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美国什么时候摆脱经济滞胀

美国什么时候摆脱经济滞胀

发布时间:2022-09-02 02:44:08

① 70年代美过总统滞胀时期

首先,美国的滞胀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情,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所以有没有关系应该很清楚了。但是美国的滞胀说明从罗斯福以来延续下的政策开始失去作用,凯恩斯主义开始盛行,也就是奉行经济自由化的思想潮流。美国经济竞争力的下滑及西欧、日本等经济体的崛起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在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克林顿的大力改革下,滞胀问题逐渐解决。

② 美国经济滞胀是哪一年

二十世纪70年代。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历了三轮严重滞胀,期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高失业与高通胀并存,菲律普斯曲线失效,即货币政策已无法通过影响产出缺口来调节物价水平。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的内在原因是战后美国经济增长动力下滑。

外部因素:

两次石油危机引发的原油价格飙升。1973年的中东战争与1979年的两伊战争引发了两次石油危机,期间原油产量锐减,造成原油价格暴涨。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贬值进一步抬升能源价格,带动美国原材料、消费品价格普遍上涨,形成“产品价格上涨—居民消费减少—企业利润下滑—经济产出下降”的恶性循环。

③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局面开始改变这一局面的美国总统是谁

罗纳德·里根
1981年1月,里根入主白宫,根据供给学派的理论主张,里根制定了减税、削减预算支出和 减少政府对企业干预的经济政策。在里根总统的两届任期内,虽然他的经济政策经历过不少 挫折和反复,但最终还是较为成功地得以贯彻和实施。里根执政8年,使美国跳出了凯恩斯主 义的羁绊并摆脱了经济滞胀。

④ 美国滞胀时期指的是什么时期

美国滞胀时期指的是二十世纪70年代。

美国滞胀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准确的说是1970年-1983年左右。

从外部看,一是1973年10月第4次中东战争爆发,引发了石油危机,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这次危机持续了3年,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二是在1978年底,受两伊战争影响,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

这两次石油危机直接引发了1973和1979年的经济危机,成为70年代美国滞胀的重要的外部原因。

从内部看,这段时间美国的科技发展处于低潮。在经历了近20年的科技高潮后,到70年代初,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力已经明显减弱。此外,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贸易额开始下降,几乎均为逆差。

科技革命推动力减弱、出口减少,导致美国实体经济停滞不前、生产力水平下降。加之工资福利水平不断提高,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这样的恶劣局面一直持续,最终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且通货膨胀率一度上升到了二位数。

当时,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交织在一起,形成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滞涨。在滞涨中,美国长期推行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失灵。

(4)美国什么时候摆脱经济滞胀扩展阅读:

滞胀对美国经济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1、美国工业经历了长时间的生产下降。1973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5.3%,持续时间为18个月;197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1.8%,持续时间约44个月。

2、企业倒闭、银行破产数和失业率都创出战后最高纪录。企业破产数量达25300 家,失业率最高时达10.8%。

3、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物价上涨都严重影响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滞胀”阶段是美国“二战”结束后最为艰难的一个阶段。

4、经济的衰退通常伴随着股市的下跌。整个滞胀期间,股票市场经过了6次调整,约有一半的时间处于熊市之中。滞胀严重影响了美国股市的发展。

5、异常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同时发生,使得美国政府进退两难。为了应对这次危机,先后有四任政府与其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其中最为有效的两条是稳定货币供应量和减少政府干预。

⑤ 美国如何应对历史上经济危机

在1929~1932年大萧条和上世纪70~80年代的滞胀时期,针对经济衰退导致的失业问题,罗斯福和里根两位美国总统,选择了两条不同的政策路线图,并都成功地渡过了经济危机。但是,由于采取几乎截然相反的社会福利政策,民众利益则损益分明。

大萧条促使社会福利制度建立

尽管已经过去了70多年,至今回忆起来,1929~1933年的大萧条,仍然是20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

1932年,20岁的希尔维亚·波特从亨特学院毕业。她没能赶上好年景,这一年,每4个美国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

激烈的就业竞争场景随处可见:在纽约曼哈顿六号街某职业介绍所要招聘300人,却有超过5000人前来应聘。尽管纽约本市的失业人口已经多达百万之众,但是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饭碗。

