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国宋朝时的经济和军事如何为什么感觉那么弱呢
宋朝---积贫积弱
一、杯洒释兵权。节度使强权导致唐代灭亡。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将主要将领,都封为节度使,但太祖的节度使是官位虚职,意思是只拿钱不管事,而且薪俸很高,让这些手握兵权、从战争中杀出来的优秀将领,彻底做富翁去了。再提拔些年轻的、资历浅的上来。在开国之初,面对强敌时就削弱了战斗力,这不能不说是很遗憾了。
当然,雄才大略如宋太祖,自然是明白这一点。但他仍这样饰处心积虑地安排,自有他的考虑。唐代在最鼎盛的时候,积军、政、财权如一身的节度使起兵造反,这就是长达十年的安史之乱,之后,五代十国,更是造反纷纷,短短几十年,武将们造反称帝的人实在太多了,中国残破不堪。
这样血的教训,宋太祖以温和的办法,杯洒释兵权,将节度使变成一个虚职,消除了那些功勋们作乱的可能,这又是当时时代不能不说是比较好的选择。
二、设驱密院为军事最高机关,管部队调动;设三衙管部队日常训练;将领由皇帝临时指定;彻底分权,兵不知将,将不识兵,自然战斗力就大为减弱;好处,将领们想造反是难上加难。
三、募兵制。发生天灾时,择灾民、罪犯等为兵,一直到60岁才退役。简单试想一下,在部队当30-40年兵,不说身体原因,精神状态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的兵能打仗吗?当做不能,那怎么办,就只有不断募兵。倒仁宗时,部队由开国之初二十万到了一百二十万,军费开支占朝庭收入几达六分之五。这就是“冗兵”问题。
四、冗官。宋朝是最重视读书人的。科举先士的人最多,只要考上了,就都是官了,而且还是真正的高新。但天下职位有限,考上的人多,怎么办?朝庭养起来。宋朝官和职分开,多大的官,就拿多少钱,比如节度使最高。但官不代表职权,就象现在的职称一样。只有差遣,才有职权,比如知XX州等,职位有限,当官的人多,到神宗时,十个官里可能就有七八个官只拿钱不做事。
好处就是一大批文人,日子过得很滋润,宋朝又有祖训,不能杀士大夫,所以也过得很自由,导致文化空前发达,甚至有几项了不起的发明创造。
五、制度。宋朝基本上可以说没有真正的地方官。路、州、府、军、县,都由朝庭直接派遣,三年一换,所以说还是中央的官,只是临时负责地方,就象现在的“挂职”,如果算上路途的时间,三年实在是太等了;以府为例,临时地方官有知府、通判、转运使等管行政、刑法、财政等,中央集中几乎所有的税收,实现分权,互相监督,其它制度大体都是以分权为本。
这样的制度效率低,急功近利,毛病太多,特别是地方政府虚弱,外敌入侵时,只要拿下首都及可。好处当然是地方想造反,基本上不可能。
六、地理,燕云十六州在辽国的手上,开封之北全是平原,辽国铁骑几日就可杀到黄河边,宋朝无地利。辽国随时开打,主动权在辽国,这就是为什么宋朝在军事上占优时还是签下了“潭渊之盟”,每年进贡50万。
七、无马。我国只有河套地区和热河、东北、工蒙一带适合养马,这三处地方都沦落敌手,所以宋朝骑兵少且弱,基本没有进攻能力。
八 无钱。冗兵、冗官,宗室增多,基本上消耗了财政收入,加上战事常有,驻守部队一年一换防区,更是入不甫出,想打仗没有钱。
九。王安石变法。变法不以说不先进,王安石不能说没有能力,变法后,国库确实增加了许多,可也是釜底抽薪,富了国家,穷了人民。司马光说多好,钱是一定的,国库增加了,老百姓就没有钱了。确实有道理,当时的生产条件,短时间可能通过拓展生产,加快流通来增加财富,因此,一定意义上讲,生产总值是一定的,当然就是国家富了,人民就穷了。
十、重文抑武。
还有很多原因,打字太慢,不说了。
结果就是,以童贯(有本事的太监将领呵)领兵20万,进攻被金国打得抱头鼠窜的辽国,辽国拚凑了二万部队,打得宋军20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辽国的都城被金国打下以后,宋朝又想沾一点便宜,派遣十五万禁军,辽国怕了,前来求和,宋朝当然不答应了。辽国没办法,又拚凑了一万部队应战,结果又打得宋军大败,宋军只好求金国来帮忙,金国三下五除二就消灭了辽军,并且有一个另处的收获,原来心目中的天朝上国是一只纸考老虎呵,好,我就打这一头肥猪,非常轻松地干掉了北宋。
