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经济发展主要靠什么
农村政策要长久不变
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杜润生
我已经95岁了,超过了三个30年。看到改革开放这30年的发展成就,我感到很高兴。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改革开放从农村起步,最重要的,就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土地和劳动力。
农村政策要长久不变,但这还不够。要在稳定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土地合理流动,允许农民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
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权益不被基层政府侵害。
要真正解决农民问题,让农民富起来,关键还在于城市化,把更多农民变成市民。经验证明,城市化率上不去,农村要富起来是不可能的。
如今,农民已经有了经营土地的自主权,加上市场交易自由,接下来就是政治上的民主权利要跟上。
宏观调控须跟上市场化进程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刘国光
30年来,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调节的范围不断扩大,推动了中国经济蓬勃地向前发展。
当然,市场经济目前还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比如说资源要素市场,资本金融市场等等需要发展到位。但是,也有因为经验不成熟,犯了过度市场化的毛病,不该市场化的部分都搞市场化,带来不良的后果。
市场经济在发挥激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同时,本身也存在一些固有缺陷,在总量平衡上、在资源环境保护上、在社会公平分配等问题上,会引发种种负面效果。国家的宏观调控一定要跟上市场化的进程。
这些年,我们国家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在不断完善。特别是十四大以来,我们在短期的宏观计划调控上先后取得了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成功经验,但是国家计划对于短期和长期的宏观经济的导向作用明显减弱。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党的十七大重新提出要发挥国家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计划调控中的导向作用。它再次提醒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有计划的。但这并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旧体制、传统体制当中去。
我们要重视计划在市场当中的调控作用,使计划与市场这个老大难的、世界性的、多年的问题,在改革中实现更高层次的结合。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
最近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政府干预又热门起来了,美国采取了救市举措,欧洲也采取了措施。这说明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并不是万能的,市场也会有失灵。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加强政府的干预,加强市场监管。本来,市场监管就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搞市场经济必须要监管市场。
但是不能说因为发生了金融危机,美国现在也采取措施救市了,就认为,现在美国也搞“社会主义”了,市场经济不行了。不能这样判断。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个结论来之不易,我们付出过代价。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发展到开放的社会,从贫穷、落后的社会步入到小康社会,这三个伟大转变既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成果。30年来,我们的经济总量由世界第十位上升到现在的第四位;我们的财政收入原来是1000多亿元人民币,现在将近到6万亿元人民币了;外汇储备原来很少很少,现在到了1.9万亿美元了!为什么现在国际社会也重视中国,在金融危机当中希望中国发挥作用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实力增强了。
从30年历史过程中可以看出,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不能随意否定,这是我们改革开放的过程证明了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能动摇,以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出口导向发展模式面临调整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王洛林
对改革开放30年最好的纪念,就是针对改革发展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提出今天应该抓什么改革。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这就应该与对形势的判断结合起来考虑。
当前,国外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而且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在国内,即使没有发生金融危机,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面临着不得不转变的情况。所以,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来看,当前都是一个转折点。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的华尔街将不再是原来的华尔街,美国的经济会和以前不同,整个世界的经济也会和以前不同。这种变化将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这个冲击主要还不是说我国的金融机构买了一些房地美、房利美的债券,或者说我们的出口贸易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而是美国原有的那样一种债务帝国的发展模式将不能够持续下去。而中国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因此也不能延续下去。这对我们的冲击才是最大的。
历史上每次重大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以后,都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社会政治、经济倒退,一种是进一步向前走。那么,当前我们更应该关注我们自己能不能从这次危机以及其冲击中接受正确的教训,接受一些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的教训,这样我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才更加有意义。
回答不易,望采纳。云掌财经也有相关介绍,你可以来看看哦
‘贰’ 中国发展靠什么
发展的主要动力依次是:内需、消费、投资、对外出口。另外从发展因素上看:优化经济结构抓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是主线,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科技创新驱动是主攻方向,保民生促和谐是重中之重。
依据:
1、经济发展的财富增长体现在国民生产总值,费用与时间在流通、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分配与效率直接影响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因而,管理、服务与流通等环节越是精简、廉洁和有效率,就越能促进经济发展。
