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柳州有哪些经济文化科技

柳州有哪些经济文化科技

发布时间:2022-08-28 21:20:21

A. 柳州有哪些经济文化科技的成就

不断完善科学发展思路,着力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先导,以谋划发展战略为载体,努力探索符合柳州实际的发展道路,为开创柳州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确立了“工业强市,富民兴柳”的总体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扎实推进,成为推动柳州科学发展的主旋律。我们立足工业城市这个最大的实际,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与柳州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科学发展观的柳州化和具体化,鲜明提出了“三个同步”发展理念,即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三个同步”作为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已经成为推动柳州科学发展的理论支撑。在“三个同步”发展理念推动下,我们确立了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努力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成为推动柳州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按照实施“二次创业”的总体要求,我们确定了建设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的“四个名城”的战略目标,策划实施了“创新调整、产业升级,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战略、柳州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战略等一系列战略战术,全力推进了“十大党建工程”、“十大农业工程”、“十大商贸工程”、“十大旅游工程”、“十大建设工程”、“十大文化建设工程”、“十大民生改善工程”等七个“十大工程”,成为推进柳州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实践证明,我们的思路理念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日臻完善,战略战术符合柳州的实际并卓有成效,柳州科学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在全面总结继承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研究制定了柳州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以“经济升级、城市转型,全面发展、富民强柳”为总体发展思路,坚持“三个同步”发展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二次创业、升级转型,聚集人气、做大城市,建设更加美好柳州”战略,打好经济质量升级战役、城市质量升级战役、城乡统筹升级战役、生活质量升级战役、社会服务升级战役、改革开放升级战役、党的建设升级战役等“八大升级战役”,加快实现柳州由传统工业城市向二三产共同主导型城市转型、由传统生产型城市向现代宜居城市转型、由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的城市向城乡统筹发展城市转型、由人民生活总体小康型城市向全面小康型城市转型、由广西文化大市向广西文化强市转型、由单一经济城市向社会和谐城市转型、由内向发展型城市向合作共赢型城市转型、由传统化党建城市向科学化党建城市转型等“八大转型”,努力建设“山水美、环境美、形象美、气质美、和谐美”和“人人都有好发展、家家都有好保障、个个都有好身体、天天都有好心情、户户都有好生活”的“五美五好”柳州。到2015年,柳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力争翻一番,达到25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工业总产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达到60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率达58%以上,市区建成区面积达2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230万人;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具有国际水平的广西柳州汽车城、国内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和旅游名城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以工业为主、全面发展的超大城市初步成型。
做大做强做优柳州工业,加快建设工业名城
我们坚持以创新为主导,以创业为动力,启动实施了“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柳州特色新型工业化,实现了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质量和效益显着提升。全市工业总产值保持了三年翻一番的良好势头,工业总量一直位居广西各市之首,在推动广西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工业总量不断做大的同时,工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2010年,全市工业利、税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利税、利润总额分别达216.5亿元和108.1亿元 ,创下历史最好水平。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产业迅猛发展,集聚优势更加明显。2010年全市各类车辆产量达143.7万辆,汽车产业产值实现1000亿元的历史性跨越,达到1027亿元,成为我市首个、全区第二个千亿元产业。柳钢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50亿元,钢和钢材产量双双突破千万吨,跨越全国千万吨钢铁企业行列。全市工程机械产量超过5万台。化工、制糖、造纸、建材、日化五大传统产业持续提升,机电仪一体化与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生物及制药四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为柳州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下坚实基础。中小企业发展迅速,2010年,全市产值过亿元企业增至260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5家,总数达984家。工业布局不断优化,园区工业蓬勃发展,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由2005年的4.4%上升到2010年的31.2%。县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柳南区、柳北区工业产值分别突破200亿元 。我们大力推动“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进而向“柳州智造”转变,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提升柳州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今年4月柳州正式成为第二批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目前,柳州建成自治区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正加快建设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钢铁、化工等6家广西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将极大地提升科技创新的支撑力。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我们坚持用统筹城乡发展新理念解决“三农”问题,认真落实中央支持“三农”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不断增加“三农”投入,大力推进“十大农业工程”,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农村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确保了农民增收。2010年,全市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09.5亿元,“十一五”期年均增长6.1%;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9.5亿元,“十一五”期年均增长6.35%。