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清末涪陵经济怎么样

清末涪陵经济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08-26 13:57:07

‘壹’ 涪陵这个城市怎么样和永川比起哪个比较繁华些

永川更好。涪陵山高路不平,爬坡上坎,生活不方便。

‘贰’ 重庆涪陵区怎么样

涪陵区是离重庆主城区最近的一个地级市,距离105公里,重庆直辖以后改区。涪陵从来就有小重庆之称,很多领域和重庆主城区相仿,相对直辖市内其他区市是最繁华的,房租很低,生活水平也比较低。交通,购物,娱乐都很方便和丰富。

‘叁’ 清朝的经济怎么样

一,入关后到干隆时期。入关后,清朝的经济一度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南明政权的抵抗使富裕的江南成为了一片废墟。清朝统治者又实施圈地,屠城,投充,逃人这些政策。圈地主要是将无主的荒田分给诸王,勋臣和兵丁。然而圈地时往往涉及有主土地,使不少人失去了土地。投充是允许各旗招收贫民役使。满族贵族任意逼迫汉人为奴。逃人法指对逃跑奴隶实施严惩。“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让这些地区变为废墟。这些政策惠及了满人,也大大破坏了经济。顺治亲政后,逐步废除了这些政策。 /{EP*,/*
到康熙时,三藩被平定,统一了台湾。他又彻底废除上述政策,奖励垦荒,多次普免钱粮。康熙帝还下令治理黄河水患。这些措施使国内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康熙帝还下令在广州,漳州,宁波和云台山(连云港)开放对外贸易。当时,欧洲工业革命尚未开始,产品难以与清朝竞争。于是,清朝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的地位。出口产品主要有丝绸,茶叶,瓷器,棉布等。进口商品有胡椒,象牙等。由于外国每年要向中国购买大量产品,而中国进口的商品都是奢侈品,销售量不多。所以对外贸易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这使得资本主义开始缓慢发展。 ud63f` W]4
到雍正时,又进行赋税改革。清王朝建立后,国赋征纳仍遵行一条鞭法,按明朝历年间的则例征收,地赋和丁赋发别征课。但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地银和丁银分别征收的弊端日益突出;由于人口增长快于土地面积的增加,土地又不断集中到大地主手里,农民不断丧失土地,又要承担沉重的丁赋,所以无地农民被迫逃隐,既影响了国家税收,又造成社会不稳。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针对“户口日增,地未加广”的情况,规定固定丁银数量,此后所生人丁,不再征赋。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将固定的丁银首先在广东摊入田亩征收,并逐渐推行于全国。雍正元年,彻底实施“地丁合一”。地税从此称为“地丁”,这就是清朝“摊丁入亩”的赋税改革。地丁完全按田亩征收,不论豪绅富户还是一般农民,田多则赋多,无田则无税,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摊丁入亩,不仅是明朝一条鞭法以来赋役内容的继续简化,更重要的是全国赋役制度的一次再统一,不仅有利于国家财税制度的贯彻,而且促进了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Y?#Sl*
到干隆时,政府又下大力气治理海塘,使江浙地区免受海潮袭击。干隆皇帝重视发展商业并给予宽松政策.他规定商人到歉收的地方销售粮食,可以免关榷米税,允许百姓贩运少量食盐.金融机构(票号)在干隆朝也开始出现.由于生产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开始逐年提高.干隆皇帝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这使得国家耕地面积扩大.雍正二年,全国可耕面积683万余顷,干隆31年扩大到741万余顷.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玉米和番薯也推广到全国各地。但是,清朝的经济衰落的苗子也在干隆后期开始出现。如干隆皇帝推行闭关锁国,就限制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而他的“十全战功”也耗费了许多钱。再加上贪官污吏不断出现。干隆末年自然灾害又频发。 goLL;AL
在这一时期,清朝的经济逐步恢复与发展。商业和内河运输发达。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原来的大城市如北京,江宁(南京),更加繁华。以盐业为主的扬州,丝织为主的苏杭,外贸为主的的广州发展很快。资本主义开始缓慢发展。江苏,浙江的丝织业,广东的炼铁,云南的炼铜,江西的制瓷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样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但清朝的经济也在干隆后期开始走下坡路。这主要是因为闭关锁国,土地兼并和吏治腐败。 _PPy44r2
二,嘉庆至鸦片战争前。嘉庆元年,爆发了几十万人参与,历时九年的白莲教起义。这使得户部存银下降。大官僚和地主拼命兼并土地,导致农民逃亡,沦为佃户和流民,耕地面积锐减.清朝政府一向不注意制约土地兼并。而企图通过加强垦荒来解决土地问题。然而,在当时,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扩大的矛盾已经出现了。而且并非所有农民都愿意背井离乡去各地垦荒。这些人又不想沦为佃户。于是只能起来造反。嘉庆帝又重农抑商,压制各地工矿业。由于政府过高的征课,商人亏本。抑商政策在以前恐怕还有些用。但在手工业发达的时候,这使得手工业开始萎缩。再加上闭关锁国政策,结果资本主义难以发展。因为商人使货物在各地流通。没有了他们,货就难以售出。结果清朝经济开始步入衰落阶段. C=-=_>Q,L<
三,鸦片战争后到清朝灭亡。鸦片战争后,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棉纺织是中国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也是农村家庭手工业的根基。它因洋布,洋纱等大量进口而逐渐受到破坏。其它手工业部门,如冶铁,制针等行业,也受到进口工业品的排挤。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蒙受了破产失业的痛苦,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和危机。从商路上说,鸦片战争前江浙的丝茶都由陆路经江西,过梅岭到两广,再由广州的洋行卖给外国人。五口通商后,江浙丝茶改由上海出口,这条商路就断了。原先在那里挑但搬运的,拉纤引渡的,开客店的,都失了业,生计无着。这就引发了多次农民起义。后来又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遭遇财政危机。清政府为了筹集军费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什么办法都想到了。结果是人民吃尽了苦头。预征钱粮,钱粮津贴,浮收大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生活无法过下去;铸大钱,发行大额钞票引发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并引发私铸之风;厘金苛重,危害商民,大大地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G `+T+
同治初年至光绪朝中期(60年至90年代),以奕 欣与曾国藩为首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始创办的是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后来又创办了一系列的农用共矿业和交通运输业。商办企业即民族资本企业也开始出现,到甲午战争时已有170家,集中在缫丝,面粉,机器修造等企业。洋务运动和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清朝经济略微恢复。 Qd)q([
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全面展开。它们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光绪28年(1902),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投资就达8.127亿美元。它们采取四种方式向中国输出资本:(-)政治贷款:为偿还日本赔款的光绪21年(1895)“俄法洋款”(4亿法郎),22年的“英德洋款”(1600万英镑),24年的“英德洋款”(1600万英镑),数额巨大,利息很高,都附有政治条件。(二)向铁路投资:甲午战争后,英,俄,德,美在中国争夺得19000余里的铁路投资权和修建权。(三)投资矿山:从光绪25年(1899),美国和中国合办门头沟煤矿开始,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纷纷效尤,攫取多个矿山投资和开采权。(四)开设工厂。甲午战争后,属于外国资本家的有900多家。帝国主义的投资控制着中国的经济部门,还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危机日益加深。中国人民为了晚救民族危机,在甲午战争后几年里兴起了兴办资本主义企业的高潮。在上海,江苏,湖北和浙江一带,官僚,地主和商人纷纷创办纺织,缫丝,面粉,火柴,制药,印刷等企业和采矿业。但清政府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大量搜刮民脂民膏,经济发展缓慢。 R$v[!A+:'
到了1901年,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工矿业。这次新政加强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清朝经济开始好转。然而清朝灭亡的时候也要到了。

