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从什么开始五年计划开始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六五”计划
“六五”计划是继“一五”计划后的一个比较完备的五年计划,是在调整中使国民经济走上稳步发展的健康轨道的五年计划。
“六五”计划简介: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第六个五年计划,即中华人民共和国1981~198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简称“六五”计划。1980年2月,国务院决定重新制定中长期计划,酝酿编制“六五”计划。
⑵ 新中国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从“十一五”起,就改称为“五年规划”。(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3年5月1日,在这一天,人们欢欣鼓舞地走过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一年,新中国成功并胜利地完成了三年经济恢复;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年初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周恩来说,今年是执行“五年计划”的第一年。现如今的中国正在实施着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16年-2020年)。
拓展资料:
新中国的五年计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并不是非中国所独有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领导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按计划进行的”,而其后在1929年4月举行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制定并通过了1928-1932年国民经济计划,其中这就标志着五年计划在苏联的诞生。
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直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就已经完全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升至欧洲第一,以及世界第二。
而战后,随着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五年计划逐渐被社会主义阵营中很大一部分国家所借鉴,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而且还对战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在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我国于1953年开始执行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该计划由中共中央周恩来、陈云共同主持制定。于是在1956年宣布提前完成了计划规定的任务。
⑶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哪一年开始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的。为了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草案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主持制定的。这个计划草案,从1951年开始着手,一面建设,一面编制,经过近4年的补充和修改,最后经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
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3)从什么开始五年计划开始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扩展阅读: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
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五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5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60.5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总值的1.9倍。
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初步铺开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旧中国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问钢的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
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的比重由26.4%提高到48.4%。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棉花产量达到3280万担,都超额完成计划。
⑷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哪一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始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中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长期计划。它主要规划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布局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为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制定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1957年,与1952年相比,国有经济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增长从0.7%下降到8%,个体经济从71.8%下降到3%,资本主义经济从7%下降到1%以下。
拓展资料:
1、五年内,全国完成总投资550亿元,其中国家对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基础性投资总额493亿元,比原计划的427.4亿元增长15.3%。五年来,新增固定资产460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固定资产原值的1.9倍。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 1952 年增加 128.5%。
2、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制定的,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 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初步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绝对优势。 1957年,与1952年相比,国有经济比重从19%提高到33%合作经济从1.5%提高到56%,公合作经济从0.7%提高到8%,个体经济从71.8%下降到3%,资本主义经济从7%下降到不到1%。
3、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端非常振奋人心,少先队员不甘落后。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中,江苏、辽宁、北京的少先队员提出了“小五年计划”。少先队提出的“小五年计划”详细规定了少先队对自己的要求。在此次活动的提案中,少先队员们表示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多做贡献。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始于1953年,是中国国民经济长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也具有象征意义,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开端。因为只有迅速发展壮大我国,才能震慑那些贪图颠覆中国的势力,不敢肆意妄为。事实证明,有计划、迅速地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是非常正确的。
⑸ 政府的五年规划是什么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
五年计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非中国所独有。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领导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按计划进行的”,其后在1929年4月举行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制定并通过了1928-1932年国民经济计划,标志着五年计划在苏联的诞生。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已经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升至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战后,随着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五年计划被社会主义阵营中很大一部分国家所借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还对战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15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五年计划与国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目前正处于十三五规划期间。
⑹ 五年计划从哪年开始
摘要: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五年规划(原称五年计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法律分析: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五年规划(原称五年计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历年五年规划时间如下: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025。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_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⑺ 我国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在哪一年
从1985年第七个五年规划开始,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入了社会发展部分。
一般来说长期叫做规划,中长期和年度叫做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指国家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的主要活动、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所作的规划和安排。是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分为长期计划(十至二十年)、中期计划(一般为五年)、年度计划。中国从1953年起至2017年共制订和执行了十三个五年计划。
⑻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哪年开始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每个五年规划的起始时间是什么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年实施。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
背景:国民经济已经得到全面恢复与初步发展,政治趋于稳定,经济秩序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为大规模展开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
(8)从什么开始五年计划开始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扩展阅读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原苏联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⑼ 关于中国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The Five-Year Plan),后改称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
制定下一个五年计划/规划时,国家要组织开展上个计划/规划中期评估。中期评估是一个充分民主的过程。同时,国家还广泛听取意见,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作专题汇报,及时接受指导。
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集中各方意见,起草《中期评估报告》。这反映中国五年规划独特的学习机制:前一个五年规划实施过半,进行他方和自我评价,及时发现突出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及时改进《纲要》编制,也为制定下一个五年规划做了铺垫。
⑽ 我国的5年计划从何年兴起2018年是第几个五年计划请详答五年计划的实质内容
我国的5年计划从1953年兴起。
2018年中国正在实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16年-2020年)。
2018年的五年计划内容:
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着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10)从什么开始五年计划开始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扩展阅读:
五年规划的提出背景:
五年规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非中国所独有。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领导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按计划进行的”,其后在1929年4月举行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制定并通过了1928-1932年国民经济计划,标志着五年计划在苏联的诞生。
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已经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升至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战后,随着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五年计划被社会主义阵营中很大一部分国家所借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还对战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15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五年计划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从1953年开始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彭斯在中国“两会”召开前夕接受新华社记者电邮采访时说,坚持制定五年规划让中国受益匪浅,这一经验值得西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