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经济复苏的多重因素有哪些
世界经济复苏的多重因素有:
1、新冠病毒疫情
短期内疫情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难以消除。今年以来,部分国家疫情反复,虽尚未明显改变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但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挥之不去,变异病毒快速传播对经济修复前景正在构成越来越大的风险。
近日,因担忧变异病毒全球肆虐可能引发新一轮大范围防控封锁、进而拖累或延缓经济复苏进程,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进入避险模式。疫情持续反复导致封锁措施加强,可能影响全球供应链的恢复,延后服务业的复苏,使消费者行为变得更加谨慎,从而抑制经济复苏趋势。
2、各国经济复苏分化加剧,使全球经济复苏更趋复杂
在世界经济整体加快复苏中,不同经济体复苏程度异步、不均衡,分化显着,脆弱经济反弹尚困扰许多国家。由于疫苗接种不均衡、政策支持力度和经济修复能力等差异,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恢复态势不同,前者明显领先后者。
3、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渐行渐近,或加剧金融市场动荡
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或加息,都会提振美元的利率和汇率,对国际资本流动带来影响。鉴于本轮美欧日货币宽松力度前所未有,并已造成全球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严重背离,资产泡沫化加剧,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将对其他国家带来较大外溢效应。
一旦美联储开始缩减购债规模,意味着全球流动性态势会发生变化,金融市场动荡难以避免,引起市场避险情绪波动、资产价格剧烈调整。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可能出现跨境资本外流,汇率贬值不可避免。
‘贰’ 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多重因素有
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快速变异及疫苗分配不均衡、各国经济复苏分化加剧、全球通胀传导上升、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升温、金融领域风险有所抬升、全球高债务问题凸显、地缘政经博弈加剧等,都在加强经济复苏的脆弱性,威胁经济前景。
发达国家加快疫苗接种进程使其能够及早获得群体性免疫,而落后国家本身就遭受了疫情重大打击,同时还将面临因为没有疫苗而导致的经济停摆甚至休克的情况。
‘叁’ 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因素有如下:
1、欧洲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问题。虽然欧盟联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了7500亿欧元的主权债务危机解决机制,但是,危机国家的财政紧缩计划对欧盟乃至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将是深远的。
2、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还需时日。
3、主要国际货币汇率大幅波动。今年以来,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主要国际货币间汇率大幅波动,这给国际贸易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贸易持续复苏蒙上阴影。
4、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
5、主要经济体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上存在很大困难。
6、各国刺激政策在退出时机选择和具体操作方面可能存在操作失误或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等等。
‘肆’ 危机面前,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你这个立论是不准确的。中国经济的能够出现表象复苏的根本原因是政府驱动投资。但不一定是长久的。------------------------------------------------------
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规模和人均收入都取得了
大幅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稳定、明晰产权、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和政
府主导。对外贸易和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但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积累了很多问题,投资率和外贸依存度都严重偏高,已经
达到了危险的地步。而居民消费则由于两极分化、社会福利体制不健全等等因素严重萎缩。
中国要维持旧的发展模式成本越来越高,从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推出了经济结构调整、启动内需
等政策,但由于缺乏有限的机制设计,也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政府为了“保增长”而淡
化了“调结构”政策,结果收效甚微,经济结构失衡反而越来越严重。
“十二五”规划中再次提出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城镇化等一系列“调结构”政策。从政策内容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新兴产业可望取
得较大进展,但这并不能解决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而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城镇化
政策的推动则面临较大困难。
2012年后政府可能推出更多、力度更大的“调结构”政策。政府需要减少对经济的控制,
改革财税体制,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推动城镇化,才能真正实现
经济结构的转型,中国经济才能真正实现内需驱动的、可持续增长。
‘伍’ 中国经济复苏的力量来自于什么
