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
为了发展经济,进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 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经济工作是我们党的中心工作,领导经济工作是我们党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不是也不应当取代政府直接组织经济活动和处理日常性行政事务,不是也不应当取代企业直接从事微观经济活动。我们党领导了经济体制改革,同样也要顺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自觉改变和完善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决定》指出“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这是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对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责作出如此具体而明确的规定,这对于推动党政分开、党企分开,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把握方向。党领导经济工作最重要、最关键的职责就是把握经济发展的大方向。这里所说的方向,一是确立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模式,经济发展路径,对外经济关系总格局等根本性制度和目标。二是及时全面分析经济形势,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适时提出应对的方针和政策,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三是要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推动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开辟新的实践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是由于我们党正确地把握了方向,才带来了我国经济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关于谋划全局。就是要站在时代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阶段性任务进行规划,研究提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比例、结构、速度以及需要配套实施的基本经济政策的建议。与此同时,着眼于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着眼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对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如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调整提升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增长、理顺收入分配关系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解决思路,做出总体安排。 关于提出战略。这既包括按照国家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提出总体战略如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改革战略、对外开放战略等,也包括着眼于解决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问题而提出的区域发展和行业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如“三步走”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走出去”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等。通过这些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一些关键方面、薄弱环节问题的解决。 关于制定政策。我们党关于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基本战略的实现或贯彻都是依靠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方针来保障的。党制定政策,重点是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总方针、总政策和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的大政策,如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策等,对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工作和对经济生活中一般性问题的解决,主要是提出政策建议。 关于推动立法。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就要不断推动立法特别是经济立法,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完备的法律制度。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来看,目前已经确立的法律制度只能说是初步形成,既需要巩固,更需要提高。要继续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从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多个方面着手,全面推进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于营造良好环境。党领导经济工作,必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③ 党的领导包括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行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④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包括
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1、政治领导,就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重大决策的领导。
它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这是我们党近八十年来最基本的领导原则。发挥政治领导作用,首先要根据历史发展进程,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提出政治目标和口号,动员全党和全体群众。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实现既定目标。
2、思想领导是理论观点、思想方法和精神状态的领导。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要思想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教育和武装广大党员和人民,宣传党的路线、原则,把党的思想转变为人民群众的自愿行动。正确的思想领导,可以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因此,党的思想领导是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前提和基础。
3.组织领导就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和党员组织、领导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主张而奋斗。
组织领导主要是干部选拔任用。党的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保证。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就会失败。党的组织领导表现为发挥党的干部的骨干作用,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卓越组织,与其能够将人民利益诉求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密切相关。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便是极好的例证。“打土豪、分田地”的实质就是在于将中国工农红军打造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既兼顾组织的目标实现,又考虑个人利益诉求的满足;通过满足个人的需要,将个人利益与宏大的组织利益连接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将打造科学有效的动力机制作为组织建设的关键。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通过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转变,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化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从解决发展问题转化到解决发展后的问题,使得动力机制的建设愈益科学高效,满足人们利益诉求的方式变得更具有时代性、更加精准有效。
⑤ 党的领导是哪几个方面的领导,党在同级组织中的作用
党的领导是哪几个方面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组织领导。2、党对经济建设、文化生活、社会建设的领导3、党对军队建设、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统战工作、外交工作等方面形成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思想的领导。
党在同级组织中的作用:
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决定于生产,又反作用于生产。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要求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依据分配个人收入,多劳多得。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要求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
完善分配制度,还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促进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既体现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和以等价交换为基础的市场制度的一般规定,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殊规律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殊规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此,要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
这三项制度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分配、交换等社会再生产诸环节是有机统一体,生产环节在其中起支配作用,这是人类社会的一般经济规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生产、分配、交换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所有制、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它们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对我国经济改革、运行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总体要求,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依据。必须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经济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⑦ 党的领导主要是哪几个方面的领导
政治;经济;文化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