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近几年gdp增长率
列举近5年我国GDP总量以及增长率 - : 2008年美国gdp(国内生产总值):143690.8亿美元,2008年gdp实际增长2.2%.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ct)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我国历年GDP增长率是多少? - : 不知道你晓不晓得,每年国家统计局都会修正以前的经济数据,并且全都是上调,所以,改革开放31年来,GDP年增长率在10%稍多一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2005~2009年中国第二次经济普查修订数据,2007年增长率与1992年以来最高值持平...
历年中国gdp增长率: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13.40% 11.80% 10.20% 9.70% 8.80%1998 1999 2000 2001 20027.80% 7.10% 8.00% 7.30% 8.00%2003 2004 20059.10% 10.10% 9.90%
近十年我国GDP总量情况:总额与增长率. - : 近十年我国主要GDP指标(基于现价;GDP:百万元;人均GDP:元) 年份 GDP(本币) GDP(美元) 增长率(%) 人均GDP(本币) 人均GDP(美元) 人均GDP增长率(%) 2010 39...
中国近8年经济增长及gdp的增长: 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逐年缓慢降低,但是,依然保持住了较高的增长水平,但在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后,触发了全球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从北美洲向欧洲蔓延,使得中国出口量减少,拉动市场处在下行状态.为让国内经济恢复活跃的活力,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刺激计划,这虽然维持了经济增长,但也使随后的几年出现 产能过剩的后遗症.这期间,从2011年起,中国一跃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率近年虽然有所放缓,但依然高于全球各国的水平,2014年国内经济增长率将近7.5%,经济总量已达6.5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0%.
中国近五年来GDP总量及其增速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 : 我国近10年GDP数据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6年的217657亿元人民币,到2015年的676708亿元人民币,十年时间里中国GDP提高了300%.但年度增长率确实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6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40637亿元,GDP同比增长6.7%,预计全年GDP增长率为6.7%,比2015年6.9%的增长率有所降低.
中国历年国民经济增长率 - : 1953 15.6% 1954 4.2% 1955 6.8% 1956 15.0% 1957 5.1% 1958 21.3% 1959 8.8% 1960 -0.3% 1961 -27.3% 1962 -5.6% 1963 10.2% 1964 18.3% 1965 17.0% 1966 10.7% 1967 -5.7% 1968 -4.1% 1969 16.9% 1970 19.4% 1971 7.0% 1972 3.8% ...
中国2020年GDP增长2.3%,那2021年GDP增长目标是多少? - :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GDP目标增长6%以上.当前,中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不仅有速度,更有质量.6%以上经济增速目标,要放在2021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综合目标中才能看到其中所蕴含的“含金量”.2021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一系列发展目标综合反映出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
中国GDP的各产业各个年份增长率 - : 中国各产业各个年份增长率 (单位:%;不变价,上年为100%) 年份 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第二产业) 建筑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3年 7.7 4.0 7.8 7.6 9.5 8.3 2012年 7.8 4.5 8.1 7.9 9.3 8.1 2011年 9.3 4.3 10.3 10.4 9.7 9.4 ...
近几年中国GDP增长情况 - :11月4日,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中国经济季报》认为,中国正在稳步实现2009年8%的GDP增长目标,预测GDP增长将达到8.4%. 世界银行同时发布的《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也表示,中国...
