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临颍大郭镇经济总产值是多少

临颍大郭镇经济总产值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2-09-04 09:38:09

Ⅰ 河南省漯河市临颖县都有哪些乡镇

城关镇、王岗镇、台陈镇、瓦店镇、三家店镇、巨陵镇、繁城回族镇、杜曲镇、窝城镇、大郭乡、石桥乡、陈庄乡、皇帝庙乡、王孟乡、固厢乡。

Ⅱ 河南漯河临颍县发达吗

河南漯河临颍县不发达。

临颍县东接许昌市鄢陵县、周口市西华县,西与许昌市襄城县毗邻,南连漯河市区,北邻许昌市的建安区,距省会郑州100公里。临颍县境内有受禅台、小商桥、杨再兴墓、陈星聚纪念馆等景点。

临颍县辖2个街道,10镇,4乡:城关街道,新城街道,繁城镇,杜曲镇,王岗镇,台陈镇,巨陵镇,瓦店镇,三家店镇,窝城镇,王孟镇,大郭镇,皇帝庙乡,固厢乡,石桥乡,陈庄乡。


气候

临颍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受季风影响较明显,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配是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夏季115天左右,冬季130天左右,春、秋两季共12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4.5℃,一月份平均气温0.5℃,七月份平均气温28℃,全年无霜期226天左右。

年降水量平均在720毫米,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全年降水量极不均匀,雨量大部集中在6、7、8三个月,另外年际之间降水量变化幅度较大,经常出现暴雨、沥涝,干旱和干热风。

Ⅲ 2018年国有企业总产值占GDP的百分之多少

2019年11月2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国家统计局关于修订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公告》。修订后主要结果为: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19281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18972亿元,增幅为2.1%。修订后的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4745亿元,比重为7.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64835亿元,比重为39.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89701亿元,比重为53.3%。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8-2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Ⅳ 化龙镇的经济

