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老龄化怎么影响经济

老龄化怎么影响经济

发布时间:2022-08-27 19:52:35

A. 简述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很大。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是未富先老。我国在20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达856美元,属于刚刚迈过最低收入门槛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妇女的平均生育率已由1949年的6.1变为2002年的1.8,其中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婴儿出生率甚至已经降到了1.0;而人口预期寿命则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70岁,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低收入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很大。(4)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老年人口2000年已达238万,占总人口的18.5%,到2025年将达到最高峰468.8万,占总人口的32.7%;北京2000年老年人口为188万,占总人口的14.6%,到2025年将会猛增到416万,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5)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我国高龄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高龄人口已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00万,到2020年将达到2780万。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的机率高,高龄女性多于男性,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他们不仅需要经济上的供养,而且需要生活上的照料。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阻碍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1)老龄化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的下降。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多,根据供求关系原理,劳动力供给的下降将导致劳动力支付的报酬提高,劳动成本相应增加。(2)人口老龄化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注重从业人员的耐受力和适应性,劳动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也会随着退化,体力,脑力都处于衰退状态,不仅不能胜任现有的工作,而且年长的劳动者在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时,也不能尽快地接受新的技术,学会操作新的设备。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生产率,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对投资、储蓄和消费都带来相关影响。1、我国人口老龄化与投资(1)从政府的角度分析。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养老金、退休金、医疗保障的需求自然会扩大,引起老年退休金、养老金、医疗卫生支出、老年福利设施和老年服务等国家支出上升。这也就意味着政府消费基金的增加。就这样,老龄化降低了国家对生产和其他设施的投资规模,不利于扩大再生产和经济的发展。(2)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事实上,企业也要负担一部分离退休金,医疗费用和社会养老基金,这方面的支出增加了,用于生产的资金就减少了,不利于企业的投资。

2、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储蓄。在劳动年龄时期,为了给以后的消费提供保障,人们选择了为养老而储蓄,一旦进入老年,由于退出生产领域,收入降低,同时,还要动用过去的储蓄来支付养老、医疗、护理

B.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会产生影响吗

C.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会造成什么影响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重大发展,但中国老年人口显着增加。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许多人对此感到担忧。一些专家指出,人口老龄化问题应该进行辩证讨论。

人口老龄化将对经济产生影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劳动力供给和劳动生产率实现的。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同时如果劳动效率不能提高,经济将不可避免地衰退;人口老龄化阻碍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但也有一定的机遇,比如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老年人数量的增加,将加大政府对养老保险的支出,也会加重子女的负担。但也同时会使我国养老保险事业有更好的发展。