2、生产要素变化包括数量增加、结构变化、质量改善等,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3、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既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还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2)中国经济发展靠什么扩展阅读:
发展情况
从1953年到2010年,中国已陆续完成十一个“五年规划”,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高速增长。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宏观调控体系日趋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012年1—9月份,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已经回落到7.7%。相较于中国过去30年接近10%的增长速度,十一五期间更是接近11.2%的增长速度。因此在10%或者8%以下,显然是经济增长变缓。另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各种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开始变缓。
‘叁’ 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靠什么方式
一是资源消耗,从子孙手里抢钱;二是剥夺弱势群体的利益;三是低价向世界市场倾销,对内高价格。
‘肆’ 中国经济主要靠什么带动
地产当然算一块大头,但是现在中国房地产被很多炒房团炒高的太离谱,买商品房也不再是为了住而且谋求以暴力的价格出售,导致中国更多需要房子的老百姓买不起房子,但你会发现房产开发商还是不停在造房子,还是有更多的人不停在买房子,因此房价的路路高涨不能代表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其实已经到了界点,泡沫已经浮现了,我们真正要中国经济速度发展就必须拉动内需,让真正需要房子的老百姓买得起房子,让他们人人都可以安居乐业的工作,而不是成为房奴,一辈子就在还清一套房贷,或者连当房奴的资格都没有,那样的话,冲击的不仅仅是中国的经济了,更可能是政治!
‘伍’ 中国靠什么发展经济
中国经济韧性好、回旋余地大,宏观调控的手段多,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中国经济就能行稳致远,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就是要坚持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建立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所以发挥科技创新体系,特别是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创新等这些因素,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当中,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也是我们今后要去努力推动的一个重要任务。
从未来发展来看,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实施全方位开放发展的战略布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开放从原来的沿海开放到内地开放,从海上开放到陆上开放,从东部开放到西部开放。这样一个全方位开放格局,也是我们今天讲的中国经济要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
所以我们说,实施好“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中国经济全方位开放发展,最终在多种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的引领下,在科技创新驱动,以及全方位开放格局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将逐步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必将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迈向经济强国。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并且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形势下具有新的内涵,总体上时和势在我们这一边。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充满各种变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冲击,国内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
面对这种情况,有的人产生了悲观情绪,出现了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果真如此吗?“风物长宜放眼量。”如若我们提高站位、拉长历史、放宽视野,从全局看局部、从未来看当下、从世界看中国,辩证理性地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就一定会得到客观、准确的结论。
从全局看,基本面还是稳中向好。古人有训,看待问题切忌一叶障目、管中窥豹,否则就会以点概面、以偏概全。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速、就业情况、物价指数、工业利润等主要宏观指标处在合理区间。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持续优化经济结构的效应已初步显现出来,经济的“颜值”越来越高,“气质”越来越好,“活力”越来越强。
‘陆’ 中国主要的经济来源靠什么
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内需、消费、投资和出口。此外,从发展因素看,优化经济结构、把握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是主线,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科技创新动力是主攻方向,保障民生、促进和谐是主攻方向。首要任务。
依据:
1、国民生产总值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财富增长。流通、管理和服务中成本和时间的分配和效率直接影响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越是精简、廉洁、高效的管理、服务、流通环节,越能促进经济发展。
2、生产要素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加、结构的变化和质量的提高,以及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方式。
3、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不仅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还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等内容。
(6)中国经济发展靠什么扩展阅读:
就当代经济而言,发展的含义相当丰富复杂。发展总是与发达、与工业化、与现代化、与增长之间交替使用。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
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
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经济发展是通过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达到经济量的增长。