化龙镇1995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工农业总产值3.5亿元, 比上年增长17%;财政收入90.7万元,比上年增长21%;农村经济总收入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2352元,比上年增加500元;农村储蓄余额3500万元,人均1520元。 按照“调整粮,稳定果,蔬菜生产做文章”的总体战略,产业化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199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亿元,粮食亩产1212.5公斤,总产2546万公斤;蔬菜大棚发展到1500个,韭菜面积达到5500亩,菜籽面积达到5400亩,年产各类蔬菜0.62亿公斤, 实际收入8500万元;果园面积达到2600亩,年产果品400万公斤;1995年全镇围村饲养小区达到6个,饲养大户发展290户;蛋鸡存栏达到12万只,肉鸡出栏突破200万只,生猪出栏1.5万头,大家畜存栏3500头,畜牧业收入达到5000万元。 镇村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到1995年底,全镇镇村企业发展到28家,其中镇办企业6家,拥有固定资产4100万元,职工2560人,其中寿光市兴华毛纺有限公司、寿光市齿轮厂已成为骨干企业,年产值超过千万元。1995年,镇村企业完成利税921万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镇办企业利税810万元,比上年增长26%;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600万元, 新上和完成技改项目17个。全镇已有3家镇办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1995年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3000万元,实现出口创汇12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62.4万美元,被寿光市委、市政府授予“外经外贸先进单位”称号。寿光兴华毛纺有限公司开创了“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新局面。 全镇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以潍高路为支撑,大力发展路域经济。1995年,全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650家,从业人员1100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万元。裴西村郭廷福自办的橡胶厂,1995年上缴利税达到20万元。
化龙镇原为南柴乡,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1994年4月5日撤销南柴乡,设立化龙镇。化龙镇位于寿光市的西部,距寿光城16公里,总面积39平方公里,耕地4.2万亩。全镇共辖20个行政村,总人口2307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1人,居民均为汉族。1995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0.8亿元,比1991年增加0.57亿元,年平均递增36.1%;工农业总产值3.5亿元,比1991年增加2.7亿元,年均递增44.9%;财政收入90.7万元,比1991年增加46.7万元,年均递增19.8%;农村经济总收入2.1亿元,比1991年增加1.7亿元,年均递增53.8%;农民人均纯收入2266元,比1991年增加1473元。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达到省定小康标准,成为小康镇。 农业产业化经济迅速发展。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按照“调整粮,稳定果,蔬菜生产做文章”的总体战略,在稳定粮田面积的基础上,狠抓了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和主导产业两大部分,形成了粮、菜、果、牧四大支柱产业。199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亿元,比1991年增加0.9亿元,年均递增24.9%;粮食亩产1212.5公斤,总产2546万公斤;蔬菜面积达到17120亩,其中蔬菜大棚发展到1500个,韭菜面积达到5500亩,菜籽面积达到5400亩,1995年蔬菜总产1.24亿公斤,实际收入8500万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105%和175%;果园面积达到2600亩,年产果品400万公斤;林业于1994年完成“八五”绿化达标,1995年林木覆盖率达到15.7%,比1991年提高2.7个百分点。1995年,全镇建围村饲养小区8个,饲养大户发展到290户,蛋鸡存栏达到12万只,肉鸡存栏200万只,生猪出栏1.5万头,大家畜存栏3500头。畜牧业收入达到5000万元,比1991年增长2倍。
镇村企业异军突起,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到1995年底,全镇镇村企业发展到28家,其中镇办企业6家,拥有固定资产4100万元,职工2560人,其中寿光市兴华毛纺有限公司、寿光市齿轮厂已成为骨干企业,年产值均超过千万元。1995年,镇办企业完成利税81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600万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308%和350%;完成外贸出口交贸值3000万元,实现出口创汇12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2.4万美元,分别比1991年增加3.5倍、4倍和2.7倍。村办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全镇共有村办企业22家,拥有固定资产1830万元,年创利税580万元,比1991年分别增长2倍和1.8倍。其中裴岭村有村办企业7家,1995年工业产值2400万元,年创利税200万元。 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全镇公路通车里程累计达到36公里;程控电话装机总量达到1000门,于1992年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其中南柴村现已建成电话村;农户通电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100%;村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保健网络健全,村村建立了甲级卫生室,推行了合作医疗;全镇现有中小学22所,在校学生3939人,其中拥有“潍坊市规范化学校”1处,幼儿园18所,在园儿童593人,其中拥有“潍坊市一类园所”5处,于1992年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计划生育率达到了100%,连续3年被评为寿光市计划生育人口目标管理责任一等奖;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全面加强,社会稳定。
化龙镇2000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6亿元,比1995年增加0.55亿元,年平均递增6%;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比1995年增加4亿元,年平均递增9%;财政收入608.7万元,比1995年增加420万元,年平均递增27%;农村经济总收入11.8亿元,比1995年增加3.6亿元,年平均递增20%;农民人均纯收入3980元,比1995年增加1597元。农业产业经济迅速发展。近年来,该镇大面积推广特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种植。到2000年,全镇已发展高标准冬暖式大棚6000个、6000亩,大拱棚4000个、7000亩,大田菜2.85万亩,其中胡萝卜面积1.5万亩。2000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胡萝卜第一镇”称号。建起胡萝卜、韭菜、菠菜三大特色蔬菜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40多万吨。蔬菜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引进种植菊苣、洋香瓜、食用菌、人参果、抱子甘蓝等品种。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建成辛旺、郝屯洋香瓜示范基地,现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00亩,苏社人参果示范基地和东柴的桑蚕种植基地也已初具规模。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已建有寿光绿惠食品有限公司、潍坊海洋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裴岭蔬菜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种、加、销一条龙格局。产品销往日、韩、俄等国家,2000年,粮食亩产达到1072公斤,总产达到1.1万吨,林木覆盖率达到16%,畜牧业收入达到1.27亿元。 民营经济迅猛发展。2000年,全镇个体私营企业达到450家,总资产达4.3亿元,形成以橡塑、医疗器械、毛纺、油毡、蔬菜加工、小麦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其中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10家,有自营进出口权的2家。
2004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5亿元,工业投入4.2亿元,招商引资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7元。
近年来,该镇立足实际,大面积推广特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种植,逐步形成了一条以胡萝卜为主、高标准冬暖式大棚、韭菜、香椿等多种蔬菜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以万亩胡萝卜基地为依托,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胡萝卜加工园区--裴岭胡萝卜加工园区, 占地面积1000亩,拥有20000平方米的交易市场一处,年交易额1.5亿元。 园区内现有胡萝卜深加工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37家,其中潍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年加工胡萝卜100万吨。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全镇粮经比达到3: 7。到2005年,全镇胡萝卜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建设高标准冬暖式大棚9000个, 韭菜、香椿、山药等大田菜12000亩;建设各类高标准农业园区24个,畜牧小区120个。【民营经济】2005年,全镇民营企业达到792家,总资产达6亿元,形成以橡塑、医疗器械、毛纺、防水材料、蔬菜加工、小麦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其中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10家, 有自营进出口权的6家。2005年,全镇民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 利税1.5亿元。其中兴华毛纺有限公司是全省粗纺行业规模最大的私营企业;潍坊顺福昌橡塑有限公司为“潍坊市十强民营企业”、国家级中型企业,主导产品是各种汽车密封条、轮胎和橡胶件;山东碧龙食品有限公司达到日加工小麦200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Ⅳ 临颖大郭乡有几个村

