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河南的经济中心在哪里

河南的经济中心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9-03 02:40:27

Ⅰ 河南三大中心城市是哪些

1、洛阳市

洛阳古称京洛、雒阳、斟鄩、洛州、河南府,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河南省的3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

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河南省的3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截至2015年,洛阳拥有三项世界文化遗产,沿洛河两岸分布着夏都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等五大都城遗址;河南省的3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有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白云山、龙潭峡、鸡冠洞、重渡沟等景点。

Ⅱ 河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哪

郑州

Ⅲ 河南哪里经济发达

  1. 河南最发达的地方是郑州。

  2. 因为郑州不仅是省会城市,还是中国最大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

  3. 中国华北地区的高铁网和火车网都是以北京、郑州、徐州为支点四散开来发往全国各地。

  4. 郑州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就是交通带动了经济的腾飞。

Ⅳ 河南省经济地理区位特点

当列举河南经济发展的优越条件时,其区位优势一定会被提及:

地处祖国中部,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穿省而过并在郑州相汇,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

“东部沿海开放”时,河南不属于东部;“西部大开发”时,河南仍然不属于西部。因此,其区位优势一直未换来经济发展,在“中部崛起”战略中,河南登场了,希望在“区位优势”的帮助下成为追饼大军中的领导者。但我们有必要仔细审视河南的“区位优势”。

一、河南的地理优势

即使在“中部崛起”战略下,河南的地理优势能否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尚不可知。“中部崛起”战略主要体现为政策优势,政策优势要转化为经济发展,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外部条件。放眼望去,安徽、江西将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河北、山西将依托“环渤海经济圈”及“京津经济走廊”谋划自己的棋局;湖北会依托“长江经济带”,上连“成渝经济带”,下引“长三角经济圈”,通过“武汉-襄樊-十堰”经济带谋划发展;至于湖南,其也有“珠三角经济圈”可依可靠。

河南呢?目前高调唱响的是“中原城市群”,但从郑州通往各地市的高速路上所行驶的车辆数量、类型可以看出,目前“中原城市群”间的城际经济联系并不紧密。并且,只有内部的循环是无法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的,珠三角的两头在外经济,长三角的外销经济,无不说明此点。因此,押宝在“中原城市群”能赢吗?由此而来的疑问就是,地处中部,不沿海、不靠边,与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相距甚远,这还能称得上“优势”吗?

二、河南的交通优势

无可否认,京广、京九、陇海铁路,京珠高速、连霍高速的穿省而过,为河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但京广、陇海已经存在了几十年,我们并未看到他显着的提升河南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并未带动相关行业经济的发展,如物流、仓储、运输等。为什么?就是因为河南没有自己的经济中心,也不靠近经济中心,以至这些所谓的优势带给我们的只能是沿线农民卖几个盒饭而已。“中部崛起”战略,“中原城市群”策略再次燃起了以交通优势带动经济发展的希望,但,这些曾经的优势还存在吗?

京九线的中部枢纽在安徽的阜阳而不是在陇海、京九交汇的商丘;郑州铁路局被肢解,连同属一省的信阳都不再归属郑铁局管理;亚洲最大的铁路中转站正在武汉建设,这一切还能让河南一再宣扬自己的交通优势吗?如果别人的车轮只是在你的土地上经过,这能带来经济的发展吗?

中国25年的改革开放,最终形成了“珠三角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并未形成整个东部沿海的同质发展,这点从同属一省的苏北、苏南的经济发展差距即可得到明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最终也只会形成某些固定的经济中心,而不会带来所在区域的全面经济发展,成渝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圈将很可能是对应国家战略的经济中心,河南,仍然在这些圈子这外。并且可以看到,随着国家交通网络的建设,几大经济圈的交流完全可以不再经由河南。因此,河南还能一再宣扬自己的交通优势吗?

三、结论

“中部崛起”形成的经济中心,只可能是“郑州经济圈”或“武汉经济圈”中的一个,两相比较,河南,真的需要仔细的寻找自己的优势,因为,前方的路,还很远、很长!