‘肆’ 涪陵这个地方究竟怎么样

属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距离重庆仅一个小时车程,涪陵的经济状况较好,拥有5家国内上市公司和1家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人均GDP超过4150美元,环境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接近40%,紧靠长江和乌江,水源充足,是着名的榨菜之乡。涪陵人口约110万,城镇人口约有40万,着名的景点有白鹤梁(世界最早的水文站,国家一级文物)、点易洞(宋代着名学者程颐讲学点,题刻有黄庭坚、朱熹等名人书法)。气候上,涪陵除夏天较为炎热外,其他季节气候宜人,自然灾害等较少,涪陵人一直认为“涪陵—福临—福地”,确实如此,先秦时巴国就建都于涪陵,涪陵至今有“巴国故都”之称,这说明古人也认可涪陵是一块福地。

‘伍’ 涪陵 的大体情况~~~~地理~历史~人文~

重庆市涪陵区,邑枕长、乌两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乡”。全区辖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私营经济示范区和4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14万,主城区常住人口53万。涪陵区自然条件好,人文资源丰富。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红心萝卜是闻名海内外的三大特产;程朱理学“点易洞”、水底碑林白鹤梁是名闻中外的名胜古迹。介于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之间。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素有渝东南大门之称,是乌江流域20多个县市区的物资集散地。 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2000多年前,涪陵曾为巴国都,秦、汉、晋时设枳县,自唐以来一直为州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为涪陵地区,辖10个县,1995年撤地设涪陵市(地级),下辖两区一市三县,1998年重庆直辖后改设涪陵区。

