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中国经济会发展的那么迅速
根本原因就是通过改革开放,将革命红利,或教员红利,与全球化信息化,嫁接了起来,叠加了起来。没有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不行;没有改革开放的嫁接叠加,也不行;没有革命红利,或教员红利,就如印度,还是不行。
拓展资料:
一、打破经济发展速度的定律
自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对于中国来说要想从经济弱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它所面临的困难是难以预见的。但是他突破重重的困境,只用了短短的40年的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很多国家用200年才能走完的路,时间比西方还要迅速,,中国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改革开放后,中国提倡九年义务教育,这为提高中国的国民素质提供了基础,也为生产更多的生产力,创新知识提供了条件。所以中国的发展规律和中国的模式成为其他国家的一件值得研究的事情。
二、中国发展迅速地原因
1、因为中国人相信天道酬勤。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和西方国家人口加起来还要多。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中国人的力量在世界来说是巨大的。每个人都会为了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拥有的5000年文化历史也深刻在中国人的骨头里的,他们相信只能勤劳就一定会致富,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就会获得他们想要获得的财富。随着时间不断地积累着自己的能量,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国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13亿的人,13亿的勤劳,13亿的双手来证明我们的国家会不断地赶超其他的国家。让自己的国家在世界的地位不断地提高,与强国并列,增加中国在世界的实力。
2、中国的制度也会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地革新,用最少的时间和力量办理最重要的事情,有效地提高了办事效率。我国在改革开放时,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但是并不影响中国人乐观积极的心态,培养少年,加大教育的投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基础教育的实行转化了那些低级劳动力,让他们可以从事更加复杂的劳动形式。
3、个人岗位的不断增加也让中国人之间的配合变得非常默契。因此我国集中一切力量实行改革开放,构成最强大的力量,这些力量但看很少,但不影响他们积少成多,积流成河,把中国速度提得越来越快。
4、智慧的积累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递,知识的继承就相当于我们站在巨人的身上开创新的知识,中国人的学习力是非常强悍的,创造力也是天马行空的,这一点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力量。
5、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这只雄狮也从沉睡转醒,从不被其他国家重视到现在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仿佛雨后的梨花,姹紫嫣红灿烂盛开,跳跃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集齐经济、军事、科技三位一体的发展。曾经傲视群雄的国家也在看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引领着这个时代的潮流。虽然改革开放经历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是其他的国家终究是低估了中国人的能力,中国人在经济战略的布局上,合理地运用发展规划,在稳中求进,谋划布局策略。
6、中国人带着的是敢于拼搏的勇气,吃苦耐劳的决心,用恒心和毅力,也要冲破经济的桎梏。改革开放贡献着每个人的力量,只为让中国人拥有更好地生活。
7、中国人无论在哪一个国家生活,都会迅速融入当地的生活,站稳脚跟并成为当地社会发展的先驱者,在东南亚的国家更是突出,很多的华人也是当地精英阶层的代表。
三、少年强、中国强
最后一个也非常重要也更有意思。放眼世界,所有国家小学、中学的教育中在课程安排上唯有中国的中小学生全面学习世界历史、世界地理,其他国家虽然也有学习的,但不全面、不客观、不丰富。
② 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与CPI关系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狭隘的理解是GDP增长速度,广义上讲: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基础的,也就是绿色GDP的基本含义。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不一定会体现在与CPI成正比例关系的,CPI主要受市场的影响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区域性也会带来CPI的变动。因此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不是形成CPI速度增加的唯一因素。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会提高人民群众的普通生活水平,但是不能够消除贫富之间的差距,反而会使这种差距更加拉大,简单的道理就是你增加1000元收入,人家是你的100倍就是十万元,虽然比例是定数,但是差距数值是在剧增的。简单的比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带动了房地产事业的发展,其结果就是决大多数的人买不起房子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决定性因素不是看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而是看人们的所得与购买力,能够在经济增加的情况下,人们的购买力也跟着加强才体现了这个国家是真正的全民发展。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及服务。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CPI物价指数指标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启示性,必须慎重把握,因为有时公布了该指标上升,货币汇率向好,有时则相反。因为消费物价指数水平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反映经济的景气状况,如果该指数下跌,反映经济衰退,必然对货币汇率走势不利。但如果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汇率是否一定有利好呢?不一定,须看消费物价指数升幅如何。倘若该指数升幅温和,则表示经济稳定向上,当然对该国货币有利,但如果该指数升幅过大却有不良影响,因为物价指数与购买能力成反比,物价越贵,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必然对该国货币不利。如果考虑对利率的影响,则该指标对外汇汇率的影响作用更加复杂。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亦即是货币的购买力减弱,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弱。相反,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下降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亦即是货币的购买力上升,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强。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均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通货膨胀上升同时亦带来利率上升的机会,因此,反而利好该货币。假如通货膨胀率受到控制而下跌,利率亦同时趋于回落,反而会利淡该地区的货币了。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策会导致“龙舌兰酒效应”,这是拉美国家常见的现象。