D.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在带来一定的人口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经济上的问题。这首先就表现在人口老龄化深刻影响了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年轻劳动力的供给不足,同时社会又有大量的老年人需要供养,提高了劳动力成本。但我国人口老龄化也带来“人口红利”,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1、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将导致劳动力不足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劳动力的供给方面。劳动力的供给一般是由总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人口的多少来决定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从总体来说,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在人口老龄化化的初期阶段,由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较大,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较小,甚至小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的幅度,那里就会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是下降而是上升的现象。当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大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时,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就会立即下降。 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就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技术设备的,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在欧洲等发达国家表现比较明显,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成为制约他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正是由于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所造成的。 对于中国,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资料,15到59岁的劳动人口,从1950年到2015年呈增长趋势,中国15到64岁的劳动人口,到2015年达到10亿左右的高峰后逐渐下降,2050年降为8.45亿。劳动人口比重则从2005年的71%下降到2050年的60.7%。劳动人口的比重从1950年开始1970年呈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当时中国的生育高峰造成的,少年儿童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老年人口的比例则变化不大。从1970年到2010年将近40年的时间里,老年人口的比例则呈增长趋势,从56%提高到72.2%。此后,老年人口的比例则呈不断的下降趋势,从2015年的71.9%直到2050年的60.7%。 由于在现阶段中国的劳动力资源还很丰富,目前我国的劳动力资源还十分丰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2015年前)中国面对的将是劳动力过剩而不是劳动力不足。但是从2015年开始,随着劳动力数量的下降,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影响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2、抚养比的上升将导致中国劳动力成本加大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一般以百分数表示。它表明,从整个社会来看,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常用的抚养比指标有:总人口抚养比(简称总抚养比)、少儿人口抚养比(简称少儿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简称老年抚养比)。在我国,一般以15岁到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及以下和65岁及以上为被抚养人口。抚养比指标反映不同人口群体之间的抚养关系,实际上也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程度。 人口老龄化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必然导致老年抚养比和总抚养比的上升。中国的老年抚养比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50年(7.26)到1970年(7.68)经过短暂的增长后开始了平稳的下降。然后从1970年(7.68)开始,老年抚养比开始了不断上升的阶段,直到2050年的38.88%,此时劳动年龄人口与老年人口之比还不到3:1。即平均三个劳动年龄人口要养活一个老人。 由于少年抚养比的不断上升,从1950年到1965年,总抚养比呈强烈的增长趋势,1965年达到80.51%。此后,随着生育率的降低,少年抚养比急剧下降,总抚养比呈下降趋势,从1970年的78.57%下降到2010年的39.47%,达到最低谷。从2015年到2050年,总抚养比则从40.33%猛增至65.40%,不但超过了印度、印尼、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而且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也超过了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水平。100个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65个非劳动人口,不但会使社会负担很重,还会大大提高劳动力成本,降低产品的竞争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 从微观层面上看,当我国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后,家庭的代际抚养比就会出现大幅度提高。未来我国家庭现阶段的普遍模式是4:2:1,一个成年孩子将负担6个长辈。虽然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行有助于缓解家庭负担,但这一模式的高家庭抚养比仍将影响年轻劳动力的收入支出。因此,未来我国将面临老年人社会抚养比和家庭抚养比的双重挑战。 3、老龄化过程中的 “人口红利”时期 老龄化虽然对劳动力产生长期不利影响,但也带来了某些有利影响,一个广为人知的好处就是“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学说的核心思想认为,生育率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也使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中国目前以及今后15年左右将处于“人口红利”黄金时期。 在“人口红利”时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劳动力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投资的收益率较高。而劳动力年龄结构较小,劳动者为养老而进行储蓄又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压低了利息水平,这两者都有利于促进投资的增长。众多的劳动人口产生了大规模的市场,促进了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因此,“人口红利”时期的经济将呈现出投资活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局面。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韩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无一不受利于“人口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人口红利”期不会长期持续,一般只有15-20年,而之后老龄化的不利影响将开始加剧。因此,应该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加速经济发展。

E.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话,年轻劳动力就会比较少,就业的人少了,经济发展就可能会有所阻碍和放缓。

F.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般来说,社会经济越发达,越容易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因为人均GDP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医疗科技文化卫生水平提高,所以出生率与死亡率低,人们预期寿命变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规模会加大。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一般具有负面作用,因为养老成本加大,会影响消费、储蓄、劳动人口数量与质量及劳动生产率。社会养老福利事业的财政开支会增加。老龄人口的实际收入水平相对低,影响储蓄水平,进而会影响资本积累水平,影响投资水平,不利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降低社会经济活力。劳动人口的质量下降,老龄人口学习新技术能力,适应社会变迁,创新能力等不及青壮年人口,尤其会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我国人口老龄化也带来“人口红利”,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1、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将导致劳动力不足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劳动力的供给方面。劳动力的供给一般是由总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人口的多少来决定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从总体来说,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在人口老龄化化的初期阶段,由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较大,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较小,甚至小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的幅度,那里就会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是下降而是上升的现象。当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大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时,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就会立即下降。 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就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技术设备的,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在欧洲等发达国家表现比较明显,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成为制约他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正是由于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所造成的。

G. 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这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人口老龄化不仅带来了一些人口问题,也带来了许多经济问题。首先,人口老龄化深刻地影响了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年轻劳动力短缺,同时社会上有大量老年人需要赡养,这增加了劳动力成本。

廉价劳动力已经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所取代,高端精英人才的数量急剧下降,而大多数中产阶级“不高不低”,这很容易导致社会人才市场和就业劳动力市场的动荡。从这个角度来看,不仅人口的增加会导致就业机会的短缺,而且年轻人口的减少也会导致就业压力的迅速增加。

年轻一代的压力来自于时代的压力,因为资源和机会是由上一代的年轻人开发的,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少。即使我们有全新的互联网支持,看似势不可挡的就业机会也只是一种幻觉。然而,互联网可以与各行各业相结合,创造出各种新的领域,这不仅是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