Ⅳ 河南主要经济区域是怎么划分的

《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中将全省划分为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豫西南地区和黄淮地区四个经济区。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的城市密集区。该经济区域位于河南省中部,各城市之间距离较近,距离中心城市郑州大都在100公里以内。该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工业门类齐全,交通便利,全省90%以上的高等院校聚集此地,区位优势显着,发展基础较好。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原城市群在河南省经济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豫北经济区:豫北经济区由安阳、鹤壁、濮阳3市组成,位于河南北部,与山西、河北和山东省相邻。工农业基础较好,油气、煤炭资源比较丰富。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包括三门峡和南阳2市,位于河南西南部,与山西、陕西和湖北省相邻。工业有一定基础,煤炭、有色金属资源比较丰富。黄淮经济区:包括驻马店、商丘、周口和信阳4市,位于河南东南部,与湖北、安徽和山东省相邻。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农业发展条件优越。河南省的四个经济区域之间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工业化程度、城市化水平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这种差距有继续扩大的态势,区域差异的扩大会严重制约河南省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为加快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要坚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Ⅵ 河南的省会在开封市,为何1954年迁到了西边的郑州市

一、开封交通不便,处在黄河悬河之下,危险性大,开封东部盐碱地较多。开封位于河南省东部,也不在交通要道上,无论是商业贸易还是对全省的辐射带动都不能尽善尽美。并且开封 历史 上多受黄河水患,也不利于城市的扩大。另外开封东部盐碱地较多,农业发展缓慢,经济上比较贫穷。

二、郑州处在陇海、京广铁路交叉处,贸易日渐繁荣,民国时期有行政署基础。京广铁路的前身京汉铁路修建较早,郑县的贸易也逐渐兴盛,原来郑县的主城区便是在今天的二七广场附近。京广与陇海线交叉在郑州也为郑州带来了希望,民国时期郑州便是国民党河南第一行政署的署地,再加上郑州位于河南省较为中心的位置,便使当初的政府看到了郑州的前途。

三、行政区划的调整。在1952年之前河南省区划都是黄河以南,黄河以北则是平原省及其它,后来平原省撤销,河南省在黄河以北面积大大增加,因此必须要让省会能够跨越黄河通达北方,所以此时郑州的地理位置更加凸显。

最后细想洛阳和开封都是古都,很多人也都支持洛阳开封成为省会,但偏偏选择了它们之间的郑州,这其中也非常耐人寻味。如今郑州成为省会已经64年了,这64年来郑州经历了翻天覆地、脱胎换骨的变化,最起码从现在来看,郑州对于全省的交通辐射能力要大于洛阳,所以不得不佩服当初预见未来的决策。

我是 海域蓝豚 ,河南自媒体,仅仅是回答者,喜欢请点右上角加关注,欢迎评论点赞,谢谢!

其实,河南的省会原本在开封,直到1954年,也就是建国的初期,河南省会才从开封搬迁到了郑州。那么,最大的一个问题出现了,既然开封已经做了几百年的省会,为何又会搬迁到郑州呢。其实,这就是很多古城面临的问题。

开封的繁荣主要依靠发达的水运交通,在宋元时期,开封地区水网非常的发达。因此,北宋的首都在开封。元朝统一天下以后,开封虽然不是首都,但也是河南江北行省的省会,从而奠定了开封城省会的地位。明朝和清朝时期,虽然河南省的管辖区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省会一直在开封。其实,进入清朝后期,开封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由于黄河改道,曾经引以为傲的水运网络已经不复存在。我去看过古运河,现在都是荒草。

开封的兴衰和黄河有很大的关系,黄河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在开封地段沉积下来,逐步形成了地上河,对开封城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由于盐碱地严重,开封的农业也出现了问题。当然,在古代框架下,开封仍是河南最适合做省会的城市。接下来,郑州该出场了。在20世纪初期,清朝开始修建京汉铁路。原本计划从省会开封经过,但是开封地区的土质松软,而是黄河的宽度太大,对铁路的施工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把铁路地点向西转移到了郑县,也就是现在的郑州。依靠铁路运输的带动,郑州开始迅速发展。尤其是成为交通枢纽以后,郑州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抗战爆发之前,郑州城内已经拥有商铺两千多家。在抗战时期,日本军队占领了河南大部分地区。日本军队曾经计划把河南的省会,从开封迁移到郑州,不过还没有开始,日本就战败投降了。在二战结束以后,开封仍是河南的省会,但地位已经发生动摇。

在建国的初期,郑州的经济已经超越了开封,国家对郑州很重视。进入50年代,随着国家局势全面稳定下来,国家开始考虑省会的变迁问题。1954年,河南的省会从开封迁移到了郑州。郑州从此成为了省会,也是重要的棉纺织基地。顺便说一句,当时,河南省内最大的城市是西边的洛阳。洛阳曾经是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直到90年代,郑州的经济才超越了洛阳。洛阳和开封一东一西,省会郑州夹在中间。