⑵ 1992年到2020年中国GDP年增速是达到百分之多少
是6.1%,社科院在12月24日发布了《经济蓝皮书:201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对2019年GDP增速的预测为6.3%,相比于2018年放缓0.3%。
社科院表示,2019年中国的经济将在新常态下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中国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
(2)20年国民经济增长率是多少扩展阅读: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个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来说,中国经济是靠大量廉价劳动力、积极引进外资成功的,现在中国能否转变为内需主导型经济,是关键。
同时,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房产泡沫等问题也困扰着中国,人民币汇率、全球变暖等,也需要中国担负起大国应有的责任。下面从一些具体数据来认识中国的GDP。
⑶ 中国历年gdp增长率一览表
2月28日上午,《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143670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
*
国家统计局局长盛来运评价公报数据时表示,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
中国男性人口出现下降
*
人口数据方面,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死亡率为7.18‰;自然增长率为0.34‰。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5.04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85亿人。
*
*
图表来源:《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311万人,女性人口68949万人,男比女多3362万人。中新财经记者注意到,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男性人口为72357万人,女性人口为68855万人,这意味着2021年男性人口下降了46万人。
*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数据梳理发现,2021年是中国男性人口近60年来(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减少的年份。
*
统计公布发布一系列国民经济数据
*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086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45090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609680亿元,增长8.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3%。
*
全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3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个百分点。
*
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976元,比上年增长8.0%。国民总收入1133518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46380元/人,比上年提高8.7%。
*
就业是民生之本。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65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6773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比重为62.7%,比上年末上升1.1个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比上年多增83万人。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6%。全国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比上年增长2.4%。其中,外出农民工17172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12079万人,增长4.1%。
*
去年物价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8.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0%。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下降2.2%。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53个,下降的为17个;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43个,持平的为1个,下降的为26个。
*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250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36亿美元。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4515元人民币,比上年升值6.9%。
*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成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4%。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6.0%。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1%。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367.7万辆,比上年增长152.5%;集成电路产量3594.3亿块,增长37.5%。全年网上零售额13088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887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2.5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5亿户。
*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全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22]比上年下降2.7%。在监测的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64.3%,未达标的城市占35.7%;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9.1%。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全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4.9%,Ⅳ类断面比例为11.8%,Ⅴ类断面比例为2.2%,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2%。
*
来源:综合国家统计局、中国新闻网、中新财经、第一财经
","force_purephv":"0","gnid":"958b712e8f54ec6a2","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25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1c6351dd4f3432b.jpg","width":"600"}]}],"original":"1","pat":"art_src_1,sexf,sex8,sexc,fts0,sts0","powerby":"cache","pub_time":1646041551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redirect":0,"rptid":"2a728a0dd0f85559","src":"映象网","tag":[{"clk":"keconomy_1:国内生产总值","k":"国内生产总值","u":""},{"clk":"keconomy_1:国家统计局","k":"国家统计局","u":""},{"clk":"keconomy_1:中国","k":"中国","u":""}],"title":"2021年中国全年GDP破110万亿 中国男性人口出现下降中国GDP的各产业各个年份增长率 - : 中国各产业各个年份增长率 (单位:%;不变价,上年为100%) 年份 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第二产业) 建筑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3年 7.7 4.0 7.8 7.6 9.5 8.3 2012年 7.8 4.5 8.1 7.9 9.3 8.1 2011年 9.3 4.3 10.3 10.4 9.7 9.4 ...
中国2003~2013,10年的GDP增长率各是多少? - : 2003年 10.00%2004年 10.10%2005年 11.30%2006年 12.70%2007年 14.20%2008年 9.60%2009年 9.20%2010年 10.50%2011年 9.30%2012年 7.80%2013年 7.70%
历年中国gdp增长率: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13.40% 11.80% 10.20% 9.70% 8.80%1998 1999 2000 2001 20027.80% 7.10% 8.00% 7.30% 8.00%2003 2004 20059.10% 10.10% 9.90%
1953 - 2006年中国历年GDP增长率 - : 1953 15.6%1954 4.2%1955 6.8%1956 15.0%1957 5.1%1958 21.3%1959 8.8%1960 -0.3%1961 -27.3%1962 -5.6%1963 10.2%1964 18.3%1965 17.0%1966 10.7%1967 -5.7%1968 -4.1%1969 16.9%1970 19.4%1971 7.0%1972 3.8%1973 7.9%...
我国历年GDP增长率是多少? - : 不知道你晓不晓得,每年国家统计局都会修正以前的经济数据,并且全都是上调,所以,改革开放31年来,GDP年增长率在10%稍多一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2005~2009年中国第二次经济普查修订数据,2007年增长率与1992年以来最高值持平...
中国历年gdp一览表 - : 中国最近5年的GDP为:2019年14.34万亿美元,2018年13.89万亿美元,2017年12.31万亿美元,2016年11.23万亿美元,2015年11.06万亿美元.注: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2007年至2018年中国GDP增长率 - : 中国2007年至2018GDP年度增长率:2018年增长6.8%,其它年份如下供参考.
近十年我国GDP总量情况:总额与增长率. - : 近十年我国主要GDP指标(基于现价;GDP:百万元;人均GDP:元) 年份 GDP(本币) GDP(美元) 增长率(%) 人均GDP(本币) 人均GDP(美元) 人均GDP增长率(%)2010 39,798,315 5,879,063 10.3 29,748 4,394 (N)2009 34,...
