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推进长江经济带把握哪些关系

推进长江经济带把握哪些关系

发布时间:2022-08-30 14:28:00

A. 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具体要求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既然是长江经济带,直接体现了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既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搞好局部。
3.辩证否定观,要求创新精神,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要进行制度、理论创新。

B.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法律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6年3月25日审议通过,纲要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法律依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黄金经济带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C. 综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谈谈如何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假如你想要了解更多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形势,可以上经济带网去了解一下,那里有专门的板块是介绍长江经济带的

D. 长江经济带如何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日前有媒体评论称,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长江经济带绕不开的“必答题”。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泥汊镇是个临江镇,主导产业是电线电缆。前些年发展中出现的固体生活垃圾、农业面源污染等,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近期,泥汊镇加大力度对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水乱排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制定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清单,同时对农药、化肥实行减量计划,对养殖场进行环境达标整治。

未来,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把握好保护和发展的辩证关系,让发展更科学、更有序、更高质量。

文章来源:央广网

E. 如何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生态优先中延伸区域绿色发展的生命线,从绿色发展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必须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新时代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广泛共识,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提升系统思维能力,将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与推动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相融合,统筹各地改革发展、各项区际政策、各领域建设、各种资源要素,整体提升长江经济带发展质量。切实转变领导干部政绩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将生态发展、环境保护等指标和实绩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倒逼领导干部切实肩负起生态保护之责,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长江经济带一时的经济发展。
大力促进长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要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明确长江沿线各地区环境容量,推动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长江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和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大力促进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加快建成上中下游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廊道。在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要有效构建源头控污、系统截污、全面治污三位一体的水污染治理体系,以实施重点治污工程为主抓手,以点带面、稳打稳扎、全面推进。在打赢水生态修复保卫战中,要妥善处理长江上游水库与中下游水系生态之间的关系,加强重点湖泊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和水系整治,强化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打胜水资源保护持久战中,要重点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统一管理和调度流域水资源,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
全面推动区域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黄金经济带,必须全面推动形成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支撑、以产业绿色发展为核心、以沿江城市群为载体的区域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格局。要加快建设绿色交通生态走廊,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集成化完善综合交通网络,集约化推动绿色交通发展,全面建设集公铁水联运、绿化美化、低碳环保为一体的绿色交通生态走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着力优化沿江产业结构,联合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区域绿色产业体系。构建一体化城市群生态体系,按照推动三大城市群错位发展的战略要求,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建设,着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生态体系,着力展现长江中游“两型”社会建设生态示范,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化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在内的体制改革,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要创新区域合作治理模式,将原有的政府单一治理主体转变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合作治理主体,完善一体化发展决策机制和咨询机制,建立区域内项目联合审批制度。进一步完善联合管理机制,加快建立起政府间的联合管理机制,通过联合执法、行政授权、行政委托或派驻等形式,实现沿江行政执法的无缝对接,避免违法行为利用地域管辖权的变化而逃避法律责任。协同区域性立法权限和立法资源,充分尊重地方差异性和地方特色,授予地方政府广泛的自主权,注重区域性立法资源的统一优化整合,每项立法以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区域治理主体的意见和建议,使绿色发展更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实际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F.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规划纲要》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具体包括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构建东西双向、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等。以下是我整理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欢迎阅读。

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黄金经济带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3年7月,国家领导人在武汉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2014年12月,国家领导人作出重要批示,强调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坚持一盘棋思想,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为全国统筹发展提供新的支撑。2016年1月,国家领导人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此后,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遵循5条基本原则。

一是江湖和谐、生态文明。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长江全流域生态修复,尊重自然规律及河流演变规律,协调处理好江河湖泊、上中下游、干流支流等关系,保护和改善流域生态服务功能,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二是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坚持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先行先试。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增强市场主体创新能力,促进创新资源综合集成。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不搞“政策洼地”,不搞“拉郎配”。

三是通道支撑、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以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支撑,推动各类要素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区域联动合作机制,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和有序转移,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四是陆海统筹、双向开放。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统筹沿海内陆开放,扩大沿边开放。

五是统筹规划、整体联动。着眼长远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引导,既要有“快思维”、也要有“慢思维”,既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统筹推进各地区各领域改革和发展。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战略定位是科学有序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遵循。长江经济带有四大战略定位: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湖、湿地生态功能基本恢复,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7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3%,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长江黄金水道瓶颈制约有效疏畅、功能显着提升,基本建成衔接高效、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取得重大进展,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培育形成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显着增强;基本形成陆海统筹、双向开放,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发展的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基本建立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升,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协调统一、运行高效的长江流域管理体制全面建立,统一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基本形成引领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带。