临颖大郭乡有十五个村,临颖大郭乡是个大乡镇的,人口也多。

Ⅵ 河北省大郭乡属于哪个县

临颍县的大郭乡。但是属于河南省。

截至2014年,临颍县辖10镇5乡,367个行政村:城关镇,杜曲镇,繁城镇,台陈镇,王岗镇,瓦店镇,巨陵镇,窝城镇,三家店镇,王孟镇,大郭乡,固厢乡,石桥乡,皇帝庙乡,陈庄乡。

河南省临颍县地处中原腹地,因濒临颍水而得名。全县辖9镇6乡,361个行政村,总面积821平方公里。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依法治理百强县,河南省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县、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乡镇企业科技工作先进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红色亿元村--南街村就诞生在这里。

临颍县位于河南省中部,漯河市北,许昌市南。总面积821平方千米。总人口71万人(2002年)。

临颍,隶属于河南省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总面积821平方公里,下辖10镇5乡,367个行政村,人口76万(2014年末)。

临颍县东接鄢陵县、西华县,西与襄城县毗邻,南连漯河市区,北邻许昌县,距省会郑州100公里。

2013年,临颍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1%。临颍县境内有受禅台、小商桥、杨再兴墓、陈星聚纪念馆等景点。[1]

Ⅶ 一九四九年与一九七七年国民经济总产值各是多少

1949年中国的国民总产值只有近123亿美元,人口约5.4亿,人均GDP只有23美元,人均国民收入只有16美元;
1977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221亿美元,相当于现在深圳市的年收入。

Ⅷ 新密市历史简介

新密市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嵩山东麓,隶属省会郑州,距省会郑州市40公里,中原名刹少林寺55公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45公里。辖4个街道、11个镇、2个乡,1个风景区管委会:青屏街街道、新华路街道、西大街街道、城关镇、牛店镇、平陌镇、超化镇、苟堂镇、大隗镇、刘寨镇、白寨镇、岳村镇、来集镇、米村镇、袁庄乡、曲梁乡;矿区街道、尖山风景区。总面积为1001平方公里,人口80余万人。
地名由来
【新密 以山为名】
郑州市西南部的新密市,在西周灭商之后是密国和郐国所在地。密国是以密山为名,密山以“密”为名,是因为这里山的形状像座宏大的殿堂,古代山形如堂者称为“密”。
后来郑国灭掉了郐国,并将原来的密国故城更名为新密邑。韩国灭郑后,拥有此地。从春秋战国到秦朝灭亡,一直沿用“新密”这个地名。
西汉在县城东南置密县。此后东汉、曹魏等历代王朝均设密县建制。
【新密历史沿革】