‘陆’ 谁知道重庆市的涪陵啊,它的经济发展很快,有什么经验可供参考

“八五”以来,特别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涪陵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迅速增长,经济结构得到改善,人民获得较大实惠。1999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3 34亿元,较1992年增长182.7% ,年均递增16O% ;工农业总产值62.15亿元,较1992年增长216.8% ,年均递增17.9% ,其中工业总产值52.73亿元,较1992年增长274.8% ,年均递增20.8% ;财政收人9.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5亿元,分别较1992年增长540.1% 秆J76.8% ,年均递增30.4%和25.0%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1999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57元,农民人均纯收八1789元,分别较1992年增长190.3% 和238.8% ,年均递增16.4% 和19.O% 。结合涪陵近些年经济发展的实践,我们体会,加快区县经济发展,应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合理地确定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这是事关区县经济发展方向的战略问题。应当根据本地的自然、地理、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等实际情况,客观分析、准确判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科学论证、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涪陵居库区 滨长江、扼乌江,区位较好,自古以来就是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是重庆主城区通往渝东地区的交通咽喉;资源比较丰富,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并且有相对集中的人, 优势:过去是涪陵地区、涪陵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未来是重庆市规划的渝中地区的大城市和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又有三峡移民迁建等历史性机遇,发展的潜力较大。新区成立后召开的“三会”,全面认真分析了涪陵的区情,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涪陵发展总的战略定位:力争通过5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把涪陵建设成为全市增长快、效益好、结构优、活力强的新兴工业基地,成为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区域经济中心,成为三峡库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人民富裕、城乡共荣的中等城市。三年的发展实践表明,我们的这个定位是准确的,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并且已经在全区广大干群中形成了共识:
(二)选择一条符合实际、富有特色的发展路子。经济结构趋同,发展路子单一,缺乏自身
持色,是目前区县经济发展中一个带共性的问题。1992年,我们在落实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启动涪陵经济发展之时,对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子,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是借鉴“苏南模式”,重点发展乡镇企业?借鉴“温州模式”,重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或者利用涪陵原有的基础,重点发展国有工业?在发展国有工业的过程中,是把重点摆在新铺摊子,实行外延扩大再生产,还是重点盘活原有资产,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我们经过充分讨论,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认为涪陵国有工业有基础、有潜力,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是加快发展的希望所在。因此,我们选择了一条以盘活存量、调整结构为主,通过内涵扩大再生产搞活国有工业,以工业经济的振兴来带动、促进和支撑全区国民经济发展的路子。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目前,工业经济已经成为涪陵经济最重要的支撑,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由1992年的27.6% 提高到了1999年的41.4% ,财政总收入的80% 以上是由工业提供的。同时,工业的发展.改善了经济结构,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建设和社会进步,全区三次产业结构已由1992年的21.6:33.6:44.8调整到了1999年的14.6:50.5:34.9。
(三)坚定不移地实施重点发展战略。近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重基层、打基础、抓重点、求实效”的工作方法,着力于强化基础,重点突破,收到了明显成
效。
一是大力加强能源、交通、通讯、城市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新建了龙桥、石板水电厂。新增装机17.1万千瓦,全区水火电总装机已达
38.5万千瓦,从根本上改变了涪陵用电难的局面。到去年末,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达l2.7万门,拥有固定电话用户7.1万户,无线寻呼4万户, 移动电话2.7万户。新建、改造了涪丰、涪白、涪垫、涪南、涪蔺等骨干公路,涪长高速公路将于年底通车,渝怀铁路涪陵段也即将开工建设。先后建设了涪陵长江大桥、乌江大桥,兴建、改造了兴华路、四环路等城市道路。新建了涪陵广场、体育馆、二水厂等市政公用设施,拉通了天然气复线,使涪陵
城市基础条件明显改观,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92年的lO平方公里扩大到了1999年的l3.69平方公里,城市居住人
口由l7万人增加到了23.91万人。基础条件的改善,对于扩大开放,加快涪陵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支撑和促进作
用。
二是大力实施重点企业发展战略。加快重点企业的发展。1992年以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涪陵工业经济较为落后,企业规模小。行业、产品结构趋同,技术水平
低,设备陈旧,产品老化,市场竞争力弱。从1993年起,我们把工业经济摆到了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支撑地位来抓,提出了实施重点发展战略。通过抓大带小、扶优扶强,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按照这一思路,集中力量分阶段实施重点发展战略,即“八五”期间选择11户
