属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21.9°C,历年平均无霜期336天,有霜日4天,年平均总日照1815.7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637毫米。
编辑本段经济状况
鼎湖是肇庆市现代化花园式旅游城市的中心区之一。并确立了以工业立区,农业稳区,科教兴区,第三产业旺区的发展战略。
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1.88亿元,同比增长15.1%;地方财政厅般预算收入7462万元,增长2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2亿元,增长2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1亿元,增长17.1%;外贸出口总值4100万美元,增长23.3%;新批注册合同外资总额6243万美元,增长87.7%;实际吸收外资3112万美元,增长24.2%;工业用电量33460万千瓦时,增长14.2%。全面完成了年度预算目标以及市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平稳快速发展。
鼎湖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肇庆的鱼米之乡。区内盛产稻米、“三鸟”、家畜、四大家鱼、河鲜,主要农副土特产有文鲤、肇实、莲藕、粉葛、大蕉、香蕉、紫背天葵,其中文 鲤远近闻名,为历朝贡品。林业品有松、杉、竹、桂等。鼎湖区矿产资源丰富,有砚石、石膏、大理石、黄金等21种矿产资源,尤其是石膏储量大、品位高。工艺品端砚、红木家具、玉雕石雕等闻名遐尔。
建区以来,鼎湖不仅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令人振奋的成就,教育、文化、医疗、广播电视等方面也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鼎湖人以“把握机遇、团结拼搏、务实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致力于新区建设,基础设施 日臻完善,城市建设迅速发展,房地产业异军突起,工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商业、外贸繁 荣活跃,科教文体各项社会事业生机勃勃,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编辑本段交通建设
鼎湖区临近肇庆市区,有321国道一级公路贯穿全境,为粤西重要的交通要道,是华西南商贸之枢纽。三茂线铁路过境,并设有鼎湖山站和鼎湖站,两站相隔只有2公里左右,距离三水站 45 公里,离茂名站264公里,乘坐火车极为便利。境内有小型汽车站多个,均有车发出。要想多方面选择的话还得进入肇庆市内乘坐。鼎湖区与端州区相连,乘车30分钟左右便可到达。西江横穿境内外,水运发达,沿江设有各类民用渡口16个左右,总口吞吐量达几百人每日。方便了当地的农民群众做各种农业贸易。西江灌溉了当地的庄稼,渡口码头则方便了当地的农民群众做各种农业贸易,促进了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
编辑本段旅游景点
鼎湖区因辖区范围内坐落有“天然氧吧”之称的全国负离子含量最高的鼎湖山而得名。来到这里,满口吸入的都是纯净、甜美的空气,心情自然也是特别的舒畅。省内外的游人慕名而来,乘兴而归,鼎湖区的生态游、朝圣探险游、品氧保健游、休闲度假游、廉政文化游,鼎湖区的每一个旅游项目都使游人如仙境,流连忘返。鼎湖区山青水秀,美景神胜,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岭南第一名山——鼎湖山;岭南名刹——庆云寺;还有葫芦山风景区、九龙湖风景区、砚洲包公祠、砚洲金沙滩等名胜佳景。秀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鼎湖区让每一个游客都醉在其中。
古树第一村—蕉园
蕉园村建村历史已有700多年,村中保留着不少古建筑,较出名的有梁氏宗祠和苏真人祠。梁氏宗祠面积600多平方米,始建于明朝成化六年(1417年),1712年和1890年两次重修;檐前一对扭头石狮子,檐下及回廊等处有刻画精美的浮雕;大门口用白石镶嵌,门口对联“对策魁多士,兮符牧远州”乃鼎湖名士彭泰来所撰;宗祠中进是大堂,后进是两层建筑,整个宗祠古色古香,文化底蕴较深厚。因古时鼎湖山土地为蕉园梁氏所有,梁氏先人崇扬佛法,无偿献地修建庆云寺,梁氏宗祠又称“山主故居”。
苏真人祠在村西边古树林下,始建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文革”中被毁,1985年依原貌重建。苏真人原名苏华林,蕉园村人,自幼聪敏,博学多才,相传曾上武当山学法学医,学成返乡后为村民送医送药,设坛祈雨,排忧解难,对百姓有求必应。苏真人去世后,百姓感其恩德,自发募捐修建苏真人祠,立像供奉。每年农历4月20日(苏真人诞辰日),村民纷纷前往拜祭,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平时遇事,也前往求之,这种习俗延续至今,成为村中盛事。
蕉园村生态优美,景色秀丽。村中有上百棵古树,树种有仁面、木棉、五味子和榕树等,而以仁面树最多。村西边是一片面积14000多平方米的古树林,林中有几十棵树龄数百年的古仁面树,这些古树形态各异,参天挺立,郁郁葱葱。古树林东面紧接着一大片竹林,林中翠竹婆娑,空气清幽,香逸雅致。竹林再往东,与村中其他榕树、木棉、五味子等古树连在一起。整个村庄树竹掩影,绿色环绕,溪流清澈,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景象。据蕉园村的《梁氏族谱》记载,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蕉园村的梁氏始祖梁逊道携妻扶儿迁至蕉园村,当年在草房周围种下了几棵榕树。梁逊道早已作古,但是他栽种的其中一棵榕树被后人保留了下来,在蕉园村村口,距今已有633年历史,被鉴定为国家一级古树。
端石老坑洞
端石老坑洞遗址位于羚羊峡端溪的老坑,是盛产端砚石之名坑。该坑洞是石工于唐武德元年(618年)按天然石口开凿而成,因年代久远,故称老坑。坑洞内原有多个洞穴,今存大西洞与水归洞。大西洞全长(斜距)125米,水归洞全长(斜距)100多米。老坑砚石集端溪各名坑砚石优点于一身,质地称冠,被视为“砚中至宝”,唐代以来被列为贡品。老坑洞自清末已停止开采。
