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是什么时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是1992年。
1992年,经过“南巡讲话”后,很多改革的成果得到认可,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具体措施并不明确,建立的方向也是不很明确,总体来说,需要探索着前进。但是这次提出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式提出和形成。
从这里开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正式建设和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表现: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⑵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哪一年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形成。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改革开放,于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企业扭亏增盈成效显着,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在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私营、个体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财税体制继续完善,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城镇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机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
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它必然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而且公有制形式可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2、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可以鼓励先进,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兼顾公平与效率,又可以对过高的收入进行调节,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把人民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1982年)提出的。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上,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由此进一步加快。
供参考。
⑷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什么时候确立的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1992年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又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想。(
⑸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时间背景及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时间:1992年10月。此时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形成。
背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改革开放实践的必然结果,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探索的重要成果。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经济体制的决定》,这个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没有必然联系,那么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也是可行的。从而以“放权让利”为起点,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到十三大的时候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取得重大突破了,特别是认为市场和计划是内在统一的,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调节的方法,只要对经济发展有好处都可以利用,利用市场调节不等于是资本主义,应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这时市场经济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变得清晰了,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开始扫清了道路。
1992年,经过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很多改革的成果得到认可,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正式提出和形成。从这里开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正式建设和完善。
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飞跃,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正确的,是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进的。
改革开放近40年,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使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取得了全面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不断改革正在逐步走向完善,中国社会空前活跃起来,中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迸发出来,目前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历史形式,也可以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是市场经济的一般共性,二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特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积极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三、在宏观调控上,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而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又有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计划与市场两个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⑹ 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1978年开始农业改革,建立市场经济则是1992年之后的事情。
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时候提出的
最早1982年提出。
1、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2、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此,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
3、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提出要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7)什么时候市场经济为主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1、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机制,它的基本特点或内在要求,就在于通过运行的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和有效性来配置资源,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强调的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下发展市场经济,而不是说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区分。
2、市场经济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利益关系决定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有自身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市场经济的共性或一般性;而不同的社会制度条件,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表现为市场经济在不同社会条件下的特殊性。
3、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必然受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呈现独特的基本特征。
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什么时候建立的
1978开始了改革开放,指出了经济建设取代阶级斗争为中心
1984年中共12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指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议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1992年,面对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到了一个由初期到中期的关键时刻。当年,邓小平到南方各省视察,发表了着名的南巡谈话,指出改革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的意义,市场与计划的辨证关系(不是判断社会性质的标准),这有利于解放全国人民的思想,为下一步的改革奠定基础。
1992年,中共14大召开,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13届三中全会召开,规定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7年中共15大召开,指出我过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以后又开了大大小小的会议,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⑼ 我国正式确认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什么时候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讲话强调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认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⑽ 中国历史.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分别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市场经济源于1978年年改革开放,而计划经济开始于1949年到1978年。计划经济是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一般是政府按事先制定的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有计划地安排重大经济活动,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方向。资源的分配,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政府计划决定。
拓展资料:
1、 计划经济的弊端
①容易偏离实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②难以有效调节微观经济活动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容易产生生产与需求的脱节;
③未能合理调整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容易造成动力不足、效率低下;
④特权阶级和奴役阶级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被动破坏成为工人的必然选择,制约着企业的手脚,企业缺乏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⑤不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
⑥容易造成供需脱节,宏观经济比例严重失衡。
2、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简单地说,市场就是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或接触点。市场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在市场上从事各种交易活动的当事人,称为市场主体。市场主体以买者、卖者的身份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活动中不仅有买卖双方的关系,还会有买方之间、卖方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考虑政府的作用,市场经济体系中有两个部门,一个是公众(消费者),一个是企业(厂商)。两个部门的相互关系,可以说明市场供求的一般原理。
3、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市场经济又叫做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不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即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这四个基本特征是经济规律的具体体现,是否遵循经济规律,就体现在是否按照这四个基本特征去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