企业实施“过亿超千”活动,“九五”期间选择l4户企业实施“5135”工程。“十五”期间,我们将重点实施“三个一”工程,即:集中力量抓l0户重中之重的工业企业。重点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00亿元,净利润达到1O亿元;创国内知名品牌lO个。对重点企业在资金投入、项目安排、能源调度、财税政策、领导精力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使重点企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从而拉动和促进了全区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1999年,重点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5.65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67.6% ;实现增加值l9.4l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729% ;实现利税l2.42亿元,其中利润5.1亿元,经济效益
综合指数达162% 。已有3户重点企业上市发行股票,有8户重点企业进入全市工业50强。
(四)坚持发展硬道理。敢于和善于抢
抓机遇。机遇转瞬即逝,就看我们善不善于抓,能不能抓住,抓住了就能够上一个台阶,抓不住就会落后于人。回顾近几年涪陵经济的发展历程,主要得益于我们抓住了两次大的机遇:一是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带来的大发展机遇。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我们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掀起解放思想的热潮,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深入人心,促进涪陵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二是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和对口支援带来的开放开发、结构调整机遇。利
用这一机遇,我们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结合实施移民迁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速进行企业兼并重组、嫁接改造,实施低成本扩张。使涪陵烟厂、太极集团、涪陵建陶、娃哈哈分公司、化工公司、三爱海陵、东升铝业等一批有份量的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在这个过程中,机遇意识得到较好体现和强化。比如,我们充分利用国家对移民迁建企业的联营专贷政策,争取联营专贷l4.75亿元,占整个库区的40.56% 。利用迁建企业进
口设备免税的政策。引进了一批设备.高起点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五)按照既定思路和目标一如既往
抓落实。发展的战略思路、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一经确定,只要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应当长期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扭住发展不放松。l992年以来,涪陵党委、
政府领导换了几届, 行政体制两次大调整,但由于大家对涪陵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认识统一,围绕既定的思路和目标一致努力,全区经济发展没有因为行政体制和领导班子成员的调整受到大的影响,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比如,对于扶持重点企业发展,我们连续几届班子常抓不懈。并根据形势的发展赋予重点战略新的内涵,终于有了今天的收获。对于涪陵城区移民迁建、防护工程这样的重大工程项目,我们从设想、论证、争取项目到开工建设,前期经费投入上千万元,前后历时8年,倾注了几届班子的心血。
(六)努力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小气候”。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区县经济发展的环境必然要受到大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完全不能有所作为,因为大环境是由小环境构成的,我们应当而且能够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小环境。在“软环境”建设上。我们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
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引导。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统一思想认识,大胆开拓创新.始终咬定目标不放松,坚持发展不动摇。二是优化政策环境。在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发展、企业兼并重组、重奖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等方面制定和落实了系列优惠政策,降费减负,扶持发展,形成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三是转变作风,优质服务。坚持“重点企业无小事”、“外来企业无小事”的原则,强化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严格检查督促,畅通政令.提高效率,强化服务。严格实行目标管理.把全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情况同各级各部门干部的奖惩挂起钩来,促使人人关心和支持经济发展。

‘柒’ 涪陵经济好吗

还可以啊!原本是重庆主城以外的第一,现在第二!

阅读全文

与清末涪陵经济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2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怎么样 浏览:699
美女在哪里k歌 浏览:660
事业编辞职的时候需要办什么手续 浏览:112
婚姻错了怎么才能重新开始 浏览:600
散文和故事哪个好 浏览:755
队长在给灰灰讲什么故事呢 浏览:447
美女帅哥群怎么添加 浏览:596
事业单位市直的和新区的哪个好 浏览:88
包头幸福路五号街坊是什么构造 浏览:760
在王蓝莓的幸福生活中怎么开饭 浏览:900
归乡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浏览:431
幸福到家什么时候开播 浏览:187
美女现在纹眉多少钱 浏览:120
长沙市跟福州市哪个地方经济好 浏览:384
第三十七卦怎么解释事业 浏览:573
这样的婚姻到底有没有什么意义 浏览:454
当天真遇上爱情的结局是什么 浏览:615
通达海外事业部是做什么的 浏览:962
爱情公寓里酒吧的酒是什么酒 浏览:380
阿里云智能事业部在杭州哪个区 浏览:74