一个阿肯色州的男子为了找工作,竟步行了900英里,来到美国汽车城底特律职业介绍所,当他到达时介绍所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当中的很多人都是通宵排队。

据1932年的《财富》杂志统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人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失业人数占当时美国总人口的近3成,这还没有将近1000万的农民包括在内,否则情况还要严重。

当时的工厂确实不需要1929年之前那么多的工人。美国机车公司在1932年整整1年,只卖出了1台机车。而在20年代,它平均每年要卖600台。大萧条时期,美国全国近86000多家企业破产,5500多家银行倒闭,整个工业生产陷入停顿,金融系统也全部瘫痪。

当时普通美国人缺衣少食,生活艰难程度超乎想象。波特很多同学的午餐,往往只花5美分——在餐饮店里点一杯咖啡,然后要杯白开水,把柜台上的免费番茄酱倒到开水里一搅和,就算是一杯番茄汤了。冬天来临,只得将报纸塞在衬衣里御寒,往鞋里垫入硬纸板和棉花取暖。

成千上万的失业者沦落为流民。1932年,有200万人美国人在四处流浪。在芝加哥市,近200名妇女在格兰达公园和林肯公园露宿。他们一无窝棚,二无铺盖,什么遮身保暖的东西也没有。到了晚上就在冰凉的地上打颤,直至第二天天明。

此前,波特就想弄清楚,为什么经济突然崩溃,大家纷纷失业。于是她把主修课改为经济学。毕业后,波特凭借伶俐的口才,在一家投资咨询公司谋到了一个职位。后来,她一边干活,一边开始研究金融界的状态。

1933年,新就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也在思索如何摆脱大萧条。

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社会保险应该负责“从摇篮到坟墓”整个一生。

罗斯福一改美国政府施政传统,采取了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观点,推行政府干预经济的系列政策,史称“罗斯福新政”。

为了让全美国1700多万人不再依靠亲属和政府救济,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就业岗位。

1935年后,罗斯福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公平劳动标准法等立法,创立失业保险、老年保险、最低工资标准、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保障工薪族的经济安全。

罗斯福新政很快将美国带出大萧条的泥沼。从 1935 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 1933 年的 742 亿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 2049 亿美元,失业人数从 1700 万下降至 800 万。

而罗斯福本人,也成为美国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连任4届的总统。

滞胀时代社会福利难削减

在经历了大萧条和二次世界大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终于迎来了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的黄金发展的20年。

然而,好景不长,从1970年开始,滞胀——这一新的经济难题,开始困扰着美国和欧洲。与大萧条时的“低增长、低通胀、高失业率”不同,滞胀则意味着“低增长、高通胀、高失业率”。

1973年,美国人第一次在和平时期遭遇了短缺。当时,美国政府为应对食品价格猛涨,曾于6月间不顾一切地再次实施价格冻结。结果是灾难性的:市场上见不到牛肉的踪影,食品货架上空空如野。

物价疯涨,使得同一年尼克松政府为价格管制而成立物价委员会形同虚设。一开始,物价委员会就批准了两家钢铁公司生产的白铁皮提价。在接下来不到3周的时间内,全美国最大的1500家公司中有三分之一提出了提价申请,95%获得批准。结果,1972年物价在管制的条件下仍然上涨3.2%,失业率也保持在5%的水平上。

接下来,从1973年下半年至1974年,通货膨胀有增无减,美国人的生活成本持续上升。此时不巧又碰上石油危机,石油价格整整涨了4倍。结果,1974年全年,美国通货膨胀率超过12%,破了二战后的最高纪录。

对于当时的美国人而言,残酷的不仅是节节攀升的物价,工作机会也越来越少。1975年,美国的失业率攀升至二战以来的最高点,达到了9%,成为当年的特大新闻。大批汽车厂商又面临着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峻的倒闭浪潮。

事实上,一年前,滞胀局面已经形成。当时刚刚就任的美国总统福特也意识到,通货膨胀是美国政府面临的头号敌人,但他没有想到失业率居然上升得如此之快。

不仅是美国,整个西方世界均于70年代初开始陷入了“滞胀”的泥潭。西方7个主要发达国家的GNP平均年增长率为2.4%,失业率为5.3%,消费物价指数年增长率为9.4%。而在此之前的1968?1972年,该七国的平均增长率为4.3%,平均失业率为3.2%,物价平均上涨率为4.8%。