老坑,又称水岩,清康熙后又曾皇岩,位于羚羊峡东端南岸紧西江处。因它开坑采石年代久远,历史较长,故称老坑;又因洞内长年累月为泉水浸渍,故称水岩。自唐代开采至今。石色紫蓝,其石品花纹为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玫瑰紫、火捺及石眼等,为端溪各名坑之冠,是端砚贡品之主要用材。
❼ 万达为什么要布局肇庆鼎湖
发展地产商业。
11月19日,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合计10.33亿元的底价竞得肇庆鼎湖292亩优质地块,将打造全新的城市综合体项目。
这是鼎湖今年签订的重要产业项目之一,将为鼎湖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新都市的城市核心区注入新鲜血液。
经研究发现,一个新兴区域的崛起,其背后都有一个个城市综合体的巨大支撑,综合体的繁华带动了区域快速兴旺,推动着城市高质量发展。
补齐商圈经济短板
11月20日,肇庆万达广场媒体见面会上,肇庆万达广场正式对外亮相,此项目将是万达集团在鼎湖区建造的一个集购物中心、商业步行街、美食中心、娱乐中心、高端住宅等多种顶级业态、融合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全新第四代智慧型大型城市综合体。
❽ 肇庆鼎湖新区和大旺高新区哪发展会更好
相比较而言大旺高新区发展前景更好。
【大旺高新区的发展优势】:
1、高起点抓规划编制,科学谋划发展蓝图。
明确了金属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四大主导产业,确定了中心服务区、金属新材料产业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区、电子信息产业区、生物医药产业区、物流及综合保税区、产学研配套区等"一中心六区域"的总体空间布局,力争四大主导产业年产值均超1000亿元,为尽快实现年产值5000亿元描绘了宏伟蓝图。
2、高标准抓开发建设,全力打造发展载体。
我区以广州科学城和苏州工业园为标杆,牢固树立"优惠不如优势"、"有多少事、就找多少钱办成事"、"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修路后开发、先环保后建厂"等发展理念,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投入100多亿元,高标准推进以交通、水利、电力、燃气、环保、通信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社会配套建设,积极推进大旺大桥扩建工程、肇花快速干线跨北江大桥工程等对外交通节点的立项建设,协调抓好珠外环高速公路、广佛肇城际轨道交通等过境交通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加快了与广佛在交通上的一体化进程。
3、高质量抓择商选资,引导产业集群发展。
我区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区一号工程、头等大事和"生命线"抓紧抓实,以产业招商、引"凤凰"为重点,以区领导分头带领小分队登门招商和举办专业招商会为主要形式,主动承接国内外高端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了产业集群发展。积极推动原有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争创品牌、谋划上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4、高要求抓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高端发展。
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推动力,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优质发展。目前全区已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2人,硕士、博士近1300人,本科18000多人,高、中级技术职称人才1800多人,从业人员超过30%为大专以上学历,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❾ 肇庆市当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概况
肇庆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早在南越国时期,骆越酋长安阳王曾北上建都于封溪(今封开境内)。赵佗击败安阳王之后,在封溪一带建立苍梧国,作为南越国的属国。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置高要县,属苍梧郡。县名得自境内的高要峡,高要峡则因峡山高峻、峡水如腰而得名。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置端州,辖高要、端溪等九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置郡,端州改为信安郡。唐武德年间复为端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高要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为端州。直到北宋元符三年(l101年),徽宗赵佶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ll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
肇庆历来是西江流域的政治中心。西汉元鼎七年(公元前l10年),汉武帝在高要设盐官,是全国36个盐官之一。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晋武帝在高要置西江督护府,管理西江流域土着民族事务。南朝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梁武帝升高要为郡,并把广州都督府设在高要,统辖岭南13州。陈霸先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期间,在这里招收俚、僚子弟兵,积蓄力量,其后北伐侯景,并于公元557年建立了陈朝。陈时广州都督府仍治高要。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两广总督府从广西梧州移驻肇庆,直到清干隆十一年(1746年)才迁往广州,历时182年。1646年,朱由榔以肇庆府署为行宫,即位称帝,改称永历,在肇庆组织军民抗清。清代在省与府之间设道,如分巡肇罗道、分巡肇阳罗道、分巡广肇罗道等,道台多设在肇庆。1912年以后,先后设肇罗军政分府、肇阳罗镇守使署、西北军绥靖委员行署等于肇庆;1936年,设置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12个县。