深入实施柳州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战略,加快打造以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和“两小时经济带”,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规划覆盖面不断提高,在全区率先实现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市辖六县乡镇规划编制覆盖率达100%。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2009年市财政拿出四分之一新增可用财力用于支农建设,2010年市财政对农业生产性投入在2009年基础上翻了一番。严格保护耕地,全市耕地保有量达33.2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3.13%,连续五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不断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实施农村水利和道路建设大会战,农村饮水工程大会战特别是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大会战深入推进,“十一五”期解决了73.9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市辖六县86个乡镇道路通畅率达到100%,939个行政村通达率达到98%。启动实施“十大农业工程”,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得到较大提升,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至64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面貌进一步改善。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市辖六县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62.49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394亿元,年均增长19.28%,比全市增速高4.88个百分点。柳江县、鹿寨县工业总产值相继突破100亿元,成为中国西部百强县。
加大城市建设管理,加快建设宜居城市
“十一五”期,我市城市建设进入了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水平最高的历史时期,城市建设日显大气,城市环境日益美化,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发展后劲骤增。城市东扩战略顺利实施,柳东新区建设初见成效,城市框架逐步拉开,承载能力、辐射功能日益增强。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1.27%,比“十五”期末提高5.82个百分点;市区建成区面积达130平方公里,比“十五”期末增加23.8%。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交通加快完善,柳州环城高速路网基本形成,城市中心主骨架及内环路网全线贯通,人均道路面积达13.51平方米。“十大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柳州地王国际财富中心303米主楼正式开工,白露大桥、鹧鸪江大桥顺利合龙,柳州风情港、城市快速环道、金沙角片区旧城改造等项目进展良好,城市品位及整体形象不断提升。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宜居生态环境日渐显现。
推进文化繁荣发展,丰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底蕴
我们坚持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城市未来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力量,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以推进,形成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共同提升的新格局。我们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得到了极大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各类新闻媒体建设进一步加强,舆论主阵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十大文化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水上喷泉、水上大舞台、柳州文庙、工业博物馆、军事博物园等成为市民享受文化大餐的胜地,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发展开创了新局面,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专业艺术剧团改革走在广西前列。体育事业发展成果喜人,群众体育深入开展,李宁体育馆、柳州游泳馆建成并投入使用,连续3年成功举办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并举办多项国际顶级赛事。2011年,柳州市成功举办“2011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包含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柳州名人帆船邀请赛、柳州国际高空跳水邀请赛等八大文化项目、十二大体育项目,以水上运动为载体,深入挖掘水文化的内涵、大力拓展水文化的外延,通过诸多举世瞩目的国内、国际水上赛事活动,让数以亿计的观众领略到了“生态工业柳州、宜居创业城市”碧水蓝天的神韵,打造“水上运动娱乐之都”初现成效。“十大旅游工程”顺利推进,“百里柳江”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世界规模最大的人工瀑布群、世界规模最大的水面喷泉群相继建成,市辖区4A级以上景区增至8个,风情旅游、特色旅游初具规模,旅游名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加大民生工作力度,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满意度
我们坚持“有情、用心、创新”的民生工作六字要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加民生工作投入,五年来累计投入690.39亿元,办群众想办的事、办群众看得见的事、办群众认可的事,人民群众收入基本上与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增长保持了统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稳步提高。“十大民生改善工程”稳步推进。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工程已惠及13300多户改制企业职工家庭。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已完成967个村屯的“四改”任务,村屯面貌明显改善,火灾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55%和80%。全市贫困县和民族乡10.02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享受到了免费午餐,就餐标准提高到小学生每人每餐2.5元、初中生每人每餐3元,学生辍学率不断下降、身体素质和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安居工程”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今年上级下达保障房建设开工率实现100%,全年将新建3.35万套保障房,超过全市现有保障房总量。平安柳州建设取得显着成效,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五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1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加大教育投入,继续完善教育资源的布局调整,推进各阶段教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柳州职业教育品牌得到巩固提升。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保险的覆盖面逐步扩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发展,桂中医疗中心的地位极大提升,卫生资源总量和每千人拥有卫生资源指标均高于全国全区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确保了柳州社会大局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齐头并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发展相得益彰,柳州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继续实施少数民族村寨火灾统保工程,为三江、融水、融安三县的12万座木质结构住房购买保险,降低了群众可能的因灾损失。