新密市的历史沿革

新密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溱洧二水世世代代孕育着新密市的人民。三皇之世的伏羲氏和五帝时的黄帝、祝融、郐国,西周时的密国及春秋早期郑国均在此立国建都。以后历朝历代虽隶属屡有变更,县治两次搬迁,然而“密”名一直沿用至今。
三皇之世初为伏羲女娲之故里,后为炎帝所伐之补遂。
河南大学教授、全国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张振犁先生对“浮戏山”和新密历史文化的调查考证后认为:“大部分位于新密的浮戏山即以伏羲氏命名的伏羲山,是伏羲氏的故里。”他在《“浮戏”本是“伏羲山”,华夏文明此有源》一文中说:“新密市远古伏羲时代的文化,正是‘三皇’之世的典型地区。新密市不仅有补国城的遗存,而且伏羲还曾将女娲封国于汝水之阳。”河南省农牧局干部陈志忠通过对蚕丝文化和尖山乡“浮戏山”的数年研究认为:《山海经》中的浮戏山,主体在今河南密县。分支于登封、巩县、荥阳等县。密县的“密”字,原始为“宓”,后为“密”。“伏羲与河洛文明有显着的关系。他的子孙后代,世代居住在伏羲之山和由此山发源的汜水流域,这可以肯定他是河洛地带、汜水之间的古老氏族,三皇之世的补国即伏羲氏燧人氏之史迹鼠总之,伏羲之山和汜水之源地的密县应是伏羲氏族的故里。”
南宋罗泌撰的地理书籍《路史》中也记曰:“(补)为三皇之世封国,炎帝伐补遂。”清嘉庆版《密县志》亦记:“补城在今补子庙西南。”《五帝本纪噌6世家》中史伯答(郑)桓公也言:“若克二邑(虢、郐),鄢、蔽、补、丹、依、嘿、历、莘,君之土也。”说明于春秋之时“补国”仍旧存在。
综上所述,诸书和专家、学者均言:大部分位于新密的浮戏山是伏羲时代的故里。后世所建立“羲国”和“补国”现在在密仍有遗存。故新密之地是三皇之世初伏羲的故里,到炎帝曾被讨伐,春秋时被郑武公所灭。位于县西的伏羲山和补国,都是羲皇及其后裔重要活动之地。
五帝之初为黄帝之都轩辕丘
《史记,五帝本纪》中把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时期称为五帝时期,黄帝为五帝之首。又据《路史,疏仡纪》:“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别姓者十二人,姑,其一。密,姑姓分也。”我省文物考古专家省文物考古学会名誉会长、研究员许顺湛先生在《黄帝居轩辕丘考》一文中写道:“轩辕丘在新郑老县城西北。最重要的是梅山、泰山环拱,溱水、洧水紧依轩辕丘成襟带。梅山、泰山在北,其地望在新郑西北的小乔乡(今改龙湖镇),溱、洧二水主要在新密的曲梁、大隗,并夹辖刘寨乡。二山、二水南北遥相对应,把轩辕丘的位置缩小到更明确、更狭小的范围之内。”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曹桂岑先生经过分析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中国这一时期文物考古的发掘资料,在发表的《五帝时代的都城考》中认为:“黄帝为有熊国君,故有熊应为国名,轩辕丘是都城,位于新郑的西北,新发现的新密市古城寨龙山文化古城址可能是轩辕丘。”“从叠压关系看,城墙晚于仰韶文化晚期和河南龙山文化早期。……古城寨是一座建于龙山文化中期的古城无疑。古城寨是一处河南省境内发现的面积最大,保留最好,意义最为重大的龙山文化城,应是黄帝的轩辕丘。”
2003年11月初中国古都学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在我市召开了“黄帝古都轩辕丘论证会”。会上众多专家认为从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证实黄帝古都轩辕丘就在新密溱洧流域,古城寨城址就是黄帝所居轩辕丘。
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还从三个方面论证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其所居之轩辕丘就在新密境内曲梁乡大樊庄村古城寨城址。他说:“其一,新密市境内考古发掘取得突破性进展。考古发掘证实古城寨城址是一座带有早期都邑性质的古城址。其规模之大,城墙保存之完好在我国同期之古城遗址中是独一无二的,其在探索我国早期文明发展史与中国都城史上具有独特的重大意义;其二,新密市境内有着浓郁的黄帝文化氛围。新密市境内黄帝文
化遗迹、遗址多达46处之多,不能目之为无根虚妄之言,也是黄帝所都轩辕丘就在新密的一个有力佐证;其三,新密市地理环境所具之特点也使其具有较邻近地区更宜于古代先民建邦立都白勺优越条件。正是立足于以上三方面史实依据与研究成果,我才认为,新密市古城寨遗址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新密市是开展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与中国古都学研究最重要的地方,是中华民族迈步进入文明时代的起始点。也因此与许多学者一样,认为黄帝所都
轩辕丘就是新密之古城寨遗址。”
由上大量事实可知,我新密市在五帝之初黄帝时为其都城轩辕丘所在地。
帝喾时期为祝融氏之墟
据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马世之先生多年研究的成果,在《新密古城寨城址与“祝融之墟”问题探索》一文中谈道:“《史记,楚世家》云:‘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高辛氏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祝融之族起源甚早,但其兴盛时期大体上在帝喾高辛氏居于华夏集团盟主地位之时。……祝融之族活动地域最早在豫中的嵩山地区,其范围包括今新郑、新密、登封、郑州一带。”“新密市东邻新郑,北连郑州,正是古代祝融部落活动的重要地区。……其中,只有古城寨,城址应是祝融之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他又说:“因而古城寨内发现宫庙建筑,俱有都邑的性质……应为祝融时的都城。”又据《通典》:“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o”从以上大量文献和专家考证,祝融之墟亦居于黄帝时的都城轩辕丘之地。故我市在五帝的中期帝喾之后为祝融之族的都城,祝融之墟的所在地。