建国后,肇庆一直是高要县、肇庆市人民政府和肇庆地区行政公署的驻地。1988年3月,肇庆改为省辖市,辖端州、鼎湖两区和高要、广宁、四会、新兴、罗定、云浮、德庆、郁南、封开、怀集10县。1995年,云浮、罗定、郁南、新兴等四个县级建制从肇庆市辖区划出,另外成立云浮市。到目前为止,肇庆实辖端州、鼎湖两区,高要、四会两市(县级),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及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
2004年,肇庆市实现生产总值54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比“十五”计划预期目标高2.2个百分点,是1998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增幅居三大产业首位,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51.4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94.93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37亿元,增长13%.外贸出口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全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12.2亿美元,增长10.9%,比年初计划高出近3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6亿美元,增长8.3%.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计划。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2004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完成肇庆市生产总值393.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101.11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141.35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150.71亿元,增长11.9%。(1)经济运行速度逐步加快,第三产业贡献率上升肇庆市生产总值一季度增长10.4%,二季度增长13.6%,第三季度增长14.0%,增速逐渐提高,投资效应逐步显现。1~9月,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其中,工业增长贡献率31.5%,建筑业增长贡献率4.4%。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增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3%,比上年底提高了7.6个百分点。 (2)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15.2%去年是该市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年。城区道路改造建设和“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取得阶段性的重大进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通往广州新机场快速干道完成可行性研究,广贺高速公路三水至怀集段工程已奠基动工,西江大桥扩建、肇庆大桥南引道改造、肇庆新港建设、西江航道综合整治、县通镇公路上等级改造、村道硬底化等交通重点工程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景丰联围加固工程等一批水利设施也加快了建设步伐。财税收入实现较大增幅。去年全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1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8.9%,比本地生产总值增幅高5.7个百分点。肇庆市城乡居民收入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全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97万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1元,同比增长15.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40元,同比增长4.6%。(3)肇庆市人均可支配收入10年增1.41倍据肇庆市百户居民家庭生活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同比1993年有了很大的改变。人均可支配收入2003年为8040元,比1993年3334元,增加4706元,增长1.41倍,年均增长9.2%。消费性支出2003年人均7045元,比1993年3031元,增加4014元,增长1.32倍,年均增长8.8%。居民家庭储蓄存款人均为2003年643元,比1993年的444元,增长44.8%,年均增长3.8%。(4)收入渠道拓宽居民增收 据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肇庆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93年增长1.41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首先是国有、集体经济网站单位职工收入稳步增长。调查资料显示,国有、集体经济单位职工人均工资收入由1993年的4660元、3590元,增至2003年的15780元、8401元,分别增长2.39倍、1.34倍;其次,其它各种经济类型单位职工工资性收入增幅较大。