B. 请问柳州各个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柳南区:在柳州4个市辖区之中经济实力最强,2009年柳南区gdp率先突破100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30.5亿元,同比增长28.5%;三产销售收入实现345.2亿元,同比增长15.8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2亿元,同比增长103.1%;财政收入完成16.27亿元,同比增长33.5%。中铁柳州物流园就在柳南区,物流十分方便。柳州火车站也在柳南区,交通也很方便。柳南区还有广西的重要零售、批发市场,有谷端口街国际商城、新时代商业港等大型商场,第三产业发展强劲。柳南区还有柳工、五菱等大型企业,还有一个自治区级的工业新区(河西工业区),工业水平高。

城中区:是柳州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在柳州市4城区中最高,河东新区为城中区下辖的一个新区,柳州市2008年启动的“十大工程项目”,有6项在城中区,所以城中区发展潜力巨大。

柳北区:有广西最大的企业—柳钢,临近城中区,有柳州目前最大的小区—胜利小区,第二、三产业在不断增强,个人认为柳北区竞争力在城中区、柳南区和鱼峰区之后。

鱼峰区:又大量的居住小区和风景区,工业较少,环境比柳北、柳南两个区好,目前鱼峰区的很多条路都在改扩建,长远来看鱼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也会很好。

柳东新区:柳东新区是指柳州市三门江森林公园柳江以东,柳州北环高速公路、桂柳高速公路围合的区域,主要包括官塘片区、阳和片区和雒容片区。柳东新区是广西三大新区之一(另外两个是分别是南宁五象新区和桂林临桂新区),是未来柳州的第二城市中心,柳东新区规划用地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82平方公里。2020年柳东新区规划人口47万,同期柳州城市总人口达200万;规划期末2050年,柳东新区总人口70万。

竞争力(潜力)排名:柳东新区、城中区、柳南区、鱼峰区、柳北区

柳州市2020年规划物流中心布局图:

C. 柳州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你好!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2万。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D. 柳州有什么文化特色

1、小吃:

柳州地区小吃众多,口味多以香、辣、酸为主,尤以“螺蛳粉”最为出名,而今,柳州螺蛳粉已经成为人气网红小吃,店面开遍全国各大城市乃至国外。

袋装螺蛳粉更是畅销海内外,螺蛳粉已成为当今柳州的美食代表,外地游客来到柳州必定要品尝最地道的螺蛳粉才算“不虚此行”。

2、工艺:

柳州棺材(官财)手工艺品,寓意升官发财。食在广州,穿在苏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这是一句民间谚语,“死在柳州”指柳州有好木材,可以打一副好棺材,这在过去以土葬为主的岁月,一副好棺材确是有它的魅力,那时棺材是人的最后归宿,所以便有了人们对“死在柳州”的欣羡。

随着人们丧葬观念的改变,“死在柳州”渐为人们所淡漠,而手工艺品“官财”却以其新的寓意在市场上产生新的效应,使“死在柳州”这一古老的谚语绽发了新意。



(4)柳州有哪些经济文化科技扩展阅读:

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最早古人类之一的“柳江人”发祥地,有2100多年建置史,古属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属桂林郡。秦末汉初柳州属南越国地。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设郁林等郡,置潭中县,为柳州建置之始。

以柳州为圆心的250千米半径范围内,集中了广西80%以上的4A级旅游风景区,与毗邻的桂林市共同构成享誉世界的大桂林旅游风景区。柳州拥“柳州奇石甲天下”,被誉为“中华石都”。