我曾经在河南生活了很长时间,发现洛阳和开封都有点不服。由于老城区的各种限制,开封老城无法大拆大建,10年过去了,发现老城区的变化很小。在开封读书的时候,周边人喜欢说开封当年如何如何,喜欢讲述过去的辉煌。洛阳和开封的情况不一样,洛阳至今仍是河南第二大城市,我感觉洛阳有一种潜在的傲娇,感觉自己才应该是老大。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及省一级群众团体由开封迁往了郑州,从此,郑州成为了河南省的省会城市。

其实,开封是七朝古都,甚至,到了明清两代,河南的省会一直在开封,而且,在1949年5月,河南省政府成立后,依然将开封定为省会城市。

至于,后来,河南的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还要从郑州和开封的地理位置、经济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由汴迁郑的原因。

1.地理位置方面:郑州交通发达,开封有黄河水患

郑州位于河南省的中部,略偏北,北邻黄河,西靠中岳嵩山,东、南两面是广阔的黄淮平原,早在3000多年前,商朝曾经在这里建都,后来,各朝各代多在此设立州县,所以,郑州也是一座 历史 文化名城。

不仅如此,它还是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满目疮痍的清朝向比利时借款修建了由卢沟桥经郑州到汉口的卢汉铁路,后来衍变成了京汉铁路。

同时,还修建了由开封经郑州到洛阳的汴洛铁路。后来,汴洛铁路又向东西延伸,成为了着名的陇海铁路。

如此一来, 京汉、陇海铁路在郑州交会,这让原本交通落后的郑州成为了我国中部地区既可连接东北、又可沟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这给郑州的崛起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便利的交通一度让郑州成为河南选择省会新址的重要因素。

反观开封,就大为不同了。

开封位于河南的东部,略靠中部,虽为七朝古都,但是,与郑州相比,没有任何的交通优势。

而且,途径开封的黄河,在开封段已经成为了“悬河”,河床比市区的标高还要高,这是一个安全隐患。

据统计,在1194年至1949年的750多年间,黄河在开封境内决堤多达338次,开封城被洪水围困多达15次之多,这样频繁的黄河水患,在省会城市的竞争中,显然比不上交通便捷的郑州。

2.经济方面:郑州工业发达,开封农副产品资源丰富

郑州矿产资源丰富,像煤、铝土、耐火黏土、石灰岩等矿产种类非常多,蕴藏量也非常大。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以后,经过6年的发展,郑州成为了具有50多万人口的新兴工业城市,并一跃而上成为了河南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后来,随着国营郑州纺织机械厂、国营第二棉纺织厂、国营第一棉纺织厂以及国营第三棉纺织厂在郑州先后落地、施工、投产,郑州成为了中南区最大的棉纺织工业城市;同时,它又直接联系着洛阳、新乡和焦作等地的工业建设。

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郑州的经济发展水平,这让郑州的优势越来越凸显。

但是,开封就不同了,它农副产品较为丰富,矿产资源相对缺乏,加上严重的黄河水患,在当时,开封并未被确定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也没有确定为重点建设城市。

从这一点看,开封与郑州相比,不是省会城市的最好选择。

3.政治方面:郑州位置靠中,更能起到上下联动的作用

1952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呈交中央政务院及中南军政委员会关于省府迁郑的报告所说:“我省省会原于开封,鉴于位置偏于全省东部,指导全省工作,多方不便;郑州市则为中原交通中枢,为全省经济中心,将来发展前途尤大,如省会迁往该市,则对全省工作指导及上下联系均甚便利,对该市发展也大有裨益”。

可见,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快速发展的郑州比开封更适合作为省会城市。

那么,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后,有什么影响呢?