宏观政策失误、社会福利膨胀和政府管制过度,被认为是导致西方世界滞胀的主要因素,并在20世纪70年代末引发了西方世界长达10年的高通胀、经济停滞和高失业率并存的滞胀局面,各国的消费和投资都出现收缩,世界经济步入继大萧条以来的新一轮大衰退。

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开始颠覆罗斯福的“第二次美国革命”。里根采纳了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即减税、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缩减社会福利。这些措施,对当时的普通美国人来说,形同双刃剑。

减税自然是有利。里根政府时期,美国人的所得税减少了23%;原来政府划分的14个税收档次,被精简到3个档次,私人纳税率平均降低85%,公司的纳税率平均降低3.7%。

但是,在社会福利政策上,里根政府决定“开倒车”。

此前,20世纪60年代,美国第36届总统约翰逊提出了建设“伟大社会”的内政纲领,共制订和实施了近500项计划,增加社会福利开支,主要用于改善和提高就业、医疗、教育、生活和住房以及城市发展。1970年后,美国工薪阶层工资上升幅度,甚至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长。

然而,里根政府在1981年颁布的《经济复兴计划》中,决定削减的社会福利支出的约有200个项目,如食品券、失业保障、新生儿家庭补贴、医疗保健、学生营养补贴、住房补贴、失业者培训等。

由于这一计划触及了人数众多的中产阶级的利益,与约翰逊政府建设“伟大社会”时期福利改革相比,里根政府的“逆向改革”则要“痛苦”得多。由于工资、福利的刚性性质,财政开支始终未能压下来。削减中等收入阶层——这也是构成美国选民的绝大多数——的福利待遇遭遇巨大政治压力。最终,罗斯福新政涉及的社会福利得以保全,而“伟大社会”计划则大部分遭到砍削。

里根的政策,在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消费物价指数在1983年以后大幅度回落,1986年?1989年下降到3%?4%。同时在经济增长方面,1984年GNP增长高达6.8%,为战后之最。失业率1983年以后连续下降,从9.6%下降到1989年的5.3%,为1973年以来最低。美国经济摆脱了“滞胀”,并为后几届政府带来“政策红利”。

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公平方面的损失甚大,广大中产阶级的绝对生活水平下降,只有占人口5%左右的上层社会收入上升。最终,共和党政府在1992年的大选中失败。

⑥ 美国经济滞胀是哪一年

美国经济滞胀是在二十世纪70年代,由于某一经济现象不能完全由时间衡量,所以无法具体到某一年,应为1970年-1983年左右。

停滞性通货膨胀(英文:stagflation),简称滞胀或停滞性通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失业及通货膨胀(inflation)同时持续高涨的经济现象。

这个概念值得注意的原因,部分基于在战后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上,人们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不能并存,亦因为人们广泛认为滞胀与财政赤字一样,一旦开始就难于根治。

在政治场上滞胀以通货膨胀痛苦指数(Misery index)来量度(简单以失业率及通胀率相加),用以影响美国1976年及1980年的总统选举。

经济学家提供造成滞胀的两个主因:

(1)经济产能被负面的供给震荡而减少。例如石油危机造成石油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及利润减少,引致商品价格上升同时经济放缓。

(2)另一原因为不当的经济政策。例如中央银行容许货币供应过度增长,政府在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作出过度管制。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停滞性通货膨胀

