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问:如何答经济学中的论述题,有背的方法吗
哈哈,这个你不用担心啦,这些题一般都在教科书上有经典题型,你只要看一下模板和核心知识就好了,在高鸿业的经济学书中有很多这些题,万变不离其宗,它考的一定是某项核心知识点。不可能叫你自己去论述新东西,都一定是别人的经典观点,换汤不换药。比如论述货币政策的题就考过很多了。你只要记住那些基本知识点就好了。就像高考被政治一样,论述题就是要你在运用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答题的时候,加入自己的一些见解就好,根本不用紧张,因为它主要还是考教基础知识的。如果你是要考研的话,多背基础知识以及主要与实事相关的知识,因为论述题有时会联系实际出题。
Ⅱ 经济类考研题型有哪些
拿2017年经济学考研题型为例,专业课考试题型主要为一下几类
一、客观题(单选题和判断题)
对于单选题和判断题,由于作答时给出答案即可,所以不涉及到答题技巧的介绍。但是,如果考生所考考卷涉及到单选题和判断题,强烈建议考前多加练习,通过练习来提高解题速度。
二、主观题(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
1、计算题
考生一定要注意,作答时,必要的文字说明不能省略。千万不要从头到尾全部是数理计算,必要的、简要的文字说明有助于改卷老师更好的理解解题过程,从而不会导致考题作对了还因为解题过程过于简单而扣分。
2、简答题
简答题作答,一个非常重要的答题技巧是:题干怎么问,就怎么回答,别闹圈子。比如说:
(1)当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时,无差异曲线是否会发生改变和移动?请说明理由。[清华大学845经济学2004研]
像这道考题,考虑到题干是疑问句,应该先很明确的摆明观点,即无差异曲线是否会发生改变和移动,然后再说明理由。
3、论述题
论述题作答,一个非常重要的答题技巧是:尽可能多写,但是不是乱写,作答应该有条理、有层次。
三、名词解释
一般会考查考生对一些基本理论、概念的熟悉与掌握程度,难度相对较小,因此考生在针对这部分内容复习时主要应吃透相关参考书,对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地毯式复习,夯实基础,一方面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另一方面,通过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训练经济学思维,为开放性试题做好准备。
正确的答题方法是:先写概念,写完概念后简单扩展,有图的画图,有公式的写公式。
四、判断分析题
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基本概念、理论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对一些相对复杂和容易混淆内容的理解,因此难度相对于名词解释题要大一些,也可以认为是名词解释题的扩展,例如微观经济学中“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差别,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例如家庭收入水平、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而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自身的价格发生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因此这一题型就要求考生不仅能记住相关概念和模型,还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实质内容。
Ⅲ 考研论述题怎么答模板
论述题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分值往往也比较大,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答案的组织往往是横贯全书,跨章节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这一点是专业课讲授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同时也很必要。
【论述题答题攻略】:
论述题“3w答题法”,即what,why,how。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答题结构上“总—分—总”,开头要阐述背景,解释相关的名词,然后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必要性,罗列要点,最后要做总结,还是那句话,不要给人留下突兀的感觉。
①阐释论述题中重要的相关概念,并把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理论要点写出来。这部分是考察书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后面展开分析的基础。
②要分析问的原因或者必要性。这部分构成了论述题中的“论”,要写的像论文里面的分论点,对于每一个分论点要适当的“述”。这是论述题的关键,结合课本,选好切入的角度至关重要。
③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并在最后做总结或者展望。
【论述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紧扣理论。先阐释清楚相关的概念和核心理论。
第二,回答的视角要广,角度要多,不能拘泥于一两个点。但是条数也不宜过多,在5-8条为好。
第三,要点之间要有条理性。
第四,如果没有案例分析题,论述题一般是最后一道考题,分值较大,需要考生合理规划时间,每道论述题至少留出20分钟以上的时间。
Ⅳ 考研经济学的案例题和论述题应该怎么复习 请具体一点说,谢谢。
案例题关键是找准案例应用的理论,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分析原因、对策等。
论题题一定要展开分析,题目所涉及的概念、理论要点、逻辑关系、正反例证等都尽可能有条理、有层次地详细阐述。有的题目,结合实际也是必要。如同写某一问题的小论文,要写问题的背景、产生的原因、可能的影响、解决对策。
