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保罗罗默指出什么是经济增长的引擎
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这个答案,也成为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全球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理论基石之一。
在物质世界中,任何企业、人都无法摆脱两个“宿命”:收益递减,稀缺。
所谓收益递减,指的是在一件事情上进行不断的投入,最终无法换来收益的不断增加,而是在一定阶段后,就陷入到收入增长与投入之间不对等的尴尬之中。
相关知识:
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断言,人们耕种土地获得的产量,并不随资本和劳动的增加而相应地增加。在一块土地上追加投资,超过一定限度后,追加的收益会依次递减。
稀缺,则是另外一个难以避免的规律。商品的生产虽然在不断推陈出新,但相比人们不断膨胀的欲望始终不足,最终的结果,是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与财富,需要不断的投资、生产,以为更多人提供商品。
两者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稀缺在驱动着人们不断生产,但最终的结果,是生产带来的经济增长效果,却越来越低。
2. 中国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是哪些行业
互联网,物流,现代服务业
3. 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引擎是什么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5%,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29.2个百分点。
比较之前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乏力,31.5%的同比大幅增长确实可喜。似乎也在表明,中国经济开始有企稳的迹象。
市场对此也有非常强的关注。从去年年底以来,黑色金属系价格有不小的涨幅,就是受这轮基础设施投资的刺激。工业国企中很多不少是原材料企业和基础设施相关企业,业绩上自然也就可以获得很大支撑。
然而,扩大基础设施投资难以真正实现经济的健康增长,这也是几年前的教训。要想让经济健康增长,从投资层面,关键是民间投资的恢复。近期,民间投资开始有些恢复,但是增长幅度仍然有限。
国家统计局在对1-2月份的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增长进行分析时,也是非常冷静地表示这是“恢复性增长”,这是正确的。从去年年底以来,一些经济数据反映中国经济有企稳的迹象。但是,这只是迹象而已,不能够说明太多。要实现中国经济真正企稳,结束下行惯性,要做的事情还有不少。
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引擎是民企。只有民企重新恢复投资意愿,经济才能够实现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说,怎么去唤醒民资的投资意愿,是相关部门应该着重考虑的,切不能因为短时间内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沾沾自喜。
4. 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靠什么
金砖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这是国际社会如今的共识。一串耀眼的数字是最好的例证:过去10年,金砖五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从12%提高到23%,几乎翻了一倍;对外贸易额占世界比重从11%上升到1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埃及金字塔政治与战略研究中心亚洲研究项目负责人法拉哈特也认为,金砖国家的发展成就表明,金砖机制以及它所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经济规则的重要制定者,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