近年来,三资企业就业人员逐步增多,加上企业效益比较好,职工收入也较高,2003年人均收入9903元,比1993年人均收入2941元,增长2.37倍;个体经营者和个体被雇者收入逐年增加。2003年个体经营者和个体被雇者人均净收入分别为10049元、8679元,比1993年人均净收入3789、2731元,分别增长1.65倍和2.18倍;另外,转移性收入有较大增幅。2003年转移性收入人均2257元,比1993年人均收入711元,增长2.17倍。主要是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和生活补贴,致使离退休人员收入有较大增长;同时,其他劳动者收入增加。2003年人均其他劳动收入6287元,比1993年1454元,增长3.33倍。(5)10年内消费支出增长1.32倍 据统计,10年来,城市居民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有了显着提高。消费模式从生存型和温饱型转向小康型,2003年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年人均7045元,比1993年3031元,增加4013元,增长1.32倍,年均增长8.8%。从构成八大类消费性支出来看,用于生存食品的消费比重不断下降,享受型和消费比重不断上升。城市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性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由1993年的58.2%下降到2003年41.1%,降低了17.1个百分点(6)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良好势头1~9月,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7.61亿元,同比增长34.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0.9个百分点。其中,增长超过25%的县(市、区)有:鼎湖区累计完成5.63亿元,同比增长25%;市直累计完成14.30亿元,增长27.8%;四会市累计完成13.29亿元,增长40.5%;广宁县累计完成3.11亿元,增长68.8%;封开县累计完成4.15亿元,增长28.9%;怀集县累计完成7.17亿元,增长27.6%。生产性及基础设施项目的大投入,是拉动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其中制造业累计完成投资28.16亿元,同比增96.8长%,增幅比全社会投资高62.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的行业还有: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2.78亿元,增长6.3倍;建筑业完成投资2.86亿元,增长2.3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2.78亿元,增长50.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完成投资1.41亿元,增长39.7%;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完成投资4.22亿元,增长182.6%。房地产开发保持平稳增长,商品房销售下降。1~9月,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40亿元,同比增长7.5%;商品房销售额7.56亿元,销售面积42.92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15.3%和13.7%。全市商品房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元1760/平方米,同比减少33元/平方米,下降1.8%;其中市区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2023元/平方米,增加61元/平方米,增长3.1%。(7)国内市场稳中趋旺,旅游业恢复性发展1~9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0.95亿元,增长13.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4.96亿元,增长13.0%。假日消费特点非常明显,汽车、汽油、手机、食品及服装等仍然是主导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消费品。旅游业景气回升。1~9月,全市城市接待旅游者人数342.69万人次,同比增长14.7%,其中,国际旅游者人数6.33万人次,增长3.4%;旅游业收入26.33亿元,增长22.4%。市场物价上涨,居民收入增加。1~9月,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3.4%,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上升5.4%。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51元,增长15.2%;人均消费性支出5597元,增长3.8%.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983元,增长21.1%。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公路国道321线(广州至成都)、324线(福州至昆明)、四连线(四会至连县)纵贯全境,与广(州)茂(名)铁路和西江、绥江水道交汇。全市公路总里程7458公里,公路密度为百平方公里50.2公里。连接全市端州、鼎湖、四会、广宁、怀集、封开、德庆、高要等八个县(市),贯穿全市近半数乡镇的500公里环市公路已改造成为高等级水泥路,大大缩短了肇庆与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现在到广州只需一个半小时,到深圳只需两个半小时。广肇高速公路、西江肇庆大桥即将建成通车。火车向东直通深圳和香港九龙,向西南在省内可直达湛江,省外可直达重庆。西江是径流量仅次于长江的全国第二大河和肇庆的出海口,被誉为“黄金水道”。全市拥有一、二类口岸11个、大小码头泊位72个,肇庆快船4小时可达香港。邮电通讯肇庆电信已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市内程控电话可直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列为“全国邮电百强市”。能源条件全市拥有发电装机容量58.33万千瓦,供电量188亿千瓦时,实现村通电率100%。供水供电有效地保证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 2007年肇庆GDP616.55亿元,同比增长15.3%
