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融危机过后,中国经济大约什么时候能够苏醒
中国经济什么时候遇到的危机呀 中国不是对美国依赖特别大的国家 中国不是西欧小国 他们经济体 以及经济制度本身比较脆弱 但是中国不同 中国对美国依赖并不强 所以既然没有沉寂当然也谈不上苏醒 中国的外贸是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是相反美国以及欧洲对中国的依赖在增强 因为中国是一个相对于稳定的经济体 人口多 消费力强 所以你看这次美国的特保案 这次中国的反应多块 你在看看以前美国封杀中国纺织品的时候 是什么反应时鲜明的对比
中国现在是美国的第一债权国 所以你说中国在这次风暴中受到的影响非常的小 但是中国提出4万亿的刺激经济的计划 他不是做给国人看的 他是做给老外看的 表示中国有最广阔的市场 有最庞大的消费人群 刺激老外来投资的 但是中国为什么能在短短30年的时间就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个就很多 我们可以以后交流 所以这次危机中国不但受的影响不大 反而赚够了国际声誉 国际地位 你看看 最近锦涛同志有多忙你就知道了
㈡ 2020年经济什么时候能回转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2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1] 。8月16日起,“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
应答时间:2020-10-1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㈢ 国民经济恢复的时间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2年底,是我国进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主要措施有:平衡财政收支,稳定物价、恢复交通运输业,重修铁路、恢复农业生产,实行土地改革和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恢复工业生产、调整私营工商业,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等。三年中,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被取消,官僚资本被没收,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消灭。到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份在国民收入生产中的比重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19.1%,集体所有制经济占1.5%,公私合营经济占0.7%,资本主义经济占6.9%,个体经济(主要是小农经济)占71.8%,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已经确立。
㈣ 国企建筑行业很多没有活可以干,你觉得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复苏吗
其实相对于国内的整个经济而言的话,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复苏的非常快速。因为在整个国内的话,其实不仅仅是有国企建筑行业,像其他的一些交投啊。
因为当整个经济如果有下滑的时候,其实会有相关的这个政策出来进行一个宏观调控。因为为了稳定整个市场的运行的话,其实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失业或者说能够有所增加自己的收入。
所以这个时候其实很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啊,方法啊,补贴啊之类的都是非常大的。
㈤ 中国的经济什么时候能好在这样下去我们的工厂就要倒闭了。
根据历史数据,一般都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其实中国实体经济疲软已经有一阵了,之前提出一带一路和国企改革等,思路是很好,但是这些政策能否有成效,具体多久才有成效,都很难说
㈥ 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可以复苏
复苏只需1-2年,但这种复苏只不过仍然是像现在一样的所谓的GDP的高增长,于真正改善民生、改善自然环境作用不大。中国经济离真正的健康发展还有很大距离,至少10年内还做不到。
以上为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㈦ 新中国为什么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面恢复国民经济
新中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面恢复国民经济的原因:
1、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国营经济,既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同时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人民政府还收回了帝国主义把持近百年的海关管理权,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
2、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全国的物价。
3、将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这在当时是很必要的。
4、通过土改,合理调整工商业和精兵简政措施,使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
5、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在城市、工矿企业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也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7)国企经济什么时候能恢复扩展阅读:
三大变换后在1956年上半年完成,党中央提出的主要任务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未来,也就是说,专注于发展生产力,并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尽快。