宋朝是积贫积弱的,同时又是文化昌盛的。
⑵ 经济发达的南宋,为何军事力量那么差呢
历史上南宋的经济水平,在当时可以说是世界第一,无论是农业还是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甚至还对外输出产品,与周边各国进行贸易,南宋的有钱人家非常多,那么为什么南宋的军事能力却谁也打不过呢?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军队制度的问题,宋朝的军队分为厢军与禁军,五代十国时,中原大地战火纷飞,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几乎每个成年男子都会走上战场,一开始军队战斗力还可以,等时间长了以后,很多兵步入老年,并且当时有个条例,每个当兵的人,脸上都要刺字,防止有人趁乱逃跑,宋朝着名大将狄青,脸上就是刺青,经常因此被朝中文臣轻视。
总的来说,南宋是个不注重武将的王朝,武将在朝中没话语权,还要被文官所排挤,文人们搞内斗,有些讽刺的是,蒙古这个北方国家,原本水战极其不擅长,可南宋水师却败给了蒙古军队,所以并不全是客观因素。
南宋军队本身就有问题,它的国家体制限制了战争潜力,也限制了军队的战斗力,再加上内部高层争斗不断,皇帝还会派一些外行人去指挥作战,有经济实力的时候,尚且不能保证后倾供给,于是各种原因夹杂在一起,就造成了南宋对外羸弱的局面。
南宋会变成谁也打不赢得样子,原因在于它的内部制度,无法做到赏罚分明,辛弃疾就是个好例子,他虽出生在金国,却始终认为自己是个宋朝人,所以在二十多岁的时候组织义军反抗金国统治,留下赫赫战绩。
⑶ 南宋的实力究竟怎么样为什么看起来这么弱
谈及宋朝或南宋,人们往往冠以“弱宋”称号,但众所周知的是,西方学者对南宋军事评价却不低,甚至认为南宋挽救了欧洲和埃及。
一个人们印象中朝不保夕的弱势王朝,为何能挽救远在西边的欧洲和埃及?其实很简单,南宋不弱,抵抗了半个多世纪,大幅度消耗了蒙古人的实力,使得蒙古人无力或无暇西顾。
让人感慨的是,和历朝历代相比,宋朝国防最为艰难:北宋时,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辽国,导致北宋无防,直面辽国铁骑,而西夏的存在,又导致宋朝无马,无法组建骑兵部队;南宋时,又面对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蒙古铁骑。
从开国到灭亡,宋朝就一直处于危险之中,但宋朝却能坚持超过300年,又如何能说“弱宋”?总得来说,要看对手是谁,遇到神一样的对手,有时候真没办法。
⑷ 如何全面的评价我国宋朝的发展有何优缺点
经济,当时的宋朝在尚未统一北方的条件下,每年还要给金、西夏送大量岁币,仍能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无法支撑这样一个庞大的官僚集团。隋朝开凿大运河可以说是对江南开发的真正开始,但是,整个唐代,江南地区的开发却并未得到重视。原因在于唐朝过分关注北部边镇和少数民族地区,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经营生产潜力强大的江南地区。而宋朝则不然,北宋未始终没有收复北方燕云十六州,却对江南地区进行了开发,以至于南宋时期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文化。宋朝的文化值得大书特书。唐诗很有名,艺术成就很高,人人皆知。但宋诗并不比唐诗差,而且宋朝还有独特的宋词,这也是文化史上光辉的一页。宋朝的文化成就之高,文化产品之丰富,文化场所之多,在当时实属巅峰。