到2030年,水环境和水生态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显着增强,水脉畅通、功能完备的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全面建成,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立,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示范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

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新格局

空间布局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功能定位及各项任务的载体,也是长江经济带规划的重点,经反复研究论证,形成了“生态优先、流域互动、集约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格局。“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产业和城镇布局优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引导人口经济要素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集聚,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实现上中下游协调发展。“两翼”是指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促进交通互联互通,加强长江重要支流保护,增强省会城市、重要节点城市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夯实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基础。“三极”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充分发挥上海国际大都市龙头作用,提升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区国际化水平,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在科技进步、制度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长江中游城市群。增强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促进三大城市组团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加强湖泊、湿地和耕地保护,提升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成渝城市群。提升重庆、成都中心城市功能和国际化水平,发挥双引擎带动和支撑作用,推进资源整合与一体发展,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探索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而不是又鼓励新一轮的大干快上。这是长江经济带战略区别于其他战略的最重要的要求,是制定规划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点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二是保护和修复水生态。三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四是有序利用长江岸线资源。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推动建立地区间、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一是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二是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三是建立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上中下游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进行横向生态补偿。四是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解决长江中游航道“梗阻”问题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先手棋。要着力推进长江水脉畅通,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率先建成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力。

一是提升黄金水道功能。全面推进干线航道系统化治理,重点解决下游“卡脖子”、中游“梗阻”、上游“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干线航道通航能力。二是促进港口合理布局。强化港口分工协作,统筹港口规划布局,优先发展枢纽港口,积极发展重点港口,适度发展一般港口,严格控制港口码头无序建设。三是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围绕建设长江大动脉,加快铁路建设步伐,优先实施消除铁路“卡脖子”工程,形成与黄金水道功能互补、衔接顺畅的快速大能力铁路通道。四是大力发展联程联运。鼓励发展铁水、公水、空铁等多式联运,增加集装箱和大宗散货铁水联运比重。

创新驱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创新驱动是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纲要》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主要有:

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打造创新示范高地,支持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和重大政策。二是强化创新基础平台,加强长江经济带现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三是集聚人才优势,国家各类人才计划结合长江经济带人才需求予以积极支持,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四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整合优势创新资源,打造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服务于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高水平创新链,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五是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公众尤其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力量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

二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整合升级,依托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整合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引导生产要素向更具竞争力的地区集聚。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重大技术产业化和应用示范,联合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四是积极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三要打造核心竞争优势。一是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提升关键系统及装备研制能力,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加快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二是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实施沿江城市宽带提速工程,持续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和农村光纤入户,提升宽带用户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加快4G移动宽带网络建设。三是促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构建先进高端制造业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

四要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一是突出产业转移重点,下游地区积极引导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以内需为主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快向中上游地区转移。二是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推进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促进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三是创新产业转移方式。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转移合作模式,鼓励上海、江苏、浙江到中上游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共同拓展市场和发展空间,实现利益共享。

发挥武汉引领作用推进新型城镇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长江上中下游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差别很大,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大中小结合、东中西联动。《纲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这个目标,提出了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新型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重点内容。

一是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首先要抓住城市群这个重点,以长江为地域纽带和集聚轴线,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形成区域联动、结构合理、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格局。二是要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等超大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小城镇。三是要强化城市交通建设,加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实现城市群内中心城市之间、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1-2小时通达。

二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是要拓宽进城落户渠道。二是创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模式。

三是加强新型城市建设。一是要提升城市特色品质,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二是要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和谐宜居、充满活力的新型城市。三是要创新城市规划管理,促进城市发展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控制特大城市人口和空间过度扩张,推动特大城市部分功能向周边疏解、产业向中上游转移。

四是统筹城乡发展。一是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二是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三是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把武汉打造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要立足上中下游地区对外开放的不同基础和优势,因地制宜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一是发挥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引领作用。加快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将上海自贸试验区打造成服务贸易创新政策先行区。鼓励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重点发展高端产业、高增值环节和总部经济,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率先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推动长三角与中上游地区共同构建航运、加工贸易和金融合作链条。率先构建引领跨境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发展的规则体系。