我们要想在这个时代有一个落脚地,创造一个传奇,就必须接受当前严峻的现实,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突破。俗话说,“不破不立”,我们只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人最终会变老,这并不可怕。在人口严重老龄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减少我们内心的浮躁思考,以清除迷雾的阻碍。

H. 全球老龄化对全球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第一,人口老龄化会使劳动力供给短缺,而劳动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劳动人口不足会直接制约经济增长。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劳动人口总量达到最高峰,之后一直下降,2010年,劳动人口总量比1995年减少了7%,而劳动人口需要负担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则从15%上升到25%。同期,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尽管日本政府推行了超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努力刺激经济增长,但收效甚微,其原因在于宏观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供给不足这种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日本人口总量已连续10多年负增长,劳动力供给短缺严重影响了经济复苏。可见,老龄化社会中,改善劳动力供给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第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相关的社会保障支出会大幅上升,将加大政府的财政负担。为避免公共债务风险,政府或者压缩其他支出,或者增加税收,这又将制约经济增长。例如,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即源于养老保障带来的财政压力。一方面,老龄化加剧要求政府必须提供更多的养老金支出。危机爆发前,希腊、意大利和葡萄牙等国30%以上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开支都被用于养老保障,而希腊的这一指标接近50%,而且养老保障支出具有刚性特征。另一方面,与之相伴的赡养率下降可能会带来公共养老金缴费率下降,收支两方面的挤压导致政府日益依赖发债弥补财政赤字,最终导致债务累积和债务危机。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发达国家的养老金和医疗健康支出会从2015年占GDP的15%增加到2100年占GDP的近25%,老龄化问题正对各国公共财政和经济增长带来巨大挑战和风险。
第三,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储蓄率的下降,进而对资本形成产生不利影响。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分析,社会中处于中年和壮年阶段的人群储蓄倾向较高,老年人储蓄倾向较低,老年人口占比提高会降低储蓄倾向。同时,高抚养率会加重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和支出,阻碍资本积累,加之老龄化导致财政赤字扩大,会进一步降低实际储蓄率。储蓄是投资的重要来源,储蓄率降低意味着资本积累和投资率的下降。
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是东亚国家经济增长的特征。1975年,日本家庭储蓄率曾达到23.1%的峰值,高储蓄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源泉,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导致日本储蓄率持续下降。2013年,日本家庭储蓄率首次出现了负值,为-1.3%,可见,老龄社会中,较高比例的居民动用存款进行消费,显然不利于投资,阻碍经济增长。
此外,人口老龄化还会通过改变消费行为、产业结构、劳动生产率、创新能力、金融资产结构等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当然,影响并不都是负面的,有些是正面的,或者兼而有之。例如,劳动人口既是生产年龄人口,也是消费能力最旺盛的人口,劳动人口数量减少不利于消费,但是,老年人对医疗护理、康复保健、老年用品及养老服务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为发展老龄产业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I. 老龄化对社会的经济会造成哪些影响呢

现在很多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是越来越常见了,而老龄化对于社会的经济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果说老人的年龄到达了,一定的,岁数的话,那么肯定就无法去参加工作了了,因此,对社会的经济也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对于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也是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人口老龄化,那么国家上学的人数就越来越少了。

国家开启三胎政策

所以说,现如今我们国家已经开启了三胎政策,而且对于很多的家庭都进行了补助。这样也是为了能够让大家不再害怕结婚,不再害怕生孩子,也能够为很多的家庭减轻一些压力

阅读全文

与老龄化怎么影响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让爱情幸福下去 浏览:343
公安和国门经济什么关系 浏览:949
一颗椰枣树出自哪个故事 浏览:706
新泰事业编工资怎么样 浏览:300
婚姻中有了绝望后怎么过 浏览:679
企业编制如何弄成事业编制 浏览:640
如何健康増肥 浏览:276
永泰幸福庄园门票多少钱啊 浏览:919
女人额头看婚姻是什么意思 浏览:945
堵车会影响什么经济损失 浏览:817
抖音如何打造健康科普 浏览:712
去江阴在哪里申请健康码 浏览:640
故事单词用英语怎么读 浏览:168
事业单位领取失业金要多久时间 浏览:168
月嫂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152
南昌有什么事业单位培训机构 浏览:292
讲故事配什么音好 浏览:43
如何找到自己的婚姻 浏览:553
迷你世界小故事应当怎么写 浏览:974
打给你的爱情手册是什么歌 浏览: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