一是内需对经济增长继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9%,其中汽车销售增长39.8%。这三个数据说明我们在扩大内需方针的指引下,内需驱动型的经济增长不断得到强化。去年我们在出口下降16%的情况下,依靠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投资,实现了8.7%的经济增长速度。国外的经济学家对此作出了一个评论,说“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实践标志着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从外需驱动型转变为内需驱动型,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转变”。这个评价我认为是合乎实际的。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内需驱动型的经济增长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这是符合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因此是非常可喜的。
二是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的局面开始出现变化。一季度投资的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回落了3.2个百分点,而消费的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加快了2.9个百分点。尽管变化的速度不是很快,因为这需要有一个缓慢的、长期的过程来调整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衡的局面。但是出现这样一种变化,说明我们的经济运行正沿着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向有了可喜的进步。因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第一个转变就是要调整需求结构,要适当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一季度的数据说明,我们整个经济运行的方向是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一个要求来运行的,因此是可喜的。
三是出口增长由负转正,进出口趋于平衡,一季度的出口同比增长28.7%,扭转了去年大幅度下降的局面。进出口的顺差14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79亿美元。进口增长了64.6%,出现了超常增长,这说明中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发动机,其拉动能力不断增强。一季度我们出口增长百分之六十几,这在世界经济增长史上也是很少有的,那么这个增长说明我们对其它国家的商品的吸纳能力大大增强了。从这里面受益的国家,受益最多的是一个是日本,一个是韩国,这两年日本的经济增长百分之七十左右都是向中国出口拉动的,尤其是汽车超常增长,带动了日本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增长,对日本经济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韩国也是这样,韩国这些年是从中国市场上受益最大的,连续多年对中国出口都是贸易顺差,所以有些经济学家提出现在已经到了依靠中国市场来拉动全球经济的时代了。
‘陆’ 白岩松专访IMF总裁,全球经济如何复苏
疫苗的接种和疫情的防控,这些将会帮助全球经济更快的进行复苏。近日,IMF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一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突破8%,他表示,能实现这么高的GDP增长主要还是来源于,中国国内疫情的有效防控,另一方面央行提供了足够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了更多的流动性这让,中国经济的活力得以展现。除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测外,该总裁还表示,未来一年世界经济依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经济能否复苏,取决于疫情能否控制,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已经在分秒必争,如果疫苗能够早日生产出来,那疫情就能得到控制。
‘柒’ 经济复苏取决于什么因素 如果数据看到GDP一直上升,那能够说哪个国家是经济复苏时期吗 有没经济
消费决定经济……
‘捌’ 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
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就是:疫情持续反复。
2021年全球经济以复苏为主旋律,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逐步回归正轨,但疫情持续反复仍是经济复苏进程中的最大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在全球经济预期不断上调的背景下,复苏不充分、不均衡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将直接制约未来的复苏节奏与效果。
总体而言,世界经济似乎在黎明前夕,但黑暗还有多久,犹未可知。
世界经济复苏仍需过三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1年7月27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维持在6%不变,但警告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复苏“断层”正在扩大。
分析人士认为,疫情反复、复苏割裂、通胀攀升,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必须跨越的三重险关。
以上内容参考光明网-疫情 割裂 通胀——世界经济复苏仍需过三关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网-二〇二一世界经济形势:在疲弱复苏中应对失衡挑战
‘玖’ 日本在战后的经济复苏靠的是什么
日本的战后经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巨大破坏的工业基础设施的残余中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的经济陷入混乱,其国际经济关系几乎完全被破坏。最初,进口仅限于基本食品和原材料,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的经济援助。日本国内物质极为匮乏,直到朝鲜战争(1950-53年),美国军队的特殊采购工业创造了日本繁荣的条件,出口才开始恢复。1952年,同盟国结束时,日本是一个“欠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约为美国的五分之一。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 日本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使其成为战后时代第一个从“欠发达”状态转变为“发达”状态的国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个人储蓄和私营部门设施投资的比率很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劳动力,廉价石油的充足供应,创新技术以及政府对私营部门行业的有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