二是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三是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成都、武汉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完善中上游口岸支点布局,支持内陆航空口岸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航班。

鼓励地方设立长江经济带产业投资基金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推进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和完善。

一是统一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简政放权,清理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地方性政策法规,清除市场壁垒,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推动上海、重庆等地率先开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试点。加强市场监管合作,建立区域间市场准入和质量、资质互认制度。研究建立务实、高效的区域标准化协作机制。

二是促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统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强省际之间沟通协调,做好设计方案、技术标准和建设时序衔接,打破区域分隔和行业垄断,逐步消除区域运输服务标准差距,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加快物流体制改革,推进江海联运、铁水联运、公水联运有效衔接,大力发展直达运输,规范收费行为,降低物流成本。

三是加快完善投融资体制。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建设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项目。鼓励地方研究设立长江经济带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鼓励保险等资金进入具有稳定收益的投资领域。鼓励跨省区共同发起设立城际铁路、环境治理等投资基金,按照市场规则规范化运作。探索创新金融产品,鼓励开展融资租赁服务,支持长江船型标准化建设。

【拓展内容】

会议内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建立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列出负面清单,设定禁止开发的岸线、河段、区域、产业,强化日常监测和问责。要抓紧研究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覆盖到长江流域。要有明确的激励机制,激发沿江各省市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在动力。要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会议强调,要在保护生态的条件下推进发展,增强发展的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要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和有序转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环境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战略意义

集群发展

专家指出,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国空间经济战略的一个重大政策举措,将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注入新动能,而产业升级无疑将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推手之一。

“长江经济带产业优势突出,有必要依托现有的产业资源和发展环境,深刻把握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加快形成若干个世界级产业集群,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说。

此前,国务院曾明确提出“以沿江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载体,以大型企业为骨干,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

G. 发改委将如何改进长江经济带生态问题

据报道,国家发改委30日透露,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日前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上表示,未来将从五个重要方面出台措施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

不仅是部委层面,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也纷纷出台政策,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江苏省日前召开会议,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下大力气抓好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建设绿色生态廊道,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

文章来源:央广网

H. 江西重点抓好哪些工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江西拥有152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长江流域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处于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交汇点。

在抓“全过程”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江西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不断创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立足“源头严防”,扩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范围,抓紧组建省级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机构;加快建设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尽快制订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技术标准。立足“过程严管”,在2016年率全国之先建立全流域生态补偿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提高补偿标准,并启动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试点。立足“后果严惩”,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开展生态文明考核和绿色发展评价,加大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力度。

在抓“全方位”协同共赢合作方面,赣湘鄂三省现已建立了长江经济带共治合作机制,江西省将以此为平台,主动对接、密切沟通,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围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和政府间信息共享,探索建立省际公共服务协调平台,加快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I. 长江经济带如何处理好环境和发展的关系

业内人士认为,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这其中的关键是要先“立规矩”“下禁令”,确保生态优先成为根本前提,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还要加快形成与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我们要依靠制度来恢复、守住绿水青山,更要通过制度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吴晓华认为,当前应尽快实施足够力度的生态补偿机制,纵向生态补偿机制要增强精准性和增大规模性;鼓励支持沿江省市积极探索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最大程度避免“我守住了绿水青山,但金山银山却是别人的”现象;尽快建立绿色生态技术交易市场,支持引导各类先进适用的生态技术在长江经济带率先应用;尽快建立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市场等。来源:人民日报

阅读全文

与推进长江经济带把握哪些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vivos9怎么快速打开健康码 浏览:200
获得什么会幸福 浏览:262
郑州健康体检去哪里 浏览:894
谈婚姻费用多少钱 浏览:762
处在后疫情时代对幸福有什么感觉 浏览:22
爱情在发酵下一句是什么 浏览:251
达州发生了哪些红色故事 浏览:388
教师的事业编制一般怎么查 浏览:377
出省后健康码如何出示 浏览:533
哪些城市单身美女多 浏览:231
中核地矿事业单位怎么样 浏览:219
中国投资多少钱给体育事业 浏览:1002
事业单位中人过渡退休金怎么算 浏览:83
三国美女有多少人 浏览:659
如何健康增胖增高 浏览:938
幸福树的枝条发软怎么办 浏览:499
幸福男科在哪里 浏览:963
朱自清的哪些故事打动你 浏览:387
遇到爱情危机怎么办 浏览:732
康德的幸福概念是什么简述 浏览: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