五帝尧之后为郐国之都城所在地
《史记,楚世家》载:“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日昆吾,二日参胡,三日彭祖,四日会人,五日曹姓,六日季连,芈姓,楚其后也。”郑玄《诗谱。郑桧谱》云:桧者,古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桧国在《禹贡》豫州外方之北,荥波之南,居溱洧之间。祝融氏名黎,其后八姓,唯坛姓桧者处其地焉。《世本》曰:“陆终娶于鬼方氏之妹,为之女如女贵,是生六子……其四日求言,是为桧人。……居两水之间,食溱洧焉。徐广日:郐在密县,坛姓矣。”《水经注》:增(溱)水出郐城西北鸡络坞下,洧水东南经城南郐地。居溱洧之间,二水合流,故以会名国。桧者,假借字耳。《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五十云:郐城在密县东北五十里,接新郑界,周初封国,《诗》有《郐风入郐、桧也可以写作会,与其始祖会人有关;也与国于溱洧二水会流处有关。省社科院研究员马世之先生说:“郐与祝融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文献记载,郐城就建在祝融之墟。……我们认为古城寨城址既是‘祝融之墟’之所在,也是其八姓六子中会人后裔坛姓所建立郐城。”明《大明一统志》、《禹贡》:
“豫之域,周封黄帝后于此为郐国。”又据春秋之《国语》、《史记·郑世家》、《汉书》、《竹书纪年》等大量史料记载郐国于春秋之时周平王二年被郑国第二代国君郑武公所灭。由上可知郐国继祝融之后,于尧、舜之后仍立国于祝融氏之都,改名郐国都城,历经夏、商,至西周初仍封黄帝后郐国与此,直到春秋周平王二年被郑武公所灭。郐国在五帝后期到西周仍存在一千余年。这期间新密大部分地区属郐国,并是郐国都城所在之地。
西周初到春秋为郐、密二国并存
又据《路史·疏仡纪》:“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别姓者十二人,姑,其一。密,姑姓分也。”《国语,周》“一年,王灭密。”注日:周初姬姓之国。在今河南密县东南,为周恭王所灭。《盟会图》云:“(密)国圻内国,宣(恭)王灭之,此河南密。”由此可知,在西周初到春秋之时,在密县仍存在一个周封黄帝后裔的一个小国——密国,存在三百余年后被周恭王灭之。《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密县,古密国也,亦郐国之地。”所以在西周到春秋之时密县分别属郐国和密国。
春秋时为郑国都城并设新密邑
春秋《国语·郑语》:“(郑)桓公为周司徒,问于史伯曰:‘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对曰:‘其济、洛、河、颍之间乎,是其子男之国,虢、郐为大,虢叔恃势,郐仲恃险,是皆有骄侈怠慢之心,而加贪冒。君若以周难之固,寄孥与贿焉,不敢不许。周乱而弊,是骄而贪,必将背君。君若以成周之众奉辞伐罪,无不克焉。若克二邑,邬、蔽、补、舟、依、嘿、历、华,君之土也。若前颍后河,左洛右济,芊隗而食溱洧,修典刑以守之,唯是可以少固。”《汉书,地理志》:“郑桓公寄孥与贿于虢、郐,郐受之。后三年,幽王败,桓公死,其子武公与平王东迁,卒定虢、郐之地,右洛左济,食溱、洧焉。土狭而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郑诗曰:‘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又曰:‘溱与洧,方灌灌兮,士与女,方秉兰兮,洵于且乐,伊其相谑。’此其风也。”以上是说:“郑国开国者郑桓公,在周幽王之乱前就预见到西周将要灭亡,他惧怕灾祸连到自己,就想及早打算为自己找一条后路,他请史伯为自己谋划。史伯建议将未来的郑国的范围选在洛水、济水、黄河、颍水之间,特别指出中心地点在溱洧之间。这里南面有雄伟高大的大隗山,可以作为祭祀天神的圣山,溱洧两条河流域肥沃的土地可以供郑国之生存。而连郑国新都城的具体位置讲的也很明白就在溱洧交汇处。这里“土狭而险,山居谷汲。”这里“男女亟聚会”,正如《诗经,郑风》中所说:“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韩非子》:“郑桓公欲袭郐,先问郐之豪杰、良臣、辩背、果敢之士,尽与其名姓,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闹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外而埋之,衅之以鸡獭,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
又据《公羊传》言:“郑伯(郑桓公)有通于郐夫人者。”妙卜传》亦言:“郐由叔坛。此郑伯指桓公,叔坛指郐仲夫人。”
此是说,郑国的第一代国君郑桓公欲袭取溱洧之地的郐国,就采用离间之计。他先了解清楚郐国有治世之才的良臣,和有胆略的忠勇之将,能言善辩又有智慧的贤士。并公开宣布这些人已投靠了我郑国,当我取得郐国之后,要把最好的田地分封给他们。又把所封给这些人的官名写在竹简上,特地在城门外设一坛场,而后用鸡和公猪血涂在祭器上,象盟誓一样表示决不食言,然后埋人地下。这种假象迷惑了郐君,使他信以为真,认为自己国的将相已投靠了郑国,就把他们尽皆杀死。这样桓公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郐国。郑桓公取得郐国后未将其灭亡,而仍留其名,使郐国成了郑国的附属国。就连郑桓公和郐仲老婆私通,郐仲也无可奈何。这为后来郑国第二代国君郑武公彻底灭亡郐国,在溱洧建立新的郑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清干隆《新郑县志》也写的很明白,书中写道:古郑城《方舆纪要》:“古郑城在县西北,相传郑武公始都此。”郑州张龙甲《古郑城考》:“古郑国,杜预《左传注》:郑州荥阳苑陵县西南。《括地志》谓:洧水在古郑城南与曾(溱)水合,今溱人洧处正苑陵县西南,地在今新郑县西北二十五里与密县接界。明王锡爵《左传释地》谓:在新密界最为确切。且