而且,宋朝的文化整体以平民文化为主,相比唐朝辉煌灿烂而富丽堂皇的贵族文化,显得更易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因此也就更受欢迎。宋代的书画艺术,更是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宋徽宗赵佶是瘦金体的创造者,也是着名的花鸟画家,北宋更是出现了伟大的反映东京城市生活的艺术长卷《清明上河图》。此之种种艺术成就,已经可以让宋朝在世界艺术史上占一席之地。
⑸ 如何评价宋朝
宋朝是一个经济、文化鼎盛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军事极其颓废的朝代。说句实话,按照历史的记录来看,宋朝当时的经济状况可谓是空前的繁荣,前朝的唐朝,李世民的贞观之治都不及宋朝,那时候的宋朝,文学上百花齐放,可唯独把军事发展给落下了,最终被外部势力侵略,导致宋朝被推翻。
就是在这种空前繁荣的背景之下,隐藏着一个重大的危机,那就是军事力量。宋朝一开始就采用“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学得到空前发展,但是却大大削弱了军队的发展,将领们权利几乎被剥夺一空,财政上不支持军事的需求,一直打压着军事的发展。久而久之,将士们失去了原有的为国效忠的决心,参军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整体的作战能力也就被大大的减弱了。
正所谓凡事讲究一个平衡,如果只注重一方面的发展,必然导致另一方面的羸弱,这就给了他人可趁之机。
⑹ 宋朝时期的经济水平怎么样
宋朝的经济水平真的还挺高的,财力雄厚,同任何一个朝代相比都能说得上话。真正开始走向鼎盛时期是在宋朝的第三个皇帝任位期间,也就是宋真宗时期。宋朝的皇帝除了个别,还都是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宋真宗一生勤勤恳恳,立志要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除了皇帝,还有一帮忠心为国的好朝臣,君臣一心,很快,宋朝的局面变得开阔起来。
宋朝也在军事上花了很多钱,不过宋朝本身重文轻武,在根本上,军事得不到重视,砸再多的钱也是白搭。宋朝在军事上投入的钱真的不比唐朝要少,可是双方的军事差距太大了。就好比你养一个孩子,只给他钱,不投入精力,是不是最后养不成什么东西,这就是宋朝养不活军事的道理。
⑺ 请评价一下宋朝(经济富裕,国力较弱)
被歪曲的宋朝历史
罗马被哥特蛮族所灭,宋朝为蒙古所灭.西方人以罗马自豪,中国人却崇拜野蛮的蒙古人,令人怀疑究竟是汉族汉化了"少数民族"呢,还是"少数民族"蛮化了汉族.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最光辉的朝代,不仅在经济,文化,科技上创造了光辉的成就,也是军事强国.下面妄言评点.
1.对内平乱宋表现最好
宋朝时期发生的农民起义有三百多起,是中国历史上最多的朝代.在汉唐元明清的帝国时代,农民起义往往一经发起,即成燎原之势,进而撼动整个帝国的根基.惟独在宋朝时期,每次起义都只能局限在比较小的地域,时间短则数月,长不过四五年.宋军队在对内平乱的表现是中国历朝之中表现最出色的.
2.对外战争"弱宋不弱"
宋朝很不幸,其时恰好处于历史上的一个小冰河期。按照史书的记载是临安年年下大雪。这样在北方的苦寒地带更不必说,可称千年不遇的严寒期。气候骤冷迫使无法在北方继续生存的辽、金、蒙古游牧民族不得不全力向南拓展生存空间,从而造成了对宋的持久的军事压力.而且严寒的气候更迫使一直处于松散的部落联盟状态的游牧民族团结成了组织化的军事体制国家.它的特征是"非部落化",在军事上保留欧亚大草原骑马民族的凶悍,但其辖地却囊括文明地区的边缘,统治大量的定居臣民和市镇,因此在政教上又得采用文明制度和意识形态,遂兼有两者之长。其战斗力和生命力远非汉时匈奴和唐时突厥可比.