发展
2015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
③ 我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与什么有关
在最近有新闻报道说我国的GDP首次突破了100万亿元,这表明出我们国家的经济正在持续的发展,同时也可以看出来我们国家的经济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并且也可以去通过这个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我们国家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高,同时我们国家也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并且我们国家的经济速度发展的如此快与我们国家的性质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除了这些之外,也与我们国家的经济政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为我们国家现在在大力支持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国家对于发展经济提供了许多的优惠政策,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可以去帮助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
④ 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体现在哪几方面
创新型国家战略得到有效贯彻。
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取得进展,过剩产能得到化解
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取得进展
区域协调发展,均衡性得到改善
资源环境矛盾得到缓解,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社会,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得到推进。
⑤ 经济发展体现在什么方面
就中国而言,主要体现在:
经济发展的速度——中速还是高速发展?
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比重、轻重工业的比重
市场结构——国内外市场比例关系
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方式——粗放还是集约
能源的结构——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经济发展对地区差异的影响
经济发展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
经济发展对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
这是一道开放式的题目。建议多阅读文献,勤思考。
⑥ 经济发展体现在什么方面
1、经济结构方面,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
2、经济质量方面,经济发展的财富增长体现在国民生产总值,费用与时间在流通、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分配与效率直接影响生产的质量与效率。
3、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既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还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⑦ 我国经济不断增长创造世界奇迹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978年,我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当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156美元,当时最贫穷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人均GDP平均数是490美元,我们连它的三分之一都没达到。中国在1978年底拥有10亿的庞大人口,其中81%是农民,文盲众多,84%的人每天的生活费达不到每人每日1.25美元的国际贫困线标准。而且,当时我们处在一个非常封闭的环境中,进出口贸易中,出口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进口占5.6%,两项加起来只有9.7%,也就是说,当时我们90%以上的国民经济跟世界经济是不相干的。就是在这么低的起点上,1978年至2017年的39年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5%。这样一个增长速度,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罕见,而且几乎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为改革开放提出了一个20年“翻两番”的目标,即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的20年内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这个目标意味着,中国每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必须达到7.2%。根据当时国际经济学界流行的“自然增长率”理论,任何一个国家或者社会,除了在战争破坏以后的恢复期或是大的自然灾害破坏的恢复期,可以取得两三年7%或稍微高点儿的经济增长外,正常状况下,很难实现7%的增长。我们现在不是20年平均每年增长7.2%,而是39年平均每年增长9.5%。如果按照39年年均增长7.2%计算,我国现在的经济规模是1978年的15倍。事实是,我们以年均9.5%的速度增长了39年,我国现在的经济规模是1978年的34倍。
在这40年里,我国贸易增长也非常迅速。统计显示,过去39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达到14.5%。1978年,贸易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只有9.7%,现在这一比重已经超过30%。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通常可以用贸易占GDP的比重来衡量。经济学界有个术语叫“贸易依存度”。从贸易依存度角度看,在人口超过一亿人的大国中,我国的贸易依存度最高。就是在这一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2009年我国经济规模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我国的出口数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而且出口的产品有很大变化。1978年,我国75%以上的出口产品都是农产品或者农产品消费品。现在97%以上的出口产品都是工业制造品,所以中国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工厂,变成世界制造业的基地。2013年,我国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