⑦ 资本主义国家对待经济滞涨的措施

美国采取了4个措施:稳定货币供应量、减轻税负、缩减开支、减少干预。特别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要目标,即使利率过高会引起经济危机,也不放弃从紧的货币政策。最后,美国在83年迎来了新的经济增长高峰。
再看看西方其它国家的实例。就70年代以后的滞涨而言,走抑制物价上涨道路的西方国家都取得成功。而为了摆脱经济停滞采取扩大经济政策的国家都因经受不住物价持续上涨而中途刹车。
在滞涨时期,股市大部分时间都是跌的。
拓展资料
滞胀经济影响
短期的影响;滞胀的物价持续上涨现象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产量下降会导致企业提供的劳务和物品减少,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企业甚至会面临破产倒闭,整个经济呈现衰退的趋势。高通胀率影响财富分配并扭曲价格,高失业率使国民收入下降。
长期的影响;在长期中,物品与劳务的产量在一段时期内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随着工资、价格和感觉根据较高的生产成本进行调整,最终衰退会自行消失。例如,低产量和低就业会加大使工人的工资下降的压力,较低的工资又增加了供给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回到原来的位置时,物价水平下降,产量接近于其自然率,经济回到总需求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的位置,这一过程也就是经济的自我纠正。
解决办法;对付滞胀,中央银行很难依靠单一的货币政策来消除滞胀,因为采用紧缩货币政策,一提高利率,企业经营成本加大,经济就有可能更加萧条,甚至引发倒退,若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即印银纸但同时没有抵押),降低利率,虽然刺激了经济增长,但又会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因此,政府应该扩大公共财政支出,同时减税,加上适度提高利率来压抑通胀,随着时间推移则可逐步消除滞胀。但此方法可能增加国债负担。

⑧ 美国将遭遇“滞涨型债务危机”,美国通货膨胀什么时候会达到顶峰

有关专家认为美国将面临滞涨和债务危机。这位专家曾经准确的预测了2008年金融危机,所以此次预测很可能成为现实。美国的通货膨胀预计可能将会在2020年底到2023年上半年达到顶峰。

可以明确出美国此次遭遇的经济危机是前所未有的,他与美国前两次遭遇的经济危机是不同的。美国在面临高负债率的情况下,同时面临供应不足的冲击。而这对美国股市来说也是一场考验。有专家预计在接下来即将到来的危机中,股市可能会遭遇下跌,而且这种下跌是崩盘式的。

⑨ 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为了扭转70年代经济滞涨采取了哪些措施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资本家及其代理人为缓和劳资关系所采取的激励制度有职工参与决策制度、职工终身雇佣制度、职工持股制度;(三)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在继续发挥市场机制主导性作用的同时,开始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但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国家普遍走上强化市场调节、弱化政府干预的道路,即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来提升经济竞争力,通过福利制度改革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通过放松对经济和金融的管制释放经济活力,经济危机呈现新的特点: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日趋严重,产业竞争力下降;经济高度金融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财政严重债务化,债务危机频繁爆发;两极分化和社会对立加剧;经济增长乏力,发展活力不足,周期性危机和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金融危机频发,全球经济屡受打击;(五)政治制度的变化: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趋势,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⑩ 美国通胀刷新近40年以来最高纪录,未来美国要怎样摆脱高通胀

美国通货膨胀刷新40年来的记录,现在进入高通货膨胀率并且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的事情,有点类似于上世纪的罗斯福新政之前的美国经济状态只不过还没有那么严重。现在已经有朝那个方向发展的趋势了。

要破解这种高通货膨胀率的状态,有办法就是稳定就业,但是现在这个情况跟上世纪又不一样,上世纪是当初的经济危机,现在是由于疫情这种人为的病毒传播所导致的情况他跟以前不同了,所以疫情不解决的话,这个经济高通货膨胀率的状态是解决不了的。因为美国的经济要想维持发展,它就必须要有足够多的货币政策上的刺激,而这离不开高通胀。

阅读全文

与美国什么时候摆脱经济滞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饱得故事屋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344
西厢记源于唐代元稹的哪个故事 浏览:155
手机幸福卡怎么取消 浏览:60
物业如何发展经济 浏览:285
美女为什么笑得这么可爱 浏览:795
夜莺讲什么故事 浏览:803
夫妻的婚姻如何保持良好的关系 浏览:146
自相矛盾是一件什么体裁故事 浏览:319
如何避免眼睛健康 浏览:511
爱情中隔阂是什么 浏览:543
经济学中rs表示什么 浏览:186
镇政府事业编人员如何改制 浏览:788
虎男猴女婚姻会克什么 浏览:17
健康保险价格多少 浏览:98
有哪些爱情养成游戏 浏览:454
厦门人叫美女叫什么 浏览:991
长春大学哪个美女多 浏览:153
大连人美女哪里最多 浏览:769
广西健康码怎么弄场所码 浏览:823
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的人有哪些 浏览: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