以溱洧考之,如《左传》、《国语》、《竹书纪年》、《史记,郑世家》诸书皆言,郑国在溱、洧二水之间,故《诗经?郑风》于二水往往分言,若‘溱与洧,褰裳涉溱,褰裳涉洧’之类是也,与今县城(郑韩故城)之祗面一水迥别,而今溱人洧处有郑庄公寤生墓。”这里已说的十分明白,古郑城就在今新郑西北二十五里溱人洧处新密市的交流寨一带。这里也正是郑庄公墓冢所在地。又据《世本》:“文公陡郑,宋忠注曰:即新郑也。”和《春秋,左传》史料所载,约到郑文公二十九年,郑国由新密溱洧交流处的交流寨一带迁现“郑韩故城”,也就是说郑国于周平王六年(公元前765年)到郑文公二十九年(公元前644年)郑国的国都在新密约120年左右。
郑国东迁之后,据《春秋》:“僖公六年(公元前654年)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左传》:“诸侯伐郑,围新密,以郑不时城也。”杜预注:新城,郑新密,今荥阳密县。又《左传》注:实新密。由上可知,郑建都与溱洧后,郑文公因交流寨一带“土狭而险,”“山居谷汲,”不适合越来越发展的郑国。就在此东部二十余里的开阔地带建一新都城(今郑韩故城)。就不分季节加紧筑城,因而招来以齐桓公为首的诸国的讨伐。当时诸国讨伐的目标定在新密邑,即今之大隗镇。说明当时我们新密这块地方已设新密邑。
战国时属韩国,又曾为楚所辖
《史记飞6世家》:“郑君乙二十一年(韩哀侯二年,即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并其国。”此后新密即属韩国所辖。
《韩策》:“韩公叔与几瑟争国,郑疆为楚王使于韩,矫以新城、阳人合世子。”《楚策》:“城浑说新城令,遂南交于楚,楚王果以新城为主郡。”注:新城,郑新密,今荥阳密也。汉北海,河南皆有。此属楚,盖河南密也。就是在韩国公叔和公子几瑟争位时,楚国曾乘机占据了新密之地,新密隶属楚国十段时间。
秦时属颍川郡
秦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1年),在全国设立三十六郡。郡下辖县,随设密县,属颍川郡。《史记·韩世家》:“秦虏(韩)王安,尽人其地,为颍川郡。”
汉袭秦制仍置密县,属河南郡,治在大隗
《前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密。”颜师古曰:“故国,有大隗山,·淠水所出,南至临颍人颍。”
东汉属河南尹
《后汉书·郡国志》:“河南尹。注:秦三川郡,高帝更名,世祖都洛阳,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改曰河南尹,密。”东汉光武帝十五年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密县仍属河南尹所辖。
三国时属魏国司州河南郡
《地理通释》、《通典》云:“魏居中原,有州十二,有郡国六十八。”《晋书·地理志》:“魏氏受惮,即都汉宫,司隶所部河南、河东、河内、宏农并冀州之平阳,合五郡,署司州。”在魏曹还称帝后,全国设十二州,六十八郡。密属司州河南郡。
晋属司州荥阳郡
《晋书·地理志》:“晋居魏都,:乃以三辅还属雍州,分河南,立荥阳,分雍州之京兆,立上洛,废东郡立顿邱,遂定名司州,以司隶校尉统之。”荥阳郡晋泰始二年(公元266年)置,密,故周畿内。晋代新密属司州荥阳郡。
晋永嘉后,北方先后陷于汉、赵、燕、秦四个政权统治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赵刘曜攻入洛阳,大肆焚烧府第和寺庙。司空荀藩败逃登封西撮辕山,扼宋阳城,把中央行政机构建在密地。后豫以东及徐州之半尽陷前赵。刘曜。
东晋明帝太宁年间(公元323—325年),后赵石生攻入河南,刘曜兵溃退长安,豫地尽归石勒。
东晋穆帝永和年间(公元345—356)河南之地又陷前燕慕容僬的统治。
前秦苻坚寻虎牢之赂,遣王猛帅师攻入洛阳,于是河洛之地悉为苻坚所占领。
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公元384年)晋督都谢玄收复河南之地。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河洛又陷于后秦姚兴所据。
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道济又复司洛之地。
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国号末。与北方的北魏政权相对峙:成为南北朝对持的开端。
刘宋属荥阳郡
《宋书州郡志》:武帝(刘裕)北平关、洛,河南底定,置司州判史,沿虎牢,领河南、荥阳、宏农实土三郡;,荥阳领京、密等九县。
北魏孝文帝初属荥阳郡,后分治武陵城曲梁城,属广武郡。
《魏书·地形志》:“荥阳郡密,二汉属河南,晋属。治密城,有承云山、青烟台·、开赐山、大龟I山、子产墓、卓茂冢、祠。又广武郡,领县五。曲梁孝昌(北魏孝明帝)中分密置,有武陵城、曲梁城。”
北齐复置密县,属荥阳郡。治故密城(今大隗镇)
《隋书·城理志》:“荥阳郡售:城。注:后魏置曲梁,后齐’(北齐)废。”
《太平寰宇记》:“高齐(北齐)文宣(公元550年),移理于今县东四十里故密县城(今大隗镇)为理。”
北周属荥州,寻政荥州又为郑州
《隋书,地理志汜巳水注:后周置荥州。
《太平寰宇记》:“后周建德六年(公元五,七七年)灭齐,是年统于周宇文氏。属荥州。”
《通志》:“后周改郑州。”
隋朝密隶属仍和北周一样,县、省入焉。寻置管州,后仍为郑州,复置密县,治迁古法桥堡城
《太平寰宇记》:“属郑州。(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移今理,即古法桥堡城。”
唐置密州,并置零水(县治在今新密刘寨镇故县)、洧源(县治在今登封市大冶镇北)二县,寻废省,复制密县,属郑州:寻改属河南道河南府河南郡。