第1,让河南省的整体发展和城市布局更为均衡,更加合理

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后,加强了省领导机关和全省各地以及首都北京的联系,提高了省领导机关的工作效率,方便动员和团结全省人民参与到河南各项建设中去。

第2,对于郑州市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

省会迁往郑州后,郑州成为了河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让全省的城市和农村的与省联系全部集中在了郑州,这给郑州第二次带去重大发展机遇。

第3,对开封有些影响,但是,目前来看,开封也迎来了发展机遇期

省会从开封迁出后,肯定会影响开封人民的购买力,但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郑汴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开封也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我相信,在开封人民的努力下,肯定会越来越好。

在我看来,河南省会迁到郑州,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自然条件

开封在过去的几百年中都是河南省的省会,只因为过去开封水路发达,交通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黄河改道后,位于开封的黄河由于泥沙的淤积成为了地上悬河,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开封城摞城就是因为黄河决口而造成的景象。随着黄河的泛滥,土地盐碱化严重,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开封这个省会自然条件日渐恶劣,省会迁出是大势所趋。

2、交通

郑州位于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点,贸易的发展使郑县这个小县城的经济越来越发达,火车拉来的城市这话一点都不假,在建国初期就超过了开封的经济,开封的领导地位日渐不保。

开封老城就像北京的老城区一样, 限制了开封的发展,郑县的城区规模小,建设新城市的阻碍小于开封,从长远看,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郑州发展的很快,城区规模不断扩大。

3、区位

解放初期,郑州处于开封和洛阳中间,其中开封是省会,洛阳是经济第一城市,但一个偏东一个又偏西,政府协调工作不方便,就选择了更偏向中间的郑州。郑州北部的新乡曾经是平原省的省会,南部的许昌曾经管辖着平顶山和漯河,是河南中部的政治中心。这样看来,郑州的区位优势明显,处在四个行政中心之间。现在的中原城市群也是以郑州为中心来建设的,郑州的发展潜力巨大。

只要河南行政区划没有大的调整,省会地位,妥妥的,会是郑州。

河南省版图和格局决定了:省会定鼎郑州,是必然的、最优的选择!

河南省及周边地区,有中原、中州之称。

从先秦以来,河南地区可谓是古国林立、人口稠密,是历代王朝的腹心——

历史 上经历了多轮变迁后,在明代形成了今日版图的基础——这个格局稳定后,河南长啥样呢?

看到河南地图,有什么特点?

轮廓形状:略似一个不规则的“中”字

东、西、南、北,四个角,与多个省份相邻,中间的河南犹如一个“中”,又好似一个胖版的“十字”。

这冥冥之中与其中原、中州的“中”完美契合。

自然地理:一半平原,一半山地;黄河分成南北两半

交通格局:两大干线交汇,构成了河南的动脉

我们知道:秦岭淮河是中国的南北方分界线,我们常常说北方人、南方人,河南人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些争议:到底是“南人”,还是“北人”?秦岭淮河一线的最中间一段,就穿过了河南——河南既有北方区域,也有南方区域。

河南,属于东部还是西部?不东不西,它西接西北、东望淮海。

河南,属于北方还是南方?不北不南,它北跨黄河、南抵长江。

河南省市跨越南北、连接东西的“中枢省”,它的自然地理、交通干线格局,都是中正、严整;这样的地理环境和格局,决定了它必须找一个最优中心,才能承担起交通中心——而交通中心沟通的不仅是河南的动脉,而且是全国最重要的干线,这对于城市的推动力极大。这样的区位的城市,必然有利于以最优化的方式吸引全国乃至周边的资源——这样的地方成为全省最大城市,只是时间问题。

郑州,恰好就位于这个点上。

河南 历史 上的洛阳、开封、安阳、商丘、许昌等在 历史 文化上都很辉煌,但当时没有河南省这样的行政区域——当河南省版图稳定下来之后,它们的区位优势就不存在了。

郑州,接管了这个重要角色。

如上图(大地理馆 制图)四角的四大古都,组成了“河南中的河南、中原中的中原,这四个古都的中间则是省会郑州。


总结一下:为什么河南其他 历史 名城无法成为省会?

一,因为今天这个模样的河南省的 历史 并不长,汉唐洛阳、宋朝开封,是全国的中心,而不是以今河南为参照的。近代以前水路运输非常重要,后来的铁路公路建设开展,南北东西大道的交点将更多的优势转移到了地图上的——郑县!以河南省版图为参照,旧时的古都安阳、商丘、洛阳、开封、许都等都偏离中心,郑县(今郑州)恰好在他们中间。

二,郑州,不仅是首都北京与华中重镇武汉、华南中心广州交通线——高速公路与京广铁路经过的点,还是中国东西最重要铁路动脉——陇海线上的点。

两大交通动脉,也因此将河南分成了“四格”。更直观、简洁一点地看,河南的轮廓,其实就是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四边形,京广线是一条轴、陇海线(部分与黄河重合)是一条轴线。