1990 - 2010年中国GDP值是多少 - : 中国历年GDP数据历年主要GDP指标(基于现价;GDP:百万元;人均GDP:元)年份 GDP(本币) GDP(美元) 增长率(%) 人均GDP(本币) 人均GDP(美元) 人均GDP增长率(%)2010 39,798,315 5,879,063 10.3 29,748 4,394 (N)...
⑷ 中国近20年的经济增长率
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征。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8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将深刻地影响21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加深和知识经济的推进对新世纪的影响最大。国际贸易、投资与生产的变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晴雨表。反过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又在质与量两方面影响着国际贸易、投资与生产。
21世纪前5年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
21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并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形成的,它同20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现实紧密相关。20世纪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建立在两次世界大战和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世界之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反映在经济上,实质是两种经济体制的竞争。90年代初,冷战格局随着苏联和东欧剧变而宣告结束。90年代前期,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从衰退到缓慢回升的阶段。发生在90年代后半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世界经济陷入低谷,也说明现在的世界经济体系并不完全适应变化中的国际经济的需要。
(一)世界经济仍处于调整期,呈现低速稳定增长态势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激烈动荡的阶段,出现了两次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的局面,最终导致90年代的全球平均经济增长率低于80年代与70年代。由此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一方面,在世界不同区域,经济状况的差异比较大;另一方面,这个调整在对世纪的前5年还将继续。
(1)东亚地区的经济调整将基本完成
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最近20年,东亚经济年平均增长8%,远远高于全部发展中国家年平均4.3%、发达国家年平均3%的经济增长率。东亚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同时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与投资市场之一。1997年的金融危机不仅打断了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不同程度蔓延到了其他地区,对90年代末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大。
因此,我们的一个基本观点是,21世纪的前5年中,东亚经济将进入一个低速、稳定增长的阶段。东亚区域各国将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以求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点。东亚区域经济复苏,对我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贸易与投资方面。我国同东亚其他国家的竞争将会加剧。
(2)以欧洲联盟为代表的欧洲经济将逐步走出低谷
欧洲经济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欧洲的不同区域其影响力又有较大的差别。欧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块,俄罗斯、独联体和欧洲其他国家以及波罗的海三国为一块,这一块除俄罗斯外,其余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甚显着。第二块是前东欧国家(现在一般称为中东欧国家),包括10个国家。它们在政治、经济方面都积极向欧洲联盟靠拢,但自身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较小。中东欧国家同我国的经贸合作规模较小,对我国的影响也不大。第三块是以欧洲联盟为代表的西欧国家。这一块是欧洲经济的主要部分,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极大,同我国的联系也很密切。
进入21世纪时,欧盟在经济调整方面将可能加快步伐,其经济增长速度仍将维持低速稳定增长的态势。21世纪前5年,欧盟对世界经济将会产生影响的事件有:欧元完成过渡阶段正式进入流通领域和欧盟的东扩(第五次扩大)。
欧元能否顺利完成过渡正式进入流通,对世界经济将产生很大的影响。1999年1月1日欧元在领定同区内各成员货币汇率的同时,正式亮相。原本各国寄予厚望,预测欧元将是一种强势货币,但欧元一登台很快就开始持续走低。欧元走低是有利于欧盟经济发展与调整的,它可以推动欧盟出口增加,但欧元走低却不利于欧盟形象,也不利于欧元区下一步的扩大。如何提高人们对欧元的信心,是 欧盟进入新世纪时的一项重要任务。欧元的发展必定会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欧盟已经开始了东扩的行动,准备将中东欧10个转轨国家和1个地中海国家分批吸纳到欧盟。东扩如果成功,欧盟将由现在的15国扩大到26国,从长远来说将使欧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尽管欧盟在一体化进程方面进展较大,但它在经济调整方面也存在一些难题。例如,目前的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1998年为10.6 %)。降低失业率成为欧盟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还有如欧元区成员同其它欧盟成员之间的经济协调问题。经济一体化的任何措施、行动,都必须首先确保整个欧盟一体化不受到损害。
(3)美国仍将保持世界经济领头羊的地位
美国在21世纪的前5年中,将进一步调整其以全球为目标的政治、安全和经济战略。依据在经济、科技领域的绝对优势,以加强其在全球的主导地位,继续发挥对整个世界绎经济的领导作用。1996年7月,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表的题为《利国的技术》报告,得出的 一项结论是,“到20世纪结束时,信息将成为世界经济系统中的最重要商品。美国创造知识 的速度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能力,将决定下一世纪美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在信息产业发展的强有力带动下,美国经济已连续增长约107个月。从美国经济目前调整的情况看,只要没有重大偶然因素,未来5年中美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受到90年代后半期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因此进入到了一个调整阶段。这一调整在下一世纪初的5年里可望完成。整个世界经济将呈现低速、稳定增长态势。发达国家以及受90年代末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调整速度可能会快一些,调整的效益更容易体现。
从经济调整的内容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将处于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水平。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仅仅处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的时期,但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进入“先进经济体”的行列。在21世纪的前5年里,这部分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走向将趋于明确,它们努力在科技、信息、服务和管理等领域推进和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发达国家将真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们的经济调整是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知识与智力资源,借助所拥有的强大经济基础,在世界范围内获取高额利润。