《唐书,地理志》:“河南省河南郡,密、畿。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以县置密州,并置零水、洧源二县。四年(公元621年)州废,省零水、洧源,以密隶郑州。龙朔二年(公元662年)隶属。”
《说嵩》:“府郡并设,始于此,府以统郡o”
五代仍为密县属郑州
《五代史,职方考》:“洛阳,梁—、唐、晋、汉、周常以为都,唐故为东都,梁为西都,后唐为洛京,晋为西京,汉周因之。”
《说嵩》:“五代禅夺,传各短世,郡邑之考未详焉。”。欧阳修日:“州县凡唐故而废于五代,若五代所置而见于今,及县之割据今因之者,皆宜列以备职方之考;其余常置而复废,常改割而复旧者,不足书也。”
《说嵩》曰:“唐之旧州县,皆不见于五代史,其为因唐之旧,无有废置可知也。”又曰:“宋兴,州县因周之旧,故览宋史可以知周,即周可以知四代也。”
《通志》:“属河南府。”
上述《职方考》称:洛阳在后梁、后唐、后汉、后周时经常作为都城。欧阳修认为并不见于五代史是因为都沿袭唐时属辖,故《通志》认为密仍属河南府。
宋属京西北路,河南府洛阳郡。后割隶郑州,旋复属河南府。
《宋史· 地理志》:“河南府、洛阳郡,因梁、晋之旧为西京。皿宁五年(公元1072年)分隶京西北路。密,畿。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割隶郑州。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还隶府。”
金、元属南京(汴梁)路郑州。元改密云县,割属钧州。
《金史·地理志》:“南京初曰汴京,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更号南京。郑州,(中),防御。宋荥阳郡奉宁军节度(使)。密有大隗山、溱水、洧水。元属汴梁路郑州,后割隶钧州改为密云县。” ,
《元史·地理志》:“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为路十二。汴梁路,(上)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领州五。郑州,(下)。元初,领新郑、密八州县。后割新郑、密属钧州。钧州,(下)。伪齐置(金封宋济南知府刘豫为伪齐皇帝,都大名)颍顺军。金改颍了顷州,又改钧州。(元)至元二年(公元1274年),又割郑州密县来属。密云,(下)”
明复为密县。属开封府钧州,又称禹州。隶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明史·地理志》:“开封府禹州,元曰钧州。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四月避讳(皇帝朱翊钧)改日禹州。领县一,密。曾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六月行中书省为承官布政使司。”
清朝因之,属直隶禹州,改属许州府,旋属开封府。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升禹州为直隶州,十三年(公元1735年)升许州为府,以密属焉。干隆六年(公元1741年)府废,改属开封府。
中华民国属豫东道、开封道、河南省、第四、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版《密县志》:“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州府,将豫省划为东、西、南、北四道。豫东道辖三十八县,密与焉。”“三年(公元1914年)内务部颁发行政区划一览表,复将豫东道改称开封道,属县悉仍其旧。”
《中国地名词典》:“国民政府成立,道废,直属河南省。”
1946年《河南省行政区划表》:“第四区辖:郑县、广武、汜水、密县、禹县、长葛、新郑。”
1946年《河南省行政区划表》:“第一区辖:荥阳、汜水、密县、禹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隶属郑州专区、开封专区、郑州市、开封地区、郑州市。
《河南省地名词典编纂简讯》:“1952年陈留专区和郑州专区合并,命名为郑州专区。”“1955年郑州专员公署由荥阳迁驻开封市,更名为开封专员公署,称其管辖的地区为开封专区。”
1985年版《郑州年鉴》:“1958年12月经河南省人民委员会37次会议通过并报国务院批准,将原开封专区西部的荥阳、密县等五县划归郑州市管辖。”“1961年12月10日,省委决定将荥阳、密县等五县划归开封地区管辖。”
1984年版《河南年鉴》:“1983年9月1日,国务院批准河南部分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的报告,将开封地。区的巩县、新郑、密县、登封、中牟五县划归郑州市管辖。”
1974年因密县老城地下储煤丰富,新密矿务局准备开采,经报国务院批准,同意县城搬迁,经多处调查,最后将新县城地点定在老城北方四公里青屏山韩庄村一带。7月10日,密县新县城筹建处成立。
1979年9月,密县新县城经数年建设已初具规模,县委、县革委及县直部分单位迁入新县城办公。
1982年8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密县来集乡和城关镇的惠沟、五里店、楚沟、杨寨、高沟、甘砦六个大队(村)划出,成立新密区,属郑州市管辖o
1987年3月11日,国务院决定撤销郑州市新密区,原所属的来集、七里岗乡划归密县。1994年4月5日经国家民政部报国务院批准,撤销密县,设立新密市(县级)。省政府通知:委托郑州市代管。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民政批11994]51号文‘关于河南省撤销密县设立新密市的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密县,设立新密市(县级),以原密县行政区域为新密市的行政区域。”
河南省人民政府4月20日“豫政文[1994]84号文‘关于撤销密县设立新密市的通知”’指出:“省政府决定,密县改为新密市后,委托郑州市代管”。

