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中国经济如何重回重轨道

中国经济如何重回重轨道

发布时间:2022-08-27 16:33:47

Ⅰ 中国经济怎么转型,转型有什么困难

国际金融危机无疑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但大危机下往往蕴藏着大机遇。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让我国经济彻底转型,实现我们10多年的追求和梦想。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难以独善其身,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已经步入全球化的进程。由美国次贷危机迅速引爆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不仅是外面这个病造成了我们经济环境上的问题,反观我们自己的金融体系,也有不少问题,所以美国金融危机才会给我们造成这么大的冲击。这个冲击不能小视,不能说只要美国稳住了,我们就没事了。我们经济体系生病的根源是经济发展方式出了问题。

依靠投资和出口支撑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曾经维持了我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学会了用出口来弥补国内需求不足。美国的储蓄率过低,要向其他国家借钱来买其他国家的产品,从物质财富来说,它本身物质资源不够,怎么去借外国的资源呢?东亚国家正是利用了这么一个格局大量出口,也就是等于把我们自己的资源通过出超送给发达国家用,来增加国内需求,维持经济的高速度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短暂繁荣是因为当时我们有大量的劳动力需要就业,而且资源还不是那么紧张。但是随着投资比例的不断提高,投资的效率却越来越低,这严重制约了消费,特别是普通劳动者的消费,最终造成产能过剩、需求不足、贫富差距拉大。而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也让出口驱动难以为继。

一方面要救济,一方面要转型。去年下半年出现的“倒闭潮”,说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而我们却动手晚了,以至于现在有些企业面临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已经没有能力考虑升级和转型。救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一波危机过去了,还有下一波会来,或者干脆这一波就挺不过去。因此,无论如何,一方面要救济,要让大多数企业活下来,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进行升级和转型。

延伸产业链促行业升级

Ⅱ GDP从-6.8%到3.2%,中国是如何快速恢复经济的

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蔓延,重启世界经济的脚步仍然艰辛。全球经济合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逆流,单边主义正在大行其道。在这样一个复杂艰难的背景下,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能在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实现经济的由降转升,由负6.8%到正3.2%,尤其是第二季度3.2%的增速,大大超出了国内外不少专家的预期。

考虑到第一季度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的重创,我们的这份成绩来之不易。我们不仅要看这半年来的整体数据,更要看发展的趋势、看事情的变化,其中的意义,不仅是要了解过去的情况,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我们研判未来。只要我们瞄准正确的方向、勠力同心,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把日子越过越好。

Ⅲ 金融危机何时才能真正结束/分析下!

当前位置:首页 >>厅局动态 >>金融危机何时才能过去?
--------------------------------------------------------------------------------
报告
浏览字体:大 中 小
金融危机何时才能过去?
发表于:2008年11月24日 16点19分
标签: 成思危 范剑平 金融危机 持续 正常轨道
★成思危:本次金融危机2至3年内就会过去

“我预计本次金融危机2至3年内就会过去,从2011年开始将迎来世界经济的复苏。”在日前举行的“2008小谷围(岛)金融论坛” 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对此次金融危机的趋势表达了审慎的乐观态度,他认为尽管危机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冲击,但同时也带给国内金融业很多启示。对于中国在这场危机中应当扮演的角色,成思危表示,保持中国经济自身稳定增长就是对世界经济的重要贡献,“中国不能也没有能力‘英雄救美’。”

只能分担责任无力救美

成思危在主题演讲中强调,中国不能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而停止金融改革的步伐,今后应该积极慎重地推进金融系统改革,沿着系统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方向改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效率和国际竞争力。成思危认为,这次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的启示主要有四点:一是房地产价格的暴跌有可能引起金融风险;二是抵押贷款债券化可以有效地转移银行的风险;三是应该防止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过度投机;四是应该逐步推进金融监管和混业经营。

对于部分学者呼吁大幅动用外汇储备帮助美国救市的建议,成思危认为对外投资应保持谨慎,不能乱花钱。成思危表示,中国不是要 “take leadership”(当领袖),而是“share responsibility”(分担责任)。“我们还没办法去英雄救‘美’!”一语双关引发全场笑声。