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陋见仅供参考。
Ⅳ 主观题该怎么答
1.认真审题,把握中心。
一些论文式的主观试题,题目的文字叙述较多,或者是应答知识的容量较大。考试时由于时间紧,一些考生在“快一点儿答题”心理的趋势之下,往往还没有搞清楚重点和题意就匆匆地答起来,结果一步失误,全题皆错。有的同学由于对题意缺乏透彻的理解,回答的内容过多过细,答题的过程中自己也“迷失了方向”,这时哪怕你答得再多,文词再漂亮,由于答非所问,也是得不到分的。更糟的是,它把考试中最宝贵的时间给白白占用了。
主观题的题分一般都较高,答题时一定要注意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意,一定要把答案限定在试题所要求的范围之内,切忌答题时笼统地概括和胡乱地“填塞”。每年的升学考试,总有不少考生因为“跑题”而后悔不迭,这都是因为审题不细,误解题意所造成的。
2.草拟一个答题提纲。
回答一个独立的论文式大题,有时近乎于写一篇小作文,在一题的答案中往往要论述和阐明多个观点,因此草拟一个答题提纲是必要的。这样做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合理地组织材料,使自己对问题的论述能够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二是避免漏答某些重要的内容和观点。
实际上审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深入思考和草拟提纲的过程。一边审题,就一边可以在草稿本上勾画一下答题要点(提纲)。提纲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本题打算回答几个问题或观点;②按怎样的顺序回答。然后就可以准确而迅速地答题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种方式答题是不会耽误自己的考试时间的。
对于简单的论述题,由于应说明的问题较少,用不着写出提纲,审题的过程就是答题提纲打腹稿的过程,审完题就可以直接答题。但要注意,动笔前仍需周密地思考,考虑好应答的观点和顺序之后再动笔,切莫拿着试题不认真思考就回答,想到哪儿就答到哪儿,答到哪儿算到哪儿。有的同学是题答了大半才发现“方向”不对,划掉了重新再答,结果这样花费了更多的时间。
3.开门见山,言简意明。
回答论述题一定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即使是论文式大题,也应做到这一点。不要用引言段开头,也不要开头把问题重新写一遍。评卷老师对于批阅一些文字很长却又不着边际的答卷,常常感到不耐烦,他们所喜欢的是思路清晰、言简意明的答卷。
在回答一些容易的问题时,不要因为你知道的材料很多而将题目答得过长。答得过长除了占用自己的时间外,老师是不会因此而多给你一分的。答题的时间分配也应根据题分来确定,假若考试时间是100分钟,该题得分占全卷的1/10,那么,你必须在10分钟以内答完此题。
为了避免答案的冗长和繁琐,审题时当你拟出答题提纲以后,可以对自己列出的每一个要点都提出个“为什么”,在心里反问一下该点是否重要,这样做就能鉴别出哪些东西有价值,哪些东西没有意义。对于没有意义的议题或论点,应当毫不犹豫地删除,这样在你的答案中就可以少说废话和空话了。
4.提高自己组织答题材料的能力。
不善于组织材料,任意将事实堆砌是绝对得不了高分的。有时在你的答案中已经包含了所有必要的材料,但由于结构散乱,形式支离破碎,评卷老师往往并不认为你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全部知识内容。要想组织好材料,答好题,一方面要掌握好论文式大题的应答技巧,另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和思维能力。
所谓论文式大题的应答技巧,就是指掌握此类题的共同特点。回答论文题一般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阐明一个观点(论点);②分析问题的基本要素;③举出例子加以说明;④做出明确的结论。答题的思路基本上也应按照以上步骤进行展开。
Ⅵ 文科类考研,比如经济学原理,公共管理学等考研中的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分别应该怎么答
冬眠解答:
1、名解--一般就是按课本来,不宜自己发挥,实在不懂的才自己望文生义
2、简答题---一般不要答太多,有小标题1、2、3、最好,显得条例清晰,答题内容跟名解超不多,按课本来,稍微比较发挥,但不是不宜多写,点到为止。
3、论述题--- 切记不要有小标题,要一段段论述,论述内容跟上一位同学说的差不多。可以自己多多发挥,写多一点。
Ⅶ 快考研了,经济类的,回答论述题时老感觉写不多,是知识储备不够吗恳求过来人支招。:-)
知识点没有学活、学系统。第一要充分理解,例如分析“信息不对称”,理解不充分的话就一句话而已。第二要系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经济学很有艺术性,动一而动全身。
Ⅷ 考研金融学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应该怎么回答
直接回答吧。参考一下
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一是投资量。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二是劳动量。在劳动者同生产资料数量、结构相适应的条件下,劳动者数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三是生产率。生产率是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的效率。提高生产率也对经济增长直接作出贡献。
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阶段,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阶段,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或阶段,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