三、安阳、许昌、洛阳、开封(商丘),四周的重镇就像四大护法,守卫着共和国时期的河南省会郑州,堪称“四星捧月”。只要河南行政区划没有大的调整,省会地位,妥妥的,会是郑州——周边几大天王,并非不再重要,可以充当重要配角。

再多的说辞都只是勉强解释,政治决策,让哪个是省会哪个就是省会。

郑县在1948年10月解放,立即把县城区叫郑州市,县城区以外仍是郑县,之后是郊区,再后分别划归各市区。郑州东区建立郑州扩大很多。

。铁路。少了一条线。

Ⅶ 河南北部的经济中心是哪个城市

呵呵,是你啊:)
其实郑州就在河南的北部,它是河南北部以及河南全省的经济中心。
如果不算郑州,我觉得安阳市应该是首选了。

Ⅷ 影响经济腹地大小的因素

其规模受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城市周边地形起伏、河流长度和流域范围、资源分布和发展程度、交通网络布局、商品流量、城市网络密度和人口分布都对城市吸引力范围和腹地规模产生影响。城市的性质和规模也与腹地的规模和经济特征密切相关。如腹地农业发达,农产品商品率高,有利于城市向轻工业基地发展;内陆矿产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城市重工业的建设。一般腹地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的规模和潜力就越大。
经济腹地是与经济中心或中心城市相对应的概念。它的内涵是经济中心的吸收和辐射能力所能达到并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地理范围。没有经济腹地,就没有经济中心的存在基础;没有经济腹地,就没有经济中心。以上海为例,其狭窄的经济腹地是上海,而广阔的经济腹地则是整个长江三角洲。经济腹地是产业链形成的基础,两者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腹地狭窄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
拓展资料
(1)首先,区域经济有三大组成部分,即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其中,城市是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将有效优化资源和要素的空间配置,沟通城市和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区域经济由宽向深发展。因此,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规律表明,淮河流域必须以城市为中心,构建流域经济发展新机制。
(2)其次,从区域经济增长规律来看,在农业社会,区域经济增长以农村为主,在工业社会,区域经济增长以城市为主。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从农村向城市的根本转变。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率先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淮河流域要想走出“经济谷”,就必须推动这种转型。
(3)第三,淮河流域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城市体系,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城市已经成为不同空间范围的区域经济中心,不同程度地发挥着集聚和辐射的作用,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程一定认为地级市在构建以城市为中心的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新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淮河流域有33个地级市,每个地级市平均辖5个县,人口500万。要充分发挥地级市的作用和作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以地级市为中心的流域经济发展新机制。根据经济中心辐射强度与区域经济空间边界相适应的原则,淮河流域部分地级市也有必要适度调整行政区划。
(4)此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还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主要是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的区域空间现象是城市经济圈或城市群经济圈的出现。在淮河流域,形成了以蚌端口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圈、以徐州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圈和以郑州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圈三大城市经济圈。蚌端口市地处淮河干流与京沪铁路交汇处,是淮河流域皖北第一个城市,历来是淮河中游、皖北两岸的经济中心。徐州位于淮河流域中部苏、皖、鲁三省交汇处,京沪铁路和陇海铁路交汇处,南京和济南之间的第一个城市,一直是淮海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和经济中心,位于淮河流域西北部,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交汇处。河南省淮河流域在郑州的辐射和吸引范围内,是淮河流域上游的经济中心。蚌端口、徐州、郑州三大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甚至小城镇形成了紧密的经济网络和经济圈。淮河流域要走出“经济谷”,必须培育三大城市的经济中心功能,扩大三大城市经济圈的经济联系、产业联系和市场联系,优化淮河流域资源要素配置和区域经济空间秩序,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主导作用。