4万亿投资要防止滋生腐败

成思危指出,国家拿出4万亿元以扩大内需、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贯彻。“我现在担心两个问题。一是决策失误,项目没有经过审慎调研就上马。因为着急嘛,萝卜快了不洗泥。第二就是要预防滋生腐败。”他指出,要严防再出现“每修一条高速公路,就倒下一排干部”的情况。

金融危机将会为中国带来哪些机遇?成思危谈道,我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调整经济结构、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国际合作。重要的一点是,金融危机有助于促进地区一体化。“我国已经和有关国家央行建立信用互换。如和韩国央行原来有40亿美元的信用互换,现在将增加到100亿-200亿美元。”他认为,现在搞“亚元 ”还不太可能,一是亚洲各国的发达程度相差较大,二是中、日、印三个大国达成一致需要做大量工作。“但地区一体化的进程是毋庸置疑的。”

成思危强调,面对金融危机,世界各国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协调、坚定信心、加强合作、共渡难关。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他预计2到3年内危机将会过去,从2011年开始将迎来世界经济的复苏。

★范剑平: 仅靠投资内需中国经济2010年即可恢复

当前,正在深度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也牵动着中国经济的敏感神经。这场危机究竟会对中国经济有多大影响?新近出台的4万亿“扩内需、保增长”计划何时能够真正显现效果?近日,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在接受《市场报》专访时表示,一年后,中国经济将重回正轨。

《市场报》:目前,金融危机在全球的影响仍在深化,从历史的角度看,应该如何“定义”这场危机?

范剑平:在经济学上,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就是经济衰退。

根据公布的数据,现在欧洲、日本已经连续两个季度陷入负增长,美国则已经持续了三个季度,并且预计四季度负增长的幅度会更大。欧、美、日世界三大经济体同时陷入负增长,这在历史上还没有先例。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形成一种共识,就是当今世界遇到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甚至会发展成经济萧条或者经济危机。

《市场报》:那么,这场危机究竟会给我国带来多大影响呢?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怎么样?

范剑平:对中国经济来讲,可以说是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峻的外来冲击,而且这个冲击大大超出预期。

外贸出口方面,从表面上看,我们用美元来计算的出口总额增长速度依然不低,但如果把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考虑进去,以及把进出口价格上升的通货膨胀因素考虑进去,我们的实际出口用集装箱来衡量,现在是个位数增长。盐田港集装箱今年的吞吐量已经是负增长。

金融危机全球蔓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最深。9月份,我国的发电量居然只增长了3.4%,比上年同期增幅回落了9%。当时觉得是因为奥运期间采取的一些限制性措施。但到了10月份,我国的发电量出现了负增长,工业增加值增幅进一步下滑到8.4%,整个经济过快下滑的势头已经形成。

企业效益也在明显下降。第三季度,很多行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比如钢铁、有色等,出现了“小麦比面包贵”。铁矿石是高价买来的,但钢材价格大幅下挫,每吨钢材全国平均亏损1200块钱;电解铝每吨平均亏损4000块钱,电解铜亏损5000块钱。

财政收入也在减少。上半年中国财政收入增长了33.3%,但到9月份就只剩下3.1%,其中中央财政还首次出现了负增长。10月份,中央、地方加在一起负增长0.3%。出现这么大面积的财政收入负增长,在改革开放以来是很少有的。

《市场报》:为使经济实现“软着陆”,国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措施,启动了4万亿投资计划,您如何评价这些措施?

范剑平: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大大超出了预期,但应该说,我国应对这场危机见识早、动手快。

中央亮出的扩大内需十大举措,4万亿的投资规模,远超很多人的预期。

从扩大投资来讲,亚洲金融危机时着眼于积极财政经济政策,主要是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由国家配置资源,搞了很多国债项目;而这次是两条腿走路,同时推出了增值税转型的减税方案。目的就是对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扩大投资给予财政上的优惠,调动企业投资的积极性,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办法来提高投资效率。