‘柒’ 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
财新《中国改革》 特约作者 朱晓冬 中国经济转型的速度和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在1978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实际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40,巴西的1/10。从那以后,中国实际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超过8%,现在的实际人均GDP几乎是美国的1/5,和巴西处于同等水平。作为一个人口在世界占比达1/5 以上的国家,中国的人均生活水准快速且持续改善,并且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其他经济体的经验(尤其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表明,极度的快速增长终会减缓,中国每年超过8%的人均GDP增速不可能无限制持续。中国的人均GDP现在是美国的20%左右,能否达到美国的40%、80%甚至120%呢? 我将通过讨论什么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关键增长源,来尝试解释这个问题,分析将建立在中国过去30年经济增长源的相关信息之上。最重要的增长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上世纪50年代前半期开启了工业化进程。然而,1978年前后的经济表现差异甚大。在1978年之前,实际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仅为3%,与美国的增长率相差不大,经济基础却比美国低许多。1978年之后,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上升到每年8%以上。 以标准的经济增长核算方法来考察中国经济在两段时期的增长源,结果显示,1952年-1978年间的主要经济增长源是资本积累,此后的主要增长源是生产率的上升。 1978年以前,增长主要来自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本的增长,而不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这段时期内实际上是退步的,每年下降1.07%。由于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平均人力资本每年增长1.55%,部分抵消了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劳动参与率以每年0.11%的速度略增。最重要的增长源是物质资本产出比,它平均每年增长3.45个百分点,解释了116%的人均GDP增长。 1978年以后,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角色互换了。在1978年-2007年间,物质资本产出比基本保持不变,平均人力资本的增长率比1978年之前的增长率低。这两个增长源对人均GDP的增长总共贡献了15%。人口因素的作用也非常有限。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对人口结构的影响,劳动参与率在此期间每年的增长率为0.57%,比1978年之前的要高。但是,劳动参与率增长的贡献仍然较小,只解释了人均GDP增长的7%。与此相对,全要素生产率以每年3.16%的幅度快速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中国1978年以来最重要的增长源,这个结论似乎令人惊讶,因为有一种广泛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走的是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过去30多年的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本深化。 但是,尽管年均GDP中用于实际固定资本投资的份额在1978年-2007年间从33%增加到39%,中国的资本产出比在此期间几乎没有增长。1978年以后中国的资本投资追随着快速的产出增长步伐,但并没有起到引领作用。 正如索洛(Solow,1956)教给我们的:持续的经济增长只能来自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没有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中国30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将中国改革时期总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总结如下。1978年-2007年,农业部门的生产率增长对总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达到15个百分点,这包括结构改革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贡献。但这个增长源随着时间而消退,因为农业在GDP中的占比逐渐减小,它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很小。非国有部门1987年-2007年生产率增长对总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达到2.27个百分点。根据Brandt 和 Zhu (2010)的测算,如果非国有部门不存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1978年-2007 年以及三个子时期当中,非农业部门的生产率增长将接近于0。 我们也应注意到,不同部门的生产率增长可能会互相作用,所以,国有部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不能简单地用总体生产率的增长减去农业和非国有部门的贡献来推算。这个增长源将继续推动中国未来的增长,因为非国有部门在非农就业总量中的占比已经从1978年的48%上升到2007年的84%(在总就业量中的占比超过60%)。 1990年之前,国有部门的生产率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如果把1978年-2007年视为一个整体,那么国有部门对全要素生产率总增长的贡献几近于0。从1998年开始,由于结构重组,国有企业也经历了快速的生产率增长。 生产率的主要增长源随时间变化。例如,在价格双轨制之下,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在 1978年-1984年起了引领作用;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乡镇企业等非国有部门在价格双轨制下起着引领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头10年,经济环境对民营部门更友好,行业的进入和退出变得频繁,竞争压力增大,此时民营企业等非国有部门和重组后的国有企业在经济增长中起到引领作用。 每当原有的改革对生产率的作用行将穷尽时,中国政府总能开启新一轮改革,重燃经济增长。
‘捌’ 中国经济靠什么发展起来的
个人对2017年a股的走势判断是:乐观谈不上,但至少没那么悲观。目前,中国的股市的低迷状态,是在比较客观的反映经济的发展情况。因为,经济发展就像跑步一样,高速奔跑一段时间的人需要慢下来调整自己的节奏,之后如何则要看调整的效果。其实对于目前的经济现状,在宏观层面早有预示,比如,工作报告多次提到的新常态正是对中国未来经济走向的一个指向,也就是既防止经济因过热而失控,又防止因硬着陆而形成的经济萎靡,我想,这也就为经济与股市的发展定下了基调。按照这个思路,中国股市想要短时间内复制去年的大涨概率几乎为零,至于什么时候改观那要看政策的导向、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情绪。但如果合理的度过了这段经济震荡期(就像G20设计的一样),将来的中国股市再次启航也是可以预期的。建议时不要被市场的情绪影响了自己的情绪,而要用冷静理智的态度去研究市场。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