分别在广东和全国排名第12位和第113位。
全市共有幼儿园377所;小学1372所;初级中学149所,其中省一级学校16所,市一级学校83所,增加21所;县一级学校259所。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8所,教学班32个,其中聋哑学校1所,启智学校7所。全市共高(完)中学校32所;普通高等教育院校2所;成人高等教育学校1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民办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机构)32所;民办教育机构288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06所。“十五”期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6.4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39%。
肇庆常用信息
肇庆 区号:0758 邮编:526000
端州区 0758 526000 鼎湖区 0758 526000
高要市 0758 00 四会市 0758 526200
广宁县 0758 526300 怀集县 0758 526400
封开县 0758 526500 德庆县 0758 526600
❿ 肇庆哪个区最富哪个区最穷
NO.1 肇庆市高要区
2015年,高要市地方生产总值391.41亿元。高要位于广东省中西部。2014年,辖16个镇1个街道。土地面积2185.62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80.07万人,常住人口77.56万人。
NO.2 四会市
2015年,四会市地区生产总值327.79亿元。 四会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2014年,辖10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13个村民委员会和41个社区居委会。土地面积1166.38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41.89万人,常住人口48.53万人。
NO.3 怀集县
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218.56亿元。 怀集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2014年,辖18个镇和1个民族乡,设村(居)委员会323个,行政区域面积3554.07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109.10万人,常住人口83.57万人。
NO.4 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5年,肇庆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215.27亿元。肇庆高新区位于珠三角中心区西部、肇庆市最东端,与佛山市三水区一河之隔,东距广州市区50千米,西到肇庆市区45千米,属广佛半小时经济生活圈范围。2014年辖1个街道5个社区,辖区面积98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3.15万人,常住人口8.58万人。
NO.5 肇庆市端州区
2015年,端州区生产总值194.03亿元。 端州区位于肇庆市中部。2014年辖4个街道,60个社区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154平方千米。年末常住人口49.11万人,户籍人口37.09万人。
NO.6 封开县
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135.81亿元。封开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2014年,辖16个镇,设178个村委会和21个居委会。年末常住人口40.75万人,户籍人口50.76万人。
NO.7 广宁县
201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30.74亿元。广宁县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辖15个镇,行政区域面积2455.46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57.34万人,常住人口43.43万人。
NO.8 德庆县
2015年,德庆县地区生产总值120.74亿元。 德庆县位于广东省中西部。2014年,辖12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面积2002.8平方千米。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8.77万人,常住人口34.99万人。
NO.9 肇庆市鼎湖区
2015年鼎湖区生产总值96.15亿元。鼎湖区位于肇庆市东南部。2014年辖4个镇、3个街道;土地面积552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15.56万人,常住人口17.06万人。
NO.??? 肇庆新区
肇庆新区选址于肇庆市鼎湖区中部。规划面积115平方千米,规划总人口60万人,西以凤凰大道为界,东至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南临西江,北至鼎湖山脉。
NO.???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由主体区和拓展区组成,主体区以梧州市和肇庆市两市交界为中轴,由双方各划出50平方千米、共100平方千米组成,具体位于广佛肇高速公路以南、梧州市万秀区白云山以东、肇庆市封开县城西北,其中以西江南岸10平方千米作为起步区。拓展区40平方千米,由双方各划20平方千米,具体位于梧州市龙圩区社学和肇庆市封开县平凤镇境内,其中各划3平方千米作为起步区。
以上数据来源网络,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