这次世界经济调整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可能到2005年方能结束;二是涉及范围广,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被卷入这一调整的潮流;三是调整内容发生质的改变,不仅要解决产业结构失衡问题,而且要通过科技和信息来推动这一调整进程
(二)贸易的增长速度将继续超过生产的增长速度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世界贸易增长与生产发展的相关程度不断提高。据一份研究报告称,1960年一1969年间,世界生产每增长1%,世界贸易量增加1.42%;1970年—1979年间,世界生产每增长1%,世界贸易量增加1.25%;1990年—1994年间,世界生产每增长1%,贸易量增长2%。贸易增长与生产发展的相关度达到空前的水平,并且还在不断提高。
世界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将使世界各国(地区)的比较利益更加明显,促使各国进行进出口结构调整。如果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得以更好地推进,将使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获得一定改善。国家间的贸易活动将更加频繁,贸易仍将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在21世纪的前5年里,国际贸易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原材料等初级产品贸易数量将大幅增加,但价格则相对较低且变化无常。同它相对应的是,制成品贸易将大幅增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较大比重。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人口增加的压力将推动初级产品贸易的发展。
第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最不发达国家只能依靠初级产品出口量的增加,缓慢推动经济增长。
第三,世界出口商品结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展示知识化经济时代的特征。以微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光导纤维、航天工程海洋工程、计算机软件和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工业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从而推动出口商品结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深加工、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将成为制成品贸易的主要内容。
(三)国际贸易格局分布不平衡加大经济差距
21世纪初的前5年,国际贸易格局分布的不平衡将进一步拉开不同类型国家间的经济差距。下述几个方面的状况可能在未来5年里继续存在。
(1)发达国家仍将占据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
(2)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加到国际贸易中来,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在增加;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所占份额下降,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主导地位的丧失。
(3)发展中国家内部将进一步拉开差距。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重要的贸易国,在经济发展上更接近于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水平。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基本上仍处于原料提供国和制成品销售市场的地位。
这些国家由于处在国际生产与分工体系的最底层,受到种种国际、国内因素的限制,因此,从国际贸易的发展中获得的利益将是有限的,经济可能继续处于低水平状态。
(四)跨国公司、区域经济合作对国际贸易的推动
国际贸易发展中,服务贸易将会有很大发展,在整个贸易中的比重将显着加强,可望由90年代中期的约1/5强,上升到21世纪初的1/3以上。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与商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力,在下世纪初的国际贸易中,必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对贸易的推动也将是十分明显的。无论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还是亚欧经济合作,或者是跨大西洋的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其目标都是推动区内相互贸易的自由化。北美、西欧、日本、东亚和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将保持世界主要市场或重要市场的地位。这是同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的。
(五)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变化
(1)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银行贷款、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21世纪初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变化,是证券投资将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这是信息革命推动下,金融全球化发展的结果。另外,国际直接投资在下世纪初,仍将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形式,但投资的方式将有很大变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十分显着。
(2)未来几年国际资本的流向仍然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也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输出国。一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国际投资的重要吸收国。原因是这部分国家在下世纪初,将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自由化和私营化将进一步发展。
(3)伴随国际直接投资在21世纪的扩张,投资部门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即从初级产业、资源加工型产业转而投向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将进一步趋向于采用兼并与收购。
(4)跨国共购继续成为外国直接投资(下文简称FDI)的重要方式。东道国吸引投资的目的是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而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目的则是为了在国际间增强竞争力,两者之间必须进行协调。从国际间的情况来看,能否更多更好地吸引FDI,关键在于能否采取适应跨国公司的政策。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1998年全世界有60个国家对145项涉及外国直接投资的法规进行了修改,其中136项(占总数的94%)的修改是为了给FDI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21世纪前15年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
(-)世界经济的调整完成,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
在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推动下,世界经济调整的完成,将使各国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在更大范围内追求要素的最佳组合。整个世界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时期。