后来,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逐渐提出。从1957年到1966年的十年里,我们党按照这个战略目标,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此期间,犯了许多错误,有些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但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生产发展并没有放松,特别是1961年至1965年的五年国民经济调整,使生产力有了长足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兴旺发达。
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到1952年底,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了77.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农业总产值增长48.5%,主要产品产量大大超过建国前的最高年产量。
国民经济复苏期间,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提高70%左右,各地农民收入普遍提高30%以上。国家的财政经济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提供了条件。
㈧ 中国经济两三年内能恢复原状吗
很难,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30年内中国经济转型都很难成功,金融危机让欧美发达国家超前消费经济不断进入熊市,从而不断打击中国的出口经济。外部的需求萎缩让中国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而过去几年来的经济刺激政策又让过剩的产能不断膨胀不断泡沫化。因此,为了应对经济下滑,中国不得不加大力度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猛力刺激内需,大肆挖消费,淘汰落后的产能,扶持中高端产业和微型企业。
中国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来让经济能够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成功转型,又快又好就成了中国比较喜欢的口号。不过,口号是口号,现实还是残酷现实。
如两三年前广东甚至不断呐喊着要腾龙换鸟,结果也是不了了之,大量的厂房区成为了鬼城。因为当时失业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问题,所以被中央喊停。
毕竟,相对于发展,中国更担心社会稳定,转型则意味着将有大量的人口会失业,从而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很多时候,希望是希望,事实确是残酷的事实,很多时候希望很难转变成事实。带着梦想般的希望总是很难敌得过残酷的社会现实。
看,现在随着出口经济的不断恶化和投资经济的不断放缓,而消费经济却还在弱不禁风中,所以中国又再次面临着残酷的高失业率风险了。而来势汹汹的失业率将成为阻碍中国经济结构顺利转型之一。因为过度担忧失业率,所以中国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上自然也会患得患失,从而不断错失良机。
正因为高失业率这个超级大炸弹虎视眈眈,所以,个人认为,三十年内中国经济转型也很难成功。甚至五十年内都很难成功。高失业率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还有高尖端创新人才,这才是中国经济转型难以成功的关键因素。
而中国都不可能在三十年内能够取得巨大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储备。原因是中国的教育和科研发展相对滞后,
再加上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合理,所以中国很难再三十年内能够培养出创新经济所需要的人才,所以中国也同样无法再三十年内取设备和科技的创新。
虽然中国人口众多,中国每年培养出的人才也众多,但是在一刀切的教育体制,中国很难培养出创新类人才和开拓性人才。而国内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的意识形态让中国很难吸引得住国际类顶尖人才,相反,反而让中国国内的人才不断流失。
或许有人说,过去前苏联不是吸引了很多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吗,这跟政治体制有什么关系?在这里,需要说的是,虽然前苏联在第一次全球经济危机之后曾经吸引了很多的全球顶尖的科技人才,所以也曾经迎来巨大的科技发展。但是,独裁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也让人才最后不得流失,甚至丧失,所以前苏联的科技发展只是昙花一现,远没有美国和德国的强大生命力,尤其是美国。
美国除了本土能够培养出大量的人才,每年还有很多全球性顶尖人才不断流入,因为美国能够吸引并能够守得住人才。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超越美国,像美国那样迎来迎来巨大的科技变革。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百年之内也不会有。
如果说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障碍,让中国难以培养出创新类人才,从而不断阻碍中国经济发展,那么经济上的垄断同样也让中国难以转型成功。目前中国的经济主要垄断在国有企业手中,其次是外企企业手中,民营企业相对国企和外企,其实生存压力更大。因为民企一直在国企和外企的狭缝中谋求生存。而中国的高端人才基本都是流入国企和外企中。
不管是外企还是国企,都很难出现创新。国企因为官僚主义管理,缺乏激励机制,再加上收入分配不公和急功近利,好高骛远,所以国企很难培养出顶端科技人才。同样,外企因为技术保密问题,所以总部不会在中国设立,因此,关键技术也不在中国,所以研发机构也同样不在中国设立。那样,即便中国高端人才进入外企,也很难接触的尖端技术。而民企企业因为太弱,再加上中国各种管制太多,所以民企也很难成立自己的科研机构,这除了缺乏资金外,也缺乏政策的支持。因此,中国即使能够培养出人才,也只是在军工中才能够培养出,其他部分很难培养出。
所以,中国三十年,甚至五十年内都很难培养出经济转型所需要的大量人才,没有人才,又谈何科技创新?虽然现在全球经济危机给中国提供了很多购买国际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机会,但是购买只是能够解决暂时的问题,不可能解决得了长远问题,更何况由于发达国家高科技的禁止对华输出,有钱想买都没得买。唯一自己本土研制出的设备和技术,才是真正有生命力。
而中国只有到自己能够培养出足够多的高端类创新人才时,中国才能够真正解决掉技术颈瓶的压力,到时中国的经济转型才能够真正成功,不然都是昙花一现,同样不免陷入拉美地区的中等发展国家陷阱。
目前,中国政治体制制约教育发展的弊端已经不断出现,从而不过给经济带来压力。而缺乏对创新人才和科技机构的激励机制同时又进一步制约中国的科技发展。中国如果不继续推动政治改革和教育改革,还有制定出对高端科技人才和科技机构的激励政策,那么,可以这么说,中国三十年,甚至五十年内,都无法让中国经济转型真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