后世往往以现代战争的观点来看古代战争.以宋朝举国上百万的军队不能征服外族而批其懦弱无能.焉知古代战争人力优势只能次第铺开,并不能如现代战争般倾全国之力于一击.宋国军队最多时上百万,能调到边境的最多也只有一半.更何况往往要分兵抵御两个以上外族的作战.以宋夏战争为例,与西夏的百年战争时期,宋国均处以两面作战的境地.宋国兵力最高峰时,北宋调集到西北边境上的禁军达二十万人,而西北各州郡的乡兵和厢兵总计也大约二十万.而西夏军队在元旱建国时期已达50万人。西夏每次会战均能出动至少十万的军队,后期会战更是每次动员号称30万--80万的军队进攻.
后世指责"弱宋",不能忽视这样的事实.宋朝是中国历代步兵装备最好的朝代,宋朝是抗击蒙古军队最久的国家.宋朝水师是世界最强的水师.宋朝的军队是中国历代最忠诚的军队(崖山海战时,南宋大势已去,仍有二十万军民跟随幼帝,十多万军民战败殉国).宋朝面对的金国是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强国.宋朝的钓鱼城之战改变了世界形势.
宋朝的军事致命弱点在于马匹的缺乏.自从中唐失去西北产马地之后,唐宋军队编制逐渐转为步军为主.宋朝马匹多为贸易得来,“计一骑之费,可赡步军五人”.而岳飞之所以最受百姓爱戴,正因为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在战斗中缴获大量马匹),岳家军可以与金军主力骑兵硬碰硬决战胜之,而不是困守孤城听任金兵掠掳民众.
⑻ 相比前朝北宋,南宋的军事作为凭什么更胜一筹
01为什么要比较两宋军事作为?
中国历史中,曾经经历了这样一个特殊的转型发展时期,这就是唐宋时代的大变革。具体言之,就是唐安史之乱以后到南宋残军崖山战败后的历史,在这段历史时期,社会各领域均发生了同以往不同的变化,如传统士族的败落与市民社会兴起等。但是,与过去学者们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蜕变所不同的是,笔者认为,这一时期王朝统治者的军事作为,同样是一个可进行深入探讨的话题。而时间相邻的两宋时期,更是最佳比较对象。
(契丹骑兵机动性很强,但组织松散)
⑼ 南宋的经济怎么样
在赵构建立政权后,一开始经济条件并不好,随着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将领稳住战争局势,将敌人逐出,宋国政府进行了一些列经济改革措施,经济条件好转,随着战争的不断胜利,如岳飞率宋军夺回荆襄六郡,宋国实际控制土地扩大,经济更好,宋国的经济是由于战争的胜利而发生好的变化的,宋国议和后,淮河流域成为宋国金国军事对峙前线,当地经济变得不好,同时宋国知道一纸和约靠不住议和后军队数量没有减少还增加了,人民经济负担更重了,宋国注意发展海外贸易,商业发达,农业有优势,所以经济条件比较好。
⑽ 南宋的国力是什么样的国力真有那么弱吗
南宋的国力其实并不弱,这一点从南宋能和女真、蒙古旗鼓相当对抗一百五十余年就能看出来。在靖康年间,金军攻入汴京,将一众皇室、妃嫔、大臣和工匠掳走,北宋正式灭亡,而因为勤王在外的康王赵构则恰巧躲过了这一劫。赵构带着剩余的臣子们和财物逃到应天府,在这里宣布即位,成为了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宋高宗。下面就对南宋的国力也就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相对来说,南宋的军事可以说是国力中最弱的部分,但其实不然,南宋期间,名将频出,且实力强劲,和敌军实力相当。南宋初期,经历了靖康之耻之后的赵构改变军制,进行了军事重建,慢慢的形成了岳家军和韩家军 等几支实力强大的军队,但好景不长,朝廷因为忌惮武将势大,便将他们的军权收归了中央。在南宋期间,军民奋斗一心,尤其是诸多爱国志士,他们先后抵抗女真和蒙古的入侵,坚持了百余年才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