Ⅸ 临颍县大郭村镇多少人口

这个是无法查询的
因为涉及隐私权的
所以无法查询的
求个采纳 谢谢!

Ⅹ 临颍县包括哪16个乡镇

截至2020年6月,临颍县辖2个街道,10镇,4乡:城关街道,新城街道,繁城镇,杜曲镇,王岗镇,台陈镇,巨陵镇,瓦店镇,三家店镇,窝城镇,王孟镇,大郭镇,皇帝庙乡,固厢乡,石桥乡,陈庄乡。
临颍,隶属于河南省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临颍县常住人口为593673人。
临颍县东接许昌市鄢陵县、周口市西华县,西与许昌市襄城县毗邻,南连漯河市区,北邻许昌市的建安区,距省会郑州100公里。临颍县境内有受禅台、小商桥、杨再兴墓、陈星聚纪念馆等景点。

阅读全文

与临颍大郭镇经济总产值是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连人美女哪里最多 浏览:761
广西健康码怎么弄场所码 浏览:820
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的人有哪些 浏览:432
如何引导企业更好的投资实体经济 浏览:452
哪个地区的美女帅哥最多 浏览:899
和平区幸福里怎么样 浏览:474
爱情用古代字怎么说 浏览:53
为什么自学了婚姻还是经营不好 浏览:892
成都经济环线大邑入口在哪里 浏览:843
什么电视剧好看爱情剧 浏览:989
什么像美女的下面 浏览:797
一定会幸福的俄语怎么说 浏览:438
生多少孩子比较幸福 浏览:526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什么 浏览:417
幸福指数论是什么意思 浏览:267
健康码lgG是什么意思 浏览:106
事业编打印准考证在哪里 浏览:929
对外经济政策包括哪些 浏览:153
爱情这东西真的很奇妙是什么歌 浏览:235
成都婚姻关系哪里查 浏览: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