(1)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调整将推动各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特别是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要推动者的发达国家以及经济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因利用了这次经济调整的契机,不同程度地将高科技、信息和知识作为下一个世纪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所以其发展将是很迅速的。因此,下一个世纪前15年内,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源于高科技,信息和知识在投资、贸易和生产等领域的高度应用。
(2)下一轮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会继续加剧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对于“边缘化”国家来说,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联合国发展计划委员会1971年制订了最初的最不发达国家标准,到1994年进行了5次修订。伴随着每一次修订,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也在增加。按照1994年的标准,到1994年底全世界共有48个最不发达国家(1971年时有25个),分布在非洲(33国)、亚洲(9国)、美洲(1国)和大洋洲(5国)。
上述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是未来15年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消除贫困,缓和不平衡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贸易自由化成为基本潮流,但仍有变数存在
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在未来15年里将形成机制化。不仅区域经济合作圈内部,贸易壁垒将极大地降低甚至基本消除,而且区域经济合作圈相互之间的贸易自由化也将得到极大发展。贸易自由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基本潮流。
在贸易自由化潮流下,发达国家是主要获利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贸易自由化不啻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本国市场与本国工业将受到发达国家资本强有力的冲击。
从总体趋势上说,贸易自由化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贸易因此将得到迅速发展。但应当指出,一些国家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将会制造出一些新的贸易壁垒,从而对贸易自由化形成障碍。当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努力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还未来得及处理如何将其国内经济政策适应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体制规则这类严肃问题的时候,发达国家已把更多的新议题,列入世贸组织新的议事日程中去了,使这些国家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例如,贸易与环境保护,贸易与劳工标准以及贸易与竞争政策等等类似的“新贸易问题”,都已列入了世贸组织的谈判议程。这些问题以抵制“生态倾销”、“社会倾销”及“不公平竞争”为借口,必然会给21世纪的国际贸易带来新的障碍,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改善带来阻力,从而也给未来的多边贸易体制带来几多变数。
(三)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各国进出口贸易中将占很大比重
未来世界经济的增长主要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科技产业日益成为产业结构的中坚,高新技术产品将不断涌现并成为未来15年内重要的贸易内容。世界银行《1998/99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的经合组织成员,高科技产业在制造业总增加值中的比重增加,在出口中的增加相当显着。
近年来美国的经济增长中有2/3来源于美国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产业。美国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已占出口的总额的40%,下一世纪这个比例还将有更大的增加。这种变化在其他国家亦是如此。以中国为例,高新技术产业今后几年内也将保持高速增长,据估计全社会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规模在2000年将达到1万亿人民币,2010年可能达到6万亿人民币。中国将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业的强国和全球最大的电子市场之一。
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增加,不仅提高了人类生活质量,而且,其产品生产的扩大会在规模效应的作用下,急剧地降低生产成本,并带动相关产品的出口。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形成严峻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发展机遇。
(四)国际贸易的变化趋势
(1)绿色贸易成为主流。将在未来获得长足发展的知识经济,可以说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这与传统工业不同,传统工业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因而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未来15年里,生产、贸易和消费的观念将发生很大变化。高技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将遵循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即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富裕自然资源,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因此知识经济下的生产更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配合。在此基础上,绿色消费将成为潮流,绿色贸易将顺应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而得到极大发展。
(2)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推动力量。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奋斗,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区)在迈向工业化的目标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其经济结构正在迅速与发达国家趋同,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非常突出。中国、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将发挥重要作用。1995年7月的第28届东盟外长会议表示,与会各国将全力支持在2003年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届时将出现一个约4.7亿人口的大市场。尽管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东盟受到沉重打击,但从目前情况看,东盟已从打击中复苏,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时也必定是贸易大国争夺的重要市场。
虽然上述发展中国家(地区)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同等地位,但新的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大大促进其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逐步发展,一部分较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必定会成为未来国际贸易重要的推动力量。