Ⅸ 河南省会为什么从开封迁到郑州

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到郑州有两点原因:
(一)地理环境及交通条件
郑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北临黄河,西依中岳嵩山,东、南两面为广阔的黄淮平原。郑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3000多年前商王朝曾建都于此,后来历朝历代多在此设立州县。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向比利时借款修筑由卢沟桥经郑州至汉口的卢汉铁路,以及由开封经郑州至洛阳的汴洛铁路。
1906年4月,由卢汉铁路改称的京汉铁路全线通车。
1908年底,汴洛铁路也全线通车。后汴洛铁路又向东西延伸,改称陇海铁路。这样,京汉、陇海铁路在郑州交会,使郑州由一个交通落后的中原小城一跃成为中国中部地区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交通粘土、石灰岩等,其蕴藏量大、分布广,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以后,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是一座拥有50多万人口的新兴工业城市,并成为河南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点建设城市。
“一五”计划期间,郑州被确定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和中南区9个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工业化的动力成为省会迁郑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当时,国家对郑州建设的投资是巨大的,仅1953年一年的投资就比解放4年来用于恢复、改建和新建工业的投资总和还要大3倍;1954年的投资又比1953年多55.5%,工业建设大规模展开。尤其是郑州的纺织工业发展最为迅速。
国家在经济恢复时期就计划发展郑州的纺织工业,1951年建立了国营郑州纺织机械厂;1952年建立起国营第二棉纺织厂;1954年国营第一棉纺织厂正式投产;同时又在兴建国营第三棉纺织厂。当时的郑州已成为中南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城市。
(二)经济及政治因素

郑州周围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铝土、耐火粘土、石灰岩等,其蕴藏量大、分布广,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以后,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是一座拥有50多万人口的新兴工业城市,并成为河南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点建设城市。
“一五”计划期间,郑州被确定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和中南区9个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工业化的动力成为省会迁郑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当时,国家对郑州建设的投资是巨大的,仅1953年一年的投资就比解放4年来用于恢复、改建和新建工业的投资总和还要大3倍;1954年的投资又比1953年多55.5%,工业建设大规模展开。尤其是郑州的纺织工业发展最为迅速。
国家在经济恢复时期就计划发展郑州的纺织工业,1951年建立了国营郑州纺织机械厂;1952年建立起国营第二棉纺织厂;1954年国营第一棉纺织厂正式投产;同时又在兴建国营第三棉纺织厂。当时的郑州已成为中南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城市。而开封境内以农副产品资源为主,当时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相对缺乏,加上黄河水患的严重威胁,所以,“一五”计划时期开封并未被确定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和重点建设城市。
此外,当时在选择省会的时候,中央和河南省还有政治方面的考虑,就是要选一个最有利于省领导机关有效地领导全省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城市。从各方面条件来看郑州最适宜作为省会,特别是便利的交通和适中的位置使郑州和全省主要城市及广大农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正如1952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呈交中央政务院及中南军政委员会关于省府迁郑的报告所说:“我省省会原于开封,鉴于位置偏于全省东部,指导全省工作,多方不便;郑州市则为中原交通中枢,为全省经济中心,将来发展前途尤大,如省会迁往该市,则对全省工作指导及上下联系均甚便利,对该市发展也大有裨益。”
因此,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到了郑州。

Ⅹ 河南省洛阳和济源两大潜力城市对比,谁更胜一筹

虽然现在处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各个城市的经济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也不免一些城市的经济总量仍旧比较低,然而现在还能够单纯的用GDP来衡量一个城市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吗?在河南有个普通的地级市,它的经济总量在全省倒数第一,却能够和十三朝古都洛阳一争河南下一个经济中心的地位,那它的经济发展算是缓慢呢、还是迅速呢?而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来看看济源凭借什么和洛阳争夺下一个经济中心,而洛阳又能力挫济源吗?


虽然济源的经济总量低,但是它的人均高,居民的生活水平良好,所以在与洛阳的角逐中也是占一定优势的,对于这讲座城市,你更看好哪一座呢?认为谁更有希望比肩省会郑州,成为河南的第二大经济中心呢?

阅读全文

与河南的经济中心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虎男猴女婚姻会克什么 浏览:9
健康保险价格多少 浏览:87
有哪些爱情养成游戏 浏览:448
厦门人叫美女叫什么 浏览:986
长春大学哪个美女多 浏览:147
大连人美女哪里最多 浏览:764
广西健康码怎么弄场所码 浏览:821
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的人有哪些 浏览:435
如何引导企业更好的投资实体经济 浏览:453
哪个地区的美女帅哥最多 浏览:900
和平区幸福里怎么样 浏览:475
爱情用古代字怎么说 浏览:53
为什么自学了婚姻还是经营不好 浏览:892
成都经济环线大邑入口在哪里 浏览:843
什么电视剧好看爱情剧 浏览:989
什么像美女的下面 浏览:797
一定会幸福的俄语怎么说 浏览:438
生多少孩子比较幸福 浏览:527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什么 浏览:417
幸福指数论是什么意思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