柳州是壮族歌仙刘三姐传歌圣地,传说刘三姐在鱼峰山唱歌感动上天而得道成仙,山歌世代在鱼峰山脚下缭绕。壮族的歌、侗族的楼、苗族的舞、瑶族的节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E. 柳州古迹,地域文化有哪些

东门,柳江人 柳侯公园 ·立鱼峰 ·三江侗乡 ·融水苗寨 ·柳侯祠 ·蟠龙公园 ·九万山 ·马鞍山 ·程阳永济桥 ·西来寺 ·响水风景区·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 ·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 ·都乐公园·都乐岩· ·柳州清真寺 ·元宝山 ·红茶沟森林公园 ·老虎潭峡谷 ·雷潭 ·丹洲古城 ·程阳景区 ·石门冲生态旅游景区 ·香桥岩 ·天生桥
从考古发掘到的文物来看,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生活着“柳江人”。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地始建都城,取名潭中。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称柳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此设龙城郡。
柳州是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古人类文化遗址有白莲洞遗址(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30000—7000年)、大龙潭鲤鱼嘴遗址(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7000年)、蛮王城遗址(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4000年)以及柳江两岸台地、蓝家村台地、九头山、甘前岩等古人类文化遗址,此为柳州之原始地域。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潭中县,属郁林郡,此为柳州建城的开端。
三国孙吴凤凰三年(公元274年)以郁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县属桂林郡。
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为郡治所。
南朝齐(公元479—502年),从潭中县地分置齐熙郡。
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后为潭中治马平郡治所。
隋开皇11年(公元591年),潭中县改为桂林县,后又改为马平县。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马平县属桂林。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为龙城郡。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龙城郡复名柳州。
改革开放以来,柳州市先后被列为:
1、全国最早进行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
2、全国“科技经济体制综合配套试点城市”
3、全国首批“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
4、国家技术创新试点城市
5、历史文化名城
6、国务院批准的一类口岸城市。
7、200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定柳州为中国“二十一世纪城市规划、管理和发展”的试点城市。

F. 广西柳州市是个怎样的城市

柳州兴则广西兴,柳州衰则广西暗。没有办法的。柳州的工业产值占全区1/4强。是全国唯一一个五大汽车集团存在的城市。再就是柳工、柳钢、金嗓子原来的柳烟(被强迫拼去南宁刘三姐亏损企业)哪一个都是响当当的企业。在广西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名气仅次于桂林山水在全国的影响。五菱神车跑遍华夏大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五菱车(借用丰田广告)。就是搞一个螺狮粉都能卖到全国。柳州人文化结构差比不了隔壁兄弟城市,柳州仔大方,好摆谱讲义气,柳州仔粗口重。知道自己的斤两,对外来人才有足够尊重,柳州的发展一刻都离不开外省市(沪、京、津、湘、川、苏、浙、鄂、粤)等地人才的鼎力支持。山清水秀地干净是温家宝总理对柳州的评语。

G. 柳州文化产业有哪些

柳州文化产业:

1、小吃:小吃众多,口味多以香、辣、酸为主,尤以“螺蛳粉”最为出名,而今,柳州螺蛳粉已成为人气网红小吃,店面开遍全国各大城市乃至国外。

2、工艺:棺材手工艺品,寓意升官发财。民间谚语食在广州,穿在苏州,玩在杭州,留在柳州。

3、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最早古人类之一的“柳江人”发祥地。

其他文化特点:

以柳州为圆心的250千米半径范围内,集中了广西80%以上的4A级旅游风景区,与毗邻的桂林市共同构成享誉世界的大桂林旅游风景区。柳州拥“柳州奇石甲天下”,被誉为“中华石都”。柳州是壮族歌仙刘三姐传歌圣地,传说刘三姐在鱼峰山唱歌感动上天而得道成仙,山歌世代在鱼峰山脚下缭绕。壮族的歌、侗族的楼、苗族的舞、瑶族的节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H. 柳州的经济概况