(五)资本将在全球各地加速流动,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经过对90年代两次重大金融危机(墨西哥危机与亚洲危机)的反思,各国的金融改革将逐步完成,从而有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以高科技、信息、知识为内容的国际分工,也将促进资本在国际间的快速流动。资本在全球各地的快速流动,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能远远超出20世纪。未来15年里,欧元可望确立其国际货币的地位,并同美元、日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⑸ 我国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大概是多少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2020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是由国家统计局给出的全国居民收入和消费官方账单。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与此同时,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比上年名义下降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1-1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⑹ 2020年我国经济预计增长多少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我国经济将增长1.9%,是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综合研判,临近年底,消费市场将保持持续回暖、加快复苏态势,初步预计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零总额)将会进一步回升,有望实现较快恢复性增长。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表示,我国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蕴含大体量、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潜力。
加之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援企稳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6)20年国民经济增长率是多少扩展阅读:
其他国家的IMF预测
日本: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据IMF预测,2020年日本GDP增长速度为-5.3%,总量可达到4.93万亿左右。预测2021年,日本GDP将增至2.3%,至时,日本经济总量就达到了5.047万亿美元。还不到2019年5.21万亿美元的97%。
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东盟(ASEAN)。成员国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据IMF预测,2020年东盟GDP增长速度为-3.4%,预测2021年,东盟GDP将增至6.2%。
美国: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2019年美国GDP总量达到了21.7万亿美元,增长速度为2.2%,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为-4.3%,也就说,2020年美国全年GDP收缩了4.3%,总量也就在20.67万亿美元左右。比去年减少了0.933万亿元美元。2021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3.1%,增长速度超过2019年2.2%之0.9个百分点。
⑺ 2020中国gdp总量为多少
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7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84255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553977亿元,增长2.1%。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就业民生保障有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于预期。
(7)20年国民经济增长率是多少扩展阅读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比上年名义下降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007元,名义下降3.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13元,名义增长2.9%。
宁吉喆指出,总的来看,2020年国民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稳就业保民生成效显着,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同时应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下一步,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⑻ 中国历年gdp增长率
以最近五年为例,GDP增长率:
一、2020增长率:2.35%。
二、2019增长率:5.95%。
三、2018增长率:6.75%。
四、2017增长率:6.95%。
五、2016增长率:6.85%。
【拓展资料】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举例说明: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所创造的财富计入美国的GNP,但不计入美国的GDP,而是计入日本的GDP。
在1991年之前,美国均是采用GNP作为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因为大多数国家都采用GDP,加之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相对于GNP来说是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指标,易于测量,所以美国才改用GDP。
另外,国民生产总值(GNP)这个指标已被更名为国民总收入(GNI)。
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采纳了联合国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因而GDP数据具有国际可比性。
在开展全国经济普查或计算方法及分类标准发生变化后对季度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因此1992年1季度以来的季度GDP时间序列具有可比性。
⑼ 中国历年国民经济增长率
先说之后的(1977—-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
1977 10.7% 1978 11.7% 1979 7.6% 1980 7.8% 1981 5.2% 1982 9.1% 1983 10.9% 1984 15.2%
1985 13.5% 1986 8.8% 1987 11.6% 1988 11.3% 1989 4.1% 1990 3.8% 1991 9.2% 1992 14.2%
1993 13.5% 1994 12.6% 1995 10.5% 1996 9.6% 1997 8.8% 1998 7.8% 1999 7.1% 2000 8.0%
2001 7.5% 2002 8.3% 2003 9.5% 2004 10.1% 2005 10.4% 2006 11.6% 2007 11.9%
详细请看参考资料
⑽ 2000年到2019年中国每年度经济增长率
2000年经济增长率为8.43%,2001年经济增长率为8.30%;2002年经济增长率为9.08%;2003年经济增长率为10.03%;2004年经济增长率为10.09%;2005年经济增长率为11.31%;2006年经济增长率为12.68%;
2007年经济增长率为14.16%;2008年经济增长率为9.63%;2009年经济增长率为9.21%;2010年经济增长率为10.45%;2011年经济增长率为9.3%;2012年经济增长率为7.65%,2013年经济增长率为7.67%;2014年经济增长率为7.4%;
2015年经济增长率为;2016年经济增长率为6.7%;2017年经济增长率为6.9% ;2018年经济增长率为6.6%;2019年经济增长率为长6.1%。
(10)20年国民经济增长率是多少扩展阅读
2020年1月17日,2019年中国经济数据火热出炉。初步核算,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08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达到10276美元。
“中国经济增长连续18个季度保持在6%—7%之间,经济发展的韧性持续显现。这不仅表明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总量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也表明2019年经济发展为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保障。”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