其实,此次扩大内需,最根本的是扩大消费需求。中央明确提出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与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结合起来,意思就是说,要想让老百姓敢于消费,首先政府要敢于调整政府、企业和居民三方面的分配关系。改革开放30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长期低于GDP的增长。过去讲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但有人说实际是“两匹壮马加一匹瘦驴”,所以这次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要从根上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我们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了双扩张的政策,这表明我们的政策已经提前开始应对未来更加困难的局面。

《市场报》: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我们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范剑平:国外遇到危机,纷纷都是裁员减薪,中国却反其道而行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把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要求国有企业首先要带头不裁员,对招收新员工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这次财政政策还明确提出要提高农民收入、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城乡低保人口的补助水平等等,都意在通过增加百姓收入来拉动消费。

《市场报》:企业眼下所遇到的困难还会持续多久?我国经济何时能够回到正常轨道?

范剑平:眼下,有些企业的投资预期可能正在由乐观变得消极,还有的可能遇到了资金周转的困难,有些行业在大范围亏损,所以可能会放慢扩张新项目。但是对企业来讲,眼下是一个投资成本最低的时期,不仅资金成本很低,而且原材料的价格也很低。

对未来形势,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冲击前所未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扩大内需的政策力度前所未有。根据我们的预测,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还处于一个惯性下滑的过程中,但是只要中央目前的政策落实到位,明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就可以止跌甚至回升。到2010年,不管世界经济多么糟糕,仅仅靠我们国内投资消费内需,就可以使中国经济重新回到正常运行的轨道上来。其实,所谓危机,有“危”也有“机”,对于中国来讲,这也是一次加快提升我们在国际经济中地位的难得机会。

Ⅳ 中国的经济如何才能进入正常轨道

政治改革成功之后.
中国一直以来经济发展的导向都是政策驱动型的,或者可以称为政策市场,以前是政策推动市场前进,现在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这块却还是没有变化,据说现在政治体制不仅落后经济体制的改革,还开始有了阻碍经济的继续发展的趋势. 现在政府都在提倡行政效能和体制的转变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只有政治改革跟上经济改革之后,中国的经济如何才能进入正常轨道.

Ⅳ 政府都采取了哪些宏观经济政策应对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政府依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减免税收,加大补贴力度,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激发企业活力,增加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扩大信贷规模,增加社会货币流通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Ⅵ 中国经济是如何进行转型升级的

据报道,不久前,联合国发布的《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指出,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的1/3依靠中国,5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同期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的总和。

预计,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有望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同时更加稳妥、更有节奏。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社会政策要注重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等,都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更为稳定的宏观环境。

Ⅶ 国家发改委称中国经济运行会很快回归正常轨道,透露了哪些信息

昨天,国家发改委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阶段性的。随着疫情防控成效日益显现,一系列阶段性应急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特别是后续将推动一系列对冲政策适时出台,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和市场潜力。中国经济运行一定会恢复正常,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会有很多支撑。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压力,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在会上介绍,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了5月份的数据。

”该负责人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影响是可以承受的。特别是中国拥有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为应对疫情冲击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内需求的复苏是显而易见的。从消费来看,市场销售正在逐步回暖。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8%,但降幅较上月收窄4.7个百分点。从投资看,投资降幅继续收窄,前5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3%,比前4个月收窄4个百分点。出口方面,今年5月人民币计价出口增长1.4%。

阅读全文

与中国经济如何重回重轨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让爱情幸福下去 浏览:343
公安和国门经济什么关系 浏览:949
一颗椰枣树出自哪个故事 浏览:706
新泰事业编工资怎么样 浏览:300
婚姻中有了绝望后怎么过 浏览:679
企业编制如何弄成事业编制 浏览:640
如何健康増肥 浏览:276
永泰幸福庄园门票多少钱啊 浏览:919
女人额头看婚姻是什么意思 浏览:945
堵车会影响什么经济损失 浏览:817
抖音如何打造健康科普 浏览:712
去江阴在哪里申请健康码 浏览:640
故事单词用英语怎么读 浏览:168
事业单位领取失业金要多久时间 浏览:168
月嫂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152
南昌有什么事业单位培训机构 浏览:292
讲故事配什么音好 浏览:43
如何找到自己的婚姻 浏览:553
迷你世界小故事应当怎么写 浏览:974
打给你的爱情手册是什么歌 浏览: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