柳州号称中国西部的工业重镇,是广西有名的工业城市。柳州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钢材、家电、机电产品、建材、农副产品、服装、日用消费品等批发市场,商业网点服务功能完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物流业快速发展。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57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人均GDP超过4.1万元,折合近6500美元。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6.0亿元,增长11.7%。
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2010.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29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274.93亿元,增长11.6%,其中工业增加值1166.65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575.84亿元,增长7.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3.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8.6%。
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2120.8亿元,增长8.5%;工业总产值4406.0亿元,增长10.0%;财政收入316.6亿元,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1765.5亿元,增长16.0%。
2015年,柳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1亿元,增长8.0%;工业总产值4573亿元,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2048亿元,增长16.0%;财政收入343.8亿元,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0亿元,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62元,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9553元,增长11.0%。城镇登记失业率3.9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累计上涨1.7%。 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3.31亿元,按上年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151.07亿元,增长5.5%;林业产值22.33亿元,增长6.0%;牧业产值73.92亿元,增长3.2%;渔业产值7.32亿元,增长8.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67亿元,增长10.5%。
201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9.0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55 千公顷,增长0.13%。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70.29千公顷,增加1.4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1.84千公顷,增加0.89千公顷;甘蔗种植面积109.92千公顷,减少4.93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90.65千公顷,增加1.65千公顷;果园面积50.65千公顷,增加2.74千公顷;桑园面积31.54千公顷,增加0.37千公顷;茶园面积12.62千公顷,增加0.7千公顷。 全市工业涵盖30多个行业,2009年全市已拥有工业企业3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430户,11家国家大型企业,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工集团、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5户企业跻身工业企业全国500强。 已形成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产业,制药、化工、造纸、制糖、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并存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
柳州工业发达,支柱产业包括以东风柳汽,上汽通用五菱等大型汽车集团公司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业和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冶金业,以广西花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金嗓子喉宝为代表的制药业,以两面针为代表的轻工业等。
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150亿元,比上年增长20.1%。
2013年全部工业总产值401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07.15亿元,增长1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752.5亿元,增长13.3%。规模以上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行业工业总产值28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汽车工业总产值1713.8亿元,增长18.4%;冶金工业总产值876.7亿元,增长11.5%;机械工业总产值300.6亿元,增长8.7%。
新区: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东新区
柳州商业贸易活跃,素有“桂中商端口”之称,拥有谷端口街国际商城、飞鹅商城、龙城五一路地下街、新时代商业港、温州商贸城、飞龙新城及五星商业步行街等商贸中心。
柳州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来柳投资的各大百货超市众多,如:北京银泰百货,上海世纪联华(广西总部),深圳人人乐超市,南城百货,优越百货,长沙步步高百货,南宁百货,广西梦之岛百货,台湾大润发百货等大型百货超市。柳州本土实力百货公司:柳州百货公司(五星商厦)、柳州工贸、东都百货、五象百货和客家缘购物广场等实力零售商。
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22.12亿元,增长19.5%。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全年进出口总额28.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5%。其中,出口8.7亿美元,下降3.5%;进口20.1亿美元,下降9.1%。
2013年接待入境游客16.74万人次,增长21.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882.45万美元,增长23.6%。

阅读全文

与柳州有哪些经济文化科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名结婚姻为兄弟是什么意思 浏览:841
婚姻邀请函是什么功能 浏览:370
什么都不去想才是幸福 浏览:694
什么叫三金美女 浏览:316
江苏一个月事业单位如何上岸 浏览:253
幸福的定义和本质是什么 浏览:876
鳄鱼的爱情寓意代表什么 浏览:548
为什么健身是健康的 浏览:694
猫吊坠项链在爱情里寓意什么 浏览:55
如何十秒钟讲一个故事 浏览:129
小岗村如何实施的集体经济 浏览:110
咸宁婚姻律师有哪些 浏览:844
董小美的10段故事第19关怎么过 浏览:898
什么锅使用最健康 浏览:338
被骗的婚姻有哪些 浏览:802
看不到够不着的爱情怎么维持 浏览:50
2019年新泰经济房什么时候分房 浏览:399
爱国一生电影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浏览:284
用毛笔写幸福俩字怎么写 浏览:413
广东和河南经济哪个发达 浏览: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