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经济特区是什么意思
经济上推行特别放宽的政策,让发展经济有更多自由。
B. 经济特区是什么意思
从特征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外国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从功能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这既是对经济特区特殊政策、特殊体制、特殊发展道路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经济特区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实际作用的概括和总结。
C. 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是哪五个
我国的经济特区风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
1、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广东省省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定位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
2、珠海于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并明确珠海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1953年建县,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享有全国人大赋予的地方立法权。
3、汕头是全国主要港口城市、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海外华侨及港澳台同胞500多万人,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汕头港于1860年开端口,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海滨邹鲁、美食之乡”美称,享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文具生产基地。
4、厦门于1980年10月7日,批复设立经济特区,厦门先后获批开发开放类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即“新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已成为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
5、海南于1988年4月13日,从广东省划出,独立建省,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正式成立。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
(3)在我国的经济特区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
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倡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新趋势,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重大步骤。
参考资料
网络—经济特区
网络—深圳
网络—珠海
网络—汕头
网络—厦门
网络—海南
D. 经济特区的特是指什么
经济特区的“特”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我国共有七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广东省的深圳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福建的厦门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喀什经济特区、霍尔果斯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中国特有的称谓,是经济性特区的一类,是在改革开放后为了集中和有效地利用外国资金及技术到本国进行生产,发展贸易,繁荣经济而设置的交通条件比较优越的特别地区,在这个地区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和优惠制度,是吸收外国投资、实现国际经济合作的一种方式。
1979年4月30日,邓小平提出创建经济特区。1980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命名“经济特区”。1980年8月26日,我国正式设立经济特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目前又新增了重庆的两江新区、舟山新区和上海的浦东新区等,其实质含义都是经济特区类型。
E.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
五大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
F. 我国经济特区的特是指什么
经济特区的特指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
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
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6)在我国的经济特区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经济特区的发展优势和发展经验
5个经济特区持续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释放发展活力,同时也是坚持开放型经济模式、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国际化水平的结果。
40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创新投入等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为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作出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些经验。
对外贸易支撑经济增长。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对外贸易规模,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经济特区在对外贸易领域长期保持优势地位。
海关统计结果显示,1978—2017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的进出口贸易额由不到2亿美元扩大到5500亿美元左右,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0.4%提高到约13.5%。2017年,5个经济特区的外贸依存度平均达到约103.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倍。
由于经济特区普遍属于沿海港口城市或地区,进出口货物除了本地生产使用的商品,还包括部分中转货物(这也是其外贸依存度偏高的原因之一),而不论是本地生产使用还是中转货物,
都需要本地加工和服务配套,所产生的大量港口和金融、运输、仓储、通关、货运代理、商务服务需求成为拉动当地经济与就业增长的重要因素。
利用外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国际化进程。长期以来,经济特区依托对外开放优势和良好营商环境成为跨国公司青睐的投资目的地,每年利用外资都保持在全国一成以上的规模。外资在地区经济中的融入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2017年,5个经济特区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资金相对于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76%,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了经济特区在吸收国际资本要素、提升地区经济国际化水平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
经济特区的实践充分证明,放宽投资准入、积极利用外资,有利于倒逼国内营商环境改善,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和高端人才,有利于促进国内市场竞争、提升企业效率,有利于国内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经济特区在高技术产业投资、人才集聚、研发机构集中布局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对技术创新产生了巨大促进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的许多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产品都是首先在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萌发,然后逐步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并引领市场的。
经济特区高度重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中力量组织开展重大项目技术攻关,积极筹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鼓励设立“双创”示范基地、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载体,为创新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研发投入水平能够较好反映一个地区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也是国际公认的创新能力评价标准之一。5个经济特区的研发投入规模增长和相对水平长期保持全国领先。
2017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3%;珠海、厦门的这一比例也分别达到2.5%、3.11%,均明显高于全国2.12%的平均水平。
G. 中国的四大经济特区是什么
中国的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这四个
H. 经济特区的特指什么
指它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如减免关税等经济上的优惠待遇,提供理想的投资环境和组织完善的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增加外资投入和外汇收益,借此促进该国家的经济发展。
经济特区(英语:Special Economic Zone,简称SEZ),是指一种地理学概念,主要由国家政府为了吸引外资或国际跨国企业入驻而设立法律比本国更为宽松或具有优惠条件经济发展的区域,除有省级经济决策权外,还可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为开放的政策。
(8)在我国的经济特区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国家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实际上现在各个省、各个市都还有自己的开发区之类的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经济特区,只不过没有正式的国家级名义而已。
我国经济特区的主要特点
1、特区经济发展的资金以利用外资为主;
2、特区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对前来投资的客商给予特殊优惠和便利;
4、国家给特区较多经济自主权。
I. 什么是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定义是什么
一 经济特区定义
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定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它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在我国,是中国政府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在经济特区内,对国外投资者在企业设备、原材料、元器件的进口和产品出口,公司所得税税率和减免,外汇结算和利润的汇出,土地使用,外商及其家属随员的居留和出入境手续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二 经济特区的目的和作用
经济特区的目的和作用可以概括为:
(1)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
(2)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3)增加就业机会,扩大社会就业;
(4)加快特定地区经济发展与经济开发的速度,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对全国(地区)经济发展形成吸纳和辐射作用
(5)获得更多的土地出售、出让和出租收益。
三 经济特区特点
中外经济特区都具有下列特点:
①在国内划出一定地区,一般选择在港口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以有利于货物流转,节省费用,降低成本;
②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推行开放政策,并采用减免关税办法,吸引外资;
③为外商创造方便安全的投资环境(见国际投资法),订立优惠条例和保障制度;
④产品以外销为主;
⑤集中管理,特区行政管理机构有权制定因地因时制宜的特区